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简称“韶”,古称韶州,得名于丹霞的名山韶石山,取韶石之名改东衡州为韶州,之后历朝沿袭。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北江上游,浈江、武江、北江三水交会处,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韶关是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规划发展的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韶关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

广东韶关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就经济发展而言。

分类: 地区 >> 广东 >> 韶关市
问题描述:

如题。

解析:

地理位置

韶关市地处粤北,位于东经112°50′-114°45′、北纬23°5′-25°31′之间。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被称为广东的北大门,从古至今是中国北方及长江流域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路通道,战略地位历来重要。京广铁路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和106国道南北向贯穿全市、323国道东西向贯穿全市,均经过韶关市区。我国南北公路运输干线107国道、105国道分别经过本市北部和东南部。

经济概况
韶关是广东的重工业城市,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有相当的规模。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国家先后把韶关作为华南重工业基地和广东战略后方来建设,建立起韶关钢铁厂、韶关冶炼厂、韶关挖掘机厂、凡口铅锌矿、大宝山矿、曲仁煤矿等一大批骨干工业企业,奠定了韶关工业在当地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七十年代,韶关已成为广东重要的工业基地。八十年代以来,韶关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现全市有工业企业2.1万多家,已形成了以采掘、有色金属冶炼、钢铁工业、铸锻件、建筑材料等资源型行业组成的重点产业;以机械制造、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电力等五大行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技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医药等行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韶钢集团年产钢能力已突破500万吨,跻身世界钢铁企业100强之列;韶铸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铸锻件专业生产企业之一;装备工业有生产大型建筑机械、高空作业车、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新宇公司、工程机械厂和众力公司等大型企业。

近几年来,经济发展加快,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0.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8%、14.3%和13.4%;三次产业比例为16.6:44:39.4,比2004年的17.5:49.5:33明显优化,二、三次产业比重明显提高,工业化进程加快。全部工业增加值累计完成136.62亿元,同比增长14.3%;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114.68亿元,增长14.6%,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83.9%。工业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共有11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3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荣誉,注册商标1579件。全市农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7亿多元,确立了蔬菜、优质稻、优质畜禽、优质鱼、特色水果、竹类、烟叶等作为全市农业七大主导产业,形成了韶关农业生产的特点和特色,蔬菜已发展成为继水稻后的第二大作物;优质稻面积已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近七成,总产达53万吨;优质畜禽如三元杂交猪、山地养鸡、山上养羊等和优质鱼得到很大发展;特色优质水果如沙田柚、三华李、一六李、奈李、青梅、大果枇杷等面积达到22万多亩,占水果面积近50%;丛生竹、毛竹林和烟叶发展迅速;七大农业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近八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2.1亿元、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6亿元、增长14.5%;有水果、蔬菜、粮食、小商品、布匹、水产品等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建筑材料、装饰材料、日用百货、农副产品、摩托车、野味山货、旧货交易、机电产品等商品专业街。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饮食、信息、房地产、中介服务等服务行业呈快速发展势头。来韶游客人数连年高速增长,2005年旅游业共接待游客达50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1.4亿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来源于韶关的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17.7%,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1%,万元生产总值占用金融机构贷款4840元,这些指标在全省均处于较先进水平。2003年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二类地区行列,2005年上升到二类地区第一位,全市人民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新时期。

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 9.8 亿美元,其中进口6.2亿美元、出口3.6 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251万吨;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玩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与珠三角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7个县(市、区)与广州、东莞等地的区、镇签约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韶关已成为国内外客商的热点投资地区。

2005年全市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8户,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60亿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省级农科创新中心24个。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到70 户。

韶关市怎么样啊

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北江上游,浈江、武江、北江三水交会处,与湖南省、江西省交界,毗邻广西,素有“三省通衢”之称,韶关是粤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韶关是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韶关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

韶关拥有“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2016年12月,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韶关市拥有“岭南名郡”,“中国锌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金融生态市、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中国第三批资金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全国重点林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废旧塑料进口基地、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和生态发展区、广东用材林、水源林和重点毛竹基地、华南生物基因库和广东省的生态屏障等称号。

2009年,韶关市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

2017年11月,韶关市获评“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

2017年12月24日,韶关入围2017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2018年4月,入选“2018畅游中国100城”。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韶关市政府

韶关是几线城市了

虽然韶关如今发展一般,只是一座四线城市,GDP在省内也排在中下游的位置;但是城市的底蕴仍在,且包容并蓄。

韶关这座城市身上,云集着各种矛盾与反差,因而显得颇为有趣。它以18218平方公里的面积,位列是广东面积第二大城市,相当于9个深圳,是整个广东省面积的十分之一。

它的常住人口286万,在广东省内位列第15位,是第一位广州人口的15%,全省人口的2%。韶关以全省10%的土地,居住着全省2%的人口;和珠三角一些大城市比,算得上“地广人稀”了。

做过省会的四线城市

虽然韶关在省外知名度一般,但是这座城市在近现代历史上曾占据了重要地位,孙中山在这里率领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在广州陷落之时,1943年——1945年韶关曾做过2年多的广东省省会。虽然韶关如今发展一般,只是一座四线城市,GDP在省内也排在中下游的位置;但是城市的底蕴仍在,且包容并蓄。



韶关的城市特质是什么?

韶关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设曲江县,属桂阳郡,治所在今韶关市区东南莲花岭下。曲江县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设始兴郡,曲江县为始兴郡治所。东晋时移治今韶关西南。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设韶州府,因州北名胜韶石山得名。唐为韶州治。五代南汉移治今韶关市。此后元、明、清皆为韶州路、府治。
民国时期,先后设广东省南韶连绥靖区、南韶连道、岭南道、南韶连行政区、北区、西北绥靖区、第二行政督察区等。
地质
韶关市地处南岭山脉南部,全境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厦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地质构造复杂,火成岩分布极广,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在地质历史上属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峻以及发育成各级夷平面,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
地形地貌
韶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
自北向南,三列弧形山系排列成向南突出的弧形构成粤北地貌的基本格局:北列为蔚岭、大庾岭山地,长140公里;中列为大东山、瑶岭山地,长250公里;南列为起微山、青云山山地,长270公里。其间分布两行河谷盆地,包括南雄盆地、仁化董塘盆地、坪石盆地、乐昌盆地、韶关盆地和翁源盆地。红色岩系构成的丘陵、台地分布较广,特征显著。仁化丹霞山一带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所在地和命名地,面积约280平方公里,山群呈峰林结构,有各种奇峰异石600多座。南雄、坪石等盆地属红岩类型,南雄盆地幅员较广,岩层有十分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全市境内山峦起伏,高峰耸立,中低山广布。北部地势为全省最高,位于乳源、阳山、湖南省交界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为广东第一高峰。南部地势较低,市区海拔在最低35米。
气候
韶关属中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为21℃,年平均降雨量为1700毫米,全年无霜冻期为310天左右,冬季北部有雪。
水文
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

韶关在哪里

韶关在广东省北部。

韶关,位于广东省北部,北接湖南,东邻江西,东南面、南面和西面分别与广东省河源、惠州、广州及清远等市接壤。

介于北纬23°53′~25°31′,东经112°53′~114°45′之间,东起南雄市界址镇界址村,西至乐昌市三溪镇丫告岭村,全境直线距离东西跨长186.3千米;北自乐昌市白石镇三界圩村,南至新丰县马头镇路下村,南北为173.4千米。全市土地面积1.84万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

韶关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是广东省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韶关都市区的核心城市,是全国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历史沿革:

1943~1945年,设省辖韶关市,为广东省临时省会。

1949年11月,广东省设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在曲江城区设韶关市,辖曲江县等17县市。

1950年,北江临时行政区委员会更名北江专区,1952年后,改设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

1966年,曲江县移治今址马坝镇。

1975年,韶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曲江县。

1983年,撤销韶关地区,所属县并入韶关市。

韶关是哪个省的城市

韶关是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全市土地面积18400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

韶关古称韶州,因韶石山得名,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中,平原、台地面积约占20%。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902米的石坑崆为广东第一高峰。河流主要属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浈江为干流,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锦江、翁江、南水。

韶关城市荣誉:

2021年2月,入选交通运输部ETC智慧停车试点城市名单。

2021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出《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1〕84号),公布全国676个县(市、区)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的试点单位,韶关的武江区、始兴县、南雄市名列当中!

2022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11月,被列为国家林业碳汇试点市。

韶关的介绍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广东省辖市,,重工业城市,粤北地区经济中心。位于省境北部、北江上游、浈、武二水交会处。西北面、北面和东北面与湖南郴州市、江西赣州市交界,东面与河源市接壤,西连清远市,南邻广州市、惠州,市南连珠江三角洲,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是粤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两个县级市。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94个乡镇,1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86.7万,总面积1824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约153人,每行政村约1645人,14.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56平方千米,人口99.15万。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韶关古称韶州,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以陈朝重臣侯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代名臣余靖、清代文学家廖燕为杰出代表的大批历史名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在韶州弘法37年,南华寺因此成为禅宗的“南宗祖庭”。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造就了韶关良好的人文环境,民风淳朴,社会安定,是全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地区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韶关全景(16张)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韶关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和关口,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韶关是国家规划发展的一级铁路枢纽和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全省区域性中心城市,区位交通综合优势十分明显。武广客运专线、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生活圈”,区位交通优势大大提升。 资源丰富,生态优越。韶关是广东省旅游资源最丰富、旅游文化品位最高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级、国家级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包括丹霞山、南华禅寺、珠玑巷、马坝人遗址、梅关古道、广东大峡谷、满堂客家大围、必背瑶寨等大批旅游景区,成为无数海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休闲目的地。韶关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重点林区,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人均拥有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居全省地级以上市第一位。土地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十分之一强。韶关的林地面积、林木绿化率、活立木蓄积量均居全省前列,是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韶关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现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9种,其中储量位居全省前三位的有35种,居第一位的有23种。 基础厚实,保障可靠。韶关是广东老工业基地,拥有较好的研发基础和制造技术,形成了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烟草、机械制造、制药、电子信息等支柱产业。韶关又是特色鲜明的农业大市,已形成优质稻、优质蔬菜、优质畜禽、优质鱼、烟草、特色水果、竹类等七大主导产业,每年生产大量的优质农产品和轻工业原材料。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电力生产基地。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400万千瓦,供电可靠率达100%。韶关是广东省重要的技工教育培训基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技工学校在校生占全省的十分之一强,还拥有大量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 改革开放以来,韶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1.73亿元(当年价),同比增长10.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312元,增长9.7%。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1226.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1.38亿元,分别增长17.4%和35.7%。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韶关的经济怎么样?

韶关,地级市,位于广东省北部,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和南雄市。全市土地面积18400平方千米,韶关市区面积3468平方千米。
2020年,韶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3.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36亿元,增长4.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8.9%;第二产业增加值464.80亿元,增长4.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9.4%;第三产业增加值690.33亿元,增长1.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1.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9年的13.4:34.1:52.5调整为14.7:34.3:51.0。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1-0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韶关的具体介绍

韶关市位于广东省的北部,北接湖南省郴州市、江西省赣州市,南连珠江三角洲,是粤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乐昌市、南雄市、曲江区、武江区、浈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全市总面积1.84万平方公里,2009年年末户籍人口325.54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856平方公里。
韶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马坝人”的故乡,石峡文化的发祥地。有着2100多年的城市历史,历史上的韶州被誉为“岭南名郡”,孕育了陈朝重臣候安都、唐代名相张九龄、宋朝名臣余靖、禅宗六祖惠能等杰出人物。境内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景观众多,被誉为集华南景观之大成。韶关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社会治安和经济秩序良好,是广东省社会治安最好的城市之一。
韶关区位独特,交通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华南沿海之间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和关口,粤湘赣交界地区商品集散中心,粤港澳辐射内陆腹地的“黄金通道”。韶关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广东省规划重点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武广高速铁路开通、韶关站场建成运营,使我市融入广州“一小时生活圈”。韶赣高速公路、韶赣铁路、广乐高速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届时,韶关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提升。韶关矿产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韶关物种资源丰富,森林资源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重点林区,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
改革开放以来,韶关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雄厚的经济基础,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71.7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l.93万元;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0.7亿元;接待旅游者人数达122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71.4亿元。近年,韶关先后被国内外相关机构评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双拥模范城”、“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 “中国金融生态城市”、“广东省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完成丹霞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年度工作任务,联合国有关专家在考察评估中予以充分肯定。全国爱卫会命名我市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通过专家组实地考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我市“中国锌都”称号。在第二届中国城市盛典市长(香港)投资峰会上,我市夺得唯一的“2008—2009年度中国最具人气的旅游城市奖”。在2009年12月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和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共同举办“2009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我市被评为“2009中国经济科学发展十佳城市”之一;城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
在全省14个欠发达市中率先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毛入学率也由86.5%提高到88%。教育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山区市首位,职业技术教育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第一。
展望未来,韶关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围绕做大经济总量这一首要任务,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核心,注重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产业和城市“双转型”,全面建设名符其实的粤北区域中心城市,为“十二五”科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韶关是个怎么样的城市

韶关的话,属于山清水秀、尤其是乡村地带,环境很美咧、也有很多著名景点啊,如:丹霞山、南华寺什么的。....浈江的夜景很美咧~波色乍明、五彩斑斓。
http://baike.baidu.com/view/47585.htm这里也有介绍,但是我觉得,你去了才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