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为什么写再别康桥?

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上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时间比较紧急,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

扩展资料:

名家点评

陈伟农:《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美!

章景曙:(徐志摩)和林徽因在康河相识相恋后,他期盼着能生活在一起,不料当他和张幼仪离婚后,林徽因却突然回国和梁思成结婚,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诗人,只能将往昔生活的甜蜜回忆,通过诗歌委婉而又含蓄地表达。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诗中的很多地方都有暗示。比如“夕阳中的新娘”,这作为美好生活象征的新娘,就有林徽因的影子;寻梦中的“梦”,是指两人当年在康河感情交流的梦,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则暗含了不浅的感情记忆,只能暗藏在心里,独自享受。

霍秀全:《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的具体反映。诗中理想主义的情感表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二是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再别康桥

徐志摩为什么写《再别康桥》? 跟林徽因有没有关系?

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也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在康桥上漫步,流连忘返,写下了这首诗.

另一种说法是,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尽快,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个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了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康桥即“剑桥”(Cambridge),英国著名的学术、文化中心,风景胜地.1920年秋,(有资料说1921年春)徐志摩经美国到伦敦,在伦敦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1922年上半年由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特别生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有资料说10月)回国.两年的康桥生活太使他魂牵梦萦了,1923年3月在《时事新报》上发表了第一首记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8月第三次来到英国,11月6日快要归国的途中,即南中国海上,灵感闪现,又倾注一腔深情写了传世经典之作——《再别康桥》.收于第三本诗集《猛虎集》.

徐志摩在什么情况下写出《再别康桥》?

康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的所在地。1920年-1922年,诗人曾游学于此。在剑桥的两年,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这一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他曾经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拔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常常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拨荡漾的康河里划船。此外,这里还珍藏着他刻骨铭心的恋情。

在24岁之前,徐志摩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正是康桥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起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在回国的南中国海上写下了这首传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