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松江区,是中国上海市的市辖区,位于上海西南,黄浦江上游。面积605平方千米,人口50万人。
2、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唐置华亭县,元初改称松江县,明清时亦曾为松江府驻地,曾列为全国著名的15个大城市之一。明清的松江府大体上辖有今天苏州河以南的大半个上海市,在明初下辖华亭、上海2县,后来陆续增设,到清末拥有7县和1厅。
3、1958年,整个松江地区由江苏划归上海。1998年撤县设区。松江古代曾是织染工业的中心,经济发达,现存古迹也较多,其中松江唐经幢、兴圣教寺塔是全国重点
舌尖上的“松江”:明清时,它就已享誉中原
第一次知道松江菜时,我在上海已经待了近三年。
我还记得那是一个阴冷的冬日夜晚,上午还亮着的云层在正午过后猛地闪烁几下,便像是灯泡短路一般,迅速阴暗下来。
我从图书馆钻出来时,天已陷入琢磨不透的黑幕间,细密的雨线像针一样坠下来,刺得人生冷。 但我还要顶着这样的天色,去赴一顿期盼已久的“神秘大餐”——松江菜。
说到本帮菜,十个有九个都会说一句“不就是浓油赤酱么”,是否偏颇暂且不谈,但世人皆是对其有一定认识,再往深了问问本帮菜有什么菜,“响油鳝丝”、“腌笃鲜”大多人也是能答得上来的。
可要问一句,“您知道松江菜吗?” ,怕是十个人里头一个知道的都找不出来哩。
今天就来聊聊 ,如今虽淡入民间却曾在 历史 上曾耀耀其灼的松江菜。
让我们要从松江的 历史 开始说起,毕竟松江菜的风貌可与它自古富庶的 历史 可脱不开干系。
松江目前位于上海市西南,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在黄浦江上游。
但在 历史 上,上海曾隶属松江府,而松江的 历史 也极为悠久,最早在西汉后期的《水经》中,就已出现它的身影。
当 历史 的马车走到春秋时代,那时的松江地处吴国东部。
而据文献记载,古时相传吴王寿梦常来此狩猎,为了留宿方便于是修建了馆舍,命名为“华亭”。
后来,“华亭”在经年的泥沙冲击下面积不断扩大。 而这片太湖下游的土地在“不稳定”期过后,呈现出天然的湿润肥沃之态,且河网密布极其适合农耕与养殖水产。
于是在唐代天宝十年 ,政府将嘉兴东部、昆山南部、海盐北部围成的这块土地正式设置为“华亭县” 。 松江这块“宝石”,也从“华亭县”开始逐渐闪露光芒。
据史籍记载,自此之后华庭县的政治与军事越来越重要,而它的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也蒸蒸日上。
比如在当时,华亭县仅一县就要向京城供奉大量的优质稻米, 其富庶与农耕水平可窥一斑;松江的渔业发展也极为繁盛—— 甚至于当地人“卖鱼论斗”,将捕鱼“比于农圃”。
这也让松江一跃成为当时的商业交易重镇。
到了元代松江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也骤然增长。元十四年(1277年), 政府将华亭县升为华亭府,一年后,它正式改名叫“松江府” 。
据记载,松江府设立之初,曾在府署大门口建起高大的高至15米的五楹谯楼,其造型十分雄伟壮观,甚至被后人成为“云间第一楼”。
当 历史 划到元末至明清这段时期, 松江摇身一变,从富饶的鱼米之乡变为全国棉纺织中心——被称为“松郡棉布,衣被天下”。
而松江饮食的大肆发展,便从这里启程。
01 松江饮食“第一次”在 历史 上烁烁闪耀,还要从明清时开始说起。
彼时松江府商业多头并进,是东南沿海贸易往来的著名的都会。在城内,就建有十里长街,酒肆广设,市井繁华甚至堪比“清明上河图”的热闹景象。 然不仅城内市民温饱而富庶,四方商贾、砥柱名流也云集此中。
经济的富庶让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吃食。 于是松江的厨师们博采众才,将“餐饮业”发展得热火朝天。
这时的松江的饮食,多是在本土民间饮食文化精华上, 进一步融合了吴越文化的饮食风貌。
而吴越饮食风貌主要分为两派。一为江苏一带,菜点以甜软为主 ,品尝时会引发柔风细雨、小桥流水般透出软绵绵的一缕春意; 二为浙江杭州绍兴一带 , 菜点以咸脆为主 ,品尝时会吃出一种嫩柳吐绿、春花轻放般充满诗情画意。
总体来说,吴越地区在温婉的水系下形成了自己温柔清丽、醇和自然的风格 ,既与黄河流域金戈铁马、大漠孤烟的粗犷豪爽相去甚远,也没有长江流域麻辣酸烫、大盘粗碗的刺激奔放。
而松江菜更是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甜软适度、咸脆适中,清淡适口的特色风味。
同时人们在烹饪上讲究擅长炖、蒸、 焖、炒、煮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食材上追求“原汁原味”的清新自然。于是菜肴调味喜爱勾芡却尝之不腻,骨酥肉嫩而不失形。
02 这样的饮食风格一直持续到上海开埠,松江饮食迎来了它的“第二次”转折。
1883年上海开埠后,上海作为内联全国,外通世界的商埠,为适应来自五湖四海人们的口味需求,汇聚了苏、锡、 宁、徽等16个地方菜风味,史称 “十六帮别闹申城” 。
这时松江虽还未被划入上海,但也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渐渐的,松江菜的味道更加多元化,也从 追求清淡开始逐渐转为重调料,从喜好鲜嫩色白,鲜咸适口变为“浓油赤酱”的甜鲜风味。
03 上世纪五十年代松江划归上海市后,松江菜肴又一次发生巨大变更。
这时松江菜肴在保留和创新的同时,也受到海派菜的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上海“本帮海派融合菜”发展蔚为大观,菜馆林立遍布沪上各个地区。
松江许多厨师也师从海派菜大师学艺,甚至还邀请海派厨艺大师来松江指导—— 于是松江菜系血液中注入了上海海派菜因子,它们碰撞、融合,形成了如今的“松江菜”。
总体来说,海派菜的加入让松江菜更加 清新柔和,风味多样 ,重辣、酸、甜味道的调和,讲究入口的口感与层次感。同时在调料上也引入西式调料,比如著名的“李派林喼汁”就是在这时席卷沪上人家。
说了这么多,那松江菜究竟有什么菜呢?
01 经典菜代表:四鳃鲈鱼
四鳃鲈鱼即为松江鲈鱼,产于松江西门外秀野桥下, 仅为松江所有 。早在明代时,松江鲈鱼就与黄河鲤鱼、长江鲥鱼、太湖银鱼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鱼”。
它的肉质纯白如雪花般泛有光泽,入口更是肥嫩鲜美,既无刺又丝毫没有水腥味。 而烹饪它的最好方式,便是不加过多“修饰”的清蒸。
据《后汉书•左慈传》记载,魏帝曹操一次大宴宾客,席间感叹: “今日盛会,珍馐略备,所少,松江鲈鱼耳。”
02 家常菜代表:三丝莼菜汤
同江南菜一般,松江菜也讲究“四季分明,应时而食”。 而在初夏,最鲜美的一道“时令菜”非三丝莼菜汤莫属。
这汤整体上色泽青绿,其中穿梭着些许白的、红的纹路, 原料多样且皆为“鲜”而服务 ——莼菜、火腿丝、香茹丝、鸡丝只是主材料,有些人家还会应自身喜好加入肉丝、笋丝等。
而尝起来更是汤底滑嫩,嚼起来却有些爽脆的口感, 明明是最简单的烧法却让人放不下碗筷!
03 小吃代表:叶榭软糕
叶榭软糕算是最著名的松江小吃之一。 而它的 历史 之久,最远可以追溯到距今400多年的明万历元年(1573年).
一般人家卖叶榭软糕提供3个品种:有方糕、素糕与桂花白糖糕,人们会将松江所产的优质白粳与糯米按95:5的比例配制而成,放入水中先浸泡个七天。
再将泡好发酵完毕的米晒干,放入石臼中舂成粉,多次过筛后再加入豆沙、白糖等配料,最后套入模具中放在炉子上蒸成形便成了。
蒸好的软糕外方内圆,糕色盈白,看着诱人极了! 而味道更是松软糯口,香甜宜人还伴有淡淡的米香,在夏天来上一块,清爽又解馋。
松江菜曾在 历史 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如今却鲜为人知。
我不想过多地去感叹它的失落, 毕竟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选择也会有诸多不同。
但我却不得不为另一件事感到惋惜,那便是诸多松江菜的遗失。 我们曾在古人的记载中一睹它的盛大,而如今它们历数代而来,经时代动荡与名厨故去,留下来的菜品却剩不了多少。
然已发生之遗憾无可挽回,但我们今人仍可对现有的特色菜品加以记录与传承,这也是我们能给这位历经风霜的朋友,最好的礼物。
参考资料:
1.《嘉庆松江府志》
2.《松江,上海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源》.文汇报
3.松江百科
#新星计划#
#吃在中国#
上海松江的历史
松江区,是中国上海市的市辖区,位于上海西南,黄浦江上游。面积605平方千米,人口50万人。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唐置华亭县,元初改称松江县,明清时亦曾为松江府驻地,曾列为全国著名的15个大城市之一。明清的松江府大体上辖有今天苏州河以南的大半个上海市,在明初下辖华亭、上海2县,后来陆续增设,到清末拥有7县(华亭、娄县、上海、南汇、青浦、奉贤、金山)和1厅(川沙)。1958年,整个松江地区由江苏划归上海。1998年撤县设区。
松江古代曾是织染工业的中心,经济发达,现存古迹也较多,其中松江唐经幢、兴圣教寺塔(方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的佘山上还有始建于清的天主教佘山圣母大堂和佘山天文台。
现在,松江已经是上海最重要的卫星城,经济以轻工业为主,多外商投资企业。
[编辑] 行政区划
松江区下辖4个街道、10个镇:
街道办事处:岳阳街道、中山街道、永丰街道、方松街道
镇:九亭镇、泗泾镇、泖港镇、车墩镇、洞泾镇、叶榭镇、新桥镇、石湖荡镇、新浜镇、佘山镇
上海四大古镇的松江镇
松江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距市中心40公里,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春秋年代,农夫渔家聚居于镇东一带,形成集市。
唐天宝十年(751年),华亭县治设此。
元初,松江府行政机构又设在此。
松江在明代是全国著名商业城市之一。
镇上保存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陀罗尼经幢,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兴圣教寺塔、 *** 寺、圆应塔、砖雕、照壁,还有醉白池、云间第一桥等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
上海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院在1958年12月编制的《松江城区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保护沿人民河的醉白池、方塔、烈士墓、西林塔的原有风貌,并加以绿化,使松江保持千年古城特色。
1978年7月,市园林管理处革委会为发展旅游事业,向市计委提出把松江零散的文物迁移集中到方塔周围,建成一个以文物为主体、面积8.8公顷的方塔园的计划任务书。
同年市计委批复同意。
次年同济大学建筑系编制了方塔园规划,提出以宋代方塔为中心,保留方塔周围的明代大型砖雕、照壁、宋代石桥和7株古树等文物古迹。
塔北安置从市区河南路桥堍迁来的清代天妃宫大殿,宫东侧建文物陈列室;塔东划为竹林;塔西安置松江明代顾正谊、孙克弘私宅园的五老峰、美女峰等太湖石立峰等文物;塔园北大门至方塔为石板甬道;塔园南侧为水池、枫林、草坪。
新建具有古朴风格、与古塔协调的长廊、水榭、峭壁山洞、茶室。
该规划方案经市园林局批准后实施,1982年10月竣工开放。
1982年1月,市规划院、松江县建设局联合编制的《松江总体规划》,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区及其控制要求:
(1)第一区,以方塔为中心,半径200米以内为低层建筑区(建筑高度在9米以下,下同);
(2)第二区,以醉白池为中心,半径150米以内为低层建筑区;
(3)第三区,古建筑保护区,其中市河两侧(年丰人寿桥至太仓桥)明清民宅范围内新建筑控制在9米以下,高家花园、太仓桥50米范围内的新建筑控制在6米以下。
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周围30米内的建筑只拆不建,30~40米内的建筑物不超过9米。
上述区域外规划为12~18米的多层建筑区。
1983年市人民 *** 批准《松江总体规划》。
市规划局在1984年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明确指出要保护松江镇,按古典园林修复醉白池, *** 寺改建为 *** 园,并保留松江镇古建筑保护区。
1991年7月编制的《保护规划》在松江镇规划了西、中、东3个风貌保护区,见《松江历史文化名镇规划》:
(1)西区保护范围以人民路以西至玉树路的中山路两侧各约100米,包括市河两岸,为明清传统民居、小镇水巷风貌区;
(2)中区保护范围为醉白池用地范围;
(3)东区保护范围以唐陀罗尼经幢、方塔园、云间第一楼的周围地段。
中区与东区又为文物和古园林风貌区。
按原貌维修保护建筑,改建建筑仍以住宅为主,高度不超过11米,建筑风格应协调,要搬迁有污染的工厂,改善水巷水质,美化环境。
上海松江区简介: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
距上海市中心39公里、虹桥国际机场25公里、浦东国际机场68公里。
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
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风景名胜
(1)松江是上海地面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有唐代的唐经幢、宋代的方塔、元代的 *** 寺、明代的照壁和清代的醉白池等众多文物,故有“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之誉。
(2)作为上海地区唯一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
西北部的12座山峰是上海唯一的山林,2000年又开挖了水面积500亩的人工湖——月湖,山水共映,风光秀美。
(3)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AAAA级景区。
车墩影视乐园、洞泾花桥生态园林、九亭花卉基地更是引得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最佳旅游时间
松江区四季皆宜旅游。
上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
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年平均气温18.5℃。
历史文化
(1)松江,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
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
(2)西晋时代的二陆(陆云、陆机)、元代的赵孟頫、明代的董其昌以及近代的程十发等许多文化名人都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
(3)解放后,群众文化方兴未艾,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形成了戏曲、摄影、丝网版画三大特色文化。
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
松江省的历史沿革
松江省位于黑龙江地区南部。1945年8月31日,国民党政府拟定重划东北行政区划时的省名。同年10月1日,在苏军控制下,于哈尔滨成立滨江省政府。10月下旬,在滨江地区先后成立哈东、哈北、哈南地区行政专员办事处,隶属中共滨江地区工作委员会领导;11月下旬,成立哈西地区行政专员办事处,皆隶中共松江省工委领导。分辖呼兰、巴彦、木兰、东兴、通河、方正、延寿、苇河、珠河、宾县、阿城、五常、双城、肇东、肇州、兰西、青冈、安达18县和郭尔罗斯后旗。1946年1月12日,国民党政府接收滨江省政权,并将滨江省正式改为松江省。同年2月,将通河县划归合江省管辖。同年3月,将哈西专区的肇东、肇州2县和郭尔罗斯后旗划归吉江行政区管辖,同时撤销哈西专区。1946年4月23日,国民党松江省政府主席关吉玉等撤走。1946年4月28日,松江省党政军机关迁入哈尔滨市;5月5日,松江省政府正式成立,管辖哈东、哈南、哈北3个专区及双城、呼兰等15个县。同年6月,将合江省的通河县划归松江省管辖;8月,将青冈、兰西、安达3县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47年1月,增设拉林县;5月,将珠河县改为尚志县;11月,撤销东兴县,并入木兰县;12月,将合江省的佛山县划归松江省管辖。同年8月,撤销哈东、哈南、哈北专区,由省直接辖县。至1947年底,全省共辖14个县。1948年3月,撤销苇河县,并入尚志县;7月,撤销牡丹江省,将牡丹江市和宁安、镜泊、新海、五林、东宁、绥阳、穆棱7县划归松江省管辖;8月,撤销绥阳县并入东宁县,撤销镜泊县并入宁安县,新海、五林2县合并为海林县。至此,松江省共辖牡丹江市和双城、五常、阿城、宾县、尚志、延寿、方正、拉林、呼兰、巴彦、木兰、通河、宁安、海林、穆棱、东宁、佛山17县。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撤销合江省,并人松江省,哈尔滨市改为省辖市,划归松江省管辖,并将北部的佛山县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5月11日,两省机构正式合并。全省共辖4市、32县。省会哈尔滨市。同年6月,撤销绥滨县,并人富锦县。1950年3月,将黑龙江省的佛山县划归松江省管辖。1952年9月,增设伊春县。1953年3月,将佛山县划归黑龙江省管辖。同年7月,哈尔滨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7月,设置双鸭山矿区(县级)。是时,全省共辖3市、32县、1矿区。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撤销松江省建制,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同年8月1日,两省机构正式合并。
松江区的名胜古迹及文化历史风俗特色等
1.方 塔 园
北宋熙宁年间,就是公元 1068年至1094年,这里就建造了闻名江南的兴圣教寺塔。
到了明朝,府城隍庙、关帝庙等大型寺庙又在这儿兴建起来。
明清期间,在兴圣教寺北侧建词奉把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明末抗清名将李待问、清代著名书法家沈荃,因此,北侧的横街当年叫三公街,就是为了纪念松江历史上这三位名人。
2.醉 白 池
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的旅游胜地。
从这座园林的前身算起,已有九百余年历史。
公园面积七十六亩。
园内古木葱宠,亭台密布,古迹甚多。
其曲栏横槛、回廊曲径,古色古香。
上海地区有五大古典园林,就是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秋霞圃、青浦曲水园及松江醉白池。
而醉白池在五大园林中是最古老的园林。
3.西林禅寺
西 林 禅 寺
西 林 禅 寺 由人民路沿中山西路向西行300来米,就有一处金碧辉煌的梵宫突兀在眼前,这就是江 南名刹西林禅寺。
走进禅寺山门抬头仰望,即见江苏佛教协会会长茗山大法师 的手泽:“大雄宝殿”宝匾题额,点画充溢着大同云冈石刻正统北魏 的浓郁书风,岂非凡手可及。
宝殿龙吻脊上,“佛日增辉”四个大字 在阳光下耀目生辉,系金英子居士留迹。
脊后为“法.轮常转”。
龙吻脊两边上耀鱼尾,花边滴水上方由塑小菩萨,竖带为四大天王,脊顶中央饰宝葫芦。
仰视整座大殿,为我国古代名刹传统的歇山式单檐建筑风格。
脊顶左 右还饰有象鼻。
并塑 “前龙后凤”,寓龙凤呈祥之意。
加以脊饰七线条回线,灰色古筒瓦屋面,让人仿佛见到了真正的时代建筑。
实际上,这屋宇辉煌、气势恢宏的大殿,是在原大殿旧址上重修的新建筑。
真正比明代还早建造的大殿,现只能看到两块约4吨重的上圆下方的桑石,这七百年前的遗物,已成为新大殿的镇殿之宝.走出六扇落地花格长窗组成的大殿后门,仅十余步之遥,即巍峨耸立的西林禅寺圆应宝塔。
塔身七层八面,砖木结构,塔壁夹墙中砌有砖梯可登。
塔高46.5米,迄今仍为上海最高的一座宝塔。
据有关碑记,称“塔势峥嵘庄严,三吴诸塔无出其右者”西林寺与西林塔迄今也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至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重修寺宇并宝塔,为纪念南宋云间接待院创始人高僧圆应禅师,故将崇恩塔易名为圆应塔。
宝塔曾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二十年(1840)和光绪初年(1875)又数度重修。
圆应宝塔今约定俗成,被呼作西林塔。
1992年秋,经上海市文管会拨款,由松江博物馆主持西林塔的修缮事项。
1993年门11月29日,当修理人员卸下塔刹时,发现宝顶葫芦紫铜夹层内胆里,放置着许多佛像及古钱等文物。
有金佛像、银佛像、鎏金银观音像、鎏金银文魁星像、玉雕观音像、佛经、记事银片、记事木板、铜印和古钱。
计五十余件。
其中以道光至光绪年间之物居多。
同年12月15日,在塔刹底座砖砌地宫里,又发现多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铜质佛像、青铜佛像、玉雕罗汉像、玉壁、玉环、玉砚、古钱、佛经,以及琥珀、玛瑙等饰件共70余件。
以明代居多,尚有宋元及宋前之物。
1994年1月23日至25日对宝塔地宫进行发掘,发现在。
0.65立方空间的地宫里,有序地排列着佛像、观音像、银塔模型。
鼎炉盘盆,俨然为一座地下小佛殿。
几个聚宝盆盛满数百件玉雕。
玛瑙、琥珀、水晶、珊瑚等饰物。
地宫小佛殿有70余尊贴金银质佛像、贴金银质方塔等模型,还有青铜鼎炉、玉盏、玉碗、玉盘等,更令人惊叹的是,地宫内尊供西林禅寺创始高僧圆应禅师的舍利子,此为名刹的镇寺之宝。
松江市的历史
在4世纪至8世纪的时候,这里曾是出云文化的发源地,后来也成为出云国的国府所在地。在江户时代堀尾吉晴移封至此后,初时称为出云富田藩,但由于当时的藩厅月山富田城是一座山城,为了方便对外来往,1607年决定建造松江城及城下町并将政治中心转移至此;历经堀尾氏、京极氏、松平氏历任领主的开发,逐渐形成现今的城市样貌。1871年废藩置县后,一度单独设置松江县,后成为岛根县的一部份。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市区也未受到破坏,因拥有各种历史文化资产的松江市在1951年被指定为国际文化观光城市。
松江有多少年历史?
上海的历史变迁
几个世纪以来,上海都只是个小渔村,直到13世纪才发展为城镇。公元751年,在今天的松江首先建起了行政县,称为华亭县;至宋朝(公元991年),松江河南岸青浦东北又有青龙镇。为了方便交通,商船都选择今天黄浦外滩为停靠码头,河西岸于是逐渐出现一座城市取代青龙镇,成为新的港口和商业中心。南宋时期(公元1260-1274年),上海地位日益重要,这里商船云集,热闹非凡。公元1292年,元朝在此设立行政县,到明朝已成为国家的纺织和手工业中心,并建起了第一座厂。清政府在公元1685年设立上海海关,一个国际性大商埠从此发展起来。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根据条约规定,上海被开放成通商口岸,隧进一步沦为国际殖民地。外国资本的入侵垄断了上海及东南沿岸的手工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海的商业、金融、纺织、轻工业和交通运输。同时,民族工商业也开始成熟起来。上海不仅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国家的工业命脉。
上海西部在6000年前就已成陆。市区成陆约在10世纪前叶才全部形成。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后设会稽郡,治所在苏州。会稽郡辖缪县、由拳县和海盐县。缪县包括今嘉定、上海两县及青浦、松江两县大部和市区部分地区。今嘉定县境内还有一个以缪命名的缪城乡。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筑了一条由咸阳经湖北、湖南而抵江苏、上海一带的宽阔驰道。据史载,驰道宽50步,每隔3丈植树一株。驰道通过今松江西北,“经青浦古塘桥,西通吴城”。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率丞相李斯、少子胡亥等一批文臣武将南下巡游,曾通过松江西境和青浦南境的横山、小昆山、三泖地带,看到当地物产丰富,人众熙攘,人们划船在水上交易。这说明上海那时还没有形成城市。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南朝梁大同元年(585年),分割原海盐县地域置青浦县和前京县。唐时将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建华亭县,县治设在今松江县境内,天宝五年(746年),在今青浦东北的吴淞江南岸设置了青龙镇,直属华亭县。青龙镇原是三国时吴孙权建造和停泊战舰的场所。青龙港是吴淞江下游的起点,是唐代对外贸易的新兴港口,航运船只不仅可抵沿海和内河重镇,而且可直达日本、朝鲜。
宋初,华亭县改属两浙路秀州(州治在今嘉兴)。这时华亭县以东的海滩,已经成为重要盐场,“人烟浩穰,海舶辐揍”,商业日益发达。宋宣和元年(1119年),随着松江航道重新疏浚,青龙镇更见发展。据宋诗人梅尧臣在《青龙杂志》中记载,青龙镇有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还有“三亭、七塔、十三寺,烟火万家”,时人誉称“小杭州”。青龙镇虽如此繁华,但当年作为华亭一个海口的上海,仍然是个荒凉的渔村。后来因为吴淞江下游的淤浅,曾经繁华一时的青龙镇,就逐渐丧失了作为长江口良港的地位,而日趋萧条冷落。
宋熙宁年间(l068一l077年),贸易中心转移到华亭东北地区,这里形成居民点,由渔村变成初具规模的小镇。南宋咸淳三年(1267),在此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元朝至元十四年(l277年),在上海镇设立市舶司,与广州、泉州、温州、杭州、庆元、澉浦合称全国七大市舶司。本埠市舶司的衙门设在后来的上海县署内,即今小东门方浜南路的光启路上。
元朝至元二十八年(l291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明末清初,上海的行政区又进行了沿革,逐步形成了今天上海的规模。
至l840年鸦片战争前夕,上海县东界川沙,南邻南汇,西接青浦,北连宝山。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鲜萃羽集,地大物博,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鸦片战争失败后,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指令投降派蓍英和伊里布同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条约”第三款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清道光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接着,英国又以“理定善后事宜”为借口,于l843年l0月8日又同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条约”第九款规定:“在万年和约(指《南京条约》)内言明,允许英人携带眷赴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口居住...但中华地方官必须与英国管事官各就地方民情拟于何地方、用何房屋和基地,系准英国人租赁。”同年l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任。他根据《虎门条约》向上海道台官慕久要求划出一块土地作“居留地”,专供英国侨民使用。宫慕久居然以为华洋分居能避免“纠纷”,默许巴富尔的要求。据此,巴富尔在11月l4日发出通告,宣布上海于1843年ll月l7日正式开埠。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一百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竞相设立租界。先是英国于1845年在上海建立租界继而美、法也分别于l848--1849年在上海建立租界;后来英、美租界合称为“公共租界”。整整一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
在19l9年的“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学生和各界人士举行全市性罢工、罢课、罢市斗争,显示了上海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5年1月奉军进人上海,当时的北京政府将上海改为淞沪市。1927年3月29日上海临时特别市政府成立。1930年7月1日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1949年5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
松江区从什么时候成立
松江区从1998年2月成立
1998年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长远,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黄浦江上游,东与闵行区、奉贤区为邻,南、西南与金山区交界,西、北与青浦区接壤。区境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25千米。总面积605.64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
松江的由来
松江源于古代境内一条主河道名。《尚书 禹贡》中记载夏禹治水:“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三江”指“松江(吴淞江)、娄江、东江”。“震泽”指的是太湖。其意是:三江将太湖之水导入大海,太湖也就稳定了。当时的“松江”是太湖东向入海的一条重要泄水道,其下游流经今松江、青浦、闵行等区境。
据历史记载,原松江为淞江。关于“凇”、“松”二字之递变,清初叶梦珠《阅世编》记:松江“元以前为华亭县,属嘉兴府。元始建淞江府,而分府北一带立上海县。明初,以郡多水灾,因于‘淞’字去水而从‘松’,称‘松江府’”。
以前的上海市松江区是什么地方
松江区位于上海市西南部,历史文化长远,有着"上海之根" 的称呼,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据考古发现,距今约6000年,先民们就在九峰一带劳动、生息,创造了崧泽型和良渚型等古文化。
松江古称华亭,别称有云间、茸城、谷水等,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置华亭县,后改称松江县,上海开埠前,松江是上海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有"苏(苏州府)松(松江府)财赋半天下"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