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部时间2月1日上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国务院宣布,美国将于次日启动退出《中导条约》的进程。继2001年退出《反导条约》之后,美国此举将带来什么?世界将因此发生怎样的变化?

此次谋划退群,已经有言在先。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宣布将退出与前苏联签署的《中导条约》。当时笔者曾撰文指出,如果此事成真,两大约束核超级大国的紧箍咒自此全然破解。这将是对世界整个战略稳定体系的沉重打击。

美国退群的理由是,俄罗斯研发及部署9M729型陆基巡航导弹,违反了中导条约的规定。但是俄罗斯并不认账,而且指责美国早就在准备退群。这倒也是事实,美国一直嚷嚷着要退出中导条约,理由也都是俄罗斯不守规矩,导致自己吃亏了。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来看一下什么是《中导条约》、《反导条约》。前者是《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简称,1987年美苏两国签订。根据这个条约,双方销毁射程在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以及射程在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子弹头的导弹、导弹的陆基发射器,双方至今销毁2692枚导弹。后者是《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的简称,1972年美苏两国签订。根据这个条约,双方保证不研制、试验或部署以海洋、空中、空间为基地的,以及陆基机动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

可以看到,两个条约都是自废武功”。

两个大国为什么要这么做?首先,两国实现了核恐怖平衡”。在这个大背景下,如果双方继续发展反导系统,会陷入无休止的武器竞赛,但是谁也无法取得压倒性优势。反导条约的出现,就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其次,在两个国家各自统领一个阵营的情况下,两国导弹武器的发展,会让各自阵营的小兄弟们惴惴不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老大对各自小弟的保护能力就削弱了。那么,两个老大忙着拼内功,小弟还不满,倒不如老大们各自划个道,然后和小弟们各自过好日子。所以,中导条约也是一个博弈的结果。

当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俄罗斯对美国的威慑能力大为下降。相反,美国对世界其他区域的控制却不如过去那么得心应手。首先表现在武器方面,具有跨代优势的武器不再是一抓一大把了;其次表现在局部,美国在中短程导弹方面的受限,已经影响到其维持霸权。也就是说,如果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可以很快补充提升中短程导弹库,于是对世界其他国家的优势能够有所反弹,但俄罗斯因国力下降却很难快速跟牌。显然,规矩破坏了,美国得利,坏处却不大。这样的事情,当然要干。

不过,美国退约对地缘政治还是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这是对世界整个战略稳定体系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尽管俄罗斯很难立即有什么动作,但美俄军事对抗在手段上将有更多的选择,将加剧本已紧张的欧洲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

不必讳言,美国退群舞剑,意在中国。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曾经发布报告,认为中国中程导弹的常规以及核打击能力已经对地区相关国家构成威胁,并影响东亚地区的安全态势”,建议把中国拉进《中导条约》。

显然,美国在2001年退出反导条约,重新把反导的主动权拿了回来,反过来等于增强了其核威慑能力。这一次,美国又要拿回使用中程导弹的主动权。这说明了什么?图穷匕首见,匕首来了很吓人,但大势是图穷”。我们要看到,现在是高精尖武器日新月异的时代,高精度制导武器、无人机、网络战、海基和空射巡航导弹、隐身飞机、高超音速武器、定向能武器,哪个都有一定的战略意义。美国如今给自己解绑,目的很明确,但结果并不见得如其所愿。大国竞争和军事博弈的热点正在转移。放眼长远来看,美国舞剑向中国的这把剑,已经有些锈了。

美国退出“中导”意味着什么?

很明显是在围堵,挤兑俄罗斯。美苏在冷战期间为了限制军备竞赛,双方曾经签订了中导条约,以限制中程弹道导弹的发展。如今情况不同了,苏联在1992年解体,俄罗斯现在的经济状况始终半死不活,再也无力与美国对抗。美国正是钻了这个空子,美国倚仗经济实力强大,单方面退出中导条约,可以放心大胆的研发,部署中程导弹。而俄罗斯捉襟见肘,无力研发,部署中程导弹。如果强行研发,部署中程导弹,只能像前苏联一样,把自己拖垮。美国之所以敢怎么做,完全是乘人之危。

二零二零年六月美国退出什么家具了北约和俄罗斯之间的对抗

美国国务院当地时间22日宣布,该国正式退出已有18年历史的《开放天空条约》,理由是俄罗斯方面违反了这一国际军备控制和查证协议。美国媒体分析称,退出这一条约是国际军备控制体系遭受的最新打击。此前,特朗普政府已退出《中导条约》,美俄之间将于明年初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能否续约也悬而未决。有中国军事专家2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分析称,美国“退群”为北约和俄罗斯之间增加了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削弱了全球军控领域的基础。

对于美国正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奥布莱恩22日表示,这一举措是“通过退出过时的、且有利于我们的敌手并损害我们国家安全的条约和协议,从而将美国置于优先地位。”今年5月,美国宣布将退出《开放天空条约》,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当时声称,莫斯科方面屡次违反《开放天空条约》,利用该条约实现扩张目的,在此情形下美方作为条约成员国继续履约,不符合美国利益。根据该协议规定,缔约国必须在拟退出前至少6个月通知其他国家。

《开放天空条约》于1992年签署,是欧洲在冷战后加强互信的措施之一。2002年生效后,条约成员可以对彼此的领土进行短时间预先通知的非武装的观察和侦察飞行,以收集武装力量及其活动的数据。基于这一框架,各成员自那时以来进行了1500多次观察和侦察飞行。在美国退出前,包括俄罗斯和北约多国在内的34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

22日,俄罗斯外交部对美国的决定表示强烈谴责。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华盛顿做出了举动。欧洲的安全、美国的安全以及美国的盟国都没有为此受益。现在西方很多人在想俄罗斯会有什么反应。答案很简单。我们已经反复强调,一切选项对我们都是开放的。”俄外交部强调,莫斯科将要求条约签约国保证允许俄方在签约国领土上空执行观察飞行,并坚决不向非签约国传递在俄罗斯空中侦察获得的情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对此问题回应称,中方对美方不顾国际社会反对,执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深表遗憾。美此举损害相关国家间的军事互信和透明,不利于维护有关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对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也将产生消极影响。“动辄退约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和做法。”

美国“退群”也引发其欧洲盟友的反对。德国外交部长马斯22日表示,他对特朗普政府的决定感到遗憾,《开放天空条约》有助于在“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温哥华”的整个北半球建立信任和促进安全。早在今年5月美国宣布其有意退出《开放天空条约》后,法国、德国等欧洲多国外长就曾发表联合声明称,该条约是加强缔约方军事互信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大欧洲-大西洋区域的透明度和安全程度。发出联合声明的国家会继续履行条约,而条约本身也将继续有效。

一位不具名的中国军事专家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美国相继退出《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和《开放天空条约》,即将到期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前途未卜,美俄在冷战结束后的军控基础几乎消失殆尽,对于军备竞赛的约束大大减少,而这实际上会损害各方利益。这位军事专家补充称,美国的这一行为也令其欧洲盟友不满,它的退出实际上减少了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军事透明度,加剧了双方的对立态势。

由于目前正处于特朗普与拜登两任政府的过渡期,美国退出《开放天空条约》所带来的影响也存在不确定性。此前,拜登已经表示,他赞成延长新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其他军备限制条约。不过,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院吕祥2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拜登上台后可能不会寻求重新加入《开放天空条约》,从技术上看,目前的卫星技术已经可以完成大部分侦察任务,再费力重回条约意义不大。俄高等经济学院欧洲和国际综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德米特里·苏斯洛夫也在接受俄媒采访时表示,“美国重返《开放天空条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需要参议院的再次批准,而参议院仍由共和党人控制,因此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总的来看,最近几十年的实际情况已清楚表明,美国退出军控方面的条约后是不会返回的。”

特朗普政府在军控领域的多次“退约”行为,预计也将为拜登政府在处理美俄关系上留下更多挑战。拜登此前曾公开表示,俄罗斯是美国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吕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在美俄未来的战略竞争中,除军事问题外,预计能源领域也会出现更多博弈。“拜登在能源领域的主要立场之一是开发可能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可能会改变美国能源出口结构,导致俄罗斯能源出口增加,欧洲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增强”,吕祥说,这也是为何连接俄罗斯与欧洲的“北溪-2”天然气项目遭到美国反对的原因。不过,吕祥也表示,目前来看,拜登为寻求在美俄关系中寻求有利地位,最优先的工作还应当是恢复国内元气,解决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问题。

《中导条约》的内容

中导条约是1987年美、苏两国首脑签订的《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简称。

1、条约内容:

1987年12月8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

条约禁止双方试验、生产和部署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子弹头的导弹、导弹的陆基发射器,双方至今销毁2692枚导弹。 但对海基和空射的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并没有做出限制。

2、各项条款:

该条约共17条,规定双方在条约生效后的3年内,须全部销毁所拥有的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在条约生效18个月内全部销毁中短程导弹及其发射装置和辅助设施。

条约生效后任何一方不得再生产和试验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还规定为监督条约的遵守,缔约每一方都拥有就地核查的权利,在条约生效后13年期间内均可进行核查。

条约生效后头 3年期间每年进行20次核查,其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5次核查,在最后5年期间每年进行10次核查。根据条约,美苏双方将销毁2611枚已部署和未部署的中程导弹,其中美国为 859枚,苏联为1752枚。

扩展资料:

1、条约评价:

该条约是战后美、苏裁军谈判历史上达成的第一个真正减少核武器数量的条约。它是美、苏在内政和外交上各有所需和相互妥协的产物。条约的签订对于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具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条约所规定销毁的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的数量,只占它们拥有的全部核武器实力的3~4%,并未触其根本,亦不能动摇两国的核霸权和核垄断的地位。

只有美、苏实行全面和大辐度的裁军,才能使世界和平与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

2、退出条约:

2018年10月20日,美方指责俄方4年来多次违反条约规定,以此为由拟退出《中程导弹条约》。

2019年2月2日起,美方暂停履行《中导条约》相关义务,正式启动为期180天的退约进程。 2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俄罗斯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以回应美国相同的举措。

2019年2月7日,针对俄美暂停履行《中导条约》义务一事,俄罗斯外交部7日表示,俄方不会卷入军备竞赛,尽管美方似乎希望如此。

2019年2月13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布鲁塞尔宣布,他将在15日开幕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期间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中导条约》事宜举行会谈。

3、中国态度:

中新社慕尼黑2月16日电 (记者 彭大伟)当地时间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在出席第55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主旨演讲后,就美俄相继宣布退出和中止执行《中导条约》有关问题回答现场提问。

杨洁篪强调,中国坚定主张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美国单方面宣布退出《中导条约》,造成严重后果,国际社会广泛关切。中方希望美俄能够回到《中导条约》。我们反对《中导条约》多边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导条约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杨洁篪:希望美俄双方能够回到《中导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