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市场竞争角度,当当从垂直类的图书切入到综合商城后,竞争对手为了丰富产品线也从垂直领域扩充到综合类商场,乃至图书。 2、从市场运营角度,图书在仓储、配送上可以很好的利用已有的第三方机构,运营门槛和成本相较其他商品较低。 3、从用户体验角度,图书是一种持续的精神商品,在提升网站用户黏性和交叉销售的几率上有很大的优势。重要的不是卖书能带来多大利润,而是增加这个品类后能够提高用户对网站的重复访问

为什么大型电商都会选择图书行业?

各家电商的切入点是不一样的,最早做电商是以图书为切入点,当当和卓越应该是最早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切入图书电商了,那时候我还在背床前明月光呢。。为什么他们以图书为切入点?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这可能是最可操作的。90年代,你在网上买个3C数码?可能吗?要不买个大家电……?社会的信任没有建立起来,化妆品你敢买吗,电视空调你敢买吗,大额消费不现实,而且消费水平也没有建立起来。就算你买了,物流不行啊。万一再来个售后,哪里坏了,上门修一下呗。。商家太痛苦了。你买个衣服鞋子,合适吗?那时候物流也不发达,走个物流好多天的。。万一拿到手,怎么看颜色款式不太好看啊,湖综合尺码不合时,来个退换货,好多好多天的,亲。而图书好啊,标准化产品,单价低,售后问题几乎没有啊。然后他们就一直做下去了。另外还有个原因,李国庆的图书资源多啊,原来就有,上来就做啊。都不要积累供应商资源,这多省事儿啊。

为什么当当和亚马逊都选择书籍作为电子商务的第一个商品

1.易于运输,不怕磕碰

2.易于储存,不用考虑变质和贬值

3.购买者在网上即可完成商品挑选,不像服装需要试穿

4.无店面成本,根据长尾理论互联网技术使得网上卖书成本趋向于0,网上卖书省去的大量成本使得价格更有竞争力

5.网上买书的效率对比实体店买书,等同于查询数据库和翻账本

京东为什么要卖书?

我们都知道京东是3C电子起家,为什么要卖书,个人看主要有两个比较大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京东在没有完全做起来的时候,当当做的已经很不错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也比京东早了近4年时间(注:当当2010年12月上市,京东2014年5月上市)。在大众眼中,当当的主营业务就是图书,笔者曾在2010-2013年间在当当上购书几万元,是当当的钻石VIP。返回到问题上,京东为什么卖书,其实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有人会说,京东不卖书,靠卖3C电子产品也会好好的。

在这我们以现实角度来看,加入我卖书的时候,想买一个手机,如果我在浏览当当的网页,我肯定会顺手搜下手机,不可能再打开京东再看手机。所以后来,当当也意识到,我也需要卖3C来与京东竞争,可还是反应太慢了,所以现在我是京东的忠实用户了。

卖书是为了更长远的布局,人类的智慧离不了书籍,这是小学生都懂的道理,我就不多赘述了。看看现在的亚马逊,其实也就回答了京东为什么卖书了,知识是无价的。所以卖书也是体现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和愿景,京东的主营业务虽然是3C电子产品,但电子产品有一个特点,就是寿命时间往往比较长。

如果从零售营销的角度看,书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另一方面,现在可以卖纸质书,在合适的实际可以卖电子书或电子书设备(其实京东已经在做了)。所以卖书对于京东是一个战略上的选择,也是一个长远考虑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微信公众号:夏夜星空梦 欢迎大家关注,这位有颜有趣又有料的女子。

谈谈如何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

标签: 电子, 图书, 商务

传统图书营销,专注于直线性图书展示,既图书为单一媒介,将图书纯粹的作为一种知识,没有正视其产品的特性。没有深入开展其市场性,同时,又深深地将读者误引入一个陷阱。书评、书摘、或新书介绍都是传统的“经典”之作,名家之书评引导了一波波消费潮流,名人推荐的标签更是大肆打折,犹如市场小贩,前街卖狗肉,后街挂羊头,更有美女帅哥脱光洗净当纯种绿色食品,想咱袁伯伯杂交水稻都没有这般崇高的解民于水火之中,于是传统图书营销方式向新营销模式转型成为必然。

新得营销模式的建立也即顺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传统图书向电子商务转型,已经成为网络业界和传统图书出版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

"需求"是市场之源,从研究"需求"入手,我们的图书营销才会走稳每一步。回顾电子商务历史,正是来自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没有企业的商务需求,就没有今天的电子商务。没有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同样也谈不上出版向电子商务转型的必要。转型当然需要专家咨询,但是,指导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个"专家",是企业自身的商务需求。需求是最好的"专家",考察和研究你的需求,让需求告诉你传统图书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型的第一步究竟应该怎么走。

作为企业,你的需求可能来自客户对你越来越高的要求,可能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可能出自你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考虑,也可能来自其它什么地方。仔细研究你的企业需求究竟在哪里?电子商务确实能够提升你的客户服务能力吗?电子商务确实能服务于你的企业发展战略吗?你的竞争对手已经或计划向电子商务转型了吗?电子商务确实能为你的企业增加效益吗?一切从企业的商务需求出发,需要怎么转型就怎么转型,没有需求不转型也罢。你也可以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看一看哪个环节、哪个方面是你的企业中最薄弱、最令人头疼的?这往往就是你的企业中最迫切需求应用电子商务之处。比如你感觉采购管理太乱、采购成本太高,很想改善却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那么不妨试一试电子商务的办法,试一试应用网上采购与管理,效果可能会让你喜出望外。从这里开始,你可以渐次调整和变革企业的其它环节、其它方面,逐步整合并完成企业向电子商务的转型。

多元化与个性化越来越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标志。电子商务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也丰富了企业的商务选择,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不必也不能一个模式、一概而论。需求也是网络业界最好的"专家"。出版业界的同仁们,不妨从那些泊来的、通用的、"标准化"模式中解脱出来,努力将目光投向中国传统出版企业的商务需求,研究和推出真正适合中国出版企业向电子商务转型的东西。比如模式,是需求和成功创造了模式,而不是相反。从需求出发而不是从模式出发,成功才会离你更近些。下一个新的商务模式,也许正期待你在需求的引导下去创造。

出版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也必然被加强。

文化倾向对出版营销的影响在传统意义上主要深层表现在核心文化和亚文化,具体反映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层面上。核心文化为公众所广泛承认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它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基础。亚文化是在认同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头,各个社会群体表现出的不同的文化特征,如地区亚文化,民族亚文化,职业亚文化等。

为什么电子商务在发达国家首先发展起来?为什么美国的网上购物没有遇到信息化基础、信用体系、配送环节等"瓶颈"?为什么欧美在探讨电子商务如何发展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安全、征税等技术和管理的层次上?而我国在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关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搬走"信用、支付、物流"三座大山上?问题的关键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已经成熟,信用基础、金融服务、运输服务早已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解决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如何当成"过剩资源"进一步利用、开发、组合的问题,而在这一点上,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尝试与突破。

图书营销电子商务化的过程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必然超越传统产业,出版发行行业的转型更加迅速。外国资本在国内发行领域不再受任何限制,投资比例、经营项目、设立地点均由投资者自主决定。当然,对外资发行企业也有条件限定,就是零售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期限不超过 30年;批发企业注册资金3000万元,营业面积不少于50平方米,独立设置的经营场所面积 500平方米。这意味着发行这一块全面开放。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已经三年, 到现在为止:1.香港泛华公司和人民日报大地发行中心合资成立的“大华媒体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福建外文书店和台湾图书出版事业协会合资的“福建闽台图书有限公司”;3.南京师大出版社和台湾信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合资的“江苏宁谊文化实业有限公司”;4.北京二十一世纪锦绣图书连锁有限公司与德国贝塔斯曼合资;5,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美国、卢森堡合资);6.重庆电脑报经营有限公司(与香港合资)。目前看来,这些狼还是“狼崽子”,还不是凶猛的“大灰狼”,还没有对我国的发行业形成大的威胁。但从长远看来,我们就不能高枕无忧。

大的国际背景,把发行逼上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这就叫形势逼人。逼着我们去求改革、谋发展。大型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与电子平台的运营更是在改革的潮头。

社会系统工程

美国的电子商务英雄如贝索斯、德尔等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不断有精英要创造电子商务奇迹,但事实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搬走一座又一座的大山、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太多的先驱变先烈的故事都在证明着一件事,即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 网络是电子商务的传媒和载体,没有高速通信网络做支持,就很难做好网络营销。

通过网络技术的提升,图书营销新的形式的推出也会有依托的基础。比如利用网络进行的大型网络书展,专家,作家,读者互动平台的建立,大型出版,发行集团ERP系统的应用。

2、金融支付手段的完善。 电子商务的优势在于能够实现零距离收付、零距离购销。但如果没有安全有效的金融服务尤其是电子支付手段是做不到"零距离"的。

3、标准和法律环境建设。 电子商务进行的是无纸贸易,这涉及数字签名、电子发票、电子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问题。此外,还关系到信息安全问题、隐私权保护问题、交易程式规范和数据交换标准问题,以及税收问题。缺乏标准的电子商务是不能产生的。

出版商与自媒体卖书背后的商业启示!

最近,一部叫《S.》书,在图书圈成为新闻事件,根据公开的信息显示,在《一条》微信公众号上,该书24小时内,首印两万套就全部售完。被称为“妖书”《S.》,确实是妖七十足。至于《S.》是什么类型的书?能如此火爆,就老蒋的个人观点而言,此书绝对是属于小众书籍,如此一来,这事就非常有意思了。

小众书能大卖,这对图书圈来说,本来一个小概率事件,《S.》的成功,确实值得图书同仁,好好地琢磨一番。自媒体卖书,这本来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前有罗辑思维,后有各种大V店,为什么每次出版商都能在自媒体方向整出点动静来?出版商和自媒体如今两人打得如此火热,这背后的给人的商业启示确实有不少。

客流,这个一直不被出版商所重视的资源,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一夜间就成了大家手里的香馍馍,网络世界没有点流量,想卖好书还真心不行。实体书店的客流被图书电商给打残了,对于图书发行多少有点有心无力的意思;线上发行,就那么几个图书电商平台,对于出版商来说,显然是僧多粥少,不过大家整的;出版商想要活下去,自寻客流也就成了不得以而为之的事了。

自媒体,特别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自媒体,客流是他们手中的“王牌”,可是对于自媒体而言,流量的变现却一直是困扰大家心头上难事。自媒体广告收入看起来很美,其实绝大部分自媒体在这方面都会自己的难言之隐,不管什么类型的媒体平台,广告多了,也一直会招用户“嫌”,开辟其他收入模式,这也是自媒体孜孜不倦的追求之一。

自媒体卖产品就是其变现方式的一种,而卖书则是其中最为理想的产品之一。书本身就给人很逼格,在自媒体上卖书,用户的抵触情绪可能是最低的一种商品了。如此一来,出版商和自媒体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点对出版商很重要的,那就是如果双方达成合作,出版商是可以省下大笔推广费用的。

自媒体卖书实现流量变现,出版商通过自媒体卖书,省下宣传推广费用,大家可以说是皆大欢喜。如此好的模式,为什么没有形成一种规模效应了,或许这中间还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吧!对于今天的出版商来,图书电商渠道依然是图书发行的主力,实体书店是不错大补充,其他形态,诸如自媒体形式售书,依然属于有效的尝试而已。

卖书终究不是自媒体的主业,不论是图书品种,还是发行规模而言,毕竟还是属于小而美的范畴,若大的出版商也可能指望自媒体来养家糊口,这是个现实。那么出版商自己能不能玩自媒体?这不用大家想,出版商一定会有这方面的尝试的,然而,事实证明,“术业有专攻”这话可不是白说,这多年来,出版商玩自媒体是鲜有成功的案例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自媒体卖书只是有益的补充而已。

24小时内,首印两万套就全部售完,这事说明,网络时代卖书就得靠流量,没有流量的支持,国内每年三四万种新书,绝大部分都只能卖出去几千册而已。这可能就是目前各大出版商最为头疼的部分,新书没有营销预算,没有客流量支持,即便是登陆各大图书电商平台,也不过是个摆设罢了,想到这些出版商们说“不做书死,做书等死”的抱怨的话,也就可以理解了。

自媒体卖书应该给出版商另一个启示,出版商要找哪些有巨大流量的平台和媒体合作,不管是门户网站,还是视频平台,或是直播平台,只要有大流量的地方,就一定有图书销售的机会,当然,项目的前期策划需要费一些脑子。赤裸裸地卖书,出版商应该根据各种平台采取不同的项目策划,摆正与合作方的利益关系。帮助合作方利用自身的流量把合适的“好书”卖出去,这是出版商跟流量方合作的应有之义。如果只是想着别人免费帮您宣传,这事不干也罢!

说了这么多流量的话题,说来说去,出版商在这方面都处在一个“借”的位置,流量可以借一时,不可能借一世,出版商自身的流量词的培育和构建始终都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越往前走,出版商卖书对于流量的依赖就会越大,出版商获取流量所需支付的费用也就会越多,这是行业发展和业内竞争的必然。

自媒体卖书有其吸引力的一面,对出版商而言,此事最大意义还在于出版商关于流量的价值的再认识,出版商和自媒体卖书,不可能本本都会有如此傲人的数据,如果下一本书没有了亮力的数据,双方的合作前景也就可想而知的。更多的选择权依然是在流量平台一方。

关于出版商玩流量这事,老蒋以为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出版商应该跳出卖书的框框,真正地设身处地地为读者着想,如今已经过了出版商出版什么,读者只能买什么的年代,而是读者需要什么,出版商就该出版什么的时代了;以读者为中心的出版服务体系一定会在未来逐步地形成,跟不上节奏的出版商被淘汰是很自然的事情。

出版商的流量平台,应该是与读者沟通交流的平台,读者需要什么?想读什么?这些信息一定是平台与读者之间不断的互动产生,所谓的大数据,就是指这些信息部分,读者只有认为出版商的流量平台对自己有价值,他们才会持久地关注和点赞的。卖书,只是出版商流量平台的附属服务之一,这才是出版商最应该干的事情。

出版商与自媒体卖书背后的商业启示!流量为王,这句话,对今天出版商的意义也是非凡的。

(作者蒋卫民简介:图书试用网主编,中国互联网书业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