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公众号推送的东西偏重于报道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举办的活动,而不是南开相关历史学的学术资讯,可谓名不副实。刚建号的时候就有过疑问,因为当时这个公众号介绍说是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学生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团委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研究生会等几个公众号合并来的,都是学生活动的窗口,并没有一个专门做学术资讯的公众号,所以直接命名为南开史学”似有不妥。

史学研究公众号怎么样

还不错。该公众号其内容严谨、深入,涵盖广泛,对于喜欢历史学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因此还不错。史学研究公众号是一个专注于历史学研究的公众号,主要内容涵盖历史学理论、史料研究、历史事件解读等方面。

如何评价公众号优缺点

微信公众号的区别与优缺点
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号,顾名思义,主要是给客户提供服务的。一般银行和企业做客户服务用的比较多。主要功能和权限如下:
1、 不用通过腾讯的微信认证,可免费申请获得自定义菜单。
2、 服务号一个月能群发4条消息。
3、 服务号群发消息的时候,用户手机会像收到短信一样接收到信息,显示在用户的聊天列表当中。
4、 服务号通过认证后可申请微信支付,而订阅号不能。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主要是提供信息和资讯。一般媒体用的比较多。5.0版本的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主要功能和权限:
1、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每天都可以群发一条群发消息。群发的信息直接出现在订阅号文件夹中。
2、 订阅号群发信息时,手机微信用户将不会收到像短信那样的消息提醒。
3、 在手机微信用户的通讯录中,订阅号将被放入订阅号文件夹中。同时订阅号发布的消息会折叠在订阅号文件夹中。
4、 订阅号要获得自定义菜单,需要提交300元,申请腾讯的微信认证。
根据以上特点可以看出主要区别:
1、 服务号不用认证可以免费申请自定义菜单,而订阅号需要认证。
2、 服务号每月能群发4条信息,订阅号每天可以群发一条消息。
3、 服务号群发的消息有消息提醒,订阅号群发的消息没有提醒,并直接放如订阅号文件夹中。
4、 服务号可以申请微信支付,而订阅号不能。

耕读传家为内容写作文

1. 耕读传家是指

耕——耕田务农

读——读书学习

传家——一代一代传下去

许多古旧住宅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是学点“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在耕作之余,或念几句《四书》,或读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

2. 耕读传家的诗句

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我们经常容易看到“耕读传家”这样四个字。耕呢?是耕地的“耕”,读呢?是读书的“读”。“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呢,“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指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而是学“礼义廉耻”等做人的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耕读传家躬行久,诗书继世雅韵长。”

“耕为本务,读可荣身。”

“半榻暮云推枕卧,一犁春雨挟书耕。”

3. 作文《传家风.扬美德》

央视“家风是什么”系列采访,使家风这一满含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词汇重回公众视野,《河北日报》刊发“家风”系列同题散文,号召弘扬耕读传家、忠厚传家、勤俭传家的古风和家风,在河北省进一步掀起家风讨论话题。一时之间家风话题热度无两,忆家风、说家风、重拾家风大有蔚然成风之势。

“龙生龙,凤生凤” 是人们常说的老话,与其说这是基因遗传,倒不如更准确地说是家风影响。作为文明古国,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家风故事不胜枚举。曾子杀彘立信,孟母三迁劝学,至今仍为人乐道;明朝朱柏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清代林则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的治家理念,至今依然被很多家庭奉为家风教育典范。好家风,继世长,明礼、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中国式”家风,深刻影响着人的塑造和培养,家风教给子女的是优良品质,传给后代的是精神力量,这样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历久而弥香。而回过头来,反观一些人间悲剧的背后,反观一些误入歧途的案例,除了当事者自我放纵不加自律的因素外,家教的渎疏,家风的霾浊,也总是难逃其咎。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在社会中扮演的可能就是干部、工人、医生、教师等等,我们不能说家风会百分之百使世风变好,但人人的家风都好这个世界就绝不会更坏。家风正有如亚马逊雨林里的一只蝴蝶,它煽动一下翅膀引起的会是学风、医风、政风、社风乃至国风的飓风。著名作家陈忠实就非常认同其父的教诲:“门风正了,村风也就正了;村风正了,人心也就正了。” 因此,从涵养传承一脉好家风开始,培养一个正直、诚信、善良、勤奋、宽厚的好孩子,社会上就会多一名合格的好工人、好农民、好士兵、好老板、好医生,各个行业和领域就会建立起规范合理的秩序……然后,整个国家、整个世界也就会越来越好。

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家风”到底是什么?

大年初一,央视“新闻联播”新春走基层推出一个特别节目:“家风是什么?”面对央视记者提问,被采访者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要孝顺要和气;不能糊弄人,不能干坏事;不啃老不坑爹;不能说瞎话……有的听起来宽厚,有的听起来严厉,有的听罢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说谎话、别晚回家这种“低级要求”也能算做“家风”?

“家风”到底是什么?到底有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阎爱民多年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史、家族史等方面的研究,著有研究家风家教的专著。日前,阎爱民教授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家风”做了解读。

“家风”最早只属于贵族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家风在古代是只属于贵族的一种特殊门风。阎爱民教授介绍说,在秦汉以前,贵族阶级基本都是武人出身,当时是没有“家风”一说的。“武人成为贵族多是因立战功而获封地,而随着朝代更迭,这种获封是很难传世的,所以有‘富不过三代’一说。”

汉以后,文人阶层开始受到重视,开始有人不靠战功而靠文化修养成为士族阶级。“在当时那个年代,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读得起的,基本上还是贵族阶层的权利。但不同于战功,士族的文化修养是可以传承下来的,而且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最初所说的‘家风’,即为‘这些贵族的独特门风’之意。”

阎教授举了个例子,在实行科举制度之前,一个人能否做官是要经过地方推举的,主要考察两方面,一是家中是否几代为官,二是家风如何。我们常说的“举孝廉”,“孝”和“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说家风。

世代相传才能称作“家风”

阎教授表示,自唐宋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世袭贵族逐渐衰落,文化下移,庶民社会形成。这时,庶民家庭普遍的家风就是“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古人认为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家族兴盛、长远。说到这里,就要提到“家风”与“家规”“家教”的不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几代人遵循,能传世。

孔子的家风是“诗礼传家”,如果后人不读《诗经》会被训斥;西汉大臣石奋家风以“恭谨”出名,虽然位高权重,但始终恭敬礼让。石奋的儿子进入村门没有下车,石奋觉得儿子对邻居不恭敬,没礼貌,就很生气,不吃饭。儿子吓坏了,很自责,对村民道歉,并在之后即便距离村门还有段距离,也下车步行进村。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崇尚俭朴,在给儿子的书信中多次提到要以俭朴为本;铁面无私的包拯家风是“诫贪”,他在家训里写道,子孙不能有贪念,否则活着不能入家谱,死后不能进祖坟……阎教授说,从历史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家风是需要一脉相承,且被严格监督和执行的。

形式多种多样 “家风”促“民风”

《曾国藩家书》广为流传,其中就有其对家族道德修养的一些规范。阎教授告诉记者,家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只言片语,有的是像曾国藩这样在书信中体现,更普遍的是在家谱中记载。阎爱民说,一般有家谱的家族在家谱中都能找到本家的家训,只是绝大多数后人都不去看罢了。“所以从古至今,能够对家风一脉相承的家族实在是不多。”

阎教授表示,家风更多的是指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行为规范,像“书香门第”“将军世家”这样以职业来划分的家族文化严格说来并不算家风,只能说是家风对于这个家族影响的延伸。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古人说先吃饱肚子再知晓礼仪。在阎教授看来,此番对于家风的讨论,是在百姓物质生活普遍丰富的基础上,让大家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家风是从家庭的角度讲,如何树立正确的治家之道让家族长久不衰。社会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的,良好的家风能够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进步和改善。”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由多则材料组成,材料的共同特征是阐释家风的特征:“世代相传”,然后列举不同名人的家风,这些家风的共同特征是:修身、立德。由此可以立意为:家风是修身、立德精神的传承,是民族精神的传承等,行文时可阐释家风的内涵,可分析家风的作用,还可写如何继承这一民族的文化遗产。

中医纪录片

凤凰卫视拍摄的中医专题,讲述了中医百年来兴废存亡的点点滴滴。

每集30分钟,共5集

第一集 东风渐起 流芳百世

第二集 西学东渐 百家争鸣

第三集 起死回生 命运坎坷

第四集 另辟蹊径 妙手仁心

第五集 一代完人 任重道远
历时两年的拍摄,5集电视人物传记片,每集时长约39分钟。

全片分别从“名医名镇”、“务存精要”、“仁心仁术”、“薪火相传”、“古义新知”5个方面

讲述孟河医派的起源、孟河名医马培之给慈禧太后看病、孟河医派在上海开业授徒发起保存中医运动、建国后改良中医等故事。
又名《岭南中医药》,共12集。

内容立足岭南,拓宽到世界范围内的中医药,是一部全面反映广东中医药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的纪录片。
历时三年共拍摄了三十集。

以27位沪上名老中医为主线,用采访名医、聆听名医叙述的纪实手法,真实记录当代海派中医成长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全片共五集,分别以《妙手》《仁心》《济世》《相生》《流芳》为主题。

讲述了中医诊疗为解决顽疾提供多元化方案的探索;中医食疗、太极等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生活方式;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制度化、合法化挑战;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所面临的机遇以及中医药文化的海外传承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目前介绍了五位国医大师:

晁恩祥、张大宁、石学敏、孙光荣、金世元
呼声很高的一部纪录片。目前尚在后期制作中,播出时间待定。

可能好事多磨,这部纪录片的宣传公众号也是经历了公众号迁移、重新认证等一系列事情,现 公众号 名为“ 纪录中医 ”,关注该公众号可获取《千年国医》的最新动态。

一开始,团子看到这名字,觉得这“千年”国医,这么大的题目,要讲好还是很不容易的,讲好了相信将会是一部经典之作。

导演周兵,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南开大学的历史学院博士。曾三度获得中国纪录片年度导演,其创作监制纪录片上百部,代表作有《故宫》、《敦煌》、《千年菩提路》等。其中《故宫》、《敦煌》、《外滩佚事》、《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等多部纪录片获得各项纪录片大奖。

看过《故宫》和《敦煌》的团子,表示是真香系列,很棒的纪录片!

翘首以盼周导的《千年国医》!
网上搜到有两个。

一个是济南电视台制作的季播式纪录片,在当地地方台播出,第一季《卢医的故事》,网上目前搜索不到视频资源。

另一个是由中央新影集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摄制的大型高清纪录片,共12集,每集45分钟,主要阐释人体与中国古老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概念的结合,以及中国人如何通过宇宙万物的演变运行规律认识生老病死等内容。该片预计于2012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将推出国际版。(这个是央视网上搜到的消息,此外就搜不到别的信息了,不知道是否已播出)

是一部32集的纪录片,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新华社广西分社出品。

中有关中医药16集、壮医药8集、瑶医药4集、其他医药4集,每集时长30分钟。主要讲述传统的中医药民族医药以及现代时尚中医药民族医药按照自然规律防病治病的知识及故事。

目前网上只有预告片,搜索不到完整视频资源。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并得到英国Asante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的大力支持,是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年度重点扶持项目。纪录片把探寻中医发展现状的视角,伸向中国之外的土地,客观记录真实故事。

2017年5月31日,大型纪录片《世界中医》在广州举行了签约及开机仪式。目前没有最新的相关消息,可能还在拍摄中。

2011年1月18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国医大师》正式启动。该片主要讲述30位国医大师一生的个人荣辱及中医药百年兴衰的历史。

只搜索到以上信息,没有搜索到相关视频。

预计在2018年中央“两会”前播出,播出频道为央视国际频道(cctv4),届时将在《中华医药》栏目中以特别节目形式播出。

同样只搜索到信息,没有到视频。

2014年起,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人物》栏目组收集百年来10位德高望重的中医大师相关资料,拍摄制作了系列纪录片《大国医》(现已完成2集),以展示中医药行业大医精诚的行业形象,传播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展现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的发展历程。 (时间是2016年2月17日)

这个不是纪录片,是央视爸爸出品的大型健康栏目,目前有300多集。

这个系列栏目于1998年6月1日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开播,,是中国电视媒体中唯一一档向海内外传播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大型电视健康栏目。
在搜索过程中,我发现,部分的纪录片没有搜索到视频资源,只有相关的一些信息。

推测,可能因为部分只在电视台播放,没有上传网络资源;或者还在在拍摄制作中;或者拍摄完成尚待播出;又或是因为拍摄时间、制作、资金等方面原因可能搁置或者取消。

虽然上面推荐的纪录片内容质量都是挺不错的,但受众不高,关注的人较少,让人有些可惜。毕竟一部纪录片,除了制作需要精良,还需要有人去看。毕竟创作的初衷之一是希望能让大众去观看去了解,能起到科普的目的。

相较早期的中医药题材纪录片的受众度不高,获得好评和热度的《本草中国》和《本草中华》,再到未播先火的《千年国医》,无疑打了一剂强心剂,让我们看到大众对中医药题材纪录片的喜爱和支持,也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范例,如何利用新模式+新技术讲好中医的故事,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将中医药文化更好地传播以及呈现给大众,尤其是当下的年轻人。

好的内容我们从来不缺,关键是如何更好地去讲述、去呈现。

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和尝试,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些答案。
观看链接,可搜索公众号“杏林的后裔”,找到“中医纪录片”文章并点击进入,文章内有观看链接

历史学热门院校:南开大学?

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伊始,即设置有历史学门。20世纪20年代初期,着名社会活动家和历史学家梁启超来南开大学讲学,在历史班授课,着名的 《历史研究法》一书,就是在其授课讲义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1923年,南开大学正式建立历史系。1994年,历史系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首批国家文科基础学 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1996年,历史学科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211”工程首批立项建设的单位。目前,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它们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与博物馆学、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下辖20个专业,9个博士点,20个硕士点,基本上涵盖了史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
南开大学世界史专业涉及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尤其在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含:拜占庭学)、美国史、日本史、拉丁美洲史四个研究方向在国内享有盛 誉,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美国史近两届获得博士学位的年轻学人中,有四人的博士论文在美国用英文出版,在美国史学界产生很大的影 响,就目前来说,在国内的世界史研究机构中,这是仅有的,可以说,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乎涵盖了从断代史到地区国别史的各个方向。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涉及古希腊罗马史、拜占庭史、基督教史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史等研究方向。古希腊罗马史学科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学术带头人 王敦书先生是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的理事长,史届泰斗雷海宗(解放前在清华大学与陈寅恪等大师齐名)的关门弟子,国内罗马史的权威。遗憾地是王先生已经 退休,但仍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西方史学名着选读课程,所以我们还能听到老先生略带伦敦口音的英语授课。
拜占庭学在国内首屈一指,学术带头人陈志强先生(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博士),是国际拜占庭学会中国首席代表,成为中国冲击这一世界显学的支柱。 另外改方向组建了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汇集了国内相当丰富的有关拜占庭的英文、希腊文等外文研究资料和检索系统,为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子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哈全安教授主要指导阿拉伯史的研究方向,但近年来逐渐转向中东地区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尤其是伊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现代化的研究,如果对中东变幻莫 测的历史进程颇感兴趣的你,可以选择哈老师。
美国史:中国美国史学科开拓者之一的杨生茂先生(80年代初参与创建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并担任副理事长)在南开大学执掌教席凡40余年。美国史 专业设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现任主任李剑鸣教授,担任美国史研究会的理事长,是国内公认的美国史权威,主要从事美国早期史、美国种族关系史、美国史 学史等的研究。
韩铁教授2002年由国外来到南开大学,曾在国内另一美国史研究重镇武汉大学任教,后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定居在加拿大,主要从事美国经济史 和美国法律史的研究。美国史其他的研究方向:美国外交史、中美关系史、美国宪政史、加拿大史等。另外,2005年,美国中心将招生“美国学”的硕士研究 生,这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美国学博士、硕士点,开展对当代美国的综合性研究,成为美国中心学科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日本史:日本史学科设立于1964年,经历从日本史研究室到日本研究中心,再到日本研究院的巨大变化。现在,日本研究院成为融日本史、日本经 济、日本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日本学”研究机构。该研究方向的几位博士生导师,均是中国日本史研究会的副理事长,综合实力在国内是第一流 的。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研究生获得去日本大学完成学位的机会。有一点需要注意:日本史学科有要求相当高的日语要求,以为公共外语只考日语,2005虽然也 招收英语考生,但相对日语考生无论在录取,还是未来的学习中都处劣势。
拉丁美洲史:拉美史也诞生于1964年,1994年成立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成为在教育部指导下协调全国拉美史研究的唯一研究机构。洪国起教授担 任拉美史研究会的理事长,中心主任王晓德缴获搜担任副理事长。不用说,拉美史的研究实力在全国也是无人能及的(当然,如果说到当代拉美研究,中国社科院拉 美研究所的实力也很强大,它主要招收国际关系和世界经济学科下的考生)。南开的拉美史招收英语考生,不会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考生不用担心,从近几年的情 况看,录取的拉美史考生均是英语考生,而西班牙语的学习则在研究生阶段短期密集的强化训练(大约一年)。拉美史主要的研究领域:拉美政治经济一体化、美国 与拉美关系等方向。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