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常用制作盆景常用的有雀舌黄杨、瓜子黄杨、珍珠黄杨。

1、雀舌黄杨,灌木,高3米到4米,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薄革质,通常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叶面绿色,光亮,叶背苍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较多在两面或仅叶面显著。

2、瓜子黄杨,灌木或小乔木,高1米到6米,枝圆柱形,有纵棱,灰白色,小枝四棱形,全面被短柔毛或外方相对两侧面无毛。

3、珍珠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的常绿小灌木。高不过五尺,粗不盈握,盖因山风寒烈,非千百年不易长成,主干灰褐色,分

盆景常见的几个黄杨品种

就作为盆景的黄杨品种来说,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只能说是是否适合。正是因为品种的区别,给各位盆友的选择也有了不同,包括有每个品种的生长习性,根据不同区域的养护难易程度等各种方面。尤其是作为盆景常见的几个黄杨品种,例如是雀舌、瓜子、珍珠。如果非要说是那个更好一些,建议还是根据以下的不同进行分辨更好。这就要分开来看各个品种了,具体的详情如下。

1、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又名匙叶黄杨,因其叶片很像麻雀舌头的原因,有了雀舌黄杨的叫法。它主要分布在云贵、两广、江浙等地一带,河南和陕西也有部分足迹。它喜阳光,好温暖,也能耐干旱和半阴。相对其余品种来说,它还是比较耐寒的,更适宜北方的环境养护。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在北方管理,夏季的中午时分要适当的遮阳。避免强光将它的叶片晒伤。

2、瓜子黄杨

瓜子黄杨又名小叶黄杨,其叶片对生,枝密节短,在我国的中部各地都能常见。又尤以长江以南各地为多。它喜光,也能耐阴,适应性较强,不管是酸性的土壤,还是中性或者微碱的环境,也都能够生长正常。它萌发力强,很是耐修剪,也能适当耐寒。相较于上述的雀舌黄杨,更加可以耐贫瘠。但是,耐旱性却不如雀舌黄杨,叶片相对雀舌也会更大一点。

3、珍珠黄杨

珍珠黄杨枝细叶密,且还能枝干苍劲树姿优美,作为盆景素材,是上好的优质材料。它

自古就被古人和金雀、迎春、绒针柏被称之为是盆景“四大家”。珍珠黄杨主要在安徽、福建、浙江等地常见,其喜阳好溼润,还怕干旱和积水,在酸性的土壤中生长更好。对空气中水分的含量要求高,就盆景用材来说,只要不在上述的野生区域,养护起来相对于上述两种难度更高。

总结:黄杨品种的不同,直接关系了它生长习性的不一样,生长习性的区别,又会影响到我们养护过程的难易。并且,还要考虑我们个人所在环境的区别。从这一点来说,很难有好坏之分,还是根据自己的环境和喜好选择就好。

哪种黄杨品种最好?

黄杨品种,最好的是雀舌黄杨。

雀舌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植物。

雀舌黄杨是灌木植物,高3至4米;枝圆柱形;小枝四棱形,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叶薄革质,通常匙形,亦有狭卵形或倒卵形,大多数中部以上最宽,长2至4厘米,宽8至18毫米,先端圆或钝,往往有浅凹口或小尖凸头,基部狭长楔形,有时急尖,叶面绿色,光亮,叶背苍灰色,中脉两面凸出,侧脉极多,在两面或仅叶面显著,与中脉成50至60度角,叶面中脉下半段大多数被微细毛;叶柄长1至2毫米。

花序腋生,头状,长5至6毫米,花密集,花序轴长约2.5毫米;苞片卵形,背面无毛,或有短柔毛;雄花:约10朵,花梗长仅0.4毫米,萼片卵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连花药长6毫米,不育雌蕊有柱状柄,末端膨大,高约2.5毫米,和萼片近等长,或稍超出;雌花:外萼片长约2毫米,内萼片长约2.5毫米,受粉期间,子房长2毫米,无毛,花柱长1.5毫米,略扁,柱头倒心形,下延达花柱1/3至1/2处。

蒴果卵形,长5毫米,宿存花柱直立,长3至4毫米。花期2月,果期5至8月。

雀舌黄杨枝叶繁茂,叶形别致,四季常青,常用于绿篱、花坛和盆栽,可营造成各种形状,是点缀小庭院和入口处的好材料。

雀舌黄杨在自然界中的生长环境十分独特,并非漫山遍野都能生长成活,它大多集中生长在江河溪边,它的生活习性总是与水结下不解之缘,在其养护过程中水的滋养十分讲究。通过黄杨自然生长环境观察,通常都存在这样规律性,“上午晒太阳,下午较阴凉,空气流通好,雨露靠自然”,因此,将黄杨移植到盆栽时也应该顺其自然生长规律,如果室内观赏,最好十天半个月后就要搬到室外日晒雨淋。雀舌黄杨盆景的盆内,要经常保持湿润的环境,这是因为它根部的吸收和叶面的光合作用及整个生长过程都离不开大量水分。雀舌黄杨盆景平时浇水见干见湿,水的需求量也是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雀舌黄杨从江河溪边迁到家庭的小盆子里生长,环境的变化,湿度降低了,这就要在养护过程中适时适量予以补充。雀舌黄杨对水分的需求也十分挑剔,浇水养护过程要注意气候、讲究技术、保证质量。当温度达20℃以上,盆内又缺水时,浇水分三步:1.冲干不动土(满足盆内需水量);2.枝叶要湿透(多角度浇);3.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