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历: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兵攻打南蛮,七擒六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从此,

馒头的来历

馒头,又称馍、馍馍,中国汉族传统面食之一,经常出现在北方人民的餐桌上。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形圆而隆起。本有馅,后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面食以是以小麦为主要原料,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早的农作物发源中心。早在五千年以前,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中国人,就已经学会了种麦。有了麦,人们就逐渐将它加工成各种面食,面食的种类也多种多样,总体来看馒头已经成为面食种类里面最为广泛被人使用且最频繁的面食之一。面食现在北方流行,后逐渐在南方普及开来。

诸多古老的面食中,烧饼、汤饼等面食都是未经过发酵的,而馒头是中国最著名的发酵面食品,被誉为是古代中华面食文化的象征,现代人常把它同西方的面包相媲美。

1、面食与祭祀故事

《事物绀珠》说,相传“秦昭王作蒸饼”。萧子显在《齐书》中说,朝廷规定太庙祭祀时用“面起饼”,就是“入酵面中,令松松然也”。这里说的“面起饼”,就是最早出现的馒头。可见,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2、七擒孟获的故事

说起馒头,最为流传的故事源于三国时期七擒孟获的事件。馒头就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讲述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也做“瞒头”解释,有隐瞒的意思。用假人头替代说)。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后来民间习此风俗。这大概是"馒头"的起源。"馒"通“瞒”或"蛮","馒头"即意为“瞒头”、"蛮头"。从此,在民间既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馒头起源的线索,即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演变成禽肉馅。到南宋时,猪肉馒头很盛行。元代出现了类似后世开花馒头的“煎花馒头”。由此可见,馒头最初是包陷的,后来经历了一个由包陷到实心的演变过程,至清代始有”实心馒头“的记载,后来北方人称无馅的为“馒头”,有馅的为“包子”。从此以后,以种植小麦为主的中国北方地区人们逐渐学会了做馒头,并以馒头为家常主食。馒头出现后,提高了人们主食的质量,并由此派生出花卷、包子等食品。

3、馒头与饮食文化

馒头中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外,酵母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酶类。中国主食馒头基本上都是以面粉、酵母(纯酵母、酒酿或面种)以及水为原料和面,面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后,蒸制而成的。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馒头仍然是我国北方小麦生产地区人们的主要食物,而且在南方也很受欢迎。馒头也成了中华源远流长饮食文化中的一个缩影。

馒头为何要叫“馒头”,你知道它名字的来历吗?

实际上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当初南蛮王孟获起兵造反,诸葛亮也是带兵去镇压,在诸葛亮带兵来到泸水这一块的时候,由于泸水有毒,而且当地的瘴气特别的严重,所以很多的蜀国士兵都死在了这边。但是诸葛亮的手下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他杀掉一些南蛮的俘虏,这样来祭祀河神。不过诸葛亮并没有忍心这么做,于是命令手下的人用面粉或一点水搅和成稀泥状态,或者用这些面粉捏成泥人,最后用这些面粉来代替活人祭祀。

“馒头”和“蛮头”是谐音,意思就是只用这些面粉制造的拟人来代替南蛮士兵,虽然说本身这种做法是一种封建迷信的做法,不过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诸葛亮已经算是非常的睿智了,并没有用真正的俘虏来进行祭祀,否则就特别的残忍了。从那以后馒头就已经流传下来了,到了现在馒头已经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了。

在北方馒头应该已经算是主食了,很多北方的人都特别的喜欢吃馒头,而且馒头的吃法也是特别的多,你比如说有些人会在馒头里面包上一些馅儿,这种吃法就类似于包子一样,有些是素馅儿,有些是肉馅儿。但是大部分的馒头实际上就是那种实心的面粉馒头,可能和包子的味道比起来要稍微差一些,不过却越吃越有味道,特别的耐吃。

当然正是因为诸葛亮比较的仁慈,想到了这种方法来代替南蛮士兵,所以最终也是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而且南蛮王孟获也是心甘情愿的臣服在蜀汉的脚下。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年轻人或者是很多的小孩子,根本就不太喜欢吃馒头了,但很少有人知道,馒头也是可以做成美味佳肴的,关键看你怎么做了。

馒头的由来 馒头怎么来的

1、馒头是指用面粉和水后经过发酵再蒸熟的食品。我国虽然很早就种植小麦,被称为“五谷”之一,《诗经●魏凤硕鼠》就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麦”的记载。但直到汉代,麦粉制作的食品都还没有发酵,凡是片状或块状的面食统称为“饼”。烤制的叫“炉饼”,加上“胡麻(芝麻)”的叫“胡饼”(当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因为“胡麻”是从西域引进的),水煮的叫“汤饼”(不是面条,而是面片汤或面疙瘩汤)。

2、馒头最早出现于东汉以后的魏晋时期,当时称为“蒸饼”。《晋书》卷三十三列传第三“何曾传”记载当时的大官僚何曾生活非常奢侈,每天伙食费达万钱。食品中就有“蒸饼”(馒头):“(何曾)性奢豪,务在华侈。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燕见,不食太官所设,帝辄命取其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只不过他所吃的馒头上面还要裂成十字形,也就是今天的“开花馒头”(我的家乡叫做“石榴包)。

3、直到宋代,馒头依然称为“蒸饼”。只不过宋仁宗时,因为仁宗名叫赵祯,“蒸”与“祯”音近,为了避讳,宋朝人才把“蒸饼”改称为“炊饼”。《水浒传》里武大郎“ 每日仍旧挑卖炊饼”中的“炊饼”就是“蒸饼”,也就是馒头。

4、至于今天的包子在古代则称为“馒头”,它出现的时间几乎与“蒸饼”同时,最早叫做“曼头”,后来写成“馒头”。直到北宋,人们仍然称呼有馅的为“馒头”,无馅的为“蒸饼”或“炊饼”。《水浒传》里“菜园子”张青和“母夜叉”孙二娘在孟州十字坡卖的“馒头”就是今天的肉包子,只不过是听起来都令人毛骨悚然的“人肉包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