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父情结的含义是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绪。弗洛伊德把小女孩对父亲的深情专注,想把母亲置诸一边,取代她位置的愿望,即爱父嫌母的潜在愿望,称为恋父情结;过度者的表现,一个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始终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结果,与母亲的关系疏远不说,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乃至婚恋也常常会受到严重影响,这样的女孩总在有意无意寻找父亲式的恋人,但即使找到了,相处也会成为问题,因为恋父的女孩性格大多内向、娇气、任性,而且往往出现性的阻抗;创伤体验,过早失去父爱的女孩,常常会将对于父亲的感情转移到现实中某个人物的身上,这个人物便会成为父亲的替代品,但他又不同于父亲,在父亲的光环效应下,他”的形象往往更加高大起来,成为无可替代的情圣”,供奉在女孩记忆的深处,因为他”与特定的时期联系紧密,而那个时期对女孩子来说刻骨铭心,所以无形之中,后来者便始终会让女孩觉得缺少共鸣;不安全感,在童年期失去双亲中的任何一方,都会严重破坏儿童内心的安全感,不安全感导致的最直接反应,是防御心理加重,常常拒绝或者回避一切不确定的因素。

弗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根源于何处

弗洛伊德提出的“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根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

一、恋母情结的成因:

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双亲,男孩以母亲为选择对象,而女孩则常以父亲作为选择对象。

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力为核心的一种欲望。通俗地讲是指男性的一种心理倾向,就是无论到什么年纪,都总是服从和依恋母亲。

通常来说,小孩做出如此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自身的“性本能”,同时也是由于双亲的刺激强化了这种倾向,也是由于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促成的。

在此情形之下,男孩早就对他的母亲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得此所有物的敌人,并想取代父亲在父母关系中的地位。

二、恋父情结的成因:

恋父情结的关键诱因,是成长中父亲的缺失(father absent)。有恋父情结的人会觉得当自己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缺席。比如,他可能觉得生活中好像父亲常常不在身边。在那些“丧偶式育儿”的家庭里,父亲将养育孩子的责任都推给了母亲,也很少参与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事件,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生命中缺乏父亲的陪伴。

恋母(恋父)情结如何产生的?

专家分析认为,人们的恋父、恋母情结的形成与父母对子女不正确的爱密切相关,一般源于3~6岁的时候,青少年没有得到正确的关爱和适当的教育的原因。

人长在3岁时,心理开始发育,有了性别意识的区别,在很多方面也开始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但很多父母都忽视了这一点。如有些父女关系母子关系比夫妻关系还要紧密;女儿或儿子很大了还与父母同床睡;父母把他们当作幼儿一样的经常拥抱和亲吻等……使他们在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一方。

有的人因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中,自幼缺少父爱或母爱,内心就会怀有对母性关爱或父性关爱的强烈需求。待他们长大后为了弥补,才会转向恋父或恋母情结。他们追求异性,并非出于真正的爱情,而仅仅出于对异性的渴望。在他内心深处真正爱的人,是自己的母亲(父母)或是记忆中一个与母亲(父母)最相似的人。

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由于性成熟而出现对性知识渴求和对异性向往是很正常的,可如果在这个时期得不到正确和科学的性和生殖健康的知识,很容易造成性观念和性行为的偏离,妨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出现不正常的现象。

有恋父恋母情结的人都会否认,因为他们自己并没有发现自己的这种倾向。心理学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几乎都分别有恋父、恋母情绪,由于种种原因,后来都形成了恋母、恋父情结。

解开心结→

一、摆正心态,找回健康心理

要想摆脱这种病态的依恋生活,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摆正心态。青少年要先看清恋母(恋父)情结对自己和对社会的危害:

有恋母(恋父)情结的青少年很难有正常的情感心理,尤其是渐渐成熟后的恋爱心理。虽然社会对于现代青少年不提倡谈恋爱,但是,这种情结会让他们失去该有的少年懵懂的青涩情怀。这也直接影响到日后的恋爱及婚姻生活。

研究证明,有恋母或恋父情结的人,性心理极不成熟,他们总是以母亲或父亲的形象作为选择异性的标准,寻找“母亲型”或“父亲型”的配偶,对其产生过分的情感依赖。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都是一种心理疾病。

恋母情结的男性心理幼稚,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缺乏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对其他女性表现极端的洁癖,严重影响男孩子的个性发展,极端的危害便是酿成不正常母子关系的悲剧。因现实中的妻子与自己理想中的“母亲型”不相同,他们婚后多与妻子的关系不融洽,夫妻关系最终会发展为不可收拾的地步。

恋父情结的女性多内向、娇气、任性,因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可能阻碍长大后走近异性,走向婚恋。总在有意无意寻找父亲式的恋人,即使走进婚恋,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婚姻生涯,把感情转移到丈夫身上。所以说恋父情结会影响一个女人的婚姻,甚至是一生的婚姻幸福。

一旦恋母、恋父情结以病态状态出现,一是出现乱伦行为;一是为恐婚症,可见其危害性之大。

二、行动配合心理,提高人生价值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有恋母或恋父情结,应在心理上努力克服,寻找更适合自己的爱情及伴侣;再者要有意志和理性的力量抑制和战胜内心的冲动,充分认识这种不正常依恋的危险,认识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最后,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投身于工作和社交活动,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争取自我实现,体现自我的价值,寻找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淡化自己的恋父(恋母)情结。

恋父情结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1、父亲给儿童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规的东西,带给儿童更多的激情。母亲的活动则常重复、单调而刻板。

2、父亲更富于身体上的魅力,令人兴奋。母亲则长于言辞,给人以安慰。

3、父亲花在婴儿身上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玩乐上,母亲则主要是偏于在生活上照顾婴儿。孩子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乐,追求新奇的探索,而受到委屈时则愿意找母亲,以求得安慰。

恋父情结的表现

1、找男朋友必以自己的父亲为最高标准,总在男友面前说:“我爸就不会这样……”

2、都二十出头的人还一口一个“我爸爸”,回到家里不管有没外人,往父亲怀里钻的亲热劲儿谁看了都肉麻。

3、对男性有过分愤怒,没来由地怨恨,甚至轻微的暴力倾向。

女孩恋父情结的原因与心理

恋父情结并非爱情,而大多产生于对父亲的一种欣赏敬佩或者依靠。大部分人多多少少都会在某一年龄段有恋父情结。下面我为大家讲述这一恋父情节,欢迎阅读。

女孩恋父情结的原因解读

女人不是通过视觉,而是通过听觉和嗅觉获取信息而性兴奋。所以男性身上的气味能使女人有安全感。在这一点上,女人的动物性比男人强一点。这种感觉通过亿万年的遗传基因演变成女人的一种本能感觉,这种本能感觉就是女人的安全感来源于男人,她只有通过男人才能获得她的最大的安全感,其他方式都属于代偿,这也就是为什么好多女性即使生活条件非常优越,但是如果身边没有男人的话,她也会感到莫名的惶恐和不安,而如果她躺在喜欢的男人怀里就会感到一种安宁,这也为什么女人都喜欢男人拥抱的原因。

女人对男人的最初感觉都来源于父亲,父亲能给她一种经济上的保障,能给她一种无私的呵护,还有威严的惩罚,对外敌的抵抗主要由男人来进行,这些都构成了她安全感的组成部分,是安全感的象征。但是我们上面也说过,随着女孩的性成熟,父亲这时候又变成了不安全感的根源之一,以至女人发现,所有的男人都是不安全的,都有可能对她构成性侵害。这时候,男人又是女人不安全感的主要因素。

但随着女人年龄的增长,和父亲只能进行精神上的沟通,隔阂和性的不信任也在产生。这时候就出现了安全感分离的问题,但女人在其他男人身上并没有得到安全感。这就造成了女人对男人的矛盾心理。

这种安全感分离情结,既信赖又提防是随着女人从小长大的过程中,对父亲的感觉变化而产生的。进而扩大到对所有的男人都是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变化经过百万年女性的基因遗传,已经变成了女人的本性。但父亲的生物场(非理性的)对女性一直存在并始终给女性以安全感。

从女人角度看,男人一直具有两种矛盾的身份,就是女人的侵害者和保护者,这在其成人后仍然如此,所以通过百万年的遗传基因的延续,不安全感和安全感都来源于男人也就可以解释了。

有时候,不是理智和思维能决定生物场的感觉的。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在一些看起来很不幸的婚姻中,女性宁可选择受罪,也不愿意离婚的原因之一,孩子的因素和经济因素当然是两个主要因素,但是离婚以后没有男人而缺乏安全感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恋父情结对女人的影响有多大。恋父情结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是女性在其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但是绝大部分女性都能从这个阶段过渡过去,也就是把对男人的概念从父亲过渡到其他男人那里,所以在西方的婚礼里,总是由父亲(而不是母亲)亲手将女儿交给新郎,这一方面是将受自己保护的女儿交给了她的丈夫,是一种保护权的移交。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恋父情结的交割,从父亲这方是亲手将女儿交给别的男人,没有什么反悔余地,不要找后账;而女儿也是觉得是由父亲亲自把自己交给别的男人,就不要停留在恋父情结上,从心理上要彻底把情感转移到丈夫身上,这样才能安心过日子,不留后遗症。

这时候,如果女人多少还有点恋父情结的话,也就埋藏在潜意识中了,基本上不会对其情感生活造成影响。而女人如果不能从恋父情结中过渡出来,就会造成心理障碍,对其婚恋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如何预防和处理恋父情结

1、异性父母与孩子的亲近须有分寸。孩子最早、最多接触的异性,是自己的异性父母,而从 儿童 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一般在3~5岁期间最容易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如果父母亲关系和谐,对待孩子的依恋方式恰当,这种倾向可以平稳地过渡到正常。但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虽小也有性意识,不加以引导和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

2、鼓励孩子与同龄异性正常交往。很多父母害怕孩子早恋影响学习或出问题,往往采取封闭政策,限制孩子和异性伙伴交往,结果,却可能使孩子的性心理发展受阻,把性能量转向异性父母。

具体到本案,首先,父母要对女儿进行青春期性 教育 。先是性角色教育,让女儿明白“男女有别”,自己和父亲之间应有一定的身体界限。其次,应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伙伴交往,与同龄伙伴交往的乐趣可弱化对父亲亲昵的需要。再次,父母的角色需要转换。父亲须改变过去对女儿过度满足的态度,坚定而委婉地疏远女儿,拒绝她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相反,母亲则要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宽容态度去接纳女儿,欣赏女儿,满足她的需要,不轻易批评指责她,还可主动和女儿进行身体接触,如搂抱等亲昵动作和行为。

恋父者无性别之分

正常的恋父情结很多人以为只有女孩才会有恋父情结,但其实很多男孩也会有恋父情结,但两者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正常的恋父情结里,女孩多数表现于喜欢像父亲一样高大能保护自己的男性,倾向于在未来的生活中寻找像父亲一样能让自己依靠的男性,而那位男性性格或者长相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像自己的父亲。正常恋父情结的女孩喜欢的是父亲能让自己依靠的肩膀,而不是像过度恋父者一样包含许多因素的爱恋。而男孩则是缘于钦佩敬仰自己的父亲,无时无刻不拿父亲当榜样来学习父亲的优点和习惯,而在儿童时期或者青少年时期会倾向于和父亲在一起,而不是和母亲在一起,男孩恋父情结者不会拿父亲当模板去寻找恋人,只会模仿父亲的言行。正常恋父情结的男孩会有明确的是非观念,他们的恋父情结缘于父亲的伟大和让自己欣赏的特质,让他们恋的是真正伟大的父亲。所以不会像过度恋父者一样痴狂不分是非一味的“帮助”父亲进行愚昧的行动。

过度恋父者的解读

在过度恋父者里,女孩和男孩就会有许多共通点,例如“爱父嫌母”。女孩会嫉妒自己的母亲,男孩会觉得自己的母亲配不上他心目中高大的父亲,这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家庭矛盾问题。女孩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喜欢每天和父亲黏糊糊的在一起,只要见到父亲就会十分的高兴,会忽视排挤自己的母亲,和别人聊天三句不离父亲,喜欢夸耀自己的父亲是个怎么样的人,只要是父亲做什么都是对的。

过度恋父者长大成人之时 ,女孩懂得抑制自己的会寻找和父亲长相性格十分相似的男性,甚至偏执的会连出生年月日都要相同;而不懂得抑制自己的女孩会企图一辈子和父亲在一起,甚至时不时的会冒出想要将母亲和父亲分离的念头,这往往会造成不伦之恋的后果。而男孩在儿童和青少年期时会特别喜欢和父亲整天黏在一起,而父亲说的话就是指南表,从来不会去违抗自己喜爱的父亲,喜欢过度依赖自己的父亲,凡事喜欢让父亲做决定。当父亲和母亲争吵的时候,甚至会帮着父亲去辱骂母亲,过激的会难忍“卑微”母亲骂心目中伟大的父亲,而上前打骂母亲。

过度恋父者成年之后 ,如果有和父亲十分相似的男性出现在生活里,成为同性恋的几率十分的大,如诺没有,会执意的找像父亲一样的女强人类型的,喜欢强势的女性,也喜欢被恋人牵着鼻子走。

有关恋父情结的一篇热帖

热帖回放:“离开重庆前一晚,我在南滨路寂寞看烟花”

网友“蘑菇”在帖子《珍爱生命,远离大叔》中讲述,她是福州人,22岁,家境宽裕。去年7月她和家人闹翻逃学来重庆投奔一个姐妹,在南滨路一家酒吧,她用家乡话和妈妈吵架,就在自己伤心欲绝的时候,一个男人出现在了她的身边。“你,还好吧?”声音很低沉,对方是一名中年男性。

交谈中,她得知对方是重庆人,某 广告 公司的经理,36岁,有个可爱的儿子,在福州工作过,听见福州话后感觉很有缘就上前与她搭讪,很快,两人便成为了朋友,经常相约散心。接触中,她发现对方充满朝气,酷爱运动;同时很有爱心,会抱着自家狗狗睡觉。“他懂得很多我不懂的东西,宠着我……”

相处半个多月后,两人住在了一起,很快,她就有了身孕。可在这之后,他却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面前。她不停找他,对方却始终选择逃避,还说了很多绝情的话。于是她开始虐待自己,折腾了一个多星期,终于在见到他的家人后选择退出。

爱情诊断书:恋父是因为缺乏安全感

出现22岁女孩恋36岁男子的现象,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中,女性在物质上和事业上越来越独立,精神上却缺少安全感或是恋父情结所致。特别是20多岁的年轻女孩,刚走出学校,突然需要自己开始独自一人面对复杂的社会,会感到手足无措很不适应。有些女孩小时候比较粘父亲,长大后比照父亲的样子找对象,这就是恋父情结。

这时若出现一两个睿智又风度翩翩的成熟男性,就很容易对他们产生崇拜和迷恋。加之这些年轻女孩缺乏社会 经验 ,越来越缺乏安全感,现在很多20多岁的女孩睡觉都要抱一个小熊或玩偶,就是这种心理最直接的表现。

虽然不排除有些女孩想“走捷径”,通过嫁给有钱的成熟男人来做依靠,但更多的只是很多女孩成长过程暂时的想法,这只是一个人生过程,不会长久。女孩们终究会在社会的磨砺中渐渐长大,变得坚强,能独挡一面了,这种情结和心理就会冲淡很多。

恋父情结女孩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