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意。从广从林。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

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出自

1、《说文》的“麻,枲也”。

2、《诗,王风,丘中有麻》的丘中有麻。

3、《诗,陈风,东门之池》的可以沤麻。

4、《论语》中孔注:“缁布冠也。”的麻冕。

5、《仪礼,丧服》的“缌麻三月”。

麻字的来历

会意。从广从林。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

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出自

1、《说文》的“麻,枲也”。

2、《诗,王风,丘中有麻》的丘中有麻。

3、《诗,陈风,东门之池》的可以沤麻。

4、《论语》中孔注:“缁布冠也。”的麻冕。

5、《仪礼,丧服》的“缌麻三月”。

“麻”姓的来历

(Má)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周朝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地名为氏。著名的汉朝姓氏学家应劭在《氏姓》中记载:“麻氏,齐大夫麻婴之后,汉麻光为御史大夫,又麻达注《论语》。”实际上,春秋时期的楚国,有公族大夫食采于麻邑(今安徽砀山),其后代子孙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麻氏。在春秋中期的周简王姬夷二十四年(齐庄公姜购六年,公元前548年),齐国内乱,大夫崔抒弑杀齐庄公,自为右相,以姜庆封为左相。到了周简王二十七年(公元前545年),姜庆封在争夺权势中落败被逐,逃奔吴国,吴王余祭封其居于朱方(今江苏镇江)。农历7月,楚灵王芈围(熊虔)为了恢复楚国的霸主地位,统领诸国联军伐吴国,先攻克朱方,执杀庆封并灭其族。楚灵王在还军时,又顺手灭了赖国(今湖北宜城),之后命人在赖国筑城,打算迁许国于该地。楚灵王复霸心愿初步实现,所谓“召诸侯而来,战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
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楚国麻邑之尹麻婴逃赴齐国,在齐国出任大夫,将麻氏族人分播至山东地区,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秦国麻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麻邑,就是古麻隧,位置在春秋时期秦国的都城咸阳附近,就是今陕西省咸阳市的泾阳县。春秋时期,晋、秦两国在麻邑爆发了著名的“麻隧之战”。麻隧之战发生在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 年),是晋景公姬孺霸业的持续。晋国自“肴山战役”以后,霸业受到秦、楚联盟的困扰,一直陷于对秦、楚两面作战的被动地位。所以,在晋灵公、晋成公执政时期,霸业中衰,楚国在中原占据了支配地位。到了晋景公执政时期,采取了几项新的部署:其一,消灭赤狄,改善晋国的战略地位;其二,在鞍之战(公元前589 年)中战胜齐国,打破了齐、楚联盟,逼迫齐国向晋国靠拢;其三,派巫臣通吴国,联吴制楚,在楚国侧翼扶植其心腹大患;其四,拆散秦、楚联盟,以便各个击破。其中的前三项部署,晋景公已经完成,中原战略形势已向有利于晋国方向发展。秦国经此麻隧之败,数世不振,已不再构成晋国西鄙的大患。晋国在麻隧战胜秦国之后,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又转而全力制楚。晋厉公终于在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 年)著名的”鄢陵之战”中战胜了楚国,实现了晋景公重建霸业的愿望。
麻隧,在此战之后大大出名,有居于该地之民遂以地名为姓氏,称麻隧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麻氏,历史悠久之极也。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都城固麻,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固麻,是汉、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百济国的都城称谓,不是具体地名。百济国不论哪一朝代将都城建在哪里,皆称都城为“固麻”。在史籍《南史·百济传》中记载:“百济国,号王所都城曰固麻,邑曰檐鲁,如中国言郡县也。”百济国,公元350~660年,为朝鲜半岛古代三国之一。据韩国所编《百济本国传说》的记载,其开国是在西汉成帝刘骜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但实际上,其国成立在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六年(公元350年), 公元前18年,所谓的百济还是马韩民族的五十四个小部落国中之一,根本不能称作“国”。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七年(公元313年),高句丽国灭乐浪郡、马韩灭带方郡之后,马韩五十四国中之一的伯济国起而统一邻近诸国,并取得带方郡之一部,而成立了百济国。百济在建国时,所在地以今韩国京畿道为中心,北至黄海道南部,南跨忠清南、北道北都。
在百济灭亡之际,百济国著名的大将军黑齿常之非常景仰唐军大将苏定方,因此投降唐王朝,后成为大唐王朝的著名将领,忠心耿耿,功勋卓著,后被奸臣周兴诬陷,死于武则天的狱中。随黑齿常之投降唐军大将苏定方的百济兵将中,有以故国都城称谓为姓氏者,称固麻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麻氏、固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降麻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史籍《翰林志》中记载:“唐中书,用黄、白二麻为纶命,其后翰林专掌白麻,中书独用黄麻。” 纶命,就是天子的诏命,分别书写在黄、白两种麻纸之上。降麻官,是历史上一种官制的俗称,出自唐朝时期的“白麻制令”,即白麻书仪制度,一直沿用至明朝初期。白麻,是唐、宋时期流行于官场的制书名称,围绕它还产生了一批与白麻书仪制度相关的术语,如麻案、把麻、宣麻、剥麻、贴麻、押麻、麻三剥四、降麻官等等,在唐朝后期乃至明朝的史书、笔记、文集、诗词、碑铭等中使用甚广。白麻不仅是一种书仪形式,还是一种特权制度,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由隐而显的政治产物。随着皇权的日益强化,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废除宰相等官,皇帝乾纲独揽,白麻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一特殊的术语亦随之迅速消失。
在诸多的麻案、把麻、宣麻、剥麻、贴麻、押麻、麻三剥四、降麻官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别称为姓氏者,皆称麻氏,因降麻官多为大吏重臣,称麻氏实为非常荣耀之事,该支麻氏姓源繁复,多不可书,不可一论。
源流五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麻氏,多取自经名首音。如麻速忽、麻合马之后裔姓麻。远在金国时期,就大同人麻秉彝为兵部尚书。到了明朝时期,回回“麻氏多将才”,故有“东李(铁岭朝鲜族)西麻”之誉。在山西大同任参将的麻禄家族中就有麻锦(宣府总兵官)、麻贵(宁夏总兵)、麻承恩(大同总兵)、麻承诏(宁夏参将)及“第承训、承宣、承宗皆官总兵。”
这些回族将领的后裔子孙皆为回族麻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源流六
源于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壮族方音mà,壮语本意为“犬”,是一支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标志,源出古老的“犬戎族”,是上古戎狄民族的一个旁别分支,自称祖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图腾。
该氏族部落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以谐音汉字为姓氏,汉称就是麻氏。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时期,北元残余被明军大将蓝玉所溃后,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统一了东西蒙古各部以及兀良哈三卫后,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7月开始大举侵犯明朝边界,脱脱不花带兀良哈人侵辽东,海西等部头人“卒死于也先之乱”(抚安东夷记)。也先从大同进攻北京,八月在北京西部的土木堡生擒明英宗。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农历12月,也先杀了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天盛皇帝”,之后率部征服建州,这时建州由猛哥铁木尔的异母弟凡察带领三百多户迁浑河(今辽宁辽河)上游的苏子河,与先期迁到的李满住部重新会聚在一起,力量得到加强,在一次征服了兀良哈三卫,过了不久也先又把朵颜部迁到黄河母纳地。达延汗麻儿可儿,蒙古族全名为孛尔只斤·巴图蒙克(把秃猛可),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他即汗位后,明朝人因其年幼而称为“小王子”。在其妻满都海哈屯的辅佐下,数与瓦剌争战,最后击败瓦剌。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东西两部蒙古终于媾和,出现了暂时的和平时期。至明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达延汗又先后翦除了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达延汗最终确立了对东蒙古的统治地位。
在达延汗麻儿可儿的后裔子孙中,有在明末清初即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冠汉姓者,称麻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僳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僳僳族麻氏,与梓氏同族,出自一个麻氏族,麻僳语为“梓扒”。
僳僳语“梓扒”,即“麻氏族”之意。据传麻氏族以善于种织麻而得名,后取其汉意“麻氏族”而以“麻”为姓氏,称麻氏。
源流九
源于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土族语称拥有一百匹马的人为“麻锡江孔”。
传说,麻锡江人(其地待考)擅长养马,后取“麻锡江”之首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称麻氏、马氏。
源流十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萨克达氏,亦称巴雅拉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以地为氏,世居宁古塔、阿扈河、叶赫、萨克达、赫图阿拉、那木都鲁、德里倭赫、黑龙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麻氏、苍氏、仓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⑵.满族寇达吉氏,满语为Kodaj Hala,汉义“麻袋”,是非常古老的老满洲部族,人数不多,有四个小分支,世居海参威(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后多冠汉姓为麻氏。
⑶.满族鄂啰氏,满语为Elo Hala,汉义“麻线”,世居长白山区,后多冠汉姓为麻氏、线氏。
源流十一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彝族、僳僳族、黎族、土家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麻氏,世代相传至今。

百家姓之麻姓起源

百家姓之麻姓起源

麻姓的人们现在都是分布在中国的河南、北京和山东等地方,其中一些少数民族也是有着麻姓这个姓氏,对此姓氏麻的由来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百家姓之麻姓起源,欢迎大家查看!

一、姓氏源流

麻(Má)姓源出有三:

1、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麻婴,据《风俗通》记载,麻婴即为楚大夫之后。他的后代子孙以他名字中的麻字命姓,称麻姓。

2、以祖先食邑为姓。周代时,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采于麻(进湖北省麻城),其后代子孙以封邑命姓,改麻姓。据《风俗通》记载,麻婴即为楚大夫之后。

3、回族中的麻姓,多取自经名首音。如麻速忽、麻合马之后裔姓麻。(参见《回教民族说》)在明代,回回“麻氏多将才”,故有“东李(铁岭朝鲜族)西麻”之誉。在山西大同任参将的麻禄家族中就有麻锦(宣府总兵官)、麻贵(宁夏总兵)、麻承恩(大同总兵官)、麻承诏(宁夏参将)及“第承训、承宣、承宗皆官总兵。”(《中国名人大辞典》)另,远在金代就大同人麻秉彝(兵部尚书),不知否麻禄先祖。麻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二、迁徙分布

麻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麻姓后来在上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上谷望。(缺)

三、历史名人

麻 秋:后赵太原胡人,仕石虎,官征东将军,筑城驻军,人称麻城,性暴戾残忍。百姓如有孩子啼哭,母恐吓日:“麻胡来了。”啼声立止。

麻 贵:明朝将领,回族。大同右卫人,宣府副总兵麻禄子。嘉靖中,随父征瓦剌,累立战功。以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迁大同总兵官。十年(1582年),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1591年),被弹劾,谪戍边。次年复起用,为副将,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二十五年(1597年),任备倭总兵官,赴朝鲜击倭寇,数战有功,升右都督。三十八年(1610年),奉命镇辽东,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后因病退职。麻氏家族多将才,与铁岭李氏被誉为“东李西麻”。

麻九筹:宋朝人,有神童之称,通晓经典,为文精密奇健。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于春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文字。为了研究易经,他熟读邵尧夫的.《皇极书》。后来研究医学时,他又习读张子和的著作。他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著有《知几文集》。

麻居礼:唐代画家。善画佛像,声迹甚高。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即其手笔。

后赵有勇士麻胡秋,唐代有诗人麻温其,宋代有学者麻仲英,金代有兵部主事麻秉彝,元代有诗人麻革,明代有御史麻永吉、大同参将麻禄。

麻云汉:号若仙,明福建邵武人,画有萧疏之致,一时称名笔。

麻俞宝:字作盈,为人正直,素无偏斜,犁云锄雨,创业成家,约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从缙云沐白村迁居于永邑白岩山洋溪口(杨溪口)居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置郡。在今河北省西北部怀来县一带。

2、堂号

金紫堂:宋朝时有麻希孟,年90岁。当时太宗召见天下年老的人,所以麻希孟就到了金殿之上。他向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多被采纳。后来太宗赐给他金(当官的印)紫(印上的带子),任他作工部侍郎,他辞退不作。

此外,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榆荫堂”等。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 百家姓之凤姓起源

2. 新百家姓之傅姓起源

3. 百家姓之谌姓起源来历

4. 百家姓之魏姓起源

5. 新百家姓之叶姓起源

6. 百家姓之牧姓起源传说

7. 百家姓之孙姓起源

8. 百家姓之周姓起源

9. 百家姓之苑姓起源

10. 百家姓之唐姓起源

;

“麻”字的来历

(会意。从广(yǎn),从林(fèi)。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fiber crops]。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
麻,枲也。――《说文》。按,枲已缉者曰麻。
丘中有麻。――《诗·王风·丘中有麻》
可以沤麻。――《诗·陈风·东门之池》
麻冕。――《论语》。孔注:“缁布冠也。”
缌麻三月。――《仪礼·丧服》
雨脚如麻未断绝。――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仙之人兮列如麻。――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陶潜《归园田居》
雄者名麻枲,雌者名苴麻。――《本草纲目·大麻》
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266911.htm

姓麻的来源有哪些 麻姓是怎么来的

1、源于芈姓,出自周朝时期,楚国君主封给楚国大夫的封地麻邑,属以封邑地名为氏。著名的汉朝姓氏学家应劭在《氏姓》中记载:“麻氏,齐大夫麻婴之后,汉麻光为御史大夫,又麻达注《论语》。”

2、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秦国麻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麻邑,就是古麻隧,位置在春秋时期秦国的都城咸阳附近,就是今陕西省咸阳市的泾阳县。春秋时期,晋、秦两国在麻邑爆发了著名的“麻隧之战”。麻隧,在此战之后大大出名,有居于该地之民遂以地名为姓氏,称麻隧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麻氏,历史悠久之极也。

3、源于地名,出自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都城固麻,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固麻,是汉、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百济国的都城称谓,不是具体地名。百济国不论哪一朝代将都城建在哪里,皆称都城为“固麻”。

麻姓起源及简介 姓麻的名人有哪些

导读:  麻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八十三位姓氏,在浙江和陕西地区比较集中。当今麻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5%,总人口大约有19万。那么,麻姓的起源是什么?麻姓氏怎么来的?历史上姓麻的名人有哪些呢?姓麻的明星有哪些?快点随我了麻下麻姓起源及简介吧。

 

麻姓起源及简介

汉族麻姓有两个来源:姜姓和芈姓。

第一支出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麻婴之后。麻婴为齐倾公时大夫庆封的家臣,以名为氏。姜姓麻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年。

第二支源自芈姓。春秋时楚大夫食采于麻,故地在今湖北麻城,其后以地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基因流人麻姓的事件开始于晋朝。东晋末后赵石季龙之将麻秋,系匈奴人。后来这支麻姓融人进当地的汉人中。随后,北宋时金国女真人裴满氏,集体改汉姓为麻氏。到清朝初期,满洲八旗姓萨克达氏、费莫氏在汉化的进程中,一部分改姓麻氏。当今满族、土族、苗族、回族、壮族、傈僳族、蒙古族、土家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普遍有此姓。

历史上麻姓的分布和迁移

宋朝时期,麻姓大约有近3万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河南等地。

明朝时期,麻姓有比较大的发展,大约有6万8干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七十位以后。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甘肃、山西、河北、浙江、安徽、福建、河南等地。

当代麻姓的分布

当代麻姓的人口大约有19万,为第二百八十三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15%。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麻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态势。目前在全国麻姓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陕西、广西、河南、山西、吉林、甘肃、河北、山东,浙江是麻姓的第一大省,占了麻姓总人口的20%。

麻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浙沪、皖苏南部、江西东北、闽台北部、山东东端、黑吉、蒙冀京晋大部、陕宁、甘川渝大部、青海东部、豫鄂西部、黔桂云大部,麻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2%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5%,居住了大约65%的麻姓人群。

历史上姓麻的名人

最负盛名的麻姓历史人物有:东晋十六国后赵征东将军麻秋;北宋工部员外郎麻希孟;金朝皇统进士、兵部侍郎麻秉彝,正大进士、应奉翰林文字麻九畴;南宋湖广按察使麻永吉;明朝大同总兵官麻承恩,宁夏参将麻承诏,万历进士、汾州守税使麻溶,太常麻僖,右都督镇守辽东麻贵。

姓麻的明星

麻字怎么写

拼音:[má]

部首:麻

释义

1.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

2.指“芝麻”。

3.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

4.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

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

6.带细碎斑点的。

7.喻纷乱。

8.姓。

笔画顺序:

麻(拼音má、 mā)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晚期金文。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说法,“麻”本义是一种茎皮纤维植物。由于将纤维麻弄成织布原料需要将麻纤维一根根的剥离出来,所以也引申为“纷乱”之义。还有一些方言的说法,如四川方言“麻杂杂”,这里的“麻”是不清不楚的意思。还有“你麻我不麻”的说法,这里的“麻”表示欺骗。而又因为“芝麻”是细小的,有黑色、白色、黄色,这与斑点有相似之处,于是就有“麻雀”,“麻子”这样的说法。此外,还有“麻痹”、“麻药”等说法。而由“芝麻”又引申为不平整、不光滑的含义。

麻姓氏怎么读?

百家姓里有姓麻的吗?
一、姓氏源流

麻(Má)姓源出有三:

1、春秋时齐国有个大夫叫麻婴,据《风俗通》记载,麻婴即为楚大夫之后。他的后代子孙以他名字中的麻字命姓,称麻姓。

2、以祖先食邑为姓。周代时,楚国有熊姓大夫食采于麻(进湖北省麻城),其后代子孙以封邑命姓,改麻姓。据《风俗通》记载,麻婴即为楚大夫之后。
3、 *** 中的麻姓,多取自经名首音。如麻速忽、麻合马之后裔姓麻。(参见《 *** 民族说》)在明代, *** “麻氏多将才”,故有“东李(铁岭朝鲜族)西麻”之誉。在山西大同任参将的麻禄家族中就有麻锦(宣府总兵官)、麻贵(宁夏总兵)、麻承恩(大同总兵官)、麻承诏(宁夏参将)及“第承训、承宣、承宗皆官总兵。”(《中国名人大辞典》)另,远在金代就大同人麻秉彝(兵部尚书),不知否麻禄先祖。麻姓 *** 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二、迁徙分布

麻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麻姓后来在上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上谷望。(缺)

三、历史名人

麻 秋:后赵太原胡人,仕石虎,官征东将军,筑城驻军,人称麻城,性暴戾残忍。百姓如有孩子啼哭,母恐吓日:“麻胡来了。”啼声立止。

麻 贵:明朝将领, *** 。大同右卫人,宣府副总兵麻禄子。嘉靖中,随父征瓦剌,累立战功。以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迁大同总兵官。十年(1582年),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1591年),被弹劾,谪戍边。次年复起用,为副将,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二十五年(1597年),任备倭总兵官,赴朝鲜击倭寇,数战有功,升右都督。三十八年(1610年),奉命镇辽东,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后因病退职。麻氏家族多将才,与铁岭李氏被誉为“东李西麻”。

麻九筹:宋朝人,有神童之称,通晓经典,为文精密奇健。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于春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文字。为了研究易经,他熟读邵尧夫的《皇极书》。后来研究医学时,他又习读张子和的著作。他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著有《知几文集》。

麻居礼:唐代画家。善画佛像,声迹甚高。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即其手笔。

后赵有勇士麻胡秋,唐代有诗人麻温其,宋代有学者麻仲英,金代有兵部主事麻秉彝,元代有诗人麻革,明代有御史麻永吉、大同参将麻禄。

麻云汉:号若仙,明福建邵武人,画有萧疏之致,一时称名笔。

麻俞宝:字作盈,为人正直,素无偏斜,犁云锄雨,创业成家,约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从缙云沐白村迁居于永邑白巖山洋溪口(杨溪口)居住。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上谷郡:公元前222年秦灭赵后置郡。在今河北省西北部怀来县一带。

2、堂号

金紫堂:宋朝时有麻希孟,年90岁。当时太宗召见天下年老的人,所以麻希孟就到了金殿之上。他向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多被采纳。后来太宗赐给他金(当官的印)紫(印上的带子),任他作工部侍郎,他辞退不作。

此外,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榆荫堂”等
麻姓的基本介绍
麻[麻、枲,读音作má(ㄇㄚˊ)]
先在姓氏里怎么读
一声 平声
都字姓氏怎么读
都:拼音【dū】

都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都源出于姬姓,春秋公都氏后裔;公孙阏(子都)后裔。春秋初年,郑国有个公族大夫叫公孙阏,字子都。子都长相英俊。勇力过人,深得郑庄公宠幸,因此变得日益骄横。庄公有个得力助手叫颖考叔,子都一直很嫉妒他,就找了机会用暗箭将颖考叔射死。庄公失去了得力助手,十分震怒,便下令巫师诅咒凶手。子都心中有鬼,结果竟然因神经高度紧张而死。子都的后代有以他的名为姓氏的,这就是都氏。郑国大约经过500年左右时间,到了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以后川经过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上的大动乱,都氏家族又以山东省为中心,分别向南北各地播迁,到了宋、明之际,我国的大江南北都已经有了都氏子孙的踪迹。
么在姓氏中怎么读
念yao,同“腰”....

我同学就姓这个~
年姓氏怎么读
“常”作为姓氏,读音是:cháng。 常氏的由来很多种可能: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少弟卫国康叔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所载,为西州时卫康叔支庶子孙。据史籍《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
偶在姓氏中怎么读


ǒu ㄡˇ

偶姓起源

出自任姓。禺,遇,偶,古字通假,为奚仲父番禺的后裔。

2偶姓分布

郡望:钱塘  分布:浙江上虞、余姚、萧山;上海嘉定;安徽合肥、淮南;台 *** 北、花莲;江苏南通;内蒙古包头;陕西汉中等地均有此姓。

3偶姓人物

偶桓:明朝江苏太仓州人,荐为福建崇安县从事。

南朝慧基姓偶,钱塘人。
姓氏喇怎么读
lǎ 姓,现主要分布在河北、甘肃、北京等地。

我想知道姓麻的历史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河北尚义,山东鱼台、昌乐、平邑、平度、龙口,内蒙古乌海,山西太原,广东高要,广西田林,云南陇川、泸水、河口、浙江缙云等地均有分布。汉族、蒙古族、苗族、回族、壮族、土族、土家族、僳僳族、锡伯族有此姓。
麻(Má)姓源出有:
源流一
源于芈姓,出自周朝时期楚国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地名为氏。著名的汉朝姓氏学家应劭在《氏姓》中记载:“麻氏,齐大夫麻婴之后,汉麻光为御史大夫,又麻达注《论语》。”实际上,春秋时期的楚国,有公族大夫食采于麻邑(今安徽砀山),其后代子孙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麻氏。在春秋中期的周简王姬夷二十四年(齐庄公姜购六年,公元前548年),齐国内乱,大夫崔抒弑杀齐庄公,自为右相,以姜庆封为左相。到了周简王二十七年(公元前545年),姜庆封在争夺权势中落败被逐,逃奔吴国,吴王余祭封其居于朱方(今江苏镇江)。农历7月,楚灵王芈围(熊虔)为了恢复楚国的霸主地位,统领诸国联军伐吴国,先攻克朱方,执杀庆封并灭其族。楚灵王在还军时,又顺手灭了赖国(今湖北宜城),之后命人在赖国筑城,打算迁许国于该地。楚灵王复霸心愿初步实现,所谓“召诸侯而来,战国而克,城竟莫校,王心不违”。
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楚国麻邑之尹麻婴逃赴齐国,在齐国出任大夫,将麻氏族人分播至山东地区,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战国时期秦国麻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麻邑,就是古麻隧,位置在春秋时期秦国的都城咸阳附近,就是今陕西省咸阳市的泾阳县。春秋时期,晋、秦两国在麻邑爆发了著名的“麻隧之战”。麻隧之战发生在周简王八年(公元前578 年),是晋景公姬孺霸业的持续。晋国自“肴山战役”以后,霸业受到秦、楚联盟的困扰,一直陷于对秦、楚两面作战的被动地位。所以,在晋灵公、晋成公执政时期,霸业中衰,楚国在中原占据了支配地位。到了晋景公执政时期,采取了几项新的部署:其一,消灭赤狄,改善晋国的战略地位;其二,在鞍之战(公元前589 年)中战胜齐国,打破了齐、楚联盟,逼迫齐国向晋国靠拢;其三,派巫臣通吴国,联吴制楚,在楚国侧翼扶植其心腹大患;其四,拆散秦、楚联盟,以便各个击破。其中的前三项部署,晋景公已经完成,中原战略形势已向有利于晋国方向发展。秦国经此麻隧之败,数世不振,已不再构成晋国西鄙的大患。晋国在麻隧战胜秦国之后,完成了“秦、狄、齐”三强服晋的部署,又转而全力制楚。晋厉公终于在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 年)著名的”鄢陵之战”中战胜了楚国,实现了晋景公重建霸业的愿望。
麻隧,在此战之后大大出名,有居于该地之民遂以地名为姓氏,称麻隧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麻氏,历史悠久之极也。
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汉、唐时期朝鲜半岛百济国都城固麻,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为氏。固麻,是汉、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百济国的都城称谓,不是具体地名。百济国不论哪一朝代将都城建在哪里,皆称都城为“固麻”。在史籍《南史·百济传》中记载:“百济国,号王所都城曰固麻,邑曰檐鲁,如中国言郡县也。”百济国,公元350~660年,为朝鲜半岛古代三国之一。据韩国所编《百济本国传说》的记载,其开国是在西汉成帝刘骜鸿嘉三年(公元前18年),但实际上,其国成立在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六年(公元350年), 公元前18年,所谓的百济还是马韩民族的五十四个小部落国中之一,根本不能称作“国”。西晋怀帝司马炽永嘉七年(公元313年),高句丽国灭乐浪郡、马韩灭带方郡之后,马韩五十四国中之一的伯济国起而统一邻近诸国,并取得带方郡之一部,而成立了百济国。百济在建国时,所在地以今韩国京畿道为中心,北至黄海道南部,南跨忠清南、北道北都。
在百济灭亡之际,百济国著名的大将军黑齿常之非常景仰唐军大将苏定方,因此投降唐王朝,后成为大唐王朝的著名将领,忠心耿耿,功勋卓著,后被奸臣周兴诬陷,死于武则天的狱中。随黑齿常之投降唐军大将苏定方的百济兵将中,有以故国都城称谓为姓氏者,称固麻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麻氏、固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唐朝时期降麻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在史籍《翰林志》中记载:“唐中书,用黄、白二麻为纶命,其后翰林专掌白麻,中书独用黄麻。” 纶命,就是天子的诏命,分别书写在黄、白两种麻纸之上。降麻官,是历史上一种官制的俗称,出自唐朝时期的“白麻制令”,即白麻书仪制度,一直沿用至明朝初期。白麻,是唐、宋时期流行于官场的制书名称,围绕它还产生了一批与白麻书仪制度相关的术语,如麻案、把麻、宣麻、剥麻、贴麻、押麻、麻三剥四、降麻官等等,在唐朝后期乃至明朝的史书、笔记、文集、诗词、碑铭等中使用甚广。白麻不仅是一种书仪形式,还是一种特权制度,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由隐而显的政治产物。随着皇权的日益强化,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罢中书省,废除宰相等官,皇帝乾纲独揽,白麻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一特殊的术语亦随之迅速消失。
在诸多的麻案、把麻、宣麻、剥麻、贴麻、押麻、麻三剥四、降麻官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别称为姓氏者,皆称麻氏,因降麻官多为大吏重臣,称麻氏实为非常荣耀之事,该支麻氏姓源繁复,多不可书,不可一论。
源流五
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麻氏,多取自经名首音。如麻速忽、麻合马之后裔姓麻。远在金国时期,就大同人麻秉彝为兵部尚书。到了明朝时期,回回“麻氏多将才”,故有“东李(铁岭朝鲜族)西麻”之誉。在山西大同任参将的麻禄家族中就有麻锦(宣府总兵官)、麻贵(宁夏总兵)、麻承恩(大同总兵)、麻承诏(宁夏参将)及“第承训、承宣、承宗皆官总兵。”
这些回族将领的后裔子孙皆为回族麻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源流六
源于壮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壮族方音mà,壮语本意为“犬”,是一支以犬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标志,源出古老的“犬戎族”,是上古戎狄民族的一个旁别分支,自称祖先为二白犬,当是以犬为图腾。
该氏族部落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以谐音汉字为姓氏,汉称就是麻氏。
源流七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明朝时期,北元残余被明军大将蓝玉所溃后,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统一了东西蒙古各部以及兀良哈三卫后,于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7月开始大举侵犯明朝边界,脱脱不花带兀良哈人侵辽东,海西等部头人“卒死于也先之乱”(抚安东夷记)。也先从大同进攻北京,八月在北京西部的土木堡生擒明英宗。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农历12月,也先杀了脱脱不花,自立为“大元天盛皇帝”,之后率部征服建州,这时建州由猛哥铁木尔的异母弟凡察带领三百多户迁浑河(今辽宁辽河)上游的苏子河,与先期迁到的李满住部重新会聚在一起,力量得到加强,在一次征服了兀良哈三卫,过了不久也先又把朵颜部迁到黄河母纳地。达延汗麻儿可儿,蒙古族全名为孛尔只斤·巴图蒙克(把秃猛可),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他即汗位后,明朝人因其年幼而称为“小王子”。在其妻满都海哈屯的辅佐下,数与瓦剌争战,最后击败瓦剌。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东西两部蒙古终于媾和,出现了暂时的和平时期。至明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达延汗又先后翦除了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达延汗最终确立了对东蒙古的统治地位。
在达延汗麻儿可儿的后裔子孙中,有在明末清初即有以先祖名字的谐音汉字冠汉姓者,称麻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八
源于僳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僳僳族麻氏,与梓氏同族,出自一个麻氏族,麻僳语为“梓扒”。
僳僳语“梓扒”,即“麻氏族”之意。据传麻氏族以善于种织麻而得名,后取其汉意“麻氏族”而以“麻”为姓氏,称麻氏。
源流九
源于土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土族语称拥有一百匹马的人为“麻锡江孔”。
传说,麻锡江人(其地待考)擅长养马,后取“麻锡江”之首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称麻氏、马氏。
源流十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萨克达氏,亦称巴雅拉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苍老”,以地为氏,世居宁古塔、阿扈河、叶赫、萨克达、赫图阿拉、那木都鲁、德里倭赫、黑龙江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麻氏、苍氏、仓氏、骆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⑵.满族寇达吉氏,满语为Kodaj Hala,汉义“麻袋”,是非常古老的老满洲部族,人数不多,有四个小分支,世居海参威(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后多冠汉姓为麻氏。
⑶.满族鄂啰氏,满语为Elo Hala,汉义“麻线”,世居长白山区,后多冠汉姓为麻氏、线氏。
源流十一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今苗族、彝族、僳僳族、黎族、土家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麻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麻氏,世代相传至今。
3得姓始祖编辑
麻婴。
4各支始祖编辑
麻 英、麻 雄、麻 端、麻 镇:明正德年间,麻氏兄弟四人英、雄、端、镇由洪洞迁来浑源。雄传四世而无嗣。是为山西浑源麻氏始迁祖。
5迁徙分布编辑
麻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八十三位,人口约二十三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4%左右。
今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市,四川省的凉山州西昌市、成都市,陕西省的陕北、关中、蒲城县、商洛市、宝鸡市, 甘肃省的漳县、崇信县,河南省的新乡市、濮阳市、洛阳市、偃师县、项城县,山东省的兖州市、昌邑市、东阿县、临沂市、沂南县、诸城市、胶南市、潍坊市安丘县、莱西市、邹平县,江苏省的淮安市盱眙县,山西省的大同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辽宁省的朝阳市,浙江省的杭州市、嘉兴市、滨州市、绍兴市嵊州市、缙云县、台州市、丽水市、玉环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上虞县、义乌市、乐清县、温州市,重庆市的江津区、万盛区,云南省的昆明市,福建省的厦门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固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江南区、宁明县,吉林省的大安县、永吉县,河北省的遵化县、定州市,贵州省的松桃县,湖南省的怀化县、桃江县,安徽省的阜阳市、宿州市肖县,海南省,北京市,上海市,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麻氏族人分布。
6字辈排行编辑
四川西岜黄联坡麻氏字辈:“金国登文才林方景秀开洪彦远雳岂白鹤鹏雄来”。
麻姓
湖南衡阳麻氏字辈:“安治齐家福正临”。
山东德州、寿光、陵县麻氏字辈:“玉振金泽树 新元开国瑞 宝建熙长生 培仁齐广耀 居安照祥登”。
山东平原、河北秦皇岛麻氏一支字辈:“。。。。。。有德自然昌”。
麻氏一支字辈:“玉国振清方昭瑞显鸿祥辉宗荣景福中华万世昌”。
麻氏大连地区一支字辈:“士乃如运安永青振万世福作增鸿守桂恒昌”。(麻世超)
陕西省镇巴县麻氏字辈:“天祥辅君正 思仲文武奎 友志显云华 才学大总知”。
7历史名人编辑
麻 秋
后赵太原胡人,仕石虎,官征东将军,筑城驻军,人称麻城,性暴戾残忍。百姓如有孩子啼哭,母恐吓日:“麻胡来了。”啼声立止。
麻 贵
明朝将领,回族。大同右卫人,宣府副总兵麻禄子。嘉靖中,随父征瓦剌,累立战功。以都指挥佥事,充宣府游击将军。隆庆中,迁大同新平堡参将。万历初,迁大同总兵官。十年(1582年),充宁夏总兵官。十九年(1591年),被弹劾,谪戍边。次年复起用,为副将,因累御蒙古贵族侵扰有功,升至宁夏总兵官。二十五年(1597年),任备倭总兵官,赴朝鲜击倭寇,数战有功,升右都督。三十八年(1610年),奉命镇辽东,败蒙古泰宁等三卫的侵袭,后因病退职。麻氏家族多将才,与铁岭李氏被誉为“东李西麻”。
麻九筹
宋朝人,有神童之称,通晓经典,为文精密奇健。他勤奋好学,博通五经,尤精于春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文字。为了研究易经,他熟读邵尧夫的《皇极书》。后来研究医学时,他又习读张子和的著作。他所作之文章精密奇健,诗词工致豪壮。著有《知几文集》。
麻居礼
唐代画家。善画佛像,声迹甚高。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即其手笔。
后赵有勇士麻胡秋,唐代有诗人麻温其,宋代有学者麻仲英,金代有兵部主事麻秉彝,元代有诗人麻革,明代有御史麻永吉、大同参将麻禄。
麻云汉
号若仙,明福建邵武人,画有萧疏之致,一时称名笔。
麻俞宝
字作盈,为人正直,素无偏斜,犁云锄雨,创业成家,约在清乾隆年间(1736-1795)从缙云沐白村迁居于永邑白岩山洋溪口(杨溪口)居住。
8郡望堂号编辑
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堂号
金紫堂:宋朝时有麻希孟,年90岁。当时太宗召见天下年老的人,所以麻希孟就到了金殿之上。他向皇帝提出了许多建议,多被采纳。后来太宗赐给他金(当官的印)紫(印上的带子),任他作工部侍郎,他辞退不作。
此外,麻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榆荫堂”等。
9家谱文献编辑
麻姓郡望上谷郡
四川西岜黄联坡麻氏族谱,(清)麻学才编纂,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木刻活字印本。
麻氏宗亲余事三编十八卷,(清)麻敬业纂修,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真乐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湖南宁乡麻山汤氏五修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一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浙江兰溪高峰麻氏宗谱八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缺第三~七卷。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下陈乡。
山西浑源麻氏族谱不分卷,(民国)麻席珍撰,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石印本一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浙江松阳麻氏宗谱十卷,著者待考,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浙江省松阳县扳桥乡桐乡村。
浙江缙云仙都麻氏志,麻钟林、麻献成等修,1999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二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黄坛麻氏族志,麻国裕等修,1999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二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缙云古路麻氏宗谱,麻文钟等修,2000年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本一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麻氏族谱,麻光练编著,2008年计算机排印稿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苏省张家港市麻光练处。
10宗祠用联编辑
四言通用联
上谷望族;
大同名流。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麻姓的郡望。下联典指明代嘉靖大同参将麻禄。大同右卫人,因战功显赫,擢为宣府副总兵,其子麻锦从父行阵有战功,为千总。后官至宣府总兵官。
上谷世泽;
金紫家声。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麻希孟。太宗召天下高年,希孟年九十,趋便殿。赐金紫,授工部侍郎,皆辞不受。
功垂圣学;
道重师尊。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易州人麻九畴,字知几,幼年时有"神童"之称,博学,通五经,尤其长于《易》和《春秋》。正大初年,特赐进士,官至应奉翰林正字。他对算数、卜筮、医学也有研究,文章精密,又能写诗。下联典指北宋临淄人麻仲英,七岁时能写诗,博学而品行高尚,很受乡人尊重,即使遇到荒年,盗贼也不到他家去。后来,应朝中征召任国子助教,不少学者都尊他为师。
仲堂季廉;
永吉清操。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代兵部主呈麻秉彝,字仲常,临晋人。性纯孝,举进士,历官岳阳县令,有能声。下联典指明代御史麻永吉,庆阳有。由庶吉士为御史,终湖广按察使,以清操闻名。
妥注论语;
仙游瑶池。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汉麻达事典。下联典指神话中的麻姑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
五言通用联
画艺惊蜀境;
诗名传贻溪。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麻居礼,蜀人。善画佛像。光化、天复间,声迹甚高。蜀州圣寿寺八难观音画壁一堵,即其手笔(见《益州名车录》等)。下联典指元代诗人麻革,字信之,虞乡人。以执教为业,人称贻溪先生,有《贻溪集》。
髫龄作大字;
威名止儿啼。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麻九畴,三岁识字,七岁能作大字,号称“神童”。下联典指晋·麻秋为石勒将,威名可止儿啼。
六言通用联
麻达尝着论语;
女子曾作神仙。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下班联典指汉·麻达事典。下联典指神话中的麻姑事典。
七言通用联
果毅骁捷称良将;
博学高行为名师。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宁夏总兵麻贵,大同右卫人。善用兵,抗倭寇有功,官至右都督。镇守辽东,果毅骁捷,时称良将。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麻仲英,临淄人。七岁能诗,以亲老不仕。博学高行,召为国子助教,东方学者咸师尊之。
云门自统轩台外;
木叶偏飞楚客前。
——麻温其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麻温其《登岳阳楼》诗句联。
八言通用联
希世文章,名题雁塔;
绝伦勇敢,势若虎虓。
——佚名撰麻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名士麻庭试事典。下联典指后赵勇士麻胡秋事典。
11开国将军编辑
麻志皓少将
麻志皓(1917-1999),河北省遵化县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
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我党领导的山西工人武装自卫总队,任中队政治指导员、大队政治教导员,晋西北工人武装自卫旅23团政治处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1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晋中九里湾、严村、北徐村、罗城、百团大战、晋西北反扫荡等战役战斗和陕甘宁边区御敌戍边的斗争。1941年后入延安军政学院、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秘书处长,绥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西北军区独立1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清涧、沙家店、晋中、解放太原、解放榆林、进军叁边追歼马匪军和解放宁夏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副政治委员,第3战车编练基地政治委员。1953年入苏联斯大林装甲坦克兵军事学院学习,1960年毕业,任装甲兵技术部副部长。1961年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所移至北京房山,扩编为装甲兵科学技术研究院,任为院长,迁至长辛店槐树岭。后担任装甲兵后勤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部副参谋长,装甲兵后勤部部长,装甲兵副司令员。长期担任装甲兵装备科研和技术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是装甲兵有建树的专家和科研技术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之一。经常深入部队,深入科研第一线,与科研人员共同攻关,为装甲兵技术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4月1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麻字在古代意思是?

(1)(会意。从广(yǎn),从林(fèi)。广表示房子,林指削制的麻皮。合而表示在家里劈麻,进行剥制。本义:麻类植物的总名。古代专指大麻) 同本义 [fiber crops]。桑科,一年生草本,雌雄异株。茎部韧皮纤维长坚韧,可供纺织。有大麻、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俗称“火麻”(2)形容众多,混乱 (3)表面粗糙的、凹凸不平的 [coarse;rough]。如:这种纸一面光,一面麻;(4)带细碎斑点的(5) 穿丧服(6)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了。(7)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痹。~醉。~木不仁。(8)脸部皮肤的痘瘢,俗称麻子脸 (9)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