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顾名思义也就是冰和等作出来的灯。但是冰灯真全部由冰做成的吗?

冰灯是我国的黑龙江省的标志之一,冰灯也是利用黑龙江独特的地理环境所建造出来的。

首先,要在松花江中取冰,松花江的水清澈,透明度高,而且松花江气温在零下二十五度左右,低温之下,松花江的水结成一层一层的冰,而且密度非常强,在此环境下冻出来的冰块和一般速冻的不同,里面很少能看见气泡,非常澄清。然后加上灯盏,颜料等物,进行雕琢,这就成了我们所见的冰灯。

所以,冰灯是并做的,但不是全部,其中还有灯盏,用于发光,颜料,木屑,用于雕琢出不同的形状。

冬季在我国北方经常可以见到冰灯,你知道冰灯是怎么发明的吗?

一、古人是怎么发明冰灯

相传古时候居住于寒冷地区的农夫或渔民,在夜间所使用的照明工具正是用冰做的灯笼。那时冰灯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只需把水放进木桶里冻成冰坨,凿出空心,将油灯或蜡烛放入其中,一盏冰灯就完成了。后来,有的穷人在新春佳节或元宵之夜,不甘寂寞又买不起灯笼,就做冰灯摆在门前。

另一则民间传说,是说古时候松花江边的一个村子,正月过年时在门前点上灯笼避邪,但是灯笼的纸罩不结实,风大时还会被里面的灯烧着。于是有人想了个新招,用冰来做灯罩,这样就可以避免灯被风吹灭。

 

二、冰灯的那些事

冰灯需要严寒的气候,但是,古代的冰灯并不是北方的专利。

《武林旧事》描写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风貌,“武林”即古代杭州之别称。据该书记载,当时皇宫里有赏雪之戏,在宫里用雪雕出雪灯、雪山,或者雕成花的形状,然后以金盆盛着送到明远楼上以供君王赏玩。可见,宋代的南方地区也出现了类似北方冰灯的“雪灯”。

 

明代时还出现了所谓“盆景式冰灯”,这种冰灯别出心裁地用枯树树根做冰灯座,在上面浇铸成树枝状的冰条,仿佛一棵冰雕玉琢的大树。清代时冰灯还可以作为招牌使用,有的店家把冰做成类似瓶或鼎的东西,在里面放上燃烧的灯,在店前高高挂起,令人惊叹不已。

清朝道光年间,在黑龙江做官的西清所写《黑龙江外记》中有关于冰灯的描述,冰灯在元宵节摆出来与其他花灯一起供人观赏。冰灯有的高达五六尺,从远处望去,就像水晶人一样。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坐着车来观灯,车轮声彻夜不绝,这表明看冰灯已经成为黑龙江人民冬季生活的一部分。

什么是冰灯?

冰灯是松花江流域一种特有的民间艺术,每当千里冰封的季节,家家户户的屋檐下,便会悬挂起一盏盏别出心裁的自制冰灯。所谓冰灯,是真正用冰制成像玻璃一样的灯罩,可以点上烛火。

根据东北文献记载,早在清代已有冰灯制作,初期的冰灯,不过是当地贫穷人家过年过节时张挂的一种简陋装饰,开水冻的冰灯是透明的,凉水冻出来的冰灯是白颜色的,其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造型复杂、多姿多彩的冰雕艺术品。

冬季的松花江结冰厚达1米多,将冰开凿下来,重新砌合在一起,可以雕刻成楼台亭榭、银桥古刹,也可以雕刻成古今人物、飞禽走兽和花草虫鱼等。雕塑物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白天看上去晶莹剔透,夜晚则熠熠生辉,更加可爱。

古代冰灯是怎么做出来的

古时候,居住于寒冷地区的农夫或渔民,在滴水成冰的夜晚喂马或捕鱼时,为了弥补照明用具的不足,经常用水桶盛水冻成冰罩,将油灯或蜡烛放入其间,以防被风吹灭。后来,有的穷苦人家在新春佳节或上元之夜,不甘寂寞又买不起灯笼,也做点冰灯摆在门前凑趣。故此冰灯又称“穷棒子灯”。 “穷棒子”制作、使用的冰灯,由于难登大雅之堂,故此缺乏文字记载。第一次提到冰灯的诗歌是明朝唐顺之写的《元夕咏冰灯》:“正怜火树斗春妍,忽见清辉映夜阑。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在火树银花、争奇斗艳的元宵灯会上,忽然看见闪动清光的冰灯映照着沉沉的夜空,走近再看,竟见那冰灯的灯身之上有水滴集聚,似要消融,却又轻缓有致,好似鲛人的珠泪,有一种光泽在。看的时间久了,周围的观赏人群便都觉得凉,那寒气虽不急迫攻心,却也着实令人生畏。 古代的冰灯制作,非常讲究技巧。所用原料有冰,也有雪,为了延长展出寿命,有的还“以矾入冰”或“以矾水淋雪成冰”,使做出的冰灯“至二三月间方解”。清人方观承在其《冰灯》诗序中写道:“缚细篾为灯形,以水淋之凝结。”说明了古时冰灯的大致做法。 通过方观承的这两句话可以知道,因是水淋,若要成冰灯,则需要很低的气温,因此冰灯通常流行于北方,南方只有在气温极低时才会偶尔出现。至于制作的形状,更是千姿百态,呈奇献巧。《国朝金陵诗征》中写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广长十余丈,其内山原、楼阁、玉屏、石壁、几案、人物悉搏冰为之,照以烛”。《吉林纪事记》记载当地的冰灯是“镂八仙、观音等像于薄片,裁以作灯,夜燃烛放光,几如刻楮之乱真,其巧诚为不可思议。”正因如此,冰灯吸引了许多观众。新疆巴里坤的冰灯引得“城乡士女奔集,观者如睹”。《吉林通志》记载:“十五日为元宵节……于市张灯三日,金鼓喧阗,燃冰灯,放花爆……是日男女出游,填塞衢巷。” 清朝末年,北京城里也展出过冰灯。据清人夏仁虎的《旧京琐记》记载,那时每当正月,京城里总要举办各种灯会,六部衙门里也张灯结彩,名为“六部灯”。六部灯中“有冰灯,镂冰为之,飞走百态,穷工极巧”。以后每逢正月十五,什刹海冰窖的工人还用什刹海天然冰制成中空的立体椭圆冰造型,内点蜡烛,摆在什刹海东沿义溜胡同西口的街头上,供人观赏。

哈尔滨街头制作大量冰灯雪塑,免费供游客观看,冰灯雪塑是如何制作的?

随着冬季的到来,去哈尔滨看冰雕成为人们的冬日计划之一,面对琳琅满目的冰雕,人们无不被其中的匠心所折服,那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往往会让人羡慕不已。那么冰雕是怎么制作的呢?冰雪雕塑的制作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跟我们日常见到的日头雕塑差不多,冰雕也是需要匠人们一点一点的手工雕刻的,和雕刻石头不同的是,冰雪雕塑还要保证温度,不能让冰块融化,在整个制作的过程中,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可见,冰雪雕塑的制作,是一个技术活儿。

一、准备冰雪雕塑的工具。

冰雪雕塑开始之前,准备工作也很重要。首先要在脑海里有一个全方位的构思,需要多大的雕塑,需要雕刻成什么样的形状,这就决定了取冰的大小,毕竟要在一个整冰上面完成一个雕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整冰的话,还要担心破裂问题,裂缝等等,所以取冰的工作也非常重要。

二、雕刻过程。

冰雪雕塑的雕刻过程是非常的严谨的,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毕竟环环相扣,如果有一刀下的很了,那么整个冰雕的状态可能就没有办法完美的展现出来了。这就要求匠人们有极高的技术,但是这对于久经沙场的他们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

三、冰雕的运输和保存。

冰块的雕塑,不同于石头。石头雕塑完整之后,因为本身的坚实性,并不会担心外力的摧残,但是冰雪雕塑就不一样了。对运输和环境温度都有着很严格的要求。好在哈尔滨地区冬季经常处在零度以下,但是如果游客众多的话,对冰雕的保存也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冰雕的存放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