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乱划清了界限。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物质的普遍本质。它是通过运动来表达的。人们通过理解物质的运动来理解物质本身。运动是最抽象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所有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变化。物质在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真正基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基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物质的存在方式(基本属性):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运动就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和主体);

物质是构成宇宙中所有物体的物理物体和场。世界上所有的实体都是物质,人体本身也是物质。除了这些物体,光和电磁场也是物质。它们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物质。物质有许多种类和形式,而且物质的性质是多样的。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它可以被人的意识所反映。首先,“物质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有无意识,物质都存在,这证明了世界先有物质,然后才有意识,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其次,“人的意识可以反映物质”告诉我们,人的意识可以认识物质,这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运动是哲学上用的一个名称,这里和物理学中的运动有区别。

标志物质存在状态的哲学范畴,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中运动总量不变。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从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中理解运动,既承认运动具有绝对性又承认事物具有相对静止的状态。人类对于运动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者大都承认事物的运动。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者把运动理解为机械运动,几乎所有的唯心主义者认为运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特性,是物质的共同、一般本质,它通过运动表现出来,人们通过认识物质的运动而认识物质本身。运动是最高程度抽象的哲学范畴,它概括了一切变化和过程的一般本质,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变化在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的原因也在物质自身。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能论”是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运动的绝对性与静止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其关系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相对位置和未发生质变)。在这一意义上说,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机械运动中特定物体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它也有积极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

[马克思哲学原理]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吗?

分类: 人文学科

问题描述:

有一道多选题是这样的辩证唯物主义把运动理解为: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物质的存在方式C.物质的根本属性D.事物的内在形式E.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看到一些答案都是BCE,我对其中的B选项不太理解,物质的存在方式不是时间和空间吗?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阿,怎么会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不解,大家看看是答案错了还是运动可以理解为物质的存在方式?怎么来理解?

解析: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说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某种稳定的物质形态之所以成为稳定的物质形态,正因为它有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如果某种特定的运动形式结束了,与它相应的物质形态也就不再是这特定的物质形态了。因此,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表现出它的存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通过认识某种运动形式而认识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