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死亡的原因为:
- 岳飞过于耿直,不懂圆滑。在官场上,岳飞是十足的政治白痴”,无法与同僚和睦相处。此外,岳飞过于感情用事。而这,也成为了他最终被赐死的原因之一。
- 岳飞在军中威信过高,这种地位甚至超过了皇帝,宋高宗感到了威胁。
- 岳飞触碰了皇帝的神经,即便岳飞没有夺权之心,一生只想做忠臣,但凭借着他收复中原的声望严重威胁到了宋高宗的皇帝地位。自宋代开国以来,兵变”在宋朝各代君王心里已经被刻上了恐惧的烙印,岳飞攻打汴京,无疑触碰到了高宗最敏感的神经。
- 政治分歧是岳飞死亡的根本原因,岳飞与宋高宗的根本分歧点在于政治目标不统一。岳飞的政治目标最最重要的是四个字还我河山”,其次是迎回二圣”。相反,宋高宗赵构的政治理想是稳定”。这个稳定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内部的稳定,一方面是外部的稳定。对于内部,赵构要维护皇权,只有削弱武将的权力,才能达到皇帝的集权。而对于外部,高宗也需要放权予武将,让他们能够死心踏地跟随自己,与金国对抗。宋高宗的政治策略,就是在放权”与集权”之间找一个平衡点,以保证南宋政权的稳定。
岳飞为什么而死?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申明一下,岳飞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岳飞也是一个凡人,是人都会有性格上的缺陷或者犯错的时候,岳飞也不能例外,所以下面针对“岳飞为何而死”这个问题,我会着重分析并从岳飞身上找原因,如果某些言论措辞引起大家的不满,希望各位谅解并留言,以供大家交流。
在我看来岳飞之死不能单纯的归结为他力主迎回二圣,从而引起赵构的猜忌与不满。原因有两点,一,“北伐中原,迎回二圣”这个口号是赵构最先提出来的,因为赵构登基之初,南宋政权还不稳,北方先后又有金国立的伪楚,伪齐政权来与南宋争夺皇位的正统,所以赵构打出这个旗号为的是稳定政权,聚拢人心,抵抗金军的南侵。
所以宋钦宗南归是绝对威胁不到赵构的帝位,因而岳飞的死跟这句口号几乎一点关系也没有。相反的,岳飞本是赵构最倚重的武将之一,君臣二人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对于岳飞来讲,赵构于他有知遇之恩,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构对岳飞下了杀心呢?
在我看来,是岳飞的军权过大和他性格上的缺陷共同导致了这场莫须有的冤案,这两者缺一不可。
我们都知道,北宋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来,赵匡胤历经五代乱世,建立宋朝后深知武将坐大的危害,所以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解除武将军权,在朝廷设立枢密院和三衙,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开等一系列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措施使得两宋期间几乎不会出现武将作乱,如果有武将权力过大,那么朝廷那帮文臣便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打压武将,北宋有一个狄青,南宋有一个岳飞。
靖康之耻后,赵构先后启用以“中兴四将”为代表的主战派将领,抵抗金军的南侵,在与金军的多次作战中,岳飞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岳家军也逐渐成为南宋军队中抗金的中坚力量,岳家军的名声越来越响,也许这时候赵构对岳飞还是很信任的,可是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的淮西兵变使得赵构对岳飞甚至对武将的看法开始转变。
事情的经过是,中兴四将的刘光世上书朝廷要求解除兵权,回家养老,赵构同意后,本想把刘光世的部队调拨给岳飞,可是遭到当时丞相张浚的反对,其实张浚也是坚定的主战派,可惜他犯了两宋文臣都会犯的错误,他对赵构说,如果让岳飞统率刘光世的部队,那么岳飞就掌握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兵力,如果他将来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后悔就来不及了。
于是赵构便收回之前的想法,自己不好意思说,便让张浚找岳飞谈,可惜岳飞是个直性子,他得知赵构的决定后,便上书请求辞职,把军中事务交给张宪,自己赌气回庐山为母亲扫墓,甚至连朝廷的批复都不等就走了,赵构虽然很生气但此时也不得不用岳飞,于是赵构几次下令让岳飞返回部队,令大臣李若虚到庐山劝了岳飞六天,才使得岳飞点头下山,也是在这个时候原刘光世的部队在郦琼等人的带领下发动叛乱,裹胁十余万百姓投降伪齐刘豫,史称“淮西兵变”,兵变的后果是很严重的,这直接导致南宋对金处于被动防守的战略局面,但最严重的是赵构对武将开始有了猜忌与防范之心,还有岳飞之前的种种行为,使得赵构对他既恨又不得不用。
如果说淮西兵变使得赵构对岳飞有了猜忌之心,那么之后的岳飞北伐和淮西之战便是岳飞被杀的导火索。
公元1139年,金兀术撕毁合约,率军南侵,赵构下令刘錡死守顺昌,并派张浚,韩世忠,岳飞等部支援,因为岳飞手中有南宋唯一的一支骑兵部队,赵构担心在支援的途中与金军发生野战,所以特别命令并希望岳飞快速到达顺昌,可是岳飞并没有按照赵构的旨意去顺昌而是自行北上,并先后取得了颖昌,郾城大捷等胜利,庆幸的是顺昌在刘錡的顽强抵抗下守住了,而赵构此时也是连续下了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很多人说是此时岳飞收复开封在即,迎回宋钦宗在望,赵构怕他回来,自己皇位不保而强令岳飞回来,这个说法我在上面已经反驳了,至于赵构令岳飞班师,我认为应该支持这个观点。
此时金军的主力部队在顺昌,虽然刘錡守住了顺昌但无法出城与金军作战,金军主力依在,如果此时金军撤离顺昌而回歼岳飞部,在北方平原上作战,岳飞很有可能会被全歼,即便金军主力不回歼岳飞,但在顺昌已经牵扯住了南宋其余主力部队,此时的岳飞是孤军深入,如果岳飞得不到后续支援,很大可能会损失惨重,在当时的情况下仅凭岳飞一支部队,是根本完不成北伐大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顺昌守住了,岳飞也回来了,虽然岳飞抗旨了赵构心里很生气,但抗旨之罪还是免了吧,但几个月后的1140年底,金兀术再次大举南侵,面对金兀术的气势汹汹,赵构并没有退缩,赵构知道南宋财力已经支撑不起持续的战争,为了彻底断了金军南侵的念头,他制定了一个全歼金兀术的计划,在金军攻入淮西地区后,令张俊,刘錡,杨沂中等部正面对抗金兀术,令韩世忠侧面攻击,令岳飞迅速占领庐州,截断金兀术后路,完成合围。
说实话这是一个出自于赵构的相当完美的作战计划,如果这个作战计划能够得到实施,全歼金兀术,我认为南宋历史将会彻底改变,可是计划偏偏除了差错,而这个差错竟然出在岳飞身上。淮西之战打响后,岳飞并没有按照赵构的旨意进军庐州,那么他去了哪儿?他哪儿也没去,岳飞是足足拖了十多天才开始行军,而此时的正面战场,宋军已经开始打败金军,胜利在望了,但是由于岳飞没有及时合围庐州,金兀术率军安然北撤,并在撤退途中消灭了追击的杨沂中和张俊的主力部队,至此淮西之战结束。
赵构精心策划的战役失败了,金兀术跑了,连带着消灭了几万宋军,从此南宋经济真的再也无力维持如此庞大的战争开销,于是宋金再次议和。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岳飞及时到达庐州,如果金军主力被消灭在淮西,那么宋军收复中原,直捣黄龙是否可以实现呢?如果赵构认为可以,那岳飞几次三番的抗旨是否该杀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岳飞就真的该死了。
经过淮西兵变和淮西之战,赵构意识到武将确实很不可信,尤其是手握重兵的武将,他们强大到已经可以抗旨而肆意行事了,他们统兵在外,功高震主,黄袍加身的历史不难再出现,想当年苗刘兵变自己差点就葬身叛军刀下,如今又出了一个处处不听自己话的岳飞,不杀他如何心安?
所以手握重兵,性情耿直甚至有点固执,率意而为的岳飞死了。
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
岳飞被处死的原因是主张与宋高宗不同。
岳飞当时的主张是一心想要北伐,并且想要恢复北宋时期的宋朝版图。而宋高宗却只想偏安与江南地区并且想要和金军义和。
同时,岳飞还一心想要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这直接威胁到了宋高宗的权利与地位,于是宋高宗便受益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打入大牢最终处死。
岳飞死后的故事:
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赵昚即位,降旨为岳飞“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冤狱终于洗清。隗顺之子告知宋廷其父安葬岳飞之前情,宋廷乃将岳飞以礼改葬在西湖栖霞岭。淳熙四年,宋孝宗令太常寺为岳飞拟定谥号,初拟“忠愍”,次年最终确定为“武穆”。
谈谈岳飞之死的原因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在西子湖滨岳飞的坟墓旁边,长跪着秦桧的铁像,提到岳飞之死,人们没有不归罪秦桧的。不过我们若穷原竟委,致岳飞於死者还是宋代猜防武臣的传统政策,这政策是宋高宗所遵守的。纵无秦桧,岳飞仍将屈死,他正和狄青一样,也是被宋代传统的政策牺牲掉的。我们与其痛骂秦桧,无宁诅咒宋代的传统政策,并谴责宋高宗的自坏长城。
宋代以猜防武臣为传统的政策,这种政策,终宋之亡没有改变,北宋如此,南宋亦然,虽经靖康之祸,充分暴露出这种政策的缺点,但宋高宗并不觉悟,仍墨守成法,对一般武臣反猜防得更厉害了。在这种传统政策之下,像岳飞这样特出的人才,正是宋高宗所特要猜防的。因为岳飞的为人行事有许多优点,而这些优点都为宋高宗不愿武臣具有者,於是他的优点便成为他的死因。这 分析他的死因,亦即是表章他的优点。他的精神人格,在这篇小文中虽未能尽量称述,也可略存梗概了。
岳飞的死因,第一是好学。他本是安阳韩家的佃客,(宋稗类钞)幼年并未得多读书。因他天性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为他好学,正因为他学问好,便触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连字也不识,越是没有知识,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时的党进,目不识丁,言语举动,非常粗鲁可笑,(事实类苑玉壶清话)太祖却很优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没有知识。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内乱因素的办法。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个武臣居然有与文臣一样的知识,这岂不使文武分途的办法失去效用?此文武双全的武臣,当然要被目为危险分子。岳飞就是这样为宋高宗疑心他在联络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论 说岳飞接近士大夫为他死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飞第二是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麽野心的。从前梁武帝听说他的兄弟临川王宏家 库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开库房一看,则,见一库一库满装着钱,於是梁武帝大为高兴,知道临川王宏是个没出息的东西,也就不追究这些钱的来源了。宋高宗对诸将的心理,和梁武帝对临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污,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号称奈何。(坚瓠集)他会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鹤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 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鸡肪编)他的贪财於此可见。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鸡肪编)优人在宫 做戏,也曾取笑他说:“只见张郡王在钱眼 坐”。(坚瓠集)他如何会有许多钱?还不是克扣军粮和与民争利来的。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宋高宗何尝不知张俊很坏,取其无远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 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鹤林玉露)韩世忠也许是效昔人买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死后被抄家,家 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宋稗类钞南宋杂事诗注)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以视同时诸将,莫不宝玩充堂寝,田园占几县,真有天渊之别。而诸将皆享乐寿考,妻儿满前,岳飞则身死囹圄,家人远戍,实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临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他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当时诸将无不姬侍众多,韩世忠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以致几为部将呼延通所杀。(三朝北盟会编)惟有岳飞与众不同,他家里并无姬待侍。有次吴★特送美女给他,他说:“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拒却不受。(宋史岳飞传)这两句话充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贪财一样,可说是独违流俗。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这和他拒却吴★的话,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死因。 第四,是不扰民。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乾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齐东野语)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宋史岳飞传)所以在他死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宋稗类钞)他无论到何地,决不愿地方官为他办差。他道经庐陵时,当地地方官特别在郊外欢宴,那知他已杂在一些偏裨将领中走了。周密称他为中兴第一,(齐东野语)可见别军的纪律是决不及他的。他不扰民,自能得民心,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爱戴,岂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吗?岳飞之死与他之得民心,很有关 。他若是一个纵兵殃民的人,也许还不会,屈死呢。
第五,是得军心。他虽然治军很严,但他所严者为军纪,对一般将士的生活他仍是很关切的。他常亲自为兵士之患病者调药。他部下的将领到远地驻防时,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将领家中慰问。他部下有战死的,他不仅为之痛哭,并抚育死者的遗孤,有时便为自己的儿子娶死者的女儿。每逢颁给赏犒,他总是公平分配给他的部下,丝毫不以为私有。(宋史岳飞传)因此,他和他的部下关 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他这一军有岳家军之称,打起仗来,真是万众一心,绝无兵不顾将,将不知兵,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毛病。他这一军,随便在那 都屹然不可动摇,比山还要坚定。金人常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的确是中心悦服的赞美,并非夸大的称述。但岳家军这个名称,却不是宋高宗所愿听的。岳飞越得军心,越令宋高宗害怕。军以统将之姓为称,岂不成为统将私人的军队?这个统将岂不随时有被他的部下拥立的可能?宋高宗这样想,岳飞还能不遭祸吗?
第六,尽忠报国以致不顾形迹,绍兴七年,岳飞觐见赵构的时候,准备在立储这样的事情上发表一下意见。当时同行的随军转运使薛弼就劝他,作为在外领兵的武将,不应该在这样的问题上发表意见。岳飞却以正辞严地道:“臣子一体,也不当顾虑形迹。”“不当顾虑形迹”这几个字中可以看出,岳飞在政治上是幼稚到了何等可爱可笑的程度。一个武将却干预起皇帝的“家事”,这是赵构无法容忍的。而后来岳飞还经常干预“国事”,这也让赵构十分不爽。赵构心目中的模范武将是这样的:战和这样的国家大事由文臣们讨论决定,武将能够忠实执行决策。岳飞却经常在这个问题上指手划脚,一点都不懂的韬光隐晦。在这点上韩世忠就做得很好,被解除兵权之后就当起了发型设计师,颇能引导京城潮流。
从这个角度分析岳飞的死因的话,同时也可以推出赵构那么喜欢和平的原因了。苗刘兵变之后,赵构对武将是怎么都放心不下了。南宋初年的四大将也都不怎么听话——其他三个有的是怕死,有的是拥兵自重,岳飞则是好战。再看看宋金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基本差不多,要想统一南北,肯定是持久战,那势必要提高武将的身份。赵构心想:“我已经阳萎了,唯一的儿子也在苗刘兵变后死了,何必辛辛苦苦去统一全国?不如一力求和,杀武将,提高赋税,安心享受。”
第七,不懂政治、意气用事。宋代从太祖开始就忌讳武将,狄青就是被猜忌郁郁而死的;岳飞对这一点并非不清楚,但他过于刚强的个性却使他一再做出许多犯忌的事情来,仔细看看我的前文《阿飞正传》,好几件重大的事情:建议高宗立储(立咨宗事件)、多次要求扩军、淮西军事件、撂挑子上庐山皇帝多次命令都不下山、不救淮西、对楚州防御的讥讽、高调迎二帝。。。另外,岳飞不爱听命令,这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才有一天下十二道金牌的事情;而且,有些要求没得到满足(如合并淮西军和强令撤军),岳飞就闹性子,撂挑子,上庐山。在封建时代,这叫做抗旨,叫桀骜不驯,是皇帝最害怕的事情;每一次都是死罪,何况再三?
第八,其他的客观因素,秦桧、张俊的诬陷,最后导致岳飞之死。岳飞反对谈,与秦桧结下了梁子。另外,岳飞品德优秀,升迁很快,都为同僚所忌;岳飞本人也不太擅长团结同志,走一走上层路线,以至于岳飞在朝廷的人际关系并不好,下狱以后,为他说情的人不多。而相比之下,袁崇焕以叛国罪被捕,还有大臣以全家性命保他一条命。也是可叹的一件事情。
岳飞的性格刚直,品质完美,然而这恰恰就是其最大的缺点。因为至刚易折,他的个性决定了他一生的行为,而到了最后,除了死,岳飞几乎无路可走。可惜,岳飞恐怕到死也没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死。其实,历史上冤死的名将太多了,伍子??。其后的徐达、于谦。。。就算在世界史上,汉尼拔、华伦斯坦、贞德。。。又何尝不是这样的结局?做名将,实在是危险之极复杂之极的一件事,绝不是简单一句“伴君如伴虎”就能说得全面的。当然,不管怎么说,岳飞的冤死,是南宋一次比较彻底的自宫行为,以至于以后想振作都挺不起来了。 由上所列岳飞的几个死因,我们已看得出他是一个如何好学,不贪财,不好色,不扰民,得军心的伟大人物。正因如此,便与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抵触。在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下,只容得住贪财好色糊涂虫似的将领,可决不许任何将领有知识有志趣得民心得军心。像岳飞这样的人,无论是宋代那一个君主在位,均必不能相容。宋高宗处南宋草创之际,顾虑危疑,对岳飞更是不能相容的。一般人以为岳飞之死由於反对和议,其实岳飞纵赞成和议,又何尝能够免祸?秦桧之唆使人弹劾岳飞,并密令人把他在狱中害死,安知不是秉承宋高宗的意旨,即不然,亦必是迎合宋高宗的意旨。其奸邪可恨,而实不足责。我们所要责备的,还是自坏长城的宋高宗,并当进而归咎於宋代猜忌武臣的传统政策。
其实,赵构的忍耐力不能算不好,要换了崇祯皇帝,大将做上述随便某一件事情,脑袋恐怕早搬家了;赵构忍了很久,而他是一直把岳飞当成亲信的,岳飞也是赵构的卫星,乘着火箭升上来的。赵构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杀岳飞的,而岳飞的确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了赵构的忌讳,而岳飞却并没有很好地觉察到这些,这就是其不懂政治的地方;赵构对岳飞从喜爱到不满,到失望、到忌讳,最后则是愤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等到最终秦桧抛出岳飞谋反的事情时,赵构几乎都没有什么怀疑,只有震怒,于是有了风波亭冤狱。直到秦桧死后,赵构为许多受秦桧迫害的人平了反,却不愿意为岳飞平反,甚至因为恨“岳”这个字,把岳州都改名为池州。可见他对岳飞的态度。
当然肯定许多人要问,岳飞为什么要替那个腐败的政权和昏君卖命呢?
这种问题其实缺乏历史常识。封建制度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朕即国家”,在那样的社会里,作为臣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选择。只有效忠和服从,选择其他道路的结果必然是成为民族罪人。在宋代,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抗金救国也就是顺应当时历史条件和民心的做法,所以岳飞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出发点的,有些文章谴责岳飞为腐败的宋朝廷卖命,属于站着说话不腰疼,且不说南宋算不上腐败,赵构也算不得是昏君;即使是腐烂的国家,民族衰亡的时候不需要救国么?而那个时代的救国就是忠君。后来的南明小朝廷也是这样。如果岳飞不去为赵构卖命,要么象杨么自立为王,要么象郦琼之类的投靠金国;那么就是贼寇和叛逆,这都是与正统的道德相违背的,作为正统道德观极强的岳飞是绝对不会走上这条路的;如果是这样,岳飞也就不成其为岳飞,岳飞也就达不到他那样的历史地位了,正因为岳飞因冤而死,中华民族才诞生了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从这一点来说,岳飞死得其所。如果让他终老一生,也不过是个名将而已,又哪里来这样大的震撼力呢?
岳飞为什么会被害死?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将领,他以勇猛善战、忠诚为国、爱民如子而著称于世。岳飞一生多次征战,屡立功勋,成为当时的民族英雄。但是,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最后不幸被朝廷所害,壮烈牺牲。
岳飞之死的故事发生在南宋末年,当时金国威胁南宋边境,岳飞被任命为统帅,率领军队前往边境抵御金国的进攻。然而,由于宰相秦桧的妒忌和阴谋,他以“军令状”为借口,强令岳飞放弃进攻,撤退回国。
岳飞深知秦桧的阴谋,他不愿意放弃抵御金国的进攻,因此拒绝了撤退的命令。最终,秦桧对岳飞不满,将他和他的儿子岳云关押起来,并在狱中残酷地折磨他们。最后,秦桧在不公正的审判中将岳飞定为叛国罪,并将他和他的儿子处死于市场上。
岳飞之死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民众的强烈反响。人们纷纷表示对岳飞的敬仰和怀念,认为他是为国家和民族英勇奋斗的英雄。后来,岳飞被追认为“忠烈祠”的首位祭祀对象,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不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