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运河开凿之前,襄阳是从中原到长江流域的主要交通枢纽。从洛阳、开封等地出发有水路通到叶县附近,走陆路过方城隘口就是长江流域了,有水路直通襄阳。从襄阳出发沿汉水而下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经夏口入长江,刘备一行人逃难时走的就是这条路;二是经过汉水与长江之间的某水道去荆州。 

后一路线在当年似乎为更多人选择,因为荆州位于古代云梦泽三角洲的顶点,在当年更适合人类居住,又曾长期作为行政中心,远比夏口繁华。而且从荆州溯江而上可以去四川。 所以,荆州在三国时期是位于中原、江南和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又是繁华都市,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还要指出,三国演义里面提到的荆州实际上是两处:刘备骑的卢马逃命的荆州实际上是襄阳,因为荆州牧刘表当时在襄阳,襄阳就成为荆州城;刘备向东吴借荆州时,荆州城是江陵,这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荆州。 无论是江陵还是襄阳,当年都是战略要地。

湖北荆州为什么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这个地方是周瑜毕生没有完成的梦想,是决定魏、蜀、吴三国谁占主导地位的地理决定因素,更是弱小的蜀国发展壮大的前提,也是关羽的催命符,好像提到这个地方就一定会提到三国,因为荆州发生了太多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是关于战争。荆州这么重要,就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简单来说,就是说北方的领导者若是想要攻占南方,那必须得夺取荆州。其实也不是必须,就是这样更加利于行军,也就是军队损耗小些。南方有天然的抵御屏障,就像北方抵御匈奴鞑靼有长城一样。长江是南方一道屏障,但其实相对于水,山也一样是非常困难克服的。长江对于北方军队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地理环境,不仅是因为北方军队不擅长水面作战,更凶险的就是长江的水面环境,这对于南方的军队来说都不容小觑。

山这个方面主要就是长江边上的大别山,以及三峡和秦巴山脉,南方的朋友都知道,这边山真的不是一般的多,随随便便就是山丘山峰,大大小小,都给行军制造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从山中穿过去,军队十分涣散,军队力量一旦集结不在一起,就很有可能会被山中的匪贼攻击,而无还手之力。山在古代就是匪徒的孕育之地,因为这里政府管不着。

要想从大老远的北方赶到南方来而不损失过多的军队实力,就必须得避开这样凶险的地理环境,从安全的地带通过去,这样才能以最大的军队实力去作战。而荆州就是这个安全的地带,北方要争,南方自然也要争,南方争,不仅是为了抵御北方,更重要也是为了一统天下,为了进攻北方。

为什么说荆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是上古大禹治水时“割地布九州”的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之一,以当时境内荆山得名。春秋战国时期,荆州是楚国都城“郢”所在地,历经二十个楚王,达四百一十一年之久。公元前278 年,秦将白起拔郢,置南郡于荆州,同时建江陵县。公元前206年,项羽建临江国,都荆州。汉初复置南郡。汉武帝元封五年(公无前106年),将全国分为十三州,设刺史部,荆州刺史部为十三州之一。刺史部始为中央监察机构,常以十月奏事,十二月还监。汉元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 ,刺史改为州牧,地方政权遂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刺史改变其监察职权,而为地方大吏。荆州地处荆江北岸,上镇巴蜀之险,下据江湖之会,扼守长江天堑,是连接东西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古城,又名江陵城,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千百年来,荆州城墙饱劲战火洗礼,历尽时代沧桑,几度平毁,几度重建,荆楚风骨永存,仍然以其威镇八方的雄姿,巍然屹立在荆江岸边。

荆州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现存明清重建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28公里,高9米。城墙现有八座城门,2座门楼。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明代时期建城时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荆州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有“铁打荆州”之说。

三国时期,荆州为何会成为蜀汉,曹魏及孙吴的必争之地?

刘表死后,鲁肃曾对孙权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此语点出荆州在经济、军事上的价值。事实上,唐代安史之乱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尚在北方。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才开始有较显著的进步。因此,个人认为不宜高估荆州的经济价值。以下主要从军事的角度,剖析荆州的战略地位。 荆州被魏、蜀、吴三方争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地处魏、蜀、吴三国之间。正如诸葛亮所言:「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三国交战的战场主要有三个地带,一为汉中‧关中(长安)一带,一为淮河流域(合肥一带),一为荆州。汉中‧关中一带是魏蜀边境,淮河流域是魏吴边境,唯独荆州是蜀吴边境,也是三国的边境,因此战争特别多。 其次,荆州位处长江中游,关系到吴国的安危。蜀国未亡,而吴国控制荆州之时,吴国只要在长江南岸驻重兵,不难阻止魏军登陆入侵。但如果魏国也控制荆州,便能从长江中游乘船向东,使吴国失去长江天险。因此,历史上偏安江南的政权,例如吴国、东晋、南朝、南宋,大部分都要占领荆州,作为江南地区的屏障。失去荆州,便会失去天险,是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例如蒙古自1234年便与南宋交战,最初不晓个中关键,即使一度得到襄阳,也未能好好利用,反而被南宋迅速收复,以致未能消灭南宋,后来忽必烈听从 *** 的意见,花费五年时间,全力进攻襄阳,南下荆州。蒙古与南宋交战持续四十多年,至1273年攻陷襄阳后,南宋因为失去天险,至1276年便被攻陷首都临安,1279年亡国。因此,有人认为「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于可下也」。由此可见,荆州对于江南政权而言,尤其重要。北方的政权如果控制荆州,进攻江南也会变得容易。 以上解释了魏(晋)、吴两国争夺荆州的原因。至于蜀国,既不需要荆州确保天险,除了刘备一度伐吴之外,也无意消灭吴国。不过,刘备初时在荆州,诸葛亮便在隆中对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进而北伐的计划。否则,如果单独占据益州,蜀国地小力弱,不但难以北伐强大的魏国,而且自身难保。结果,蜀国失去荆州,便成为最早灭亡的一国。 另可参考: langya/bbs/showthread?t=57403
参考: 《三国志》
在大运河开凿之前,襄阳是从中原到长江流域的主要交通枢纽。 从洛阳、开封等地出发有水路通到叶县附近,走陆路过方城隘口就是长江流域了,有水路直通襄阳。 从襄阳出发沿汉水而下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经夏口入长江,刘备一行人逃难时走的就是这条路;二是经过汉水与长江之间的某水道(今已不存)去荆州(江陵)。 后一路线在当年似乎为更多人选择,因为荆州位于古代云梦泽三角洲的顶点,在当年更适合人类居住,又曾长期作为行政中心,远比夏口繁华。 而且从荆州溯江而上可以去四川。 所以,荆州(江陵)在三国时期是位于中原、江南和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又是繁华都市,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还要指出,三国演义里面提到的荆州实际上是两处:刘备骑的卢马逃命的荆州实际上是襄阳,因为荆州牧刘表当时在襄阳,襄阳就成为荆州城;刘备向东吴借荆州时,荆州城是江陵(当时襄阳在曹操手中),这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荆州。 无论是江陵还是襄阳,当年都是战略要地。 ..

荆州、襄阳,为什么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荆州、襄阳是中原内地,是攻占首都或大片疆域的必经之所。

1、荆州

湖北荆州,自古就是极为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国时期,荆州被刘备、曹操、孙权三家瓜分,三方互相攻伐并轮流占据,并留下了刘备借荆州与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典故。

在东汉末年,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迫使当时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后被孙刘联军击败,是为着名的“赤壁之战“。战役之后,魏国的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东吴的孙权得到江夏郡和南郡,蜀汉的刘备得到荆州南部长沙、武陵等四个郡,使荆州成为三分割据的局面。

至于俗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出处,源于刘备曾两次向孙权提出借荆州的南郡,当时孙权出于抵御曹操的考虑,最终暂时将南郡供给刘备。

后来刘备成功北抗曹操,得益州(今四川),建立了蜀汉基业,却未有交还南郡。孙权愤而发兵讨还,刘备便将长沙、桂阳两郡当作南郡还给了孙权。

2、襄阳

先所属湖北省襄樊市,东面有大别山脉和桐柏山脉,在东面有淮河,西面有秦岭山脉,在西是西川诸山脉。襄阳位于唐河白河交汇之处,然后交汇之流又注入汉江。而襄阳则位于三江交汇之上,襄阳城,则背靠岘山,虎头山,等诸多小山脉,可以说襄阳城是固若金汤。

有此地势只能说襄阳是个易守难攻之地,并不能说明它具有战略价值(对于古代而言)。他之所以重,那就要看它的背面是南阳盆地,直到黄河无险可守,南面是江汉平原,直达南岭,东可达长江之尽头,西出汉中进入川陕。自古就有七省通衢”之说。足可见其战略价值之重。

扩展资料:

其他兵家必争之地:

1、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函谷关历史上有两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2、虎牢关

位于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兵家必争之地

荆州有多重要?为什么成为了魏蜀吴三国的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的荆州也就是现在湖北以及湖南一部分,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中间部分,更可以称的上战略要地,军事枢纽。

在刘备三顾茅庐见到诸葛亮的时候,在隆中对之中,诸葛亮就对刘备以后的战略规划有了具体要求,首先要夺取荆州,因为荆州四通八达,所谓要先占据地理之形势,然后夺取益州,这样刘备从益州出军,而别遣一将却从荆州出军,这样两路出击,曹操不灭何待。

更何况刘表昏庸,毫无大志,夺取他的地盘轻而易举,还有荆州较少受到战乱之苦,人口众多,靠近两湖,土地也十分肥沃 所谓不缺兵不缺粮。

在诸葛亮跟随刘备之后,屡次劝他趁机夺取刘表的地盘,但是刘备仁慈没有听从,最后被曹操大军攻破,刘备只得逃亡江夏,而后在与东吴的联合之下,在赤壁大破曹操,此后曹操就只占据了襄阳,也算是控制了北上的要冲。

刘备从荆州出军,占据了益州汉中,当时刘备集团的地盘真是达到了鼎盛时期,也真是完成了诸葛亮的战略目标。

但是东吴会不知道荆州这块土地的战略重要吗?当时鲁肃同样给孙权上课,他同样认为要保持东吴的稳定就必须占领荆州,因为荆州是东吴的门户,占据荆州才能防止门户大开,才能占尽地理上的形势,控扼长江天险。

于是在关羽征伐曹魏襄阳的时候,关羽水淹七军 军威大盛 吓的曹操都要迁都以避锋芒,可以想见突破原属于荆州的襄阳这个门户,中原就将要门户大开。

但是却被东吴吕蒙白衣渡江趁机夺取了蜀汉的荆州,关羽也被杀害。

从此东吴控制长江天险,使得曹魏不敢轻易进攻,而蜀汉失去了荆州,可以牵制曹魏一部分兵力的重镇,诸葛亮屡次北伐不得成功。

为什么古代时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

在大运河开凿之前,襄阳是从中原到长江流域的主要交通枢纽。从洛阳、开封等地出发有水路通到叶县附近,走陆路过方城隘口就是长江流域了,有水路直通襄阳。从襄阳出发沿汉水而下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经夏口入长江,刘备一行人逃难时走的就是这条路;二是经过汉水与长江之间的某水道(今已不存)去荆州(江陵)。
后一路线在当年似乎为更多人选择,因为荆州位于古代云梦泽三角洲的顶点,在当年更适合人类居住,又曾长期作为行政中心,远比夏口繁华。而且从荆州溯江而上可以去四川。
所以,荆州(江陵)在三国时期是位于中原、江南和四川之间的交通要道,又是繁华都市,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还要指出,三国演义里面提到的荆州实际上是两处:刘备骑的卢马逃命的荆州实际上是襄阳,因为荆州牧刘表当时在襄阳,襄阳就成为荆州城;刘备向东吴借荆州时,荆州城是江陵(当时襄阳在曹操手中),这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荆州。
无论是江陵还是襄阳,当年都是战略要地。

荆州在三国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假设关羽如果守住荆州会怎样呢?

荆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曾发生过赤壁之战、江陵之战等重要战争,意义深远。 荆州在当时的面积很大,所谓的荆州七郡有江陵、江夏、武陵、南阳、长沙、桂阳、零陵。

为什么说荆州是兵家必争之地

1.荆州处于魏蜀吴三国的中心位置。在三国时期,荆州处于天下的正中央,东面是吴国,西面为蜀汉,北面为魏国,而且荆州山川湖泊众多,形成了一个天然屏障。只要占领了荆州,退可退,进可进,是三国的咽喉,在军事上意义重大。

2.荆州控制着长江流域,且易守难攻。

荆州处于长江的中游,是整个长江的交通枢纽,只要扼住了荆州这个咽喉通道,就控制了长江上下游。在冷兵器时代,水兵、步兵和骑兵是其主要兵种,尤其是在长江,水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好的战略要地是战争胜负极其关键的因素。荆州除了扼制长江,陆上也是连绵的群山,沟壑众多,易守难攻。

如果关羽守住荆州,结果会怎样

关于关羽的失败,后世一直说“大意失荆州”,那咱先讲讲关羽是怎么丢掉荆州的。

关羽被刘备和诸葛亮派到荆州驻防,一开始没有大的战事。直到魏国开始攻击荆州,关羽打败曹仁,生擒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曹操差点迁都。关羽一向高傲,在这之后,更加骄傲起来,正是因为这给了曹操和孙权可乘之机。曹操派人挑拨关羽和孙权的关系,而关羽又拒绝了孙权的联姻,再加上孙权几次讨要荆州都被骗,于是就派当时没有什么名气的陆逊接替吕蒙为都督,趁关羽与曹军作战之时,假装商人白衣过江。关羽由于看不起陆逊,被其用计夺取了荆州。关羽没有了根据地,就败走麦城,才有了后面的结局。

那如果关羽守住了荆州,张飞也不会为了报仇而整天喝酒,鞭打士兵,也就不会丢掉性命。刘备也不会为了给二弟和三弟报仇,而倾全国之兵攻打东吴,就不会有“火烧连营”的残局。一个完整而稳定的蜀国在刘备和诸葛亮的经营下或可兵强马壮,国富民强,出祁山破魏国,沿江而下取吴国也不是不可能。

三国历史上,荆州的位置为什么那么重要,每个势力都要抢夺?

   在战争历史中经常会听到转折点这个词,比如说斯大林格勒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在古代战争历史中同样是如此,三国长达几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而它的转折点又在哪呢?

    三国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这三个政权大家都很熟悉,再次就不当复读机了,魏蜀吴之间发生过很多战争,有很多都是改变了三国命运的关键之战,比如说赤壁之战、街亭之战、合肥之战,还有非常有名的水淹七军、六出祁山、九伐中原。但是这些战役都比不上蜀国和吴国荆州之战的重要性,这场战役才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

荆州地区为什么重要?

   荆州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军事重镇,具体到三国时期,荆州有两大优势,一是荆州在东汉末年没有遭到黄巾军的大规模侵扰,整个中国荆州的粮食产量、人口都在前列,赋税也很多,打仗无非钱粮人,这点荆州是占有优势的,所以说是根基之地。另外第二点就是地理优势,古代行军打仗最大的问题是后勤,实际上一直到现在后勤都是战争的大问题,更别说是在东汉末年了,所以古代行军必须走大路,绕过大江大河,否则会增加行军的难度和后勤补给的压力,而荆州西通巴蜀、东连江南,是通向南方的中枢,周围有众多水系环绕,而北方不善于舟旅,所以荆州就是防御北方的最好屏障,可以说是易守难攻,而如果要向北方进军,荆州又是绝好的前进基地,这就是隆中对中所说的上将军以出宛洛。

     而从南方的角度来说,历来防守都是借助两个大的区域,一个是江淮地区,一个就是荆州地区,不是有个说法叫守江必守淮吗?没有了荆州和江淮也就不存在长江天险。因为沿着长江,从东到西,有两个比较大的山脉,一个是当年刘邓跃进的大别山,一个是秦巴山脉,古代打仗无法翻越这么大的山区作战,所以不管北方是曹操还是谁,打南方要么走荆州,或者尝试打淮西合肥,这也是东吴和北方作战的两大主要战场。

荆州丢失后的危害

南方政权只有在同时掌握有江淮和荆州,才能在长江上下游统一防御,这点可以参考南宋末年为何能够常年抵挡金兵和蒙古,就是依靠重点防御江淮和襄阳地区。而没有荆州的东吴,同时面临曹魏在江淮战场的威胁,又要承受蜀汉在荆州方面的威胁,可以说是三国之中地缘条件最差的,这就不难理解为何东吴一定要拿回荆州。

在看蜀国,拿下巴蜀汉中是诸葛亮早已制定好的计划,但是如果没有荆州,那么西南地区只有就只有从北面多山地形出发,出秦川来争夺关中、陇西,技术难度大大增加,所以六出祁山不是那么轻松,山地补给本就是难事,不然三国演义也不用写什么木牛流马了。足见当时在丢失荆州后,蜀国的战略主动性几乎全部丢失,仗打的是非常艰难的。一次偷袭关中陇西失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基本上是想打打不出去,如果此时荆州还在手中,两路大军并进,曹魏顾此失彼,蜀汉大军又可以威胁洛阳,只要调度得当是完全有可能模仿高祖翻盘的,只可惜历史没有给诸葛亮和刘备这个机会而已。

从此天下大局已定

    所以说荆州战役就是三国时期的转折点,从历史角度来说,荆州在北方政权手里,基本南方政权都是快速被灭亡,荆州如果在西南政权手里,是有翻盘的机会,而荆州在南方政权手里如果不图克复北方,那也是能够被动防御苟延残喘,当然如果一直熬下去,毫无疑问北方的人力物力资源都更有优势,至少在三国时期南方还是比较荒凉的,也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经济基础。所以从丢失荆州的那一刻起,历史的结果就已经出现了,纵然就是有十个诸葛亮也很难挽回了,况且后面的几场战争都或多或少的命运都没有偏向诸葛亮,这样就连唯一的翻盘机会也丢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