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秦自淝水之战失败后并未彻底灭亡,而是分崩离析,仅仅保有关中地区,前秦苻坚收拢散兵后仍有十余万众,385年苻坚后秦姚苌所杀,苻坚谥号为宣昭皇帝,苻坚子苻丕即位,386年被东晋将领冯该所杀,追谥为哀平皇帝,苻坚族孙苻登即位,394年六月苻登闻后秦姚苌死,率军征后秦,失败被杀。其子苻崇在湟中即位,追谥其为太宗高皇帝。十月,苻登被西秦驱除,投奔陇西王杨定,后与杨定攻西秦,兵败被杀。所以前秦于394年亡于西秦,不是在淝水之战亡于东晋。

苻坚治国有方,颇有建树,为什么没能统一全国?

苻坚一生治国有方颇有建树,但却没能统一全国,首先在于当时前秦境内有很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虽然被苻坚征服,但也仅仅是武力征服其内心并没有真正服气,因此一直在找机会东山再起。所以后来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前秦马上就四分五裂。其次北方各地已被苻坚征服,但南方东晋王朝内部团结,军事实力也一直很强大。如果苻坚多等上几年,在东晋内部出现问题时再攻击,也许就能统一全国。另外苻坚一直都急于求成想要统一中国,谋士王猛去世前苦苦劝告他。苻坚并没有把所有话放在心中,结果与东晋刚刚交手就失败,从此彻底失去统一全国的机会。

 1、虽然灭了很多国家但内部不稳定

苻坚是前秦第三位君王,他继位后对国家内部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力大增。随后苻坚出兵消灭多个国家,但被他征服的所有国家及少数民族,内心当中一直不服气。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再次崛起,因此苻坚稍遇失败后,北方再次出现分裂。

 2、东晋还很强大

苻坚在位时北方已经没有什么敌人,但南方东晋王朝当时正处于国力上升期,虽然皇帝能力一般,但大臣们都比较团结,尤其是谢安,谢玄所率领北府兵作战能力很强。其实苻坚错就错在太过于着急对东晋王朝用兵,使得国家实力早早被消耗。

 3、不听王猛劝告急于求成

苻坚继位后一直都重用汉人谋士,尤其是王猛非常信任,在王猛辅佐下前秦国力蒸蒸日上。王猛在临死前告诉苻坚,十年内不要想着去征讨东晋王朝,而是应该花时间稳定内部,让各少数民族从心底臣服于前秦。但苻坚几年后就将这些话扔一边,最终导致彻底失败。

战力充足的东晋,为何没办法统一全国?

我认为东晋没能统一全国,主要问题在于统治者软弱无能,只想偏安一隅。世家大族互相争权夺利,人前背后相互拆台。

东晋的统治阶层是很特殊的。东晋皇帝都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几家世家大族的手里。这几个世家大族都想把持住最高权力,他们互相争斗,互相倾轧。你方唱罢我登场。把持朝政却不称帝,也不许别的门阀分他们的蛋糕。

皇帝当然想掌握实权,但是又离不开那些士族。他们对付世家大族还对付不过来,哪有功夫考虑北伐?那些世家大族整天想着把对方挤下去,谁出头就打谁,即便有人有北伐的心也没有用。

更重要的原因是:晋朝是历史上阶层固化最严重的朝代。只要出身好,哪怕是头蠢猪也能身居高位。这就造成了大多数上层统治者尸位素餐,只知道喝酒谈玄,遇事百无一能。

比如王凝之,他是王羲之的儿子,名声很大却只会夸夸其谈。孙恩卢循的五斗米道起义军都打到家门口了,他不说派兵迎敌,反而成天在营帐中烧纸,跳大神,念念有词。说什么:“自有天兵天将打退敌军。”竟然还妄想:我也是敌人的信徒,敌人是不会杀我的。结果可想而知。

比如庾亮,他手下的将领毛宝明明挡不住后赵。他却异想天开,觉得城池很坚固一定能守得住,不给毛宝发救兵。最后毛宝兵败,带着手下将士们投河自尽。庾亮自己也觉得非常惭愧,辞职回乡,不久抑郁而死。

这样的例子在东晋屡见不鲜,你能指望这样的主帅打胜仗吗?有能力的将领也挡不住后面一群人拉他,所以东晋能统一全国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