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电子政务概论的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广义电子政务的范畴,应包括所有国家机构在内; 而狭义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直接承担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的各级行政机关。
电子政务概念起始于哪一年?
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及软件平台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深化,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基础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初步建立。
我国电子政务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近3366亿元。我国电子政务细分市场现主要以硬件和服务为主,占电子政务市场规模比重均在30%左右。我国电子政务平台市场主要竞争企业为浪潮、太极、中国软件、神州信息等,Top5企业累计市场份额达53.10%。
“六五”时期国家提出开始建立数据中心并开始进行电子数据处理,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正式发展。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子政务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频发,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支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子政务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电子政务的概念内涵
(一)电子政务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之上
电子政务是以现代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为基本技术基础的。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相通讯技术以前的政府技术应用,主要解决的是人的体力的节约、能力的扩展或技能的延伸,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在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素材——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扩展和延伸。这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技术与以往政务技术应用的最大不同点。举例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发达国家开始的,以及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推动的“办公自动化”运动,其核心内容是用自动化的技术代替办公室中人的体力劳动,补充和扩展人的功能不足,如对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电话等技术的应用。
(二)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
社会的高度发展、信息化社会的来临,已使整个社会运行所需决策和相关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政府也越来越无法负担前所未有的、艰巨复杂的公共决策和信息处理职责。面对这样的局面,现代政府一方面要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的自身调节能力来实现社会自身的管理,也就是小政府、大社会;另一方面,政府要通过引入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驾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并适应信息化社会新的规律和新特点,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 (三)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不断优化的信息化过程
电子政务是经过政府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和优化业务流程的政府信息化过程(因而电子政务不是一成而就的运动,而是一个不断完善政府能力的过程;电子政务也不是将传统的政府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那样简单,而是要对其进行组织结构的重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从一定程度上说它是对传统政府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信息技术革命同两个世纪前的工业技术革命一样,对任何一个政府的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建立在信息化基础上的电子政府,一定是适应在新技术影响下的社会经济变革基础上的政府,它不同于工业社会体制下的政府,是更加开放、与公众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强调对社会服务和公众参与的政府,它的决策更具有科学合理性,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和政治家的监督更直接的体现。
电子政务体现的理念
一、民主理念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是政府必须要促进和推动的重要目标,也是电子政务要予以体现和实现的基本内容。民主理念要求我们真正树立起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尊重社会公众的民主权利,在政府管理中切实维护和保障这些权利。
电子政务为社会公众获得和享有民主权利提供了基础条件。电子政务所构建起的信息平台,为社会公众参政议政的权利、获得政府优质服务的权利、监督政府行政的权利等提供了现代手段、方式和基础条件。
由于政府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政务活动思维及方式,政府机构垄断其履行职能的信息,对自身的运作具有便利性和自主性的好处,政府机构往往运用其权力垄断信息、拒绝公开,规避信息公开带来的公众监督的约束。而把政府信息公开视为是对公众的思赐,公开多少只能由政府决定的观念是与我国民主建设的宗旨背道而驰的。不变革这种观念、建立民主理念,电子政务是无法健康发展的;因为在信息化社会,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将失去可能性和可行性。
首先,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平等、公平需要的发展,要求政务信息的非垄断性。政府在信息化社会的政治决策活动,必须以平等、公平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基础。如果政治决策不透明,社会信息不对称、不真实,将会导致社会的失衡,甚至会出现社会失控。社会的
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国际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新的电子政务形态,电子政务到底是如何产生的?电子政务在20世纪90年代兴起之后,迅速扩散到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电子政务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发展?主要原因有:\x0d\x0a(一)政府转型的背景\x0d\x0a20世纪8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都在推动改革,改革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全球的现象,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改革。下面从两条线索来认识政府改革的背景。\x0d\x0a第一条线索: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根一起推动了“放松管制”的改革(现在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很多,国内曾经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制高点》,叙述了这一段政府改革的经历)。它的主要背景是:战后各国加强了政府的宏观干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到了80年代初期,各国普遍地出现了通货膨胀加剧、失业率上升、国际收支恶化、财政赤字增加等情况,于是大家开始反思这种政府的干预是否有效?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当时出现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一个是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她刚上台的时候在国内威望不高,出于政治目的的考虑发动了“马岛之战”,这一仗打胜了,撒切尔夫人的威信就得到很大提高。之后,撒切尔夫人开始在国内推动电信的非国有化、放松管制的改革。第二个典型人物是美国总统里根,里根政府放松了金融、交通管制,放松了电信的管制,鼓励竞争。\x0d\x0a第二条线索: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电子政务的鼻祖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他并不是要直接建立电子政务,而是在改革政府的过程中发现电子政务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在那个时代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这一代政治家希望政府能够从传统的官僚主义体制中解脱出来,因为过去的改革都是使政府本身进一步完善。庞大的机器越完善,其本身的基本动力就越不足,整个官僚体制精确了,运转得好像没有缺陷,但是它对民众、对社会的反应程度就降低了。因此,严格地说,如果离开了市场,离开了需求是运转不起来的。所以这一代人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思路:不能完善了内部的机制而忘记了对民众的需要。他们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念,包括建立更有代表性、回应性、责任感的政府等等。\x0d\x0a(二)因特网的发展\x0d\x0a因特网自20世纪60年代出现以来,大概经历了四个非常重要的阶段。\x0d\x0a第一个阶段,美国的国防部建造阿帕网(音),他们当时的想法是:如果美国和苏联发生核战争而导致国防部的线路和指挥系统在某一点上受到核冲击,也能保证整个通信系统正常工作。因此在最初的设计理念中,因特网是一个没有中心的,而且能够保证多条线路畅通的一个新型的网络。\x0d\x0a第二个阶段,70年代,美国国防部把TCP/IP协议向民众转让。这个协议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能够把内部网络结构不同的各个网通过不同的标准链接起来,既保证内部相对的差异性,又保证整个网络运行的统一性。\x0d\x0a第三个阶段,80年代,美国出现了和我国目前状况类似的局面,即出现了所谓的“春秋战国时代”,大家各自建设自己的网络,搞自己的体系,这一阶段是一个所谓盲目扩张的时代。\x0d\x0a第四个阶段,90年代,出现了因特网。因特网有几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政府的平台和政府的服务在某种意义上要回到因特网的本质特征上来:第一,多中心,而不是一个中心;第二,开放式,资源共享;第三,既允许差异又允许统一。通过因特网来行使政府的功能,这两者能够结合到一起,这是需要注意的第二个背景。\x0d\x0a(三)电子商务的驱动\x0d\x0a电子商务的发展对政府提供新的服务越来越重要,因此面对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必须做出反应。我国联想公司的电子商务——ERP系统做得很好,但是联想也提到了它们的电子商务体系与国家的金融体系、税收体系、海关体系无法对接的问题。因此,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要求政府行政与时俱进。这是第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x0d\x0a(四)全球化的竞争\x0d\x0a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包括资金竞争、人才竞争等,所以电子政务建设本身是创造投资环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x0d\x0a(五)大公司的驱动\x0d\x0a公司有强烈的销售他们自己所生产的产品、设备、软件的动机,从市场化来理解,这都是非常好的行为,同时,它对于推动电子政务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国外普遍实行托管机制、外包机制等,这些制度对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x0d\x0a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供给创造需求,有什么样的供给就有可能跟进什么样的需求。另外,IT产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产业属性,即锁定,买了一个产品就要买配套产品,软件也需要更新,这样不断地锁定,在这个过程中,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公司的利润额不断增加,电子政务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发展。\x0d\x0a(六)领导人的政治意志\x0d\x0a在这个领域,主要决策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各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负责人都有非常强烈的政治意愿和政治动机。因此,有必要从比较广泛的领域来认识电子政务这个现象,而不能简单地把它归结为仅仅是因特网发展的产物。一些资料显示,电子政务的理念甚至早于因特网,电子政务的产生和发展是由因特网之外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起主导作用,这个主要因素就是政府的改革。政府的改革、转型导致了新形态的电子政府的产生,接着出现了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为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广义电子政务的范畴,应包括所有国家机构在内; 而狭义的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直接承担管理国家公共事务、社会事务的各级行政机关。
扩展资料:
电子政务主要内容
1、政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实现政务公开
3、建立网上服务体系,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
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5、充分利用政务网络,实现政府“无纸化办公”。
6、政府知识库。
数字政府和电子政务异同
国家电子政务专委会主任王钦敏,在2020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上对二者进行了解读。
关于数字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前期二者定义有所区别。“数字政府”(e-government)强调的是信息化政府;而e-governance意为信息化政务管理和服务,即电子政务。目前国际上(包括联合国)在二者之间是画等号的。
电子政务内容架构主要包括政务数据资源、政务业务协同、政务公共服务三个关键要素体系,其中,数据是核心、协同是关键、服务是重点。
国家电子政务的支撑架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标准规范、政策法规、安全保障四个体系,它们是数字政府健康发展的关键性支撑条件。
数字政府建设需要在公共数据服务、统筹推进机制、系统标准规范、法规制度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等五个方面同步发力,构建全国一盘棋、共建共享的政府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这种解释也算是半官方对二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公号《智慧城市研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