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老师不动脑筋,从网上下载现成的教案;职称评审要求手写教案,加强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组织教师现场进行教学设计比赛,让推门听课成为制度;在电脑逐渐普及的今天,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方便快捷的电子备课形式,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又有利于教师对资料的保存和修改,不应当再被人为限制。
教师必须手写教案,这个是这个职业的基本要求吗?
对老师来说,写教案是非常有意义的。尤其是新教师,应该尽量写详案。要写出一份合格的教案,老师需要经过研究教材、细读教参、分析学情、搜集资料、整合资源、确定思路、设计活动、预设效果、编写练习等复杂的过程。全过程认真做下来耗时耗力。通常备一节课需要花两到三节课的时间,新教师可能要更长。
但是,有意义的是“写教案”,而不是“手写教案”。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一切以效率为先,利用各种手段减少形式上的无谓消耗。能打印就不要手写,能无纸化就不要打印。老教师不擅长电脑打字习惯手写的那就手写教案,年轻教师习惯了打字那就写电子教案。既环保又人性,完全没必要一刀切。
那么某些学校的某些领导为何一定要教师交手写稿?是为了督促老师们练字?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是为了传承学校光辉的历史文化?用行政命令强行要求下属做无意义的事,渐渐消磨下属的反抗意识,好方便自己的管理。这种手段在部队和学校最为常见。每个学校或多或少都有这类规矩(仅指针对老师的规矩)。
不过因为要评职称用,检查用。教委检查评职称只能看到你一堂课的效果,怎样检查一个老师平时工作的认真成程度?教案。手写的教案造假的成本比打印版高得多,每个人笔迹也有不同,找学生代写或找其他老师代写难度大,如果写详案补的话很难补,用来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一项检查标准还是比较靠谱的。
会教书的老师其实不需要写那种极度华丽的教案,用教案衡量教师认真程度的学校领导最是无能!教师这个行业,其实是个良心活。任何指标考核,其实都考核不了良心活。
刚开学校长要求,老师必须写板书和纸质教案,淡化课件,你认为合理吗?
编者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有人喜欢用课件,有人喜欢一支粉笔一张嘴,只要教学效果好,并没有什么不妥。
很多校长都是从教学一线走上领导岗位的,他们对教学有自己的理解。有的校长突出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求老师上课必须应用电教设施,必须有课件,有的校长也认为,教学应该回归本来,重视教师的传授,现代教学手段只能是一个补充,应用不能过多过滥。
题中这位校长显然是个传统型的校长,对传统教学手段情有独钟,要求老师手写纸质教案,要求一定要有板书,要求淡化课件的作用。这种做法是否合理?
淡化课件的作用,让课堂回归本来,这个提法我赞成。我认为淡化课件作用的提法是对的,现在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上课过分依赖课件,离开了课件都不知道下一个环节要讲什么。不仅是老师,包括我们去听一些专家讲座也是如此,整个讲座无非就是一张一张念课件而已,要是这样何不把课件发给大家,自己回去看一遍不就完了?
课件只是用来突破难点的,让课堂更生动一点,所以只能是一个点缀而不能成为主角。想当年,很多名师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张嘴,同样能够玩转课堂,同样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所以提高讲课的艺术很重要,而不是一味依赖教学设备。
一定要求手写纸质教案,并要求必须有板书的提法不敢苟同。很多学校都会要求老师必须手写纸质教案,并把这个作为期末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然而老师们上课真的会用到所写的纸质教案吗?未必,很多老师的纸质教案不过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已,上课用的是自己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
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很多老师习惯电子版教案,在网上采精去粗,吸取各个教案的精华。形成自己的教案,有的打印出来,有的在课本上做记号,这才是老师上课真正用到的教案。而且每篇教案都需要有板书显然有点形式主义了,有的练习课,作文讲评课哪里有什么固定的板书呢?出现什么问题就相应有什么板书,这是无法事先预计的。
总结语:每个老师都会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对老师的考评看他的教学效果就可以了,至于用什么样的教案,是不是手写教案似乎并不重要。校长对教学的管理不能陷入形式主义,教条主义,认为教学就必须按照一定的套路来,否则就不行,那只能说明自己的外行!
为什么新老师要手写教案
你好,我觉得要手写教案这个并不是强制性的,要求,如果是的话,其实也主要是督促你让你更加的熟悉你的一些对课的内容,这样的话,讲课的话就更加的游刃有余。因为所有的内容都是你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的,所以相对来说记得还是更清晰一些。
老师们年年必抄的手写教案,真的是教学的必须吗?
每学期末,我们中心校都会组织对本部和村小的老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根据常规检查的结果,对老师进行绩效考核。其中手写教案是常规检查的重要内容,中心校对教案的篇幅,格式,包括教学反思都有明确规定,在备课本上,就用表格的方式设定了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反思。老师必须按照以上的格式进行备课,否则在常规检查中就会相应扣分,直接影响老师的绩效工资。
老师上课之前要不要备课?我想这个问题是毋庸置疑的,不管老师经验多么丰富,哪怕这一个内容已经教过无数次,但因为学生不一样,教学环境,背景不一样,教学过程也不会一样,所以也是需要事先备课的。但是不是一定一定要是按照备课本上的标准模板来进行备课才是合格的教案呢?
其实在一线教书的老师都明白,所谓的手写教案大多不过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一种形式而已。真正上课的时候,有几个老师会带着手写教案,并按照上面的流程来上课呢?很多老师的备课都是在教科书上做出标记,写写画画,用一些纲要式的词语来梳理整堂课的流程;有的老师课前查阅资料,用平板电脑做好课件,上课时按照课件的顺序一一讲解;有的老师甚至都不用在课本上做记号,也不用课件,在脑子里形成教案,仅凭一根粉笔便把课堂玩得团团转……难道能仅仅因为这些老师没有认真手写教案,就认为他们不是合格的老师?
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历史老师,上课时从来都不带什么手写教案的。不要说教案,就连课本也不带。上课就只一根粉笔,从先秦时代到建国初期,从古巴比伦到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是娓娓道来,上课都不带磕巴的。不仅如此,他还有一个绝活,不管学生指出哪一个知识点,他不用看书,直接能告诉我们在哪一章节的哪一页甚至第几行。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由于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所以学生们上他的课都特别认真,、他所任教的班级每一年的成绩都在全年级遥遥领先。
这样的老师没有手写教案,难道不是好老师吗?能对知识点如此熟悉,可见课前必然认真钻研了教材,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可是这样的老师,听说直到退休也没能评上高级职称,只因为他从来不手写教案,每一年的常规检查都是倒数,不禁让人哭笑不得,悲叹形式主义害死人。
那是不是手写教案写得好的老师上课就必然好,教学成绩就必然优秀呢?未必!我们学校有个老师,做事很认真,每一年的手写教案都作为典型在全镇展示,表扬的。拿到他的手写教案,确实让人惊叹,工工整整,一丝不苟,笔迹犹如印刷体。用彩色笔标出难点重点,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都写得无可挑剔,我们用常常用“花团锦簇”来形容他的教案。
直到有一次,他上了一堂全镇的公开课,我们慕名前去取经,结果大失所望,课堂结构散乱,毫无章法;课堂气氛糟糕,教学效果一塌糊涂。而且从每个学期的教学成绩排名来看,这个老师也是基本垫底。可见,花团锦簇的教案不一定意味着精彩纷呈的课堂,更不意味着优秀的教学成绩。
当下,很多学校已经对逐渐沦为形式主义的手写教案进行了改革,比如北京昌平的一所小学,就规定老师的教案可以写在课本上,一学期只交两篇自己满意的精品教案即可,不要求每个课时都写那种程序化的教案。这未尝不是一种改革的方向,只要心中有教案,何必拘泥于手中的教案呢?毕竟教案是为课堂服务的,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教案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