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就是为了等级制度,正黄旗正蓝旗是努尔哈赤起兵时的死党,全是尼堪外兰他父亲爷爷的部下和自己的死忠,而地位底下的镶蓝旗是其中之一。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这就是等级,镶黄旗、正黄旗由皇帝统领。正白旗最初是多尔衮任旗主,后来改成也由皇帝统领。其他为下五旗,由诸王、贝勒、贝子统领。

为什么慈禧姓叶赫那拉氏为正黄旗的姓氏而实际却为镶蓝旗抬镶黄旗

据《清宫档案》记载:慈禧,名为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生于1835年,死于1908年,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之女。

慈禧的曾祖父名叫吉郎阿,镶蓝旗人.慈禧的父亲惠征,镶蓝旗人.

慈禧当权之后,又追封其父为承恩公,并将母家旗籍依照祖制有下五旗的镶蓝旗提升到上三旗的镶黄旗。承恩公这一职位后来被慈禧的弟弟桂祥承袭。

慈禧姓叶赫那拉氏为正黄旗的姓氏?

慈禧是镶蓝旗的还是正黄旗的?

慈禧满洲镶蓝旗,后抬入镶黄旗。

慈禧太后,祖籍叶赫国,姓叶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1835年11月29日),生于北京西四牌楼檗柴胡同,满洲镶蓝旗人,后抬入镶黄旗。曾三度垂帘听政,两次决定皇位继承人,执掌清朝大权48年,将国家命运控制在她的股掌中,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驾崩。慈禧太后选醇亲王载沣三岁的儿子溥仪继位,这是慈禧第二次确立王位的继承人。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中南海仪銮殿晏驾,终年七十四岁。慈禧在清王朝末年独揽朝中大权近五十载,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扩展资料:

一、辛酉政变,慈禧的辉煌

1861年,咸丰去世,慈安、慈禧联合奕发动了“辛酉政变”,除掉了咸丰安排的“顾命八大臣”,任命奕欣为议政王,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两宫太后在奕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军,稳固了清朝的统治。同时,启用洋务派,发展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加强政权实力,清朝的综合国力得以提高,迎来了“同治中兴”。这是慈禧的功绩,但主要是依赖奕欣的得力辅佐,当奕欣被罢黜之后,清朝开始快速衰落。

二、甲申易枢,慈禧的衰落

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了以奕欣为首的所有军机大臣,开始独裁。此后,慈禧开始广收贡献,甚至挪用海军军费,大肆修缮颐和园。清军陆军和海军由于军费不足,主要装备陈旧,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引发了西方列强瓜分的中国的狂潮。

三、戊戌政变,慈禧的灭亡

甲午战败之后,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挽救危难中的中国,发起了“戊戌变法”。1898年,慈禧悍然发动“戊戌政变”,处死了“戊戌六君子”,清朝从此失去了自我图强的最好机会,走向了彻底的覆灭。

此后中国遭受了“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西逃。慈禧最终在1908年,在屈辱中去世。慈禧临终遗言,“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可见慈禧对她自己的作为是心知肚明的,她很清楚她已经葬送了清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慈禧

为什么镶黄旗为八旗之首

因为早在清朝入关之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就是镶黄旗的旗主,后来到雍正时期为了加强中央统治,对八旗进行了严格等级划分,所以镶黄旗也被称为头旗,并在此后一直保持了八旗之首的地位。

清代八旗之一,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首,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

镶黄旗有九大老姓,分别是:瓜尔佳氏、钮祜禄氏、博尔济吉特氏、舒穆禄氏、乌喇那拉氏、哈达那拉氏、叶赫那拉氏、郭络罗氏、伊尔根觉罗氏。

镶黄旗的历史沿革

镶黄旗是清代八旗,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与“正黄旗”、“正白旗”并称上三旗。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后来又在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中设置镶黄旗。

清末时的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康熙帝的孝昭仁皇后和温僖贵妃,乾隆帝的孝贤纯皇后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清代名臣和瑛都是镶黄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