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正禅师塔:这座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塔林所建的第一座塔,建成于1992年,是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墓塔;德禅塔和素喜塔:是少林寺刚刚圆寂的禅师素喜之塔,整个塔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石雕上有汽车、火车、飞机甚至还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反映出禅宗的入世说和时代说,代表着禅宗的发展不脱离现实不远离时代;小山和尚塔:旁边这座塔是明代嘉靖皇帝亲自任命的少林寺第24代方丈小山和尚墓塔,嘉靖皇帝先后三次任命小山挂招讨帅印,率领少林武僧去平定倭寇,保障了当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为嘉奖少林武僧的功德,皇帝还下令在少林寺山门前竖立了

少林寺塔林里面的代表性塔有哪些?

塔林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古塔建筑群,保存下来的古塔大约有240多座,是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书法雕刻、宗教传承、武术历史等等的综合性实物资料。
塔林里面的塔都可以称做墓塔,也就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圆寂之后的墓地。咱们现在看到塔的种类很多,有花瓶形、有四角形、有抛物线形、有砖砌、有石雕,可以说保留了历朝历代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塔的高低大小也不相同,这是因为每个僧人如果在塔林建塔,原则上少林寺是不动用公款的,经费来自自己的遗产和弟子的捐献,所以高低大小就代表了他生前的地位高低、功德大小、弟子多寡、经济状况;但是即使有再大的功德、地位再高、再有钱,其建塔的层数也不能超过七层,佛教有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所以为纪念哪个人所建的墓塔是不能超过七级的,只有佛塔才可以在七级以上;另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些塔全是单层数,只有一层、三层、五层、七层,没有二、四、六层,这一方面是我国古代的建筑习惯,以单数来代表阳刚,另一方面是暗喻僧人们为追求六根清净不主张成家的意思。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几座有代表性的塔,大家也可以顺便来了解一下各个时期少林寺历史上几位高僧的生平。
1.行正禅师塔:这座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塔林所建的第一座塔,建成于1992年,是少林寺第29代方丈行正墓塔。少林寺历代的方丈都是由皇帝亲自册封的,自从清朝康熙年间停止册封后,已经有320年的时间少林寺没有正式的方丈。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少林寺对外开放和正常佛事活动的需要,由全国佛教协会以国务院的名义正式任命行正为少林寺第29代方丈。他六岁就来到少林寺出家,一直在这里修行了六十多年,为少林寺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人评价他象历史上元朝的福裕一样是少林寺的中兴之师,还有人说如果没有行正,少林寺可能就会有断代的危险。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不妨从三个方面来了解这位高僧:(1)他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多灾多难的时期,从兵荒马乱到文化大革命,都对少林寺的正常生存和发展造成了致命威胁,不管什么时期,他都坚守寺院,为保护少林寺的文物和建筑做出了牺牲。战乱时期,曾有一股土匪来寺院抢掠财物,他帅众僧与匪徒搏斗,被土匪用土制炸弹炸瞎了双眼,年轻时就双目失明;文革时期,造反派组织来到寺院,扬言要毁坏佛像,并要用炸药炸毁塔林,行正苦口婆心据理力争,争取了三天的期限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寻求上级的保护,终于保留下来了塔林和一大批珍贵文物,这些也不过是他一生中比较典型的两个事例而已。(2)从晚清以后,少林寺逐渐衰败,到了战乱年间更是惨遭破坏,寺院的正常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行正在少林寺里长大之后,就担负起了延承寺院历史的重任,提出了很多建议来为寺院增加收入。后来寺院一度连正常的生活都不能保障了,他不顾自己是个盲人,用一头小毛驴来贩煤,每天手抓驴尾巴在山间小道摸爬,用得来的微薄利润维持寺院的开销。(3)少林寺对外开放之后,他带领寺院僧众多方募集资金、四处奔波、艰苦努力,终于逐步修复了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的殿堂,少林寺也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在他的带领下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势头。当他圆寂时,就有人提出要在塔林为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师建塔,从文物保护的角度出发,上级当时并没有批复。后来由于他的弟子一再请求,考虑到佛教习惯和行正大师对少林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终于批准了这一要求,为他在塔林醒目位置建了这座七级砖塔。
2.德禅塔和素喜塔:由于开了先例,在行正之后,少林寺又有两位高僧在塔林修建了墓塔。一座现在我们看不到,在右侧的群塔中,是少林寺名誉方丈德禅的塔。他的辈分比行正要高,行正圆寂后,他曾经主持过寺院的事务。我们现在看到的那座新塔很有特点,是少林寺刚刚圆寂的禅师素喜之塔。素喜可以说是少林寺里长老级别的高僧,在佛教界武术界名气很大,海内外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有几十位已经是国家专家和大师级的人物。这座塔在他生前就以寿塔的名义修好,预留了地宫,今年春素喜圆寂后下葬在这里。整个塔有浓郁的现代气息,石雕上有汽车、火车、飞机甚至还有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反映出禅宗的入世说和时代说,代表着禅宗的发展不脱离现实不远离时代。
3.小山和尚塔:旁边这座塔是明代嘉靖皇帝亲自任命的少林寺第24代方丈小山和尚墓塔,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不断有倭寇进行骚乱,沿海的人民苦不堪言,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嘉靖皇帝先后三次任命小山挂招讨帅印,率领少林武僧去平定倭寇,保障了当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为嘉奖少林武僧的功德,皇帝还下令在少林寺山门前竖立了两根旗杆。这座塔的级别也应是七层,上面的塔轮代表着层数。
4.福裕和尚塔:这是塔林里最高级别的一位高僧的墓塔,福裕生前是忽必烈的国师,为忽必烈在中原一带的统治立下了教化之功。由于当时的观点不同,中原的老百姓不希望被一个少数民族来统治,纷纷进行反抗。忽必烈采纳大臣建议:“以儒治世、以佛治心”,就派遣福裕来这个当时中原名气最大的寺院当方丈,并封他为“都僧省”,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全国佛教协会会长,统领全国佛教徒。由于他是国师,地位相当高,所以不用朝拜忽必烈,反而皇妃、王子等因为要向他学习佛法,还要对他行礼。在他的教化下,中原渐渐接受了元朝的管理,为忽必烈的进一步统治奠定了基础,忽必烈也非常器重他,福裕圆寂之后,被封为晋国公,咱们知道,凡被封王封公,一定是开国功勋、立下过赫赫战功,而一个和尚被封作国公,恐怕历史上也仅此一人。福裕不仅在政治舞台上有所建树,在佛学方面也颇有造诣,他不仅为少林寺的发展争取了政治基础,也修建了许多亭台殿堂,规模宏大一时在中原首屈一指,少林寺历史上称他为中兴之祖,元明少林寺鼎盛的局面也可以说是从福裕开始。另外,禅宗的一个分支曹洞宗就是福裕和尚传承下来的,我们可以注意到少林寺历代弟子的名字,从福裕之后都很有规律,一辈弟子通用一个字。比如素喜是素字辈、德禅是德字辈、行正是行字辈,就是福裕的规定。他写过一首诗,一共七十个字,每一代弟子取法名时通用一字,现在寺院中大约的辈分应该是“德行永延恒”这几代了。
前面说过,每座塔的修建经费主要来自弟子捐献和个人遗产,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特例:有的僧人地位很高、名气很大、功德不菲,但是他们平生不收什么弟子或者个人也没什么遗产,那么就需要少林寺拿出一部分公款,修建一座类似公墓性质的合葬塔,这种合葬的塔,塔林中为数并不多,却一个专用的名字叫普通塔。下面我们看到有门洞的塔大体都可以认为是普通塔。
5.唐普通塔:由于塔铭上没有留下文字,从塔的造型上可以看出是唐代的砖塔,雄浑挺拔、线条流畅,是整个塔林中造型最漂亮的古塔之一。
6.童行普通塔:下面埋葬的应该都是未成年的小和尚,大家可能有个疑问:前面咱们说过,这里埋葬的都是有名望、有地位、有功德的高僧,为什么会在塔林里为几个小和尚建一座合葬塔呢?明代除了小山和尚三次带领武僧到东南沿海平定倭寇骚乱之外,在他之前就有一个武僧叫月空,曾经受松江都督的邀请率领少林武僧前去和倭寇作战,为救被日本人掠为俘虏的当地百姓,不幸中了埋伏,三十多名武僧全部壮烈牺牲。在这三十多人当中有几个小和尚,年龄虽小,作战非常英勇,牺牲之后,把他们的骨灰送回寺院,在塔林专门为他们建了这样一座童行普通塔。大家可以留意一个现象:塔林中所有的塔门洞一律朝着南面,只有这座面朝东方。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我是这样认为的:他们时刻在提醒我们后人:在我们的东方还有某个国家,始终抱着军国主义的思潮,至今还不反省他们的侵略历史,还在美化他们犯下的罪行。我们做为中国人,一定要自强自立、毋忘国耻、努力奋进、振兴中华。
7.宋普通塔:保留了宋代严谨而略带古板的风格,整个塔林宋塔仅存两座,可以说此塔是宋塔的代表作。
8.法玩塔:这座塔虽然只有一层,但是上面的石雕作品给人很强烈的感觉,精美华丽、饱满圆润,充分表现出盛唐时期石雕艺术的高超成就。此塔也是整个塔林所保存下来最古老的一座。
另外,塔林中比较有名气的塔还有:菊庵长老塔、坦然和尚石塔、古岩禅师塔等等,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介绍了。
最后我回答大家一个问题:确切地说,塔林共有多少座塔。塔林在清朝时期还拥有五百多座古塔,由于战乱的破坏、自然的侵袭,现在保留下来的仅仅是当时的二分之一。具体的数目到目前为止还不统一,这是因为一方面清理塔林周围的山石时会不断发现原来被淤没掩埋的小塔,还有是半截塔,所以统计的方式不同,得出的数字也不同;另一方面周围山上山下还散存着不少墓塔,近的几十米,远的几公里,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也应该属于塔林的范畴。所以现在我们只能告诉大家一个大致的数字。
本文来源导游栖息地
导游没有几个不知道这个网站的吧?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全~我也是你的前辈哦~ 呵呵

塔林的少林寺塔林

少林寺塔林,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约300米山脚下,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墓地,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各代砖石墓塔241座。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1至7级,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塔额。塔的种类繁多,制式多样。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有古塔数量最多的墓塔林,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宝库,被誉为“中国古塔艺术博物馆”。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和尚的坟墓,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自唐代开始,历代均有增建重修并逐渐形成规模。

法玩禅师塔建于唐贞元七年(791年),是塔林中有年代可考的最古老的一座砖塔。

智浩塔建于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11月。

普通塔建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

西堂塔建于金正隆二年(1157年),是中国最早的一座金代塔。

铸公禅师塔建于金正大元年(1224年),为塔林中最晚的一座金塔。

裕公塔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照公和尚塔建于元至元五年(1339年)。

小山和尚塔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春。

坦然和尚塔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

彼岸宽公禅师塔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

20世纪90年代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新建了行政、德禅、素喜三个大和尚的墓塔。

少林寺塔林有多少塔?

少林寺塔林在少林寺西约300米处的山脚下,它背依五乳峰,面对玉案山,存有隋、唐、宋、元、明、清历代高僧石砖塔246座,塔中埋藏着高僧的佛骨,这是我国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大都有雕刻和题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我国古代砖古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塔林的名字使人感到既有清凉的惬意,也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庄重。斜阳西下时游此地,余辉映在塔身上,塔顶蒿草在风中摇曳,使人生出出世之美。塔林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部宗教史,还是一处集雕刻艺术、建筑科学、人文传记的世间宝藏。

.简述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及其典型代表?

中国佛塔可分为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和金刚宝座式等类型。
1、楼阁式塔:陕西西安大雁塔、山西应县木塔(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一座木构大塔,高67.13米,建于辽)。

2、密檐式塔:大都实心,不能登临。河南登峰嵩岳寺塔(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砖塔,建于北魏)、西安小雁塔、云南大理千寻塔。

3、覆钵式塔:又称喇嘛塔,为藏传佛教所常用,流行于元代。北京妙应寺白塔(建于元,是我国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喇嘛塔,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

4、金刚宝座式塔:其造型仿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而建,具有浓厚的印度风格。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我国同类塔中年代最早、雕刻最精美的一座,建于明)。

扩展资料:

基本特征:

楼阁式塔是中国古塔中出现时间最早、体量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种。这类古塔多用木、石、砖、铁、铜、琉璃等材料建造。

楼阁式塔有如下主要特征:

1、同楼阁一样,楼阁式塔的层间距离较大,塔内的楼层数目,一般与塔层相等。有的内设暗层,楼层数目多于塔层。

2、每层均有门、窗、立柱、额枋和斗拱,内有楼梯、楼板,外有平座、栏杆。

3、除石刻和铜、铁楼阁式塔外,一般均可攀登远眺。

密檐式塔始于东汉或南北朝时期,盛于隋、唐,成熟于辽、金,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

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每层的层高却特别小,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密檐式塔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唐代、辽代塔的主要类型,而且多为四角形、六角形和八角形。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实心的,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覆钵式塔的基本结构相同,有八种不同的风格。塔的每层结构都表达着一种宗教意义。覆钵式塔基本都是由四部分组成,从下向上分别是:

基座:有圆形、方形、八角形、多角形,其中圆形很少见,山西代县圆果寺里的覆钵式塔即是圆形几座。最多见的是方形,采用须弥座式建造,即通常是方形或亚字形折线式束腰。

在基座半腰部位雕有俯莲或仰莲,有的还有狮子。多角形的基座是方形的折角,每个转交折五个尖角。基座上多有台阶,称为“金刚圈”,用以承托塔身。藏式喇嘛塔的基座很宽大,有的开辟为房间,用于存放物品或居住喇嘛。

塔身:也成为塔肚子、覆钵、覆钵丘,形如倒扣的钵,因此得名。有的塔在塔身上开有佛龛,称为眼光门。塔身多是圆肚,也有做出棱角,内蒙古乌审旗乌审召塔就是八角形的,这种样式多见于尼泊尔。

塔脖子:又称为相轮,因叠成圆锥形的相轮最多有十三层,所以也叫“十三天”。塔脖子有的短粗,有的细长,一般都砌出奇数(七、九、十一、十三)条线条,也有的做成象征性的光面。

塔刹:由伞盖和宝刹组成。伞盖位于十三天的上部,通常包括华盖和流苏,也有采用天地盖的造型。宝刹的形制有三个系统:日月刹、金属高刹、宝珠刹。

塔脖子和塔刹象征着佛的头部,巨大的塔身蕴含着深厚的佛教内涵。

参考资料来源:楼阁式塔-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密檐式塔-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来源:覆钵式塔-百度百科

少林寺塔林是干什么用的

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和尚的墓地,主要是用来以示功德,而塔的高低大小,和层数的多少主要是根据和尚生前对佛学造诣的深浅、威望的高低、功德的大小来决定。塔林是少林寺祖茔,由历代高僧的墓塔组成。
塔为佛教建筑,发源于印度,供奉佛祖释迦牟尼舍利。塔的层数不同,一般为一至七级,高度约在l5米以下,造型有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有柱体、椎体、有直线形、抛物线形、有瓶体、喇叭形、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亭阁式塔、喇嘛塔、幢式塔、碑式塔。而塔林和墓塔群的区别主要在于单体数量,一般情况下,数量较多成片的被称为塔林。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自唐贞元七年至清嘉庆八年之间的唐、宋、金、元、明、清各代砖石墓塔241座,其中唐代6座,五代1座,宋代2座,金代8座,元代44座,明代143座,清代14座,建年不详23座。其中以唐法玩塔、宋普通塔、金西堂塔、元中林塔、明坦然塔及清彼岸塔为代表作。

少林寺塔林是浮屠塔吗

少林寺塔林的位置排列从北向南排列的,北边是山坡,越靠近北边的年代越久,比如隋唐时代的塔就挨着山坡;越往南,年代越近,比如现代和尚德禅、素喜、行政的塔都在南边。
少林寺塔林的塔是和尚的墓塔,每个塔的下面都埋葬着少林寺的僧人。塔的高低,代表着和尚生前的地位、经济状况,如果该和尚生前地位显赫,弟子追随者众多,经济状况良好,那么建造的塔就高大一些。反之,如果和尚圆寂的时候,恰逢灾荒之年,或者是战乱年间,人人自危,那么他的塔就矮小一些,草率一些。
塔林里面的墓塔造型各异,有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印度窣堵坡塔和各式喇嘛塔等。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等但都是单数,佛教有句话: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浮屠指的就是佛塔,墓塔是不能超过七级的,只有佛塔才可以在七级以上;另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到,这些塔全是单层数,只有一层、三层、五层、七层。
塔的样式,是根据建造塔时候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修造的,时风不同,所以塔的面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