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老年抑郁症是指年龄在55或60岁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家庭原因,老年人退休后,子女又相继成家立业,各奔东西,老人每天守着空荡荡的房子过着独居生活,缺乏子女的陪伴;疾病原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老人身体的各项机能也在不断下降,再加上之前工作的职业病,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日渐消瘦;被药物引发,很多老人因为各种身体原因都有服药的习惯,有的药物具有抑郁的副作用,能够引发抑郁症;性格原因,抑郁症也会受到人性格的影响;心理恐惧,来自死亡的恐惧,老人的年龄越大越恐惧死亡,在恐惧死亡的同时,更害怕在死亡来临前对身体的折磨;生活变故,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每天都在不断变化,人的年龄越大越难以接受生活中的不良变故。

为什么现在许多中老年人感觉抑郁?

主要是没有希望,生活没有盼头。

有一次我和朋友逛宜家,在餐厅吃饭,跟四个老阿姨拼桌,听她们聊天。

老阿姨平均年龄65岁,一人一杯饮料一块乳酪蛋糕,

一个说“我最近状态特别不好!”

“我看您还行啊,气色不错。”

“年轻时就想着怎么挣钱、买房子、让孩子上个好学校、找个好工作。现在这些愿望都实现了,我觉着一下子没方向了,每天什么也不想干。”

“我特理解您,我前一阵也是这样,特别痛苦。”

“对对对,我也是。刚退休时到处去 旅游 ,现在觉得也没意思,哪也不想去。”

“这几天我想开点了,平安是福……”

四个人默默叹一口气。

我朋友坐在旁边听的直翻白眼,

这简直是无病呻吟嘛!

有养老金,手握好几套房子,有儿有孙的,也没生什么病,还有更完美的老年生活吗?

其实这四个老阿姨是典型的老年人忧郁症,未来是倒计时的人生,而不是过去年轻时,总觉得好日子在后头的状态。

后边没有更好的日子了,现在就是最好的日子,

以后的人生,想想看都是每况愈下。

抑郁也是容易理解的了。

年轻时上进心很强的人,退休后有可能会迷失自我,《我爱我家》里第一集就是“发挥余热”,老年人热心社区公益,服务他人,关心家人朋友,找到除了“上进”以外的人生目标,才能充实生活,找到生活的意义。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比较复杂,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生理方面

众所周知,老年是一个机体各方面都进入衰退的状态时期,在这个时期容易发生许多疾病。抑郁也是其中的一种,在之前我为大家科普过抑郁症的病因,其中很多因素在于生理,因此这是老年人易出现抑郁情绪的基础之一。
2.心理方面

人到老年意味着生命即将到达终点,每个人都会受到这样的冲击。同时,各方面的能力已经大幅度下降,不再被人需要、不再被人接受,不能在轻松完成以前容易做到的事情。
3. 社会 方面

无论以前的生活多么风光美好,终有落幕的时候。当 社会 角色明显改变,对于老年人也是一个不小的影响。赋闲在家,发觉子女已经长大,不再需要自己。而自己却需要他们的照顾,这样的心理状态需要一个适应,但目前的 社会 形态与结构尚不能为我国的老人创造出良好的适应过程。加之 社会 发展,造就了大量的空巢老人。
4.医疗方面

随着 科技 发展,如今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对于一些疾病的识别也越来越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抑郁的发病率。同时,如阿尔茨海默症等疾病,在早期也会表现出抑郁症状。这样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老年抑郁的发病率增加。
5.环境方面

现代生活的发展已经造就了许多快文化现象形成,老年朋友是否能够顺利地融入其中,或者说适应这样的节奏。另外,我国的 社会 资源分配不均,许多地区尚不能为老年人创造适合他们的环境、服务,这些会为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和影响。在客观上增加了他们对自我的否定,因此我们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长。
6.家庭方面

传统观念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会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比如是否应该为儿女放弃自己的生活?家庭的角色变化能否老人接受并习惯?消费观念是否与子女契合?新的住宿环境是否合适?再婚与独居到底该选哪个?等等问题都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此外,还有许多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都会直接在老人身上发挥着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影响,可以看出,面对到来的老龄化问题,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尚未准备充分,因此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愿天下老人 健康 快乐,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据统计,在55岁以上老年人中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高达10%~15%,其中有的病人症状十分严重甚至轻生,因而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竟可高达30%。
与年轻抑郁症患者一样,老年抑郁症患者发病时即出现原因不明且持续二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和沮丧,自感心情一落千丈,直至坠入谷底。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万念俱灰,并对生活、工作和以前的业余爱好均不感兴趣。渐渐地,老年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比年轻患者更多也更严重的躯体症状,其中包括:
1、严重失眠

原本睡眠良好的老人会突然变得难以入眠,虽入睡但醒得过早,或入睡了却又自感未入睡,此时服用抗神经衰弱症的药物往往毫无效果。
2、无名疼痛

部分老年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诸如头痛、心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患者服止痛药无济于事,但服用抗抑郁药疼痛又会缓解、消失。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可周期性发作,时重时轻,即使在同一天中,轻重也可不同,一般来说,上午较重,而晚上较轻。随着病情的发展,精神障碍也会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为:强烈的孤独感和沮丧感,记忆力、判断力、决断力和学习能力大大下降,爱哭泣,不愿见人,还可能有越来越强烈的自杀企图甚至开始实施轻生计划,最后极可能酿成灾难性后果。
3、便秘

原本排便正常的老人会变得难以排便,严重可闭结一周,同时还会伴以种种消化障碍,如食欲大减甚至完全不思饮食,有的还出现腹胀、口臭等症状。
4、心血管异常

老年抑郁症患者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或某些冠心病症状。
老年抑郁症患者大多性格内向,发病前就不爱交际,发病后得不到家人、同事、朋友的理解或遭到误解,也可能难以摆脱抑郁阴影,不利康复。反过来说,和睦、温暖的家庭和“交际圈”本身就是一帖良药,有助于患者度过灰色的抑郁期。
鉴于老年妇女罹患抑郁症的比例可达25%,比老年男性高出许多,专家们重申,老年妇女防治抑郁症更为重要。而女性之所以易患抑郁症,原因是其一生中影响激素分泌的“非常时期”较男性多得多。而绝经期妇女一旦患有更年期综合征,则绝大多数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抑郁症状。要是当时未经科学、彻底治疗,往往又会拖成慢性抑郁症并在老年期反复发作,大大影响晚年生活质量。
各国对抑郁症病因的研究,取得了共识:引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患者脑部分泌的失衡;抑郁症虽属“疑难病症”,但也绝非不治之症。包括老年抑郁症在内的抑郁症也能有效预防。
目前,每年都有10余种疗效明显的新药推向市场,一般服用后抑郁症状能减轻或消除。此外,药物治疗如再辅以心理治疗,效果往往更好。
专家们强调,老年抑郁症极易复发,因而症状的消失并不意味着终结治疗。专家建议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仍继续服药一年,并坚持定期复诊。此外,多参加健身、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尽量使晚年生活丰富多样,并学会排解烦恼,也可对防止症状复发起积极作用。

为什么老年人会感觉抑郁?

我们先从影响老年人心理 健康 的因素出发:

进入老年期以后,一般人都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从过去忙忙碌碌,到现在闲居在家,感到 社会 不需要自己了。

这种情况,对老年人也造成了心理压力。加之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和衰退,也或多或少地让老年人心理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退休】

老年人离退休后。由于 社会 角色的改变,原来主要以 社会 角色为主,转而以家庭角色为主,过去忙碌的生活变为清闲自在,而原来的同事、朋友不能再像在工作岗位上相处时间那么多,因而感到失落、孤独、寂寞、不适应,这是常见的情况。

尤其是原来居于领导地位的干部退下来后,这种失落感要比一般的干部和群众更加明显。因为过去的人际关系多为上下级、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退下来以后,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孤独感就越强烈。

【丧偶】

由于老夫老妻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几十年,相依为命。如果一方不幸去世,对另一方的打击无疑是非常沉重的,会在精神上造成严重伤害,使老年人心理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因为在生活事件的应激因素中,丧偶被认为是刺激量最大的应激源。

有学者统计,配偶死亡3年后,对方死亡率为一般人的3倍。

【家庭矛盾】

老年人离退休后,主要活动在家庭中,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较过去多了,家庭中各种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加之与年轻人对一系列 社会 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极易产生矛盾,纠葛在“住房、吃穿、日常开支、老伴有病、子女犯罪、失学失业、婚姻纠纷”等,这些问题经常困扰老年人。

【经济问题】

老年人退休以后,经济来源相对减少,会因经济问题而担忧。有的老年人原来给子女带孙辈、做家务;而上了年纪后,

力不从心,为子女分担不了太多家务,自认为给孩子增加了负担,经常会自责,造成心理压力。 会变得多疑、郁闷。

有的老年人还容易听信一些人的谎言,导致受骗上当,财产遭受意外损失,就会加重心理创伤,甚至痛不欲生。

【天灾人祸】

老年人经历多,害怕天灾人祸和 社会 动乱,企求安定、和平。但 社会 上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住房紧张、上学难、就业难、车辆多、事故频繁等,这些都会使老年人整天提心吊胆,一旦发生意外,对老年人打击就很大。加之年轻人信仰多元化,与老年人观念上有很大的差异,都使老年人承受更多心理压力。

【名誉】

老年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应该得到 社会 和晚辈的尊重,如果得不到晚辈的尊重,就会产生心理失落感,甚至认为会被 社会 遗弃。

这些都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关键因素。

公号心理三冬暖,希望能帮到您

中老年人抑郁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工作原因

伴随着中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大,他们也离开了几十年热爱的工作岗位,瞬间感觉无所事事,没有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也离开了多年熟悉的同事,失去了融洽的交流环境,容易陷入抑郁的境地,主要还是心理落差太大。

二、家庭原因

伴随着儿女的成家立业,重新组建了自已的家庭,生儿育女,儿女的重心都放在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身上,往往忽略了中老年人,疏于关爱和照顾,更加忽略了中老年人的心理 健康 ,从而产生抑郁症。

三、身体原因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年下降,很多老年人伴随着一些疾病的折磨从而产生抑郁。比如颈椎病、腰椎病、糖尿病等中老年慢性疾病的折磨,都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持久而毁灭性的打击。

四、对死亡的恐惧

很多中老年人由于性格内向的原因,或者是由于疾病的折磨,整日杞人忧天,不能正确看待死亡,从而产生了心理恐惧,活在极度的担惊受怕当中。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夹在 社会 生活的中间是一件十分尴尬的事情。

对于多数中年人来说,岁数已经不再年轻,很多后来的年轻人也已经能够挑起大梁,自己的位置不再举足轻重,而是可有可无。难怪,网上流行一个段子,不能责骂年轻人,因为他们可以翻脸走人,而那些有娃有家有老人的中年人却只能停在原地,往死里骂他们也不会轻易选择离开的。

如果你是一个事业有成的中年大叔,当然还是风生水起的,只是对于多数人来说,人生的没落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中年的你,算不上成功人士,算不上职场的一把手,那就最好内敛起来吧,因为在下面人眼里你不过是个过了期的大叔,在上面人眼里,你也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可用之才,所以羽毛已经渐衰的你要懂得收放自如的道理,该收起自己的怪脾气了,因为你的任性,不仅不会收获成功,搞不好还让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得不偿失。

所以,不该操心的事尽量不要再参与了,多听听年轻人的意见,发挥年轻人的作用,那才是明智的选择。

1,中老年承担了更多的 社会 与经济责任、压力,在各种压力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中老年上有父母等长辈,下有子女晚辈,中间有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关系需要平衡,处理,容易激发矛盾点。

3,中老年身体机能开始走下坡路,对抗各种身心疾病的机制较差,容易被抑郁情绪控制。

4,中老年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开始下降,遇到抑郁的心情不善排解,久而久之,积郁成疾。

5,中老年对此病认识不足,不能采取有效途径应对,很容易把抑郁情绪和状态持续发展,严重成抑郁症。

中老年抑郁应该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 社会 发展太快,中老年学习,接受新事物,融入新环境。各方面都不能和年轻人比,面对上有老,下有小,还要面对 社会 的淘汰,使尽全力只能在勉强维持生活的边缘徘徊。

第二,身体机能,全线下滑,每天心力交瘁,好多事情回天乏术,现实,精神双重压力,

第三,就是来自感情方面的打击。单身的中老年占很大比例,有的可能还在感情伤害的阴影里挣扎,即使走出来,一个人生活,身心难免受到影响。长时间的孤独和无望,必将走向抑郁。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中老年的身心 健康 ,他们在承载着一个个家庭,也是整个 社会 的中流砥柱。

如果从生理分析 很直接 更年期 玩得多 睡的少。从心理分析 独生子女 压力大 养大儿子养孙子

那是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他们都需要依靠自己,而自己身体越来越差,发现自己不敢生病或死去,因为有太多责任要去付出,就这样一件又一件事情压着自己,突然有一天却又发现自己背后没有任何依靠,于是乎焦虑,恐慌,抑郁由然而生。

常见的老年人心理疾病有哪些

在生活中出现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当然有些疾病是比较好治疗的,但是有些疾病治疗起来是非常的复杂的,尤其是我们老年朋友们,身体的体质不好,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身体或者是心理的疾病,那么常见的老年人心理疾病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一下。

1、抑郁症

抑郁症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常伴有其他躯体疾病,老年人抑郁症患者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抑郁,对生活失去兴趣,日常生活没有快乐,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记忆减退,甚至持续产生死亡念头。如果老年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患上了抑郁张,那么对于自身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严重的抑郁症还会引发老年人出现自杀的情况了,所以一旦出现了抑郁症的现象,那么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治疗。

2、焦虑症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他们身体本无疾病,或仅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辗转于各处求医问药,做各种化验检查,遍尝各种偏秘祖传方;过分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对某种治疗或药物过度依赖,甚至觉得离了它们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并且许多的老年朋友们总以为自己的孩子还没有长大,不管大事儿小事儿自己都会很操心,这就会引发焦虑症了,而焦虑症这种心理疾病会严重的危害老年人的心理的健康了,所以我们老年朋友们在生活中就是需要多注意。

上面我们详细的了解了常见的一些老年人的心理疾病,我们可以知道,抑郁症以及焦虑症等等这些心理疾病,都是老年朋友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出现的,所以我们老年朋友们在生活中就是需要注意做一些预防这些心理疾病的工作,不然一旦出现了这些疾病会严重的危害我们人体的健康。

抑郁症的高发年龄段有哪些?

1、中年人由于已经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责任比较大,因此患抑郁症的比例最高,主要集中在35岁至50岁之间。
2、教师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大多比较认真负责,而教师的工作又非常琐碎,如果心理调节不当,很容易被抑郁侵袭。
3、癌症患者长时间患病,尤其是癌症患者最容易得抑郁症。患上癌症后容易造成性格孤僻,进而患上抑郁症,而抑郁症会降低免疫力,从而使病情更加恶化。
4、发生婚外恋的人,因为他们通常瞒着配偶和家人,心理上很容易进入疲惫期,而一旦被发现,家庭出现矛盾却又不能处理,这时就很难支撑起自己。
5、孕妇或初为人母的女性抑郁症的患病人群多为女性是因为很多女性还没有作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通常这样的抑郁症状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只要在治疗中让她们体会到做妈妈的喜悦,就很容易治愈。

老年抑郁症有哪些表现?

老年抑郁症属老年常见的精神疾病范畴。大多在60岁后发病,有比较明显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或同时患有其全躯体疾病。该病初期类似衰弱或疑病症症状,极易被人忽视。常被当作衰老或情绪反应对待。早期症状有头晕、全身乏力、胸闷透不过气来、便秘等。有的病人因大便秘结而坐卧不安、搓手顿足、不知所措;睡眠障碍:开始入睡困难,后变成夜睡多醒,恶梦通宵,抑郁严重时早醒突出,故自杀者多在黎明前出现问题;精神不佳,看书报思想不集中,平时不想做事,兴趣减退。

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将抑郁症归纳为基本症状、情感症状、躯体症状3方面异常。基本症状表现为:能力减退,体力和脑力下降,不能胜任自己所从事或熟悉的工作,兴趣减退,失去原有的生活情趣和爱好;人际关系淡漠,失去对亲人、朋友应有的关心和热情。情感症状表现为:忧郁悲观,后悔自责,丧失自信心、绝望。躯体症状表现为:全身各部位、各器官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自疑患有多种疾病。

失眠、焦虑不安是抑郁症中最突出的表现,病人常显得恐惧紧张,像重病缠身般痛苦呻吟,甚至妄想、幻觉、自悲、自杀。发病可急可缓,急骤起病者多有明显外因,以激越为主,病程发展迅速;发展缓慢者多诉说躯体有不适感,怀疑自身患重病,故长期限于苦恼之中。在生活方面显得懒散,退居屋角或整日卧床不起,家人唤之,细语相答,不愿洗澡更衣,进食被动。病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面容憔悴,自感度日如年、活着无趣。

值得重视的是,有不少老年抑郁症病人其抑郁现象并非显而易见,而常表现为呆滞、反应迟钝、不辨方向、迷途忘返、记忆减退等痴呆症状。此时很难判断确诊。可试用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丙咪嗪、麦普替林等)治疗,如果病人服用后病情好转,则为抑郁症。

65岁以上的老人,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7%~10%。导致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有:因退休而失去地位;社会性孤立、丧失爱的目标,角色作用起了变化;生物性衰老,如震颤、感觉敏感度下降,记忆减退;躯体疾病、伤残;病前性格较内向;家族中有抑郁症患者。

老年抑郁症虽然不是脑器质性病变,但后果较严重,病人表现越接近痴呆,其潜在危险性越大。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细心观察,早期发现,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各种刺激,进行心理治疗,以解除精神负担,使之完全康复,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老年人在养老院会抑郁吗?

大家好,我是心灵涤荡,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而今,我国已步入老龄化 社会 ,这是不争的事实,面临着老年人如何养老的老生常谈问题。当然我们国家也很正视眼前的现实,正在设法制定、完善相关养老政策、措施。

而今,我们的 社会 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快捷高效,中生一代因此而"累″得气喘吁吁。"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要工作"的现实,让他们顾此失彼,正提前透支着自己的精力和 健康 ,长此以往,将非常危险。

说实话,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当前有相当一部分人还不能接受这个观点,因为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禁锢着我们的思维,"养儿防老",赡养老人是儿孙辈天经地义的事情,都普遍认为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就是对老人不尊,就是儿孙不孝,将为旁人所不齿。

因此,将老人养入养老院,儿孙辈心有不安,老年人心有不爽,所以老年人在养老院会抑郁,就在所难免。

(一)、儿孙不孝,不敬老、赡老,是老人心中的痛。

其实,老年人也应该体恤一下自己的儿孙,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他们没日没夜,争分夺秒,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总有顾此失彼的时候,总不能因生活艰辛的逼迫,出现"白花人送黑发人"的情况吧!

(二)、担忧养老院的生活质量、护理水平会不尽人意。

对于此,其实老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心,目前政府也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也在狠抓质量和管理。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都有父母,也都已为人父母或即将为人父母,将心比心,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是不会亏待老人的,会尽心尽力照料的。

况且,老年人最怕孤单寂寞,而养老院人多伴多,能相互交流互动,互相关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调动老人语言神经、运动神经,对老人的心胸调养有很大的帮助,能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能减缓老人的痴呆衰老,真可谓一举多得!

老年人充分认识到了小辈的难处,充分了解了养老院的状况和管理,充分放下心中的封建传统思想,加上有养老院完善的管理、上乘的生活质量,再加上政府的监管机制作坚强的后盾,相信,老年人在养老院是不会抑郁的,相反应该更开心、更温馨!

当然,不排除"一粒老鼠屎打烂一锅汤″的现象出现,而让老人伤心,让小辈寒心,但这毕竟是个别,加之国家在这方面会出台更多、更完善的监管制度、措施,况且这种养老模式必将成为大势所趋。

因此,老人也好,小辈也罢,大可不必为此作过多的担忧和苦恼。

最后,祝天下老人

都能安享晚年!

都能 健康 长寿!

都能幸福快乐!

我是心灵涤荡,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老年人抑郁,不一定是在养老院发生的,抑郁不分年令,不分地点。

养老院里聚集了大量的老年人,如果自己会调整心态,多交朋友,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应该是不会抑郁的。

有个别老年人,可能因为儿女很少来看望,会产生很大的失落感,认为自己被儿女遗弃了,所以导致抑郁。

如果因为工作繁忙不得不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平时要多抽时间去看望,嘘寒问暖,陪着说说话什么的。让他们知道,儿女还是随时想着自己的,自己并没有被遗弃。这样,他们也会理解你们的无奈,安心在养老院生活。



是的,老人进养老后都陌生的面容,老人心里会很不好受,想儿女的时候就会流泪,想孙子孙女时也会伤心,不想和养老院的人交往,因对这些人群不了解,儿女们忙看望老人不及时,老人慢慢会抑郁,做儿女的送老人进养老院之前,各方面都要想到,应该想到后果的严重性,你们送老人进养老院,费用也很贵,钱也不少花,为什么?不能给老人请个护工在家养老,去养老院活受罪,花钱买罪受,都站在老人的角度想想,如果儿女们孝顺谁都不舍得把老人送敬老院,图心静,确实老人也不想去老院,困为老人舍不得生活活了一辈子的家,在这个家里老人养大了她的儿女,老人也想不到,儿女们把她送进了养老院,老人的伤心,痛苦只有老人自己知道,我是多么希望天下儿女孝敬自己父母多尽尽孝,工作忙顾不上照顾老人,可以到劳务市场正规部门请个心地善良的护工在门家护理老人,让老人以食无忧开心幸福快乐度过晩年。供参考。

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进老人院,有家的有孝顺儿女的都会把长辈留在家里伺候!反哺之恩!

一定会的。否则为什么大多数老年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

养老院与抑郁没有必然性。

老年人在养老院会不会抑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养老院的档次(环境、设施、文化 娱乐 、护工的素质)

二:老年人的身体是否 健康 、生活能否自理、心态是否平和、性格是否开朗、有没有业余爱好等等。

三:子女是否孝顺,是否会定期去看望老人。

四:逢年过节会不会把老人接回家团聚。

五:是老人主动要求去的,还是因为子女没有时间精力照顾送去的。

如果以上几条都满足的话,老年人应该不会抑郁!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选择入住养老院。有人会问老年人在养老院会抑郁吗?我觉得不会。

因为:老年人在养老院中,他们可以和其他的老年人一起聊天,聊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感兴趣的话题,并且由于年龄的相近,老人们往往可以更好的相互理解对方的想法。在空闲的时候,老人们可以相约一起去进行户外运动,松松筋骨,让自己的身体保持活力,不用像在儿女家中一样只可以一天到晚的看着电视或者睡觉。在这里老人们的生活 娱乐 很多,他们还可以进行我国的“国粹”运动——打麻将,并且打麻将还可以帮助老人们活动大脑,预防老年痴呆,这在子女们的家中可没有这么多的麻将搭子。住进养老院以后,子女们可以常常来看望老人们,和老人说一说自己最近的生活情况,或者说说生活中好笑的段子来都老人们开心。

二来就是可以过上集体生活,避免老人产生孤独感。因为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很大,经常没有时间陪伴家里的老人,他们就会经常感到孤独和失望。如果去到养老院,有很多同伴跟自己一起生活,也有护工和他们说话,相对来说,会让老人觉得更加热闹。还有就是在养老院住可以让老人真正地放松自己,不用再为家务活而劳累。因为在家里,老人总是需要帮忙分担一些家务活,长期以来,身体就得不到放松,也会产生不良后果。尤其是年纪大了,更加需要休息和照顾。

看自己年龄性格以及子女、护工以及周围的老龄朋友的态度。

老年抑郁症,发病率不低。中国人的传统是宁肯在家终老,都不愿意送老人到养老院。

如果老人生活能自理,思维清楚,心态也比较平和,体谅子女,那到养老院后子女经常来看望、护工也比较负责任,跟周围的老年朋友多交些伴儿,其实是挺好的。

就怕是反过来的这种老人,他们到养老院后就会很失落、抱怨,久而久之就可能产生老年抑郁症。

希望家庭、 社会 对老年人更多一些关爱。[玫瑰][玫瑰]

养老院老人得抑郁症比例,竟高于居家老人两成!养老院真的好吗?

人老了之后通常都会面临着养老的问题,他们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在家里养老,还有一个是去养老院养老。在年龄不是很大,有自理能力的时候,大多数老人会选择在家里养老,但随着他们的年龄越来越大,自理的能力也越来越差,老人们又不想麻烦儿女,给儿女造成压力,所以都会选择去养老院养老。那么,去养老院的他们真的快乐吗?

1.养老院不是家

养老院就算条件再好,它依然没有家的感觉,而人老了之后其实最需要的是家的温暖,而在养老院的他们只能一天有一天的熬日子。




2.老人心理负担重

在养老院生活的普遍都是自理能力弱的或者生病的老人,在那里的每天都有可能会有人离世,的看着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的离去,老人们的心理负担会很重,会担心下一个离开的是自己。人如果每天都生活在这只不过氛围里,不抑郁是很难的,因为他们并不快乐,可以说是很难过的。

3.无人陪伴

在养老院的老人会离开自己之前的生活圈子,去结交新的朋友,可这些朋友普遍都是身患重病的,他们或许不能陪伴老人们太久,而子女也并不是每天都有时间去看望父母,这导致了老人们无人陪伴的现状。心里话无人诉说,常年憋在心里,一定是会造成抑郁的。所以,希望儿女们可以知道父母内心的想法,如果有办法就不要把父母送去养老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让他们过上安稳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