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元朝时,中外交往很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马可波罗行纪 》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马可波罗在中国的旅游纪实,兼及途径西亚、中亚和东南亚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全书以纪实的手法,记述了他在中国各地包括西域、南海等地的见闻,记载了元初的政事、战争、宫廷秘闻、节日,游猎等等,尤其详细记述了元大都的经济文化民情风俗,以及西安、开封、南京、镇江、扬州、苏州

说一说马可波罗的贡献有哪些

口述见闻,由狱友写成《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及“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

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人物生平

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据称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约四年,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

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旅行经历,由鲁斯蒂谦(Rustichello da Pisa)写出《马可·波罗游记》(Il Milione)。但其到底有没有来过中国却引发了争议。

马可波罗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

马可·波罗的中国之行及其游记,在中世纪时期的欧洲被认为是神话,被当作“天方夜谭”。但《马可·波罗游记》却大大丰富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打破了宗教的谬论和传统的“天圆地方”说;同时《马可·波罗游记》对15世纪欧洲的航海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加马、鄂本笃,英国的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和约翰逊、马丁·罗比歇等众多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以后,纷纷东来,寻访中国,打破了中世纪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大大促进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因此,可以说,马可·波罗和他的《马可·波罗游记》给欧洲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同时,在《马可·波罗游记》以前,更准确地说是在13世纪以前,中西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是通过中亚这座桥梁间接地联系着。在这种中西交往中,中国一直是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去了解和认识中国以外的地方,特别是西方文明世界。最早可以追述到周穆王西巡。尽管周穆王西巡的故事充满了荒诞和神话色彩,但至少反映了中国人已开始去了解和认识西方,西汉武帝时期张骞通西域之后,一条从中国经中亚抵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出现了,中国对西方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一大批西方的商人来到中国,中国对西方世界的认识更深入了。但直到13世纪以前,中西交往只停留在以贸易为主的经济联系上,缺乏直接的接触和了解。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时代开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马可波罗、 伊本·白图太和汪大渊在中欧中非关系史上作出了什么贡献?

元朝的时候,欧洲有不少商人东来,其中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最为著名。

马可波罗的父亲和叔父是意大利威尼斯的大商人,曾经到过中国。1271年夏天,他们带着十七岁的马可波罗二次来到中国,受到忽必烈的欢迎,并且任命他们三人做元朝的官吏。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蒙古语和汉语。他除在大都供职外,还到山西、陕西、四川和云南等地巡视,并且出使南洋,到达安南、爪哇、苏门达腊等地。他在中国生活了十七年才离开中国,回到威尼斯。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亚正发生战争,马可波罗因参加战争,兵败被俘,关押在狱。在狱中,他把在中国和亚洲的所见所闻口授给同狱的一位作家鲁思蒂谦,鲁思蒂谦把它记录了下来,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东方闻见录》,俗称《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它对元代中国的介绍使欧洲人大开眼界,增进了他们对东方的向往元朝时到中国来的非洲人以摩洛哥的大旅行家伊本·白图太最著名。1325年,二十二岁的伊本·白图太从摩洛哥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最后从占城航海到达中国泉州,并到过广东、杭州、大都等地。1354年在摩洛哥,根据他的口述,由穆罕默德·伊本·玉随记录,出版了《伊本·白图太游记》。书中详细描绘了中国的富强和先进。

元朝末年,中国旅行家汪大渊到过非洲,他在《岛夷志略》中记载了桑给巴尔的情况。元代中国人到非洲去过的一定不止他一人。现在东非许多国家都保存着中国元朝的瓷器等物品,这足以证明当时中非贸易的盛况。

马可波罗是什么人物

马可波罗是13世纪意大利的人。

马可波罗在元朝任职达十七年之久,忽必烈曾派其为钦差大臣先后巡视过山西、陕西、福建等地,并任扬州总管三年;还参与外交活动,代表元朝政府出使过缅甸、越南、等国,马可波罗很熟悉当时中国各地和亚洲各国的情况,也熟知元朝的许多重大事件。

后来回到到了意大利,马可·波罗在一次海战中被俘,在狱中他口述了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

《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史籍。

扩展资料: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国内外“肯定论者”之所以肯定或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主要基于人们对马可·波罗与《马可·波罗游记》的善意解释;《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某些内容若非亲身经历是不可能知道得那样详细具体的。

不过,也有 一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都是在重述一些尽人皆知的故事,比如元朝的远征日本、王著叛乱、襄阳回回炮、波斯使臣护送阔阔真公主等。

2013年4月18日,一尊以马可·波罗为原型创作的铜雕艺术作品在中国江苏省扬州市揭幕。据当地文化部门介绍,马可·波罗曾经在扬州为官三年,作为文化商人和交流使者,马可·波罗在当地的宣传、文化等方面做过不少贡献。在江苏省扬州市建有马可·波罗纪念馆。

你是怎样理解 马可波罗对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句话的?

马可波罗游记虽然不可能全部描绘的是事实,但是从侧面让西方了解了东方,而且加强了西方对东方的向往,进而促进东西方的交流。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会有的,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东方的中国。所以这种贡献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