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审美距离,意思是一件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利害关系的距离。比如非虚构类与现实生活距离近,而虚构类与现实生活距离远。

每个人的审美距离基本上是不变的。有些人就喜欢距离近的,有些人就喜欢距离远的,还有些人的通吃的。所以审美距离的分类法是一种很稳定而准确的分类方式。

孩子为什么要读非虚构类作品?终于有一位资深编辑把它说清楚了

虚构与非虚构类作品如何区分?

说到非虚构类阅读,很多父母可能比较陌生,中国更常见的分法是:绘本、桥梁书、图画书、儿童文学、科普、漫画等等,很少区分虚构与非虚构。

虚构与非虚构是一种图书分类方法,北京开卷、豆瓣读书、乃至欧美的图书都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少年时》第46期《写作》中一篇文章,给出了如下定义:

虚构类作品:是作者以想象为基础创造的作品,人物是虚构的,故事情节也是虚构的。具体门类包括小说、戏剧、电影剧本、诗歌。最早的虚构类作品应该是远古神话。虽然是虚构,但作品里的人物、情节、生活环境、 情感 内容等,都能真实、凝练地反映现实世界,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过是以某种方式体现着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看法、态度或展望。

非虚构类作品:是虚构类写作之外的其他写作,包括各类应用文、散文、报告文学、传记、随笔,虽然文学性比较强,但也属于非虚构类写作。经典散文,如卢梭的《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洪迈的《容斋随笔》都属于非虚构类作品。

维基百科给出的非虚构类定义如下: 基于真实事实和信息的作品。作者认为它们是客观的。 这些作品的范围包括一些论文、新闻报道、回忆录、日记、文献、科学研究报告、图片、自传、旅行指南、蓝图、技术文件、使用手册、图表等等。

涵盖的领域从自然科学到如地理经济研究、 历史 研究、 社会 观察研究、战争、 社会 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哲学、还有艺术等多个专门领域。

判断一个作品是虚构类还是非虚构类有很多标准,台湾英文绘本阅读讲师廖彩杏提出了M&M原则,即通过材料「Materials」与方法「Methods」,能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作品往往是基于真实的,是非虚构类作品,相反即是虚构类作品。

孩子为什么需要加强非虚构类阅读?

儿童阅读有许多内在规律,其中一个重要规律是,文理打通,也就是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相结合。

我们常把书籍比作精神食粮,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如果孩子虚构类和非虚构类都读一些,他的精神世界就更不容易失衡,不同的作品也会在孩子的心里沉淀下不同的东西。

虚构类与非虚构类作品,看似指向不同的方向,其实不可分割,只读某一类都有天然的缺点。

虚构类作品影响心灵、把握做人大方向。 有的家长不主张孩子过多接触文学作品,认为读得多了,孩子容易多愁善感。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愁善感的背后,是柔软的、知冷知热、有情有义的心灵。

另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有着立得住的正确的积极的三观,就像纳尼亚传奇、哈利波特系列、草房子等,尤其是中西方的经典童话,都能让孩子们奠定最早的正义战胜邪恶、善良有回报、尊师敬亲是美德等观念。

非虚构类作品指向现实,讲述世界万物运转的秘密 人类 社会 的发展进程、科学原理与技术发展,帮助孩子窥见真实的世界,了解脚下的土地、世界的本来模样。

通过阅读非虚构类作品,孩子还能掌握许多专业术语、学会运用材料,学会基础学术研究的方式,培养科学精神,扎下生活之根。

毕竟未来生存需要一技之长,这个一技之长更多的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即使当作家,也要有专业知识打底。

加强非虚构类阅读,也是学校教育的大趋势

中国家长要帮助孩子加强非虚构类阅读,一方面是孩子自身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未来学业的要求。

教育部新规:小学新版的语文教材要学习129篇古诗文;初中已经开始要求阅读整本课外书并进行考查;高考语文卷面字数已经从原来的7000字涨到10000字,阅读能力要求大大提升。

这意味着不阅读,在考场上连题都做不完!

北大培文赛上,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师说: “未来语文将成为中高考的杀器,高考要实现15%考生做不完卷子。” 还有人说,“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以后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确切地说是阅读水平”。

即使参加国外考试,也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广博的科学知识打底。而这正是需要通过打通虚构类和非虚构类阅读来实现的。

《少年时》第46期《写作》中刊登了2007年法国的高考作文,题目分为文科生考题和理科生考题。

文科生考题(三道任选其一):

1、观察是否足以了解。

2、我有权做的一切是否都是对的。

3、请以法国思想家哲学家卢梭于1755年的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节选写一篇论文。

从这三个问题可以看出,虽然是文科题,解答时需要孩子运用材料来解释题目,关键是立论、论据、论证方法是否能做好。这里考验的就是非虚构类的写作方法。

理科生考题:

1、请就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在《利维坦》中的节选写一篇评论。

2、请就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1978年的著作《言论及写作集》中的节选写一篇论文。

这两本书都是比较难的,也都属于非虚构作品,如果孩子没有读过或者没有掌握论文写作的方法,很难把题答好,拿到高分。

加强阅读是大方向,非虚构类阅读能力尤其需要加强 。语文是一门学科,但语文还是母语,母语能力对文学以外的学科,如小学接触的科学,初中要接触的地理、生物、 历史 、物理、化学关系极大。

如何安排孩子的阅读时间?

虚构类与非虚构类作品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到孩子的书单中。

小学中段之前,以虚构类作品为主,非虚构类作品慢慢加入,用正确的三观、美丽的语言、优美的故事为孩子的精神和心灵世界打底,埋下爱的种子,让孩子感受到爱、温暖。

小学中段,虚构类与非虚构类作品达到平衡,到小学高段,转向以非虚构类阅读为主。

需要指出的是,认知类绘本其实就是非虚构类作品的一部分。比如《小威向前冲》《呀,屁股》这类都是偏知识类的,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由来和身体。

我的看法是, 学前和小学中段之前可以读非虚构类作品,但最好不作为主要阅读内容。

给他们读非虚构类作品时,要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强调对事物的认知,认识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就好。背后复杂的科学原理,不妨等到小学中段以后再开始。

引导孩子进行非虚构类阅读,还需要注意什么

从现实来看,孩子阅读文学作品其实不用过多指导,但非虚构类的作品需要父母帮助和引导,例如做实验、找方法等,这方面许多家庭做的还不够,对非虚构类作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1、把阅读与观察日记、实地考察等结合起来。

在哲哲小时候,我和他一起养蚕和其他小动物,他写了很多观察日记,这种观察日记就是对非虚构写作一种很好的训练。有一些观察记录,比如《观鸟日记》《笔记大自然》《自然笔记》等书籍也是给孩子走进非虚构阅读很好的入门书。

2、让非虚构类作品与生活相结合。沿着某一专题深化。尤其是阅读与写作、阅读与科学探究相结合。

父母可以引导孩子把他观察到的东西通过小论文的形式写出来。首先,做一些立论和假设。然后通过科学的方法去验证,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来。这个过程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训练。

3、选书很重要。

在孩子小时候可以多读一读DK儿童百科、作者包括加古里子在内的日本精选科学绘本、五味太郎的低幼数学启蒙绘本、汉声数学图画书、小牛顿科学馆、HOW&WHY系列、可怕的科学、科瓦奇讲植物、动物、天文与地理,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世界史、艺术史,中国国家地理都是很好的非虚构类阅读文本。

4、尊重孩子的提问,最好能和孩子一起去探究。

我家的小家伙曾经问我一个问题:一卷卫生纸有多长。我也不知道有多长,于是我俩就把一卷卫生纸打开,在地上滚来滚去量了出来。还有一次他问我:电有没有重量。我也不知道有没有重量,后来我们就用电子秤来量了一下。

虽然结果不一定准确,但是这个过程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科学探究的精神和能力。这对于保持孩子对非虚构类阅读的兴趣、提高非虚构类写作的能力都十分重要。

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倾听,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懂教育、爱阅读的父母。

什么是虚构类小说?非虚构类?解释详细点好吗?

虚构类小说是指根据虚构或者想象进行的创作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非虚构类小说是指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进行的创作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

虚构小说是指根据虚构或者想象进行的创作的小说和其他文学作品。一般都有虚构和想象成分,但这种虚构与想象都以事实为基础,一旦离开事实,虚构与想象就失去其意义。

有的历史人物或者传记之类也有虚构与想象的成分,但也都以事实为基础。所以小说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真实程度如何,而在于如何将事实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切以现实元素为背景的写作行为,均可称之为非虚构文学创作(写作)。这一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学界所引用。亦被称之为“第四类写作”,这种文学形式因其特殊的叙事特征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

发展: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引进出版由美国自由作家雪莉·艾力斯编著、著名翻译家刁克利译较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一书。

该书收录了包括美国国家艺术奖得主David Vann、手推车奖、怀丁作家奖得主Natalie Kusz、新英格兰图书奖获得者、《美国佬》撰稿人Suzanne Strempek Shea、普利策新闻奖得主Dianne Aprile在内的近百位美国当代著名写作人的非虚文学写作教学课程并辅以写作练习。

囊括了包括写作灵感培养、拼接式写作、人物刻画写作、场景(空间)写作、多线并程写作、隐喻与展现写作和“感官式写作”在内的几乎所有第四类写作培训和技巧练习。

该书被视为非虚构文学写作领域第一本系统的教材式书籍。编著者雪莉·艾力斯认为,写作是可以培养的。学界评论认为,本书为写作人进行非虚构文学创作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一批学界人士也开始着手创建非虚构文学写作(创作)体系在中国的落地。

什么是非虚构类图书?

非虚构类图书就是以现实元素为背景而创作的图书。非虚构文学这一概念首先被西方文学界所引用。亦被称之为“第四类写作”,这种文学形式因其特殊的叙事特征被誉为新的文学可能性。

非虚构文学创作(写作)与中国学界惯常认为的“纪实文学”有着类同属性,也有本质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更强调支持作者以个人视角进行完全独立的写作行为;并提出,这一写作行为不应依附或服从于任何写作以外的(包括政治)因素。

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首次引进出版由美国自由作家雪莉·艾力斯编著、著名翻译家刁克利译较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一书。

该书收录了包括美国国家艺术奖得主David Vann、手推车奖(美国纪实散文最高奖项)、怀丁作家奖得主Natalie Kusz、新英格兰图书奖获得者。

《美国佬》撰稿人Suzanne Strempek Shea、普利策新闻奖得主Dianne Aprile在内的近百位美国当代著名写作人的非虚文学写作教学课程并辅以写作练习。

囊括了包括写作灵感培养、拼接式写作、人物刻画写作、场景(空间)写作、多线并程写作、隐喻与展现写作和“感官式写作”在内的几乎所有第四类写作培训和技巧练习。

该书被视为非虚构文学写作领域第一本系统的教材式书籍。编著者雪莉·艾力斯认为,写作是可以培养的。学界评论认为,本书为写作人进行非虚构文学创作提供了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中国一批学界人士也开始着手创建非虚构文学写作(创作)体系在中国的落地。

扩展资料:

虚构类:大部分的诗歌、散文、小说。

非虚构类:简单讲,历史/科普/哲学等知识类图书。基于真实事实和信息的作品。作者认为它们是客观的。

这些作品的范围包括一些论文、新闻报道、回忆录、日记、文献、科学研究报告、图片、自传、旅行指南、蓝图、技术文件、使用手册、图表等等。涵盖的领域从自然科学到如地理经济研究、历史研究、社会观察研究、战争、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宗教、哲学、还有艺术等多个专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