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张易之和张昌宗在叛乱失败后就被诛杀了。武则天退位在其后,并且一代帝王是不可能让忤逆之臣为自己陪葬的。

众所周知,张易之张昌宗是武则天的男宠,兄弟二人,凭借与武则天不一般的关系,飞扬跋扈一时,不过,张易之张昌宗最终以死告终。

作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女权者,武则天的选择决定了帅哥排行榜上不能不为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留下一席之地。二张出身名门,相貌俊美,兄弟互相提携做了则天皇帝的面首。他们敷粉簪花,锦衣绣服,代表了一种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可能都不会得到大多数男性赞同的审美趋势。

武则天为什么留下遗嘱要“合葬乾陵”

乾陵是李治(也就是他丈夫)的墓,武则天晚年时反对势力很强大,甚至派兵逼宫,她不得已才去帝号、葬乾陵,传位给儿子李显,显示她不是皇帝
自从武则天登上帝位之后,继承人问题就成了众人关心的焦点。如今,随着武则天的衰老,它又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虽然李氏子孙已经失去权势,但武氏子弟仍然没有确定的把握能够在武则天之后登上皇位,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李显和李旦两个昔日的皇帝存在。大臣们因此劝告武则天说,她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这样在死后就可以和李治一起配享太庙,接受子孙后代的供奉。但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境遇将会悲惨得多,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做了皇帝的侄子去供奉姑母的牌位是件不可想像的事情。
大臣们的意见显然给了武则天很大触动,公元698年,在外多年的庐陵王李显被迎接回朝,重新立为太子。但她并没有急于定下继承人,而是继续维持这种模糊的局面,让政局不至于过早变得动荡。但与此同时,她也在悄然打击着一切关于继承人问题的猜测和流言。武家子弟会突然被免去官职,李旦的两名宠妃也被她下令杀死,其中一位正是日后唐玄宗李隆基的生母。没有人能看清武则天的真实用意,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平衡着各方的势力,在局势依然不明朗的情况下,没有一方势力敢于轻举妄动。
尽管许多事情表面看来还不明朗,但武则天一直在做着悄无声息的安排。公元696~697年,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在首领李尽忠、孙万荣的率领下起兵反叛,并自号“无上可汗”,这也是契丹历史上首位称可汗的人。这原本是一场小规模的叛乱,但武则天却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时机,她大张旗鼓地平定叛乱,并命令武氏子弟参加这次讨伐。尽管大臣们认为这纯属小题大做,但武则天还是兴师动众,迅速调集大军进行征讨。后人认为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开始担心身后武家子弟的归宿,她极力希望李武联合执政的格局能够尽量延续下去。一方面,她清醒地意识到,在她死后仍旧会是李氏皇族即位执掌天下,武氏政权很难延续;另一方面,她又希望武氏势力能够在她死后牢牢控制政局,不至于落得身死族灭的下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她刻意将营州之乱事态扩大,希望能够藉此扩大武氏执掌兵权的势力范围,依旧在政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晚年的武则天显得有些疲倦,她的注意力已经从政治事务上移开,转向因多年事务繁忙而被忽视的个人生活。这时两位名叫张易之和张昌宗的兄弟成为她生活中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因容貌俊美而受到武则天的宠爱,许多投机者趁此机会对他们大加奉承,曾有人赞美张昌宗(六郎)的容貌如莲花一般俊美,但随即就有人反驳说,倘若表述为“莲花似六郎”会更加恰当,他因此得到了武则天的称许。这位曾经对政治拥有高度热情和惊人判断力的女皇如今显得极为慵懒,由于她表现出的对政事的懈怠和意兴阑珊,张氏兄弟借机逐渐掌握了对政事的处理权。他们的肆意横行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而他们的愚蠢也令武氏子弟和李氏皇族同时对他们充满厌恶,这几乎已经注定了他们在武则天失势后必然会遭到厄运的下场。
武则天嗣圣二十二年(公元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强硬派,决定以强对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
张柬之沉稳有谋,果断敢行。年已八十有余,但复唐雄心须臾不忘。早年任合州刺史时,便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相互有约:“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不久张柬之入朝为相,立即推荐杨元琰为羽林军将军,控制京城军权。同时又阴结一些要害部门,伺机起事。
当时武则天生病甚笃,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怕武则天去世,自己无法图存,所以也在居中用事,暗蓄异谋。张柬之以为时机已至,不能再缓,于是又把同道桓彦范等都安插在羽林军中当将军,直接控制保卫皇宫的禁军。
诸事安排停当,张柬之便率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直入玄武门,并派人强行从东宫找来胆怯疑惧的太子李显,一起突入内殿。二张听到风声,慌忙从武则天房里跑出来探听情况,恰被张柬之碰上。张柬之毫不迟疑,即令就地处斩。然后直奔武则天的寝室长生殿。殿前侍卫环立拒进,张柬之须眉倒竖,大喝一声“退下”,大踏步带兵敲响了武则天卧室的大门。
武则天听到人声杂沓,料知有变,便竭力支撑起身子,厉声问道:“何人胆敢作乱?”张柬之带着太子已拥兵到了床前,齐声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入诛二逆,恐致漏泄,故不敢预闻……”
武则天仍以一贯的强硬态度,对太子怒目而吼:“汝敢为此么?但二子既诛,可速还东宫!”
张柬之等以硬对硬,大声道:“太子不可再返东宫,以前天皇唐高宗以爱子托给陛下,现太子年齿已长,天意人心,久归太子,臣等不忘太宗、天皇厚恩,故奉太子诛贼,愿陛下即传位太子,上顺天心,下孚民望。”
武则天实不甘心女皇的威风就此熄灭,当然不愿马上传位,没料到自己强硬,对手却更加强硬,大有不成功便成仁之势。又见人势汹汹,刀光闪闪,她也只能一下子软瘫下来,口中说:“罢罢!”身子已重新缩进床里边去了。
第二天,张柬之等毫不偷闲,把异己分子或捕或杀,干净利落消除后患,然后让太平公主直接找武则天,劝迫传位。不多时,唐中宗李显复位,真正掌握了国政。
显然,对于像武则天这样敢作敢为、言出不二,尤其是在十五年之中以强硬态度控制朝政而得心应手的人,如采用软弱退让的手法,只能使武则天更加强硬,更加为所欲为。在这场争取皇位的权力斗争中,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帮人,一改太子等一味妥协忍让的做法,果断用强,决不手软,决不讲情面,从而一步到位,取得了复唐的成功。应该说,张柬之“以硬对硬,一步到位”的做法,在当时是最为明智的。
此后李显重新登上皇位,武则天终于远离了政治纷争,度过了近一年的平静生活。这年冬天,她以八十一岁高龄去世,临终前留下遗嘱,去皇帝尊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坟前矗立起一座无字石碑。虽然在一生的漫长岁月中,理智让她选择了一条远离情感的道路,但当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时,她依然选择与亲人相伴,坦然地到另一个世界里面对他们充满复杂情绪的目光。

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的死因

张易之和张昌宗是武则天一生中最为喜爱的两位男宠。从现存的史料来看,他们兄弟二人自入宫起便一直尽心尽力地伺候武则天安享晚年,但是最后却因“谋反”罪而被诛。据史书的记载,太子集团的人在杀害了二张之后,又派侍卫包围住了武则天所住的宫殿。武则天惊起问道:“是谁在作乱?”政变者答到:“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之命,已经将他们杀了。”武则天听后,白了太子一眼,说到:“原来是你!现在他们既然已经被杀了,那你也回去吧。”政变者则步步紧逼:“愿陛下传位给太子!”

武则天死后,为何不以皇帝身份下葬?

众所周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一生比较坎坷,手段以狠辣著称,为了保全地位不惜残杀了所有的李氏宗亲。但让很多人都感到不解的是,武则天一生都极具权势色彩,为何死后却不以皇帝身份下葬呢?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如果能以皇帝的身份下葬,那要比皇后的身份尊贵很多的,可是武则天却并没有这样做,百年后我们才知道她有多聪明!

我们都知道,武则天行事作风非常果决,为了当上皇帝,她杀掉了不少李氏宗亲,而成为皇帝之后,她又在后宫中还养了很多的男宠,虽然也有大臣劝诫过她,但是武则天依旧我行我素,所作所为也越来越荒唐,以至于被后人所议论纷纷。因此,如果她要单独修建陵寝,并且以皇帝身份下葬的话,肯定会遭到一些人的报复。比如对于李氏后人而言,势必会引起轩然大波。而武则天如果以皇后的身份下葬并且与李治合葬一个墓中的话,一方面可以显示自己的低调,另一方面也可以保全自己了。毕竟李氏对于自己的祖先,还是非常尊敬的,因此不敢轻易去动武则天的墓。

另一方面,武则天虽然在人到暮年时,春心依旧如少女一般不可收拾,沉溺于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的身上,但是武则天也只是把张氏兄弟当作玩伴,偶尔聊以自慰罢了,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一直还是深爱着李治的,不然在武则天死后,也不会传位给李家的子弟,而自己也强烈要求跟李治葬在一起了。可见,她的这个决定不得不说是非常英明的。以至于人们在百年之后再看武则天以皇后的身份下葬这件事,还是非常佩服她的聪明,当时如果武则天以皇帝的身份下葬,那么结果或许就会变得非常糟糕了。

况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在武则天去世之前,她的皇权就已经被剥夺了,年事已高的武则天选择退居深宫,不再是皇帝了,而没有之前那么大的势力,所以她即便提出给自己单独修建陵寝的提议也可能不会通过。她和李治本来就是夫妻,死后两人合葬也是合情合理,所以迫于各方面压力,以武则天的聪明才智,她也绝对不会以皇帝的身份进行下葬的。而在两人合葬的陵墓前面,其实还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是武则天立的那块无字碑。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块儿石碑十分高大,不过上面却没有一个字。让人不禁感到疑惑,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相关专家分析之后,有人就说,这是武则天的又一项计策,意在表明自己不会对自己进行评价,而是要让后人对自己发表看法,这样一来,是功是过自有定论。我们都知道,通常古代的皇帝在去世之后,后人都会要为其立下一块石碑,并在上面刻下他一生的丰功伟绩,并对他做出总结性评价,但是武则天却没有。不过,究竟是不是这样,谁也不知道,这也只不过是个猜测而已。

武则天为何和李治合葬在乾陵?

武则天到底也是李唐家的儿媳妇,是李治的媳妇,即使自己可以自由选择单独陵墓,可还是愿意死后和李治合葬,因为如果单独自己设立陵墓,名不正言不顺,享受不到后人的香火,况且她当时死的时候,已经被夺权,已经恢复了皇后的身份,已经不是以皇帝的身份死的,作为大唐皇后,肯定要和李治合葬,这样可以继续得到李唐子孙的香火。但凡坏事做尽之人,失势之时常常会惶惶不可终日,害怕遭到报应。武则天杀人无数,害怕自己死后有人像伍子胥那样对她来个开棺鞭尸。所以她选择与高宗李治合葬,为的就是避免那种事情发生。当然她和高宗合葬,只要唐室江山不倒,就不会有鞭尸之事发生。

武则天生前杀了那么多的李唐后代,害怕死后进不了李家宗庙,不能像其他李氏祖宗那样享受子孙后代的祭祀。这也是她所担心的。所以她只要和李治合葬,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事实证明,武则天死后,果然有许许多多的王公贵族、高官名士跳出来反对把武则天和李治合葬,要不是她的儿子李显硬撑着,还真是有问题的。

自古能与帝王合葬是一种殊荣,何况李治早于武则天去世好几十年,再次开启陵寝是对已故帝王的不尊重。如果皇帝生前没有遗命,再加上皇后的威望不高,那么皇后死后最多也就是陪葬。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位皇后都有与帝王合葬的资格。而武则天能获得这份殊荣,就是源于她的强势。李治身体不好,在位的后期基本上就是武则天操控朝政,李治去世后,武则天代唐建周,从某种程度上讲她的地位已经高于李治。所以,武则天连最后的一点尊严都不会舍弃,这就是一个女人完美的一生。另外武则天和李治的感情还是相当不错的,也许武则天恣情纵欲之后,忽然间觉得良心发现,对丧夫李治又来个柔肠百结也未可知。

武则天最后遗愿是什么,据说是以皇后而不是君王身份下葬?

确实不是以君王的称号,而是以皇后的称号埋葬。说起武则天就得先了解清楚这个人的情史。大家都知道她原来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后来,经过种种波折和手段成为李治的皇后。最后,甚至享有君王的特权,成为女皇,正因为她处在这个位置,也会享受下作为君王的特权,一般君王都有后宫佳丽三千,所以武则天就养了两个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

大家都知道君王的死起源于神龙政变。这次政变的主要任务就是张易之和张昌宗。也就是说,那时的武则天年纪已经很大了,人老了就容易生病。武则天生把了,竟然不是太医在旁边照料,而是这两个兄弟。然后历史上就出现了最狗血的场面:因为生病,其他人都见不到君王,只有这两个人能见到。不久之后,这两个兄弟很快就掌握了权力,不让别人见君王。

然后,他俩也在君王面前进言,甚至用各种手段杀害了唐中宗李显的女儿和女婿。然后大臣们就发动政变,彻底地消灭了这两个兄弟,并且逼迫武则天退位,所以她就在这时凄惨地死去了。武则天退位后,去掉她的帝号,称呼为大圣皇后。也就是说她自己提出了恢复自己皇后的身份,不要君王的称号,所以最后是和李治葬在一起。

其实我们看了很多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她纵使拥有至高的权利,但终究敌不过历史的发展进程。所以没办法,但是考虑到当时的状况,可以想象武则天是多么厉害。其实武则天是很聪明的,如果作为君王下葬,她就没地方葬了,毕竟她不姓李,还得重新建立墓地,毕竟她很有可能是唯一的女君王了,万一没人供奉她。可是如果用皇后的身份下葬,那就可以和李治葬在一起,那就可以进李家宗祠,也不会被后世诟病,还可以保护自己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