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大和”一样为日本国的别名,倭”字并没有贬义。此名起源于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为卑弥呼,魏”字去右边的鬼”字舍去魂魄”之意,加上左边亻”加上往来的友人”的意思,于是亲魏倭王的所在国家也叫做倭国”,倭国之名得此由来并延用了较长一段时间。7世纪后半叶,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元明天皇治世时,规定以「和」字替代「倭」字,并以开头附以「大」而始称「大和」。古来的日本君主自称倭王,受中国皇帝册封。自神武倭王起,擅自改称天皇”,以显示其凌驾于中国天子”的权威。

中国古代为什么用“倭”称呼日本?

“倭”在日文中同“大和”一样都发音为“yamato”,“大和”一样为日本国的别名,“倭”字并没有贬义。此名起源于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为卑弥呼(即亲魏倭王),“魏”字去右边的“鬼”字舍去“魂魄”之意,加上左边“亻”加上往来的“友人”的意思,于是亲魏倭王的所在国家也叫做“倭国”,倭国之名得此由来并延用了较长一段时间。7世纪后半叶(中国唐朝时期),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元明天皇治世时,规定以「和」字替代「倭」字,并以开头附以「大」而始称「大和」。古来的日本君主自称倭王,受中国皇帝册封。自神武倭王起,擅自改称“天皇”,以显示其凌驾于中国“天子”的权威。
古称日本;人种名。中国于汉、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倭,唐、宋及以后称为日本。如:倭寇(14—16世纪屡次骚扰抢劫朝鲜和我国沿海的日本海盗);倭夷(日本海盗);倭傀(古代的丑女);倭娘(日本女子);倭妥(美好貌);倭刀(古时日本所制的佩刀,以锋利著称)。明 袁可立《请讨篡逆疏》:“又系倭夷之婿,废立之举,实借倭为之。”

古代怎么称呼日本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

中国的《新唐书》则记载道:“咸亨元年(670年),遣使贺平高丽。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为名。”

意即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倭国派使者祝贺唐朝平定高句丽,因为懂点汉语,所以讨厌“倭”这一名称,故改国号为日本,使者自称这是因为地理位置靠近日出之处而命名的。


扩展资料:


考古上最早发现“日本”这一名称的是2011年出土于中国西安的《祢军墓志》,该墓志作成于678年。由此可见“日本”这一称呼的使用最迟不晚于7世纪后期。历史上日本曾有大和、东瀛、扶桑等别称。

日本,意为“日出之国”。最早称“和”或“倭”(均读作yamato,中文译作邪马台),“日本”这一称呼大约使用于7世纪后期。其来历在日本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中国称呼日本叫什么?

战国时代,中国最早称日本为“倭”,古代中国还常以“扶桑”来表示日本。另外,东夷、海东、东洋、东瀛、蓬莱、瀛洲、蓬瀛等称呼。

日本,汉字词意是“日出之国”,“太阳升起来的地方”。逻辑上分析,在日本本土看太阳是在东方海上升起的,因此最初日本人不可能称呼自己的土地为“日本”。这应该是古代中国人观看东方岛屿的感觉和称呼,被对自身知之甚少的日本人借鉴。

608年,日本羽翼初丰,圣德太子致隋炀帝“日出处天子致日没处天子”国书,表达不甘屈尊、对等交往的强烈愿望。隋炀帝览之不悦,斥之无礼,并遣使责难。

公元660年前后唐高宗时,张守节《史记正义》记载:“武后曰日本”。武后为女皇武则天,“日本”一词正式出现。经过大化革新,日本建立起以天皇制为核心的律令制国家体制,将国名正式确定为日本。这一称号迄今已经使用了1300多年。

扩展资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陆地面积约37.8万平方公里,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因此也被称为“千岛之国”。

日本东部和南部为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位于东亚、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日本新华侨报》:日本国名来自中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

唐朝称呼日本为什么

日本。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睿曾御封当时日本的君主卑弥呼为亲魏倭王。直到7世纪后半叶(唐时期),倭国对外国号修正为日本。

从东汉到隋以前,朝廷和倭国总体上讲是册封与被册封关系。《宋书》上记载,倭王赞死后,珍、济、兴、武四个继任者都曾经遣使贡奉,并求朝廷授予倭国自己提出的封号。7世纪初,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国力的增长也使得当时倭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了当时隋倭两国的交往当中。《隋书·东夷传》“倭国条”记有倭国的国书:“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云云”。唐高宗时,倭国还与唐发生战事。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主要原因是因为觉得自己的国名不雅,原因是因为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夏民居中,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概念,倭国人认为自己的国家的地理位置“近日所出”。所以,更改国名为“日出之国”,即日本。

倭国从决定修改对外使用的国号到向唐朝通告更号事宜再到最终获得唐朝的承认,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

扩展资料

白江战役倭国惨败后,最迟在天智八年(公元669年),倭国已经决定把对外的国号改为日本。至于改号的原因,往远说,可能是与隋唐以来倭国争取对等外交的愿望有关;往近的说,也不排除通过改变对外的国号来消除白江战役后其在东亚国际格局中的消极影响这种可能。

所以,在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所灭之后,日本在公元669年遣使入唐朝贺,这次遣唐使在朝见唐朝官方时,很可能就已经向唐朝提出倭国对外改称“日本”的事。此事在《古今图书集成》上有记载:“咸亨元年,倭人始更号日本,遣使贺平高丽。”

但是,倭使的提议可能最初并没有被唐朝所承认,有日本学者认为是日本国内有意篡改了公元671年唐朝国书中“倭王”的称谓。天武天皇上台后,中断了与唐的外交关系。只是到了文武天皇大宝元年(公元701年),日本才决定与唐朝恢复外交关系,派出了以粟田朝臣真人为首的代表团使唐。

可能正是从此次往来开始,中国朝廷才正式承认了日本这个国号。由于当时是武则天主政,所以才有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上“武后改倭国为日本国”的记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