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成帝没有子嗣,刘欣是离他血缘最近的侄子,刘欣的奶奶定陶太后又从中斡旋,他便当上了皇帝。

汉哀帝,名刘欣,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刘欣,元帝庶孙,定陶王刘康子,袭父封为定陶王,成帝在位时,被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成帝死后,他于同年4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平。

刘欣为什么能当皇帝 刘欣为何能当皇帝

1、汉哀帝(刘欣)哀帝,名刘欣(公元前26年-前1年),成帝养子,成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26岁。葬于义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8里处)。刘欣,元帝庶孙,定陶王刘康子,袭父封为定陶王。成帝在位时,被收为养子,并立为太子。成帝死后,他于同年4月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平。”

2、汉哀帝刘欣是元帝的庶孙、定陶王刘康之子,生于公元前25年,两年之后,爸爸刘康逝世,谥为“定陶共王”,3岁的小刘欣便继承了爸爸的王位,成了一位小小的“定陶王”了。

3、公元前9年,17岁的定陶王刘欣与其叔父、中山王刘兴一齐到长安城来朝见皇帝。刘兴只带着一个“傅”,即诸侯王的师傅;而刘欣除傅之外,还带着定陶国的宰相与中尉。汉成帝刘骜比较奇怪,询问原因,刘欣答道:“朝廷的法令规定:诸侯王入朝,可以由二千石以上的官员陪同,傅、相、中尉的品秩都是二千石,所以我就让他们都来了。”刘骜又让他背诵《诗经》,刘欣不但背得流流下水,还能将诗意解释得清清楚楚。过了几天,刘骜又问刘兴:“你来京城朝见为什么只带着一个傅,有没有什么法令根据?”他这个约30岁出头的小弟弟却答不出个子丑寅卯来;刘骜又让他背诵《诗经》,他也张口结舌,期期艾艾,根本就背不下去。弟兄俩同时用餐,刘骜早已放下了筷子,刘兴仍在慢慢吞吞地吃,好容易吃饱了,告辞下台阶时,连袜带松开了也不知道。刘骜由此认为这个弟弟能力差,而对侄儿刘欣则大加赞赏。

4、其时诸侯王虽然不少,而与皇帝血缘关系最近的只有这中山王与定陶王了。大概是不放心孙儿吧,刘欣的奶奶傅太后陪着一起来到长安。精明能干的傅太后还带来不少贵重的珍宝,用以贿赂赵飞燕姐妹及刘骜的舅舅票骑将军王根。那三位呢,眼看着皇帝生儿子的可能性不大了,为了各自的长远利益,也都愿意与这位年轻的定陶王搞好关系,便轮番在刘骜面前称赞定陶王相貌堂堂、器识不凡,建议刘骜将他过继为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大业。

5、于是第二年二月,刘骜正式下诏,立刘欣为皇太子,并派使者前往中山国,将他迎来长安。刘欣谦虚地推辞道:“臣资质愚鲁,不适宜住进太子的宫殿,愿意仍像原先一样暂住于定陶王的宾馆中,早早晚晚地进宫给皇上请安。等皇上有了‘圣嗣’,臣就返回封国。”显然,这番话使刘骜颇为受用,刘欣的太子之位也就更加稳固。

6、为了安抚一下失望的中山王刘兴,刘骜将中山国的采邑增加了三万户,又封刘兴的舅舅冯参为宜乡侯。汉成帝刘骜的封赏不可谓不重,然而这又怎能与当皇太子、接革命班、日后做皇帝相提并论呢?不知刘兴是本来就有病呢,还是因失望、气恼而加重了病情,仅仅6个月后,当年八月,就因病去世。如果是后一个原因,他的眼光实在在太短浅了:倘若能够看远点,以“得之虽喜,失亦不忧”的一颗平常心看待皇太子之位,那么6年之后、自己还未满40岁时,不就可以继刘欣之后当上“奉天承运”的“圣明天子”了么?

刘欣作为西汉第十三位皇帝,他是如何继承汉成帝皇位的?

我国古代的皇位继承都是有着比较严格的次序的,一般来说都是在皇帝离开之后都是他的儿子继承皇位,但是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之中也出现了一些例外,比如汉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就并非汉成帝的亲儿子,作为定陶王的儿子,他是如何继承皇位的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阳朔二年继任定陶恭王

刘欣作为定陶恭王刘康的儿子,在其父死后就继承了定陶王的王位,由他的祖母傅太后抚养长大,和太后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汉元帝的孙子,虽然他也是皇室的血脉,但由于他并非汉成帝的子嗣,因此并不具备优先的继承权。

绥和元年继任太子

虽然刘欣并没有成为太子的打算,但是汉成帝一直都没有子嗣,这也成为了汉成帝本人的一个心事,随着年龄的渐长,他不得不在旁系的血亲当中挑选合适的继承人,而刘欣在朝中的表现也是受到了皇帝的重视和看好的,后期的时候也有多名朝中的大臣开始讨好刘欣,在经过多年的观察之后,在绥和元年的时候刘欣终于被定为了太子。

绥和二年继任皇帝

在做了仅仅一年的太子之后,由于汉成帝的病故,十九岁的刘欣匆匆走上了皇位,也就是汉朝历史上的第十三个皇帝——汉哀帝,而他的父母也母凭子贵,父亲定陶王被尊称为恭皇,母亲丁姬为恭皇后,而抚养刘欣长大的傅太后则成为了恭皇太后,汉成帝的母亲王昭君成为了太皇太后,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也成为了皇太后。

从定陶王成为皇帝,刘欣无疑是幸运的,然而他在位期间贪色纵情,仅仅做了七年皇帝就掏空了身子病逝了,也是非常让人遗憾的。

汉哀帝刘欣,靠祖母行贿登上皇位,这是怎么回事?

刘欣的父亲刘康是定陶王,为人端正,博才多学,深得汉元帝的喜爱,有意立他为太子,但因为史丹极力争取,最终立刘骜为太子。公元前33年,元帝驾崩,刘骜继位,为汉成帝。刘欣三岁的时候,父亲刘康去世,刘欣承袭了王位,为定陶王。

天有不测风云。王莽荣升大司马主持朝政,刚过了一年,上下左右的权力网还没有构筑完善,汉成帝就死了。更为严重的是帝生前只宠爱赵飞燕姐妹,这姐妹二人自己不能生育,就特别痛怀上成帝骨肉的妃妾,每见有妃嫔怀孕就及早将之处置,导致成帝没有自己的儿子。不得已,成帝过继其异母兄弟定陶恭王的儿子刘欣为太子。刘欣继承皇位,就是汉哀帝。哀帝与王氏没有血缘关系,所以王莽的官运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刘兴是元帝刘奭的儿子,在辈分中是刘欣的叔叔。于是,成帝便招他们二人进宫,当面考察。问他们礼法,让他们背诵《诗经》,因为刘欣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对所有问题对答如流,头头是道;而相比之下刘兴却回答得磕磕巴巴。

而在修养方面,刘欣也注意谦恭,彬彬有礼,给成帝留下很好的印象。相反,刘兴却大大咧咧,没有一点庄重斯文的样子,竟然还在吃饭中随意松紧腰带,成帝看了非常反感,于是决定立刘欣为太子。

从公卿大臣到王公贵族,从平民百姓到官婢家奴,举国上下对王养一片赞美之声,同时为王莽被撤职而鸣冤叫屈的人也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恰巧,元寿元年(前2)发生目食,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拥护王莽的人却借机大做文章,说这是上天对皇帝不用贤臣的警告,所谓的贤臣,自然就是王莽。

汉哀帝刘欣是怎样顺利继承伯父汉成帝皇位的?

说起汉哀帝刘欣,大家可能没什么印象,或者因为谥号,想当然地认为他是一个悲哀的衰仔。但如果我说“断袖分桃”中“断袖”的人就是他,大家有木有多想起来一点什么呢?当然了,有“断袖之癖”的汉哀帝刘欣虽然是公元前的同性恋,但人家可也是一个年轻有为之君呢,至少他在位期间,被称为“穿越者”的王莽混得那叫一个惨!

刘欣虽然是汉元帝的孙子,汉宣帝的皇曾孙,但奈何他的爸爸是汉元帝的庶子,本来其实是没有机会继承王位的。可是呢,他的伯父汉成帝刘骜却没有儿子,所以,这也就给了他一个机会。不过这个机会却不是那么好把握的,因为他还有一个堪称强劲的竞争对手——他的叔叔中山王刘兴。

不过,在这次皇位的竞争中,当时尚且年幼的定陶王刘欣却笑到了最后。他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固然有母亲的贿赂和赵飞燕的私心作祟,但他本人的聪明伶俐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加分项呢。不过,考虑到刘欣的封地定陶就是今天的山东定陶,所以这事儿也就有合理的解释了,山东自古出学霸嘛!

当他和自己的叔叔刘兴同去长安时,他直接把自己封国内的王太傅、国相和中尉全都带上了,而他的叔叔却只带了王太傅。当汉成帝提出自己的疑问时,他回答说:“我汉家规矩,诸侯王朝觐长安时,封国内的两千石(dan)大员都要跟着去,王太傅、国相和中尉都是两千石的重要官职,自然要全部跟着了。”

从这个回答里,我们就能看出刘欣的聪明来。他的这个回答就像是在向叔叔汉成帝表态说:“叔叔,我很乖的,作为藩王,我绝对忠于中央,连朝觐都是把重要班底全部带来,不在封国内搞小动作!”可以说他这个回答是说到皇帝叔叔的心坎里了,试问谁不想自己手下的藩王是这样的乖孩子啊!

接着,汉成帝作为伯父,决定考校一下这个侄子的学习,于是,他便让这个侄子诵读几首《诗经》中的诗篇。当时还没有成年,仅仅十七岁的定陶王刘欣不仅不怯场,反而侃侃而谈,不仅能把诗篇背出来,还能说明其中的含义,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里,不得不说,山东出来的娃,就是够学霸啊!

与聪明的刘欣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他的竞争对手刘兴了,你说你叫什么不好,偏偏和《家有儿女》里的刘星同名,这种情况下,你能是个学霸吗?果然,当自己的皇帝哥哥故作威严地问:“哪条规定允许朝觐的时候只带王太傅了。”面对这种问题,刘兴怂了,“不能对”。然后,作为长兄的汉成帝又要考校自己这个少弟的功课,便让他诵读《尚书》。关于这次考校,《汉书》的《哀帝纪》用了两个字作评价,即“又废”。从这个“废”字里,我们也能看出这个刘兴真不愧于“刘星”同名啊,至少在学习上还真是学渣属性。

有了这两人的优劣对比后,当接受了刘欣母亲贿赂的赵飞燕(汉成帝的宠妃)和王根(汉成帝的舅舅)在汉成帝面前夸奖刘欣,劝没有子嗣的他立刘欣为太子时,汉成帝自然是不会拒绝了。充分见识了侄子的学霸和弟弟的学渣后,汉成帝自然更喜欢这个聪明伶俐的侄子了。所以,虽然汉成帝当时没有立侄子刘欣为太子,但他却亲自为侄子加冠,主持了对古人来说最重要的成年礼,为下一步立太子做了铺垫。

之后,第二年,当刘欣长到十八岁时,汉成帝便命人专门前往山东,让他这个学霸侄子到长安(今陕西西安)去做太子。之后,又过了一年,汉成帝驾崩后,他的侄子定陶王刘欣,当年的山东学霸便成为了汉朝下一代皇帝——汉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