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人血的战马不仅耐力和抵抗力强,在上了战场之后还会比没有吃血饲料的战马狂。一般没有吃血饲料的战马看到尸体会避让,而吃了血饲料的战马会想办法踩踏尸体后喝血,用以替代喝水,所以战争是很残忍的。

古代处理战死的士兵之前都要被补刀放血,拿人血和战马的饲料来混合喂养骑兵的战马。

战马与普通马有本质区别么?

首先体质就不一样,战马经过精心的科学饲养,吃的也更好,体质相当好。在长途奔跑几百里后还能进行战斗冲锋,普通马载载人还可以,像那样跑就散架了。
另外战马经过专门的训练,会冲撞人类,一般的马见到撞到人了是会躲开的,战马不会。据说当年李自成为了增加战马的血性,还会在饲料里添加人血,这样战马上了战场闻到人血就特兴奋。
还有,战马跑动时的摇摆方式也不一样,普通马是上下颠簸,很痛苦,但是战马奔跑起来是左右摇摆,这样就像乘摇篮一样,骑士可以在马背上打盹睡觉,所以成吉思汗的军队才能昼夜追赶敌人,就像敌人说的那样,他们是不会睡觉的怪物……因为他们是在马背上骑着睡觉的。

战马到底有多难养?为何说历代王朝对它又爱又恨?

非常难养,但是因为古时候战马是古人行军打仗必不可少的用来代替脚力的必需品,所以又不得不养,因此,历朝历代对于战马是又爱又恨。但是,即使是再怎么又爱又恨,他们也不能放弃养殖战马,而且还要好好伺候它们,不能让它们生病、死亡。因为古时候,战马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重要,宋朝的战斗力弱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一支好的骑兵。

一、战马的重要性

在古时候,兵种分为步兵、骑兵等各种各样的,而骑兵不管是在机动性上还是在战力上,都比靠着双脚走路的步兵要好上很多。而且,因为骑兵具有高机动性的特点,所以他们就经常仗着这一点对步兵进行骚扰。就算是不进行骚扰,在战场上面对面强攻,步兵也打不过骑兵。

比如说宋朝,宋朝因为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所以就没有养殖战马的马场。最初的时候,宋朝有一支优良的骑兵,这支骑兵也算是立下了不少赫赫战功。但是因为优良马场的缺失,再加上打仗对于战马的消耗,到了后期,这支骑兵也明显不行了。所以说,要是当初宋朝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像唐朝一样建立起了优良的马场,说不定最后的结局就不会是那个样子了。

二、养殖战马的困难性

有人觉得,养马有什么困难的,就随随便便给它吃草,然后保证不生病不就行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战马养来是要上战场的,所以饲养战马的难度要比饲养其他的,比如说家养的马或者是拉货的马又或者是拉车的马的难度要大很多。首先我们从饲料上面来看,战马吃的饲料要比普通的马精细很多。

在那个经常大旱、大涝,又或者是连年战争的时代,人吃的东西说不定都没有马吃的精细,因为战马的饲料有黑豆和苜蓿等粮食作物。不仅平时吃得好,而且,因为马的胃对于粮食的消化吸收能力、利用率并不是很高,所以马在半夜还得加餐,也就是所谓的“宵夜”。毕竟“马无夜草不肥”嘛,这些俗语都是老一辈人用血和汗得来的。

其次,因为养马的利润不高,所以老百姓并不想养马,更别说替官府养马了。所以说,在王安石的变法之中,有一项保马法,就因为老百姓不愿意替官府养马,而强制性让百姓养马给百姓带来的负担太过于沉重,因为怕事态恶劣化、严重化,所以这项举措不得不取消掉。

不同于其他的被养殖的动物,战马是不能自行繁殖生育的。因为马要上战场,少不了兵戎相见,大家害怕兵戈相交的声音惊到马,然后伤害到自己这边的士兵,所以所有的战马都是被阉过的。不能自行繁殖,那么战马就是死一匹,少一匹。因此战马尤其宝贵,特别是那些血统纯正的、品种优良的战马,就更为宝贵了。如此宝贵的战马,在伺候它们的时候必定要小心翼翼,除了战争损耗外,没有其他损耗那才是极好的。

所以说,有战马的朝代对它又爱又恨,因为作战价值高,但是又不好养殖,而且为了养殖战马,每年朝廷都要搭进去大笔的银两。没有战马的朝代,对战马更是十分渴求,毕竟战马作战的优势大家都有目共睹的,谁不希望自己拥有这样一支战斗力强横的部队呢。

古代游牧民族都喂战马吃什么?只喂草不加饲料吗?

在古代无论是中原还是塞外草原,只要是战马都需要额外加料,也就是粮食,甚至有的还会给马儿一天加一个鸡蛋。但是中原的马匹和草原的马匹品种不同,所以用量也就有所不同。

马匹和一般的家养动物不同,因为马匹不会像牛一样反刍,所以马儿很难一顿就吃饱。因为这个特殊性,马匹几乎只要一得空闲,就要对它进行喂食。这是所有的马儿都有的一个共同特点,但是如果是战马的话,因为体能消耗非常大,但是又不能像平常百姓家那么得空,所以为了让战马保持充沛的体力,就会额外加料。

在古时候的冬天,战马的战斗力是最弱的,因为冬天是粮食最短缺的时候,也没有很多新鲜的草来给马吃,大多数只能吃干草,所以冬天的马都比较清瘦,干不了啥重活。

但是如果冬天非要打仗,那么在青草紧缺的情况下,就必须给到马匹更多的粮食去吃。在马匹的粮食里面,通常都会包含小米、大豆、高粱、豆饼、麦麸,喝的水里面还要加入食盐,可以说马匹吃的东西和人吃的相差不大。

但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一种粗粮的出现,大大地减少了战马是粮食的数量,那就是苜蓿。苜蓿是一种绿紫色的植物,茎长一长多,人们主要以它的叶子为食,只需要把叶子放入滚水中烫一下,再捞出来放入食盐和油翻炒,即可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与此同时,唐朝还发现马匹也很喜欢吃这个东西,所以就开始大面积的种植,用来供给马匹吃食。苜蓿被马吃下去以后,比一般的青草要管饱,营养也更丰富,种植的成本也不高。正是因为这个东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战马吃粮食的难题,有了这个以后,粮食的消耗就会有所减少。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是中原地区还是塞外草原,战马都是要加粮食一起喂养的,光靠吃草是不行的,但是在唐朝的时候,由于苜蓿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战马粮食的数量,但是也就是在唐朝,宋朝开始就很难再看见这个东西,这也和宋朝缺马,国力不如唐朝有关,接下来我们就会说到。

古代战马为何很难饲养?培养一匹战马的成本需耗费百金

马在古代有着非常高的地位,无论是人们出行还是打仗都离不开马。不过想要饲养一匹高素质的战马,其成本是很高的,可能需要花费百金。所以普通百姓家一般都不愿养太多马,也负担不起,加上地理的原因中原战马的综合素质也不如草原上的马。不过马在冷兵器时期,能起到的作用太大,骑兵的杀伤力还有机动力也要比其他的兵种更强。如果能培养出一支优秀的骑兵部队,那战力便会直线上升。

在古代社会,最佳的交通工具就是马匹,它既可以拉车远行,也能够狩猎作战,无论是日常生活的交通运输,又或者是将士们带兵打仗,都离不开马。

尤其是在传统战争中,战马更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骑兵也成为冷兵器时代几乎无解的战争bug。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能够入关占领天下,八旗的骑兵优势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那么,古代的一匹战马能值多少钱呢?

古代战争中,最强的战力一般就是骑兵,如果一个国家的军队不具备骑兵队伍,只有等着挨打的份儿。战马作为骑兵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在古代战争中,并不是所有的马匹都能够胜任军马一职。其中马匹质量最好的,就是产自高寒地区的战马。

因此,古时候能够培育合格战马的地区并不多,同时,还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培养马匹,一块水草丰美、地域广阔的天然牧场更是必不可少。

所以,为了养战马,国家所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接下来以汉朝为例。根据古人自己的推算,养一匹马所花费的土地,可以养活25个人。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推算战马的价值有些不太合理,那么可以看一看西汉时期,一批战马所需要进食的饲料。

当时汉武帝派出骑兵远征,每次除了派出战马以外,还要派出超过战马三倍的牛,这些牛并不是用于作战,而是拉着战马所需要资料。按照当时的史书记载,每一批战马所吃掉的饲料,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士兵的12倍。

战马吃的这些饲料也非常有讲究,马在吃饲料的时候,对于纤维的消化率连40%都达不到?它们是奇蹄目动物,不像牛羊一样具有多个胃,不会对吃下去的食物进行反刍。

这种天生的构造,就导致战马的消化率非常差,对于饲料的需求也非常大。除此之外,最适合战马的优良饲料是黑豆和苜蓿,在封建社会尤其是闹饥荒的时候,普通老百姓都不一定能吃上这么好的口粮。为了上场作战的战马能够更加优良,这些优良饲料必须提供。

当时市面上一匹良马的价格,当时的一匹好马可以卖到百金,西汉时期一斤就等于当时的1万钱,百金就相当于当时的100万钱。如果说10户中产阶级不停的劳作,才能够换来这笔巨额收入。

即便马匹能够卖到这么好的价钱,可是愿意养马的人却不多。因为在一个农耕社会,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马除了是出门远行的重要工具以外,似乎对于他们的生活没有太大帮助。

家里如果有一头牛,平日里既可以耕地,它的粪便也可以用来施肥;它们性格温顺,不会像马一样便踢人;牛肉鲜美可以食用,可以说牛全身都是宝。

因此,在民间尤其是中原地区,人们不会想到要去养殖马匹,这样一来,饲养战马的成本就更高,价格自然就提上去了。

如果真要拿战马与当今的社会的战争武器来做对比,它的价值可能与当下的一辆坦克不相上下。

古代给好马吃的食物叫什么

中国古代喂养优秀的好马,特别是战马要用黍米(这是人类,特别是贵族使用的主食之一),因为马如果长期吃草,肚子是往下坠的,而且质量不好的草会伤马的胃。
而吃了黍米等精细的粮食,马身上的肌肉,特别是肚子上的肌肉会长得像下锅煮出来的饺子一样漂亮,马的力量,耐力也是超凡的。在欧洲,战马或良马吃的饲料也很精贵,比如拿破仑远征俄国时期,法军的战马所吃的饲料就是优质燕麦!比普通士兵吃的还要好。

古代的战马打仗时必须吃干草吗?

不是。

一般情况下为了维持战马的体力,一般都是给马喂混合型的草料,并不是纯粹的干草。通常是由细干草,燕麦,黑豆混合而成。当然也有别的配方。总之是为了保证一定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就像人要吃肉一样。当然有些马匹的要求不高。比如蒙古人用的蒙古矮种马就可以直接放出去吃青草。

马草必须铡碎方可饲喂。铡草前必须抖掉草上的尘土,拣出霉草、毒草和杂物。铡切时应先除去根部(玉米秆去两头)。然后铡短,铡草应不过寸,以提高饲草的利用率。铡过的草,喂前必须认真过筛,除去尘砂。鲜草要现喂、现铡,铡后不要存放过久。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野马喜欢群居,一般由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它们的后代组成。每个种群都有明确的活动范围,并以每天5-10公里的速度迁移。

野马以荒漠上的芨芨草、梭梭、芦苇、红柳等为食,冬天能刨开积雪觅食枯草。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在进食之后常互相清理皮肤,轻轻地啃舐对方的耆甲、肩部、背侧、臀部等。

有时也进行自身护理,比如打滚、自我刷拭和驱散蚊蝇等。野马借助声音、气味和抿耳、刨地、啃拭等行为进行交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