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除掉了逆臣刘瑾,亲身北伐防御边患,努力奋斗想要以武功来称雄。然而却耽于嬉戏游乐,亲近大群小人,乃至于自己给自己封官号,君臣之分已经都混乱了。虽然宠幸佞臣干预国政,众多执政的大臣们补救却比较及时,于是朝纲虽然紊乱,也还不至于出现危亡。

如何评价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出生于北京,祖籍安徽凤阳,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武宗朱厚照是位极具个性的皇帝。

在他两岁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太子,少时聪慧,但却玩物丧志,在称帝后,更是无心政事。1517年御驾亲征,大败蒙古侵略。1519年,亲征宁王叛乱,后由亲征变巡游,回程中路过清江浦,不慎落水,受惊后染上肺炎,1521年3月驾崩于豹房,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生母为张皇后,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朱厚炜早夭,因此明武宗朱厚照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明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就能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周围的太监,却毁了这个聪明的孩子,让这个本该可以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好皇帝的苗子受到了不少的影响。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那时候年轻的明武宗不愿意遵守祖宗成制,不愿意被内阁大学士们用礼法的绳子牵着他走,而且更无心使自己的天子之尊神秘化,他喜欢皇城内外更为广阔的天地,并且他也想在那广阔的天地其中大有作为,那时候本就是天之骄子的朱厚照,身旁也少不了太监的吹捧,那些心怀诡计的太监一直在不断地给他传播着错误的思想,本来就年少,也没有判断正误的意识,并且,在那时候,即便有史家指责他外出期间犯下的错误,就是那时候朱厚照只有是他看上的女人,不管她是否娼妓,是否婚嫁,是否已有身孕,他通通都不管,似乎也仅此而已,就算被人指出那是错误的行为,他也丝毫不听曲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一切都按照他自己怎么开心就怎么来。

但是啊,朱厚照虽然好色,但在该干正事的时候他却也是丝毫不马虎的,在正德十二年十月,蒙古王子伯颜叩关来袭,朱厚照大为兴奋,火速回京布置亲征,其时距土木堡之变不到七十年,大臣们不敢让皇帝就这样去上战场,怕伤了龙体,于是又是一轮的规劝、教训,甚至威胁,但朱厚照决不愿意放过这次实战机会,终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统兵出战。于是,双方大战几天,朱厚照亲临前线同敌人战斗,据说还亲手斩敌一人,不过也险象丛生,“乘舆几陷”,后来,朱厚照亲自指挥的这场战斗,取得了杀敌十六名,最后,敌方寡不敌众的失败了,这当然是朱厚照率领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因为鞑靼军终于被打退了。

虽说,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位一生率性而为,放纵不羁的皇帝,但是在临终之前还是反省了。有遗言如此:“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换种说法说,就是明武宗朱厚照虽然做事荒唐,但是大事丝毫不糊涂。

作者:唯恋无名

图片来源:来自网络,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如何评价明武宗朱厚照呢?

明朝的皇帝都很奇葩。有胖死的美食达人朱高炽,热衷于斗蟋蟀的皇帝朱瞻基,热心姐弟的恋专情皇帝朱见深,玩的离谱的皇帝朱厚照,热心求仙问道朱厚熜,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帝朱翊钧,酷爱木匠作业的木匠皇帝朱由校……

太搞笑了,一群奇葩。他们不是来当皇帝,是来搞笑的。

怎样看待明朝“头号”玩家皇帝朱厚照?

朱厚照(1491年-1521年),即明武宗,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佑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十六年,年号正德。三十岁时候病死。

朱厚照的名气,不是因为他的政绩,而是他的贪玩。而且玩出了高度,玩到了极致。

朱厚照天资聪颖,只要是和做皇帝无关的事儿,从斗鸡走狗、骑马射猎到吹拉弹唱,甚至于梵文、阿拉伯文,都一学就会。

朱厚照很幸运,是朱祐樘和张皇后的嫡子,又是长子,唯一的弟弟朱厚炜又早夭,当上皇帝是顺理成章,不用去争,不用去夺。

越是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不会珍惜。当上皇帝以后的朱厚照,彻底放飞了自我。居然把庄严的大殿,变成滑稽的游乐园。大殿上,让猴子坐在狗的背上,点燃爆竹,一时间猴跳狗奔……

他想体验一下经商的乐趣,在宫中模仿市集开了六家酒馆、店铺、妓院。让太监扮做百姓,自己扮做老板,与宦官们讨价还价,少一分钱都不行。

宫里玩的无聊了,就花了24万两银子,花五年时间,在西苑给自己建了个动物园——豹房!朱厚照既当动物园园长又兼驯兽师,有一天突发奇想,想要把老虎训练成听话的狗,结果不但没成功,自己还差点儿被老虎吃掉!

美女与野兽,是朱厚照的最爱,干脆就住在豹房,朱厚照兴趣广泛,从高丽舞女,到西域美女,再到扬州少女,从妓女到寡妇,什么样儿的都有。

还有,在宫中模拟战争,竟然把自己的寝宫乾清宫点燃了,烧得干干净净……

哈哈哈,好玩吧,这个朱厚照就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他要刺激,要玩出新奇,玩出高度来。

朱厚照也在玩中,玩出了政绩。

一、亲自迎战蒙古小王子伯颜。蒙古小王子伯颜带领五万大军南下骚扰。朱厚照下诏任命自己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并且改名为朱寿。率领明军亲征应州。蒙古小王子懵古了,哪里冒出来的大将军?就撤退了。朱厚照不依不饶,追击。取得了杀敌十六名,己方伤五百六十三人、亡二十五人的“应州大捷”,凯旋而归。

二、亲自平定宁王反叛。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朱厚照亲自南下平叛,走到半路上,传来喜报:王阳明已经平定了叛乱。朱厚照一想,没意思。下令:把宁王放了。朱厚照亲自身着戎装,有去上演一出抓宁王的好戏,过了一把平叛的瘾。

朱厚照虽然骄奢淫逸,却也做了一些好事情。改革江南赋税,改革沿海“市舶司”等,都还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百姓生活。

这个朱厚照就是个没长大的贪玩的孩子。

怎样评价朱厚照

优点: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缺点: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大事上从不怠慢。
总评: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抄录至网络上

如何评价明武宗朱厚照这个人,他真的像史书里说的那么不堪吗?

明史是由清朝主持修撰的,对明朝皇帝大多评价不高。

明朝正史在清顺治二年开始编撰,因故一度中断,到康熙十八年重开编撰工作,直到乾隆四年定稿。从时间上来看就可以看出,在清朝还没有统一南方就开始着手这一工作,明显是政治意义大于实际历史意义。清廷本是满人政权,对是汉人政权的“前任”当然不可能评价太高,再加上明武宗本人的确有不少槽点供这些编撰史书的人使用。所以明史中对朱厚照的评价当然非常不堪了。

朱厚照是个完全不符合明朝体制规范的皇帝。

从朱元璋设立内阁制加强皇帝集权之后,明朝中后期的守成之君们只需要按照体制规范和儒家典籍礼仪垂拱而治即可。不需要有太多的个性,一切按部就班,照章办事,皇帝只需要对内阁大臣们的提出的方案说一个可或不可就行了。这就是当时绝大多数官僚集团的共识。可惜朱厚照完全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所以尽管朱厚照其实有一定的政治治理能力,在位期间统治也是基本稳定的,同时几件对国家统治有危害的大事其实他都处理的很果断及时和准确。但是写历史的都是这些儒学弟子、官僚集团们,所以即使是明朝的一些记载中对朱厚照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评价。

朱厚照的继任者对其也没有什么好感。

朱厚照死的时候虽然也有31岁,但是没有任何子嗣,所以是由他的堂弟朱厚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嘉靖皇帝继承他的皇位。这个嘉靖皇帝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负面评价,但是他确实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作为一个藩王登上皇位就能把整个大明官场整治的游刃有余。而且嘉靖和朱厚照的成长环境和个人性格特征都是完全不相同的。作为一个天生的沉稳政治家的嘉靖是不会对朱厚照这样的人有什么好感,也更谈不上什么为“尊者讳”的想法。所以其他人也就敢于大肆贬低朱厚照了,假使明朝之后的的皇帝是朱厚照的直系后裔,即使后人敢于贬低他,也得考虑皇权的威严和“为尊者讳”,进而把握适当的尺度。

那么朱厚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个人觉得他就是一个青春叛逆期比较长的聪明人。即使史书中对他颇多微词,但是也明确记录了少年的朱厚照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但是作为一个独生子(他唯一的弟弟夭折了),他在皇室内部是掌上明珠(尤其是他老爸孝宗的悲惨童年,可想而知对朱厚照是溺爱的)。孩童通常的天性就是爱玩,但是作为一个15岁的皇帝你玩的话,周边的那些大臣们不管是真的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肯定是要管的(而且明朝的官员有少这样为求后世之名,天天拿道德典籍的放大镜盯着皇帝找茬),当然面对皇帝,你只能谏言规劝,难听点就是唠叨。可想而知叛逆的少年天子当然只能是走向彻底的叛逆。大臣们不让干的偏干,祖宗家法不让做的偏做。

但是朱厚照的一生中,虽然做了很多荒唐的事,但是他的统治基本上是稳定的。这表现在:

1、朱厚照虽然喜欢玩,甚至长期滞留在西北的宣府,即使在京师也不住那个他感觉压抑的紫禁城,而是住在“豹房”。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治理国家的权力,即使在西北宣府他不允许大臣们来汇报工作,他也要求把奏折文书一件不少的送到他在宣府的镇国公府。

2、虽然他宠信宦官和佞臣,应该更多是因为这些人会陪着他玩,陪着他疯,但是国家大事他仍然是扔给那些重臣和老臣们去执行。所以他要除掉想把持朝政不可一世的刘瑾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且无论是蒙古的入侵,还是安化王、宁王叛乱都没有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可见朱厚照的统治基础还是很稳固的。

3、从他在宣府和蒙古人的作战中来看,朱厚照还是有一定军事指挥能力,要知道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已经没有了对蒙古人的心理优势,甚至文官集团是害怕边境冲突的。但是这个热血少年皇帝还真是上了战场,还和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了敌人。这也成为武宗一生中最为光彩的时刻。

怎样评价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 明武宗朱厚照是位顽童皇帝。 他只活了31年,但给历史却留下了三大疑团:一是他的身世之谜,二是他只想做大将军而不愿做皇帝,三是纵情玩乐至死。 正德帝在位期间,宠信曾在太子宫侍奉过他的太监刘瑾等八人,日夜与之寻欢作乐,人称刘瑾八人为“八虎”。大学士刘键等人力主诛杀“八虎”,以振朝纲。朱厚照却偏袒“八虎”,委刘瑾执掌司礼监、锦衣卫、东厂,正直的大臣动辄遭到清洗,朝政一片黑暗。朱厚照先后任用刘瑾、钱宁、江彬等宠臣。他不想做皇帝,只愿做大将军,将政务尽委宠臣,自已带近侍和亲兵出宫巡游,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寿,还令大臣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发布命令,在刘瑾的淫威下,大臣们对此怪事敢怒不敢言。 朱厚照的精力十分旺盛,终日醉心于声色犬马之乐。他不满紫禁城的庄严肃穆,即位不久,下令在西苑太液池西岸营建一片宫区,称为豹房,又称新宅。豹房建筑结构十分复杂,上下两层,密室勾连。朱厚照在这里广召美女、乐使、僧、道、术士,纵情玩乐,动辄数十天甚至几个月不回紫禁城。朱厚照还将边关四镇守军调入御苑,在豹房操场演战阵,人称“外四家军”。 明武宗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他最初信用“八虎”,终日醉心于淫乐,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以致王朝反叛四起。安化王、宁王相继造反。 正德十五年,朱厚照在南巡游乐中翻船落水,回北京后于第二年三月死于豹房。谥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庙号武宗。葬北京昌平康陵。

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吗?

对于朱厚照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个人的评价是六个字勇武、仁爱、贪玩,总体来说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说勇武,首先根据史料记载,朱厚照的个人武力值很高,是一个痴迷于武道的皇帝。汉武帝曾在上林苑带领一帮羽林围猎以锻炼军事才能,而朱厚照也不遑多让,在他长期居住的豹房内与豺狼虎豹斗智斗勇。其次明朝建立以来北方的鞑靼一直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朱厚照在位期间,鞑靼的小王子就经常越边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因此朱厚照化名朱寿,亲自指挥应州大捷,狠狠地教训了小王子,使其很久不敢再来边境劫掠。

说仁爱,有可能很多人认为朱厚照和这两个字是沾不上边的。在此我先说一个小故事,正德十二年朱厚照偷偷溜出皇宫想出居庸关玩耍,却被巡关御史张钦以敢言出关着斩而拒之关外,最终朱厚照只能悻悻而归,但是事后却认为张钦只是尽忠职守,没有任何责难。虽说这是一件小事,但是越是小事越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质,如果朱厚照是一个疯狂娱乐不计后果的昏庸皇帝,参照历史上诸多昏君的作为,那也张钦的后果可想而知。

说贪玩,朱厚照的贪玩在明朝的皇帝中真的是绝无仅有。但是当我们纵观朱厚照的一生,我们或许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朱厚照是明孝宗朱祐樘唯一的儿子,从小就被娇生惯养,到他继位当皇帝时也不过15岁,所以在他的世界里就是要活的开心,玩得愉快,做皇帝是为了让自己玩得更加愉快,所以这也就成了被后世诟病的原因。

在明朝,尤其是土木堡之变后,文官集团的权力严重威胁到了皇权,所以宦官集团就成了皇帝用来制约文官集团的一柄利器,朱厚照在位期间有效压制了文官集团的力量,巩固了皇权,因而很不受文官集团的待见,恰好死后由其堂弟继位,就更没有人来帮他修声正名了,所以说朱厚照是一个贪玩的皇帝,但是却不是一个玩物丧志的皇帝,他能充分把握游戏的规则,掌握游戏的边际,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不一样的帝王。

史学家是如何评价明武宗朱厚照的?他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吗?

公元1506年,十四岁的朱厚照在群臣的簇拥下,在京师南郊祭祀天地,正式成为了大明的皇帝。年幼的他看到了天地间为他下跪的这么多成年人,心中一阵窃喜,原来当皇帝竟然是这样的感觉。

然而,他的皇帝生涯并没有持续多久。公元1521年,朱厚照因为落水引发肺炎,在豹房之中离开了人世,时年仅仅31岁。

朱厚照驾崩之后,谥号为明武宗,所谓武者,即开疆拓土之意。对于明武宗朱厚照,不同的史学家有着不同的意见。《明史》的编著者们认为,朱厚照亲自除掉了刘瑾,抵御了少数民族入侵,是一个很想以武功治理天下的皇帝。然而,他贪玩好动,喜欢亲近小人,甚至自封大将军,根本不像一个皇帝该有的样子。

好在他知道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里,明白要用贤臣进行补救,这才不至于把明朝带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总得来说,《明史》对朱厚照的评价就像老师在批评一个贪玩又有悟性的男孩,认为朱厚照如果和他父亲明孝宗一样节俭勤政,必然会成为有出息的皇帝。

《明实录》的编著者对朱厚照有着不同的评价。

在他们的刻画下,明武宗显然是一个小事糊涂、大事清楚的小皇帝。《武宗实录》认为,朱厚照文武并用、安不忘危。既记载了朱厚照经常自己带着酒杯喝酒的滑稽样子,也原模原样地将朱厚照亲自在风雪中骑马持弓去西边抵御外敌的场景。

有趣的是,同为明代的笔记小说《万历野获编》,又记载了一个完全不同的朱厚照。通过正德年间发生的各种奇闻异事,作者沈德符刻画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昏君朱厚照。

那么,明武宗朱厚照究竟是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呢?我们来具体分析几件事情。

根据《明史》以及《武宗实录》记载,朱厚照曾经多次从民生上减免百姓的徭役和赋税。正德元年,既公元1506年时陕西发了旱灾,朱厚照听说奏报之后便减免了陕西地区的税粮。正德四年,即公元1510年,朱厚照在听取工部的意见之后,停止了开浚到沽河一带的工程,使得当地的百姓免于徭役之苦。不过,作为皇帝,朱厚照广选美女、兴修坟墓,同样给百姓的生活也带来了许多恶劣的影响。

从权谋上讲,朱厚照任用李东阳、王守仁等臣子,为朝廷解决了许多纷争。对于贪腐的大臣,朱厚照有一种特殊的处罚方式,就是罚他们交出钱粮。虽然这种办法不能根治贪腐,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慑作用。正德二年,也就是公元1507年时,朱厚照将贪腐的巡抚都御史等官员关进了监狱,这个举动给了官员们不小的震慑。

然而,朱厚照并没有一如既往额任人唯贤,他先重用刘瑾,后又亲近江彬等小人。虽然最后凌迟了刘瑾,但还是使得明朝的内政出现了混乱,大伤了朝廷的官吏根基。

从军事上讲,明武宗朱厚照的对内对外作战有得有失。明武宗朱厚照一生对外族、藩王以及敌对势力都曾经兴起过刀兵。朱厚照在位期间,曾经平定过安化王朱寘鐇和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沉重地打击了藩王作乱的行动。对待外族,朱厚照恩威并施。面对劫掠郴永的猺贼,朱厚照坚决派兵诛杀。面对态度友好的播州前宣慰使杨斌,朱厚照则赏赐他蟒衣玉带以示奖励。

朱厚照在位第十二年,蒙古檀阙小王子伯颜侵略应州。朱厚照派兵前去抵御,经过五天,在折损了五十二个明军后,竟然顺利使得小王子引兵而去。

对于这次军事行动,许多人听信了戏说,总认为朱厚照是在玩耍。事实上,小王子的进犯从朱厚照在位第六年就开始了,已经给河套、甘州地区带来了威胁。虽然明朝将领白琮已经在柴沟击败过一次小王子了,但是这个侵略者依旧不甘心认输,终于对应州等地发起了劫掠行动。如果不是朱厚照的胜利,这个小王子必然会继续危害明朝。

无论是戏说的玩耍,还是《实录》和《明史》中的大义亲征,朱厚照在应州的军事行动都是值得肯定的。

在外交上,朝鲜、安南、日本等国还能继续向朱厚照进贡,这一事实从侧面上说明了朱厚照统治下的明朝还没有那么糟糕。朱厚照还曾经亲自接见过来自葡萄牙的皮莱资,进一步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加深了西方对中国的印象。

在法律上,朱厚照效法秦朝皇帝,对抓捕的贼寇施行剥皮等极为残忍的处罚,企图用重刑来制止起义。然而,由于重用刘瑾等小人,朱厚照对待法律的态度时重时轻。宰相梁文康之子梁次摅,为了抢夺农田,曾经屠杀了三十多户人家。如此罪大恶极之人,竟然仅仅因为父亲是宰相,就被轻判为流放,甚至还在立了五年的军功之后就官复原职了。除此之外,朱厚照虽然处罚贪官,但他的执法偏私,无分寸,使得正德年间爆发过多次起义。

总得来说,有人认为朱厚照是有进步空间的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厚照这个皇帝瑕不掩瑜。不过,总结了朱厚照的执政得失之后,我认为,朱厚照是一个功不抵过的皇帝。虽然他在外交等方面做过一些善政,但是不可否认他在法律、政治等多方面的过失给百姓以及整个朝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所以,尽管执政上有值得称赞的地方,然而明武宗朱厚照仍然不能被称为一个贤明的君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