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人员以举报犯罪的名义,谎报警情,恶意占用警务资源,造成不良影响的。警方将严厉惩处谎报警情,恶意占用警务资源的行为,对于谎报警情或多次骚扰的,将依据相关法律进行严肃处理,处以相应的刑事拘留和罚款。构成刑事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近日,苏州张家港警方接到一位市民报警,说他的10万元现金被人偷了。民警介入调查后发现,事情有点不简单。经审查,杨某承认自导自演了这出戏,为的是博取女朋友的好感。目前,杨某因谎报警情,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且将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

谎报警情怎么处罚

公民进行假报警的处罚是: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虚假报警、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可以给与的处罚是: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公安机关是一个严肃的地方,所以如果发现个别人民群众报假案是对公安机关的工作有影响的,也是会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的。假报警显然是构成了违反行政治安事件,应当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如果因假报警,导致发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办案的,还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谎报警情严重会怎么处罚?

谎报警情严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公安机关是一个严肃的地方,所以如果发现个别人民群众报假案是对公安机关的工作有影响的,也是会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罚的。假报警显然是构成了违反行政治安事件,应当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如果因假报警,导致发生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办案的,还需要追究相关的刑事责任。

扩展资料

延伸阅读——毒花生事件报案人被行拘9日:

3月8日,四川自贡男子江某向当地警方报案称:客户邱某的三轮车电瓶被盗,连同被盗的还有放在坐垫下用于毒鼠的两小包(每包半斤左右)浸泡过老鼠药的有壳花生。有媒体报道称“‘毒花生’系报案人谎报’”,一时间引发网络热议。3月10日下午,自贡市公安局沿滩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有关记者采访,详细还原了“毒花生”事件的始末。

沿滩公安分局副局长查克全介绍,经过多方证实和应证,整个事件中不存在毒花生,而是报案人江某与车主邱某商量后虚构的情节,二人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影响,该行为已经构成扰乱公共秩序,公安机关依法对江某、邱某处以行政拘留9日的处罚。对此,江某、邱某二人向民警表示,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错误,以后不会再犯。

查克全表示,网上“夸大情节就能促使警方快速破案”的说法是错误的,公安机关对每一起案件都重视,会根据案情情况,安排合理的警力进行侦办。而类似夸大情节的行为,属于谎报警情,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形成了不良的导向作用,是完全错误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谎报警情治安管理处罚

谎报警情会被处以拘留并处罚金。这种行为属于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项规定的行为的主体是达到责任年龄且具有责任能力的公民。本项规定的行为在主观上是出于故意,是为了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而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是出于故意,则不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如对道听途说信以为真或者由于认识判断上的失误而出于责任心向有关部门报错了险情、疫情、警情的,不能视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此外,还应当明确,无论行为人是否实现扰乱公共秩序的目的,不影响对本项规定的行为的认定。本项规定的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所谓散布谣言,是指捏造并散布没有事实根据的谎言用以迷惑不明真相的群众,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是指编造火灾、水灾、地质灾害以及其他危险情况和传染病传播的情况以及有违法犯罪行为发生或者明知是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向有关部门报告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报假警属于哪类违法行为 报假警会被怎么处罚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处拘留或者罚款。

法律依据: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扩展资料:

案例:

找刺激报假警  玩过火被拘了

2017年8月初,广州市白云区一男子为寻求精神刺激,“挑逗”警方报假警,短短半年内接连报假警23次,最终“得偿所愿”,将在拘留所度过七天。

8月2日22时许,白云警方接报称同和老庄英豪街6号二楼民宅发生火灾,同和派出所、消防、120救护车等迅速赶到现场,但现场并未发生火灾。

110指挥中心接同和派出所回复到场无发现后,回拨报警人电话——关机!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指挥中心蔡警官直觉事有蹊跷,通过查询发现该报警电话自去年至今有23次类似报警记录,报警人属于恶意谎报警情,于是指令同和派出所立即展开调查。

由于报警人未留下任何信息,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民警通过对该嫌疑人多次报警信息进行研判,初步锁定侦查范围,同时经过大量的走访最终锁定嫌疑人身份信息。

8月3日9时30分许,民警在同和老庄英豪街8号之一某汽车修理厂将嫌疑人叶某(男,25岁,广东省连平县人)成功抓获。经审讯,嫌疑人叶某供认8月2日晚在同和老庄跟朋友喝酒,因心情不好,谎报火灾警情,并如实供述了其为追求精神刺激,曾多次在白云区拨打110谎报警情的情况。

目前,嫌疑人叶某被白云警方处以行政拘留七日并罚款500元处罚。

参考资料:

人民网-找刺激报假警  玩过火被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