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

世博中国馆里有哪些内容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 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搭乘电梯,观众可以直奔49米上层,这是展馆最高、最大的展层,也是核心展示层“东方足迹”,面积达8500平方米。“发展”和“时空转换”为该层的两个核心展示角度。 一个超常规的影厅是上层的点睛之处。导演陆川透露,不同于普通的影厅,在这里,主题影片将在不同的空间里同时展现,前、左、右三面大银幕包围着观众。影片时长8分钟,但不同空间放映的累积内容时长则达24分钟,极富视觉冲击力,以汇聚、建设和感悟着手,诗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建设中所作的努力和成就。大气、震撼、现代风格的影片虽短,其内容却仿如一部“微型史诗”。 陆川透露,主题电影的制作班底就是《南京!南京!》团队,从创意阶段开始,电影即定调为诗意的展现,因此会有很多超出现实生活的、富有想像力的“奇观”呈现给观众。 影片将给我们展现一种新的人文情怀,震撼但不压抑。陆川认为,对一些历史的诠释可以用一种轻松的、柔性的关注和表现手段,使其更艺术化。 他表示:“影片后期制作复杂程度不亚于影片《魔戒》,将体现目前国内后期制作的最高水平,有许多经过好莱坞大片历练的年轻人加盟。”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被另一件“宝贝”所吸引——放大了数百倍的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巨型画卷可以让人细细品味,画中人物还会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工人们巧夺天工地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潘公凯表示:“我们要把它做得有趣、好玩,既有意思又有内容,寓教于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宣和年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盛热闹,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城乡、街市、水道间的形形色色。 2002年,《清明上河图》的孤本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引来无数观众排队参观,竞相一睹真容。但当时观众只能在1米开外的围栏外远距离眺望而已。这一次,原本5米多长的画卷被放大至100米,走在巨型画卷旁,可以一次看个够。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41米展厅的途中,可以看到意象化的绿色植物将建构出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其中还穿插新老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装置。 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引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边游边看,好似一趟寻觅之旅。黄建成表示,“骑乘”算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

约10分钟的“骑乘”旅途中,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潘公凯说道,中国古代的农耕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古时候的建筑均以木材为主,功能偏向于生活和居住,并且符合中国的气候特点。这不同于希腊、埃及等其他国家,以石头建筑为主。因此,这种中国式的建筑之旅将很有看头。 [2]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

潘公凯表示,下层将会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生活的智慧面向未来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交一份“中国式的答案”。

中国元素不等于传统元素,充满未来感的下层,将中国长安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将东方的内敛与西方的张扬相融合,给参观者提供畅想未来城市的机会,寻找中国的城市未来在哪里。 [2]

水——贯穿始终的线索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因此,东方智慧的展现少不了“水”元素。

中国国家馆内,“水的流动”联系了各个展层和展项。在不同的地方,观众会看到形态各异的水,既有真“水”,也有高科技的模拟“水”,还有装置性的抽象“水”,更有您意想不到的“新新水模式”。

水,一直是个全球性的话题。2008年西班牙萨拉戈萨世博会即以“水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城市发展中,水资源早已成为各国探讨的热点。在中国,古有依山傍水的建城之道。人类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的习性成就了当今的城市。大城市靠水而生,“水”为人类带来生命之源和重要交通渠道。

中国国家馆将“水”元素贯穿始终,既是对东方智慧的一种凝炼,也是一次对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呼应,更是展现了人与人、人与环境、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

[编辑本段]亮点

精心挑出的“中国红”

装点国家馆的“中国红”,是从足足上百种红色材料色样中逐一挑选而出的,由7种红色组合而成。馆体颜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浅,能在白昼不同阳光折射和夜间灯光投射及不同视觉高度等条件下,形成统一的具有沉稳、经典视觉效果的红色。此外,中国馆红板选用金属材料,采用灯芯绒状肌理方案,不仅为中国馆穿上了更具质感的“外衣”,也为原本张扬、跳跃的红色赋予了稳重、大气的印象。在白天就是吸引目光的焦点所在,到了夜晚,绝妙的灯光效果将让“中国红”更加鲜亮。

百米墙面重现《清明上河图》

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也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将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而国宝《清明上河图》原件,也将出现在世博期间的中国馆。

45分钟体验五千年文明精华

参观者将首先看到一个巨大的环幕影院,通过观看一段8分钟的电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之后,人们将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再到放大了数百倍的《清明上河图》中汴京的繁华,最终来到以白色为基调,营造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给出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约需45分钟。

“新九洲清晏” 灵感源于圆明园

在中国馆的地区馆屋顶平台上, 2.7万平方米的城市空中花园“新九洲清晏”,将为中国馆承担起人员疏散、公共休闲等多项功能。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浓缩着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造景技术,更蕴藏着中华智慧和东方神韵。每一个小洲上都会有代表中华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观布置。游客们穿梭其中,就好比在微缩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看遍鬼斧神工的自然造化,而它们所展现的悠久文化和丰富景观,也是中国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示主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篆书作墙组成二十四节气

除国家馆的造型整合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要素外,地区馆的设计也极富中国气韵,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传统元素。在地区馆的外墙,设计者采用中国古老的文字——篆书来作为装饰。“叠篆文字”装饰的地区馆建筑表面,传递着二十四节气的人文地理信息。濒临失传“三斩斧” 平均每1厘米宽度要斩7刀,看似简洁的中国馆台阶蕴藏无数奥妙,其共有76级踏步,质量、工艺堪比人民大会堂的大台阶。同时重拾濒临失传的民间绝艺“三斩斧”,一块1米见方的石头上,斩斧要达上万刀,整个中国馆大台阶加起来达5400多万刀。中国馆大台阶全部采用花岗石“华夏灰”制作而成,突出了黑白相间的视觉效果。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位于世博园区核心区,规划中的中国馆由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的中国国家馆、3万平方米的中国地区馆以及3000平方米的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在世博会举办期间,中国馆是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主要展示区和重要载体。

中国馆位于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面积为6.52公顷。地块内西北侧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并设周家渡站。

---

是的,有各省馆,更是异彩纷呈,各有各的特色

世博会中国馆里面主要讲什么

我来告诉你最热的场馆,你一定要去哦。

中国 寻觅“东方之冠”

东道主国的场馆历来都是该届世博会期间的亮点,以“东方之冠”为建筑主题的中国馆,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穿越“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领悟中华民族发展中的智慧。

中国馆是园区内最高的建筑物,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世博园区核心建筑物之一,并将永久保留。

展馆分三层,展示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取得预约券的参观者可搭电梯直奔49米高上层,在三面并设大银幕的影厅,欣赏由电影《南京!南京!》班底制作的8分钟影片,展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城市化建设。

必看动感《清明上河图》

走出影厅,观众马上会看到张择端名作——《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不仅由原本只得5米多长放大至100米,画中的人还会走动,河水波光粼粼,月影随水波若隐若现。《清明上河图》还分白天和黑夜两版本,会有不同人物出现画中。

紧接着,观众在前往高41米的中层展厅途中,可看到10棵荧光树构成一个梦幻的绿色环境,当中还穿插新旧城市人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的影像,旁边还有一片仿真湿地,由电子屏幕模仿真系统。而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亦会出现其中。

参观者来到41米高的中层后,可乘坐犹如迪斯尼乐园“小小世界”的梦幻轨道车,欣赏中国传统城市营建的智能,如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及斗拱砖瓦等。最后是33米高的下层展厅,该层以白色为设计基调,并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突显现代的舒雅,参观者更可发挥想象力,透过参与互动游戏,构想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生活。

香港 观看立体维港

位于中国旁的香港馆是一座三层高的钢结构建筑,展馆中层通透,以显示香港是个现代化、开放自由、高度透明的社会。香港馆以“无限城市——香港”为主题,首层和第二层以行人坡道连接,坡道平台设有投射屏幕,让参观者在步行期间也可欣赏展览内容。

首层夹层设有一个小型放映室,播放介绍香港的3D影片;戴上特制眼镜,可看到立体的维港夜景。经过二层展览厅后,左边墙上的巨大画面会看到香港城市的天际线,然后有极高的玻璃幕墙,放有介绍香港科技、文化发展的互动玻璃柱,旁边更有互动游戏,探索香港的特色、节庆盛事。

二层夹层是一个观赏看台,参观者可从高处向下观看二层展览厅的展品和馆外景色。屋顶层则是个迷你湿地公园,种有40种树木、灌木及湿地植物,展示香港可持续发展的一面。

沙特 最大3D影院

斥资13亿元人民币的沙特阿拉伯馆是除中国馆外投资最多的展馆,展场面积达6100平方米,亦是仅次于中国馆,馆内的三维(3D)影院是全世界最大的,银幕面积达1600平方米,观众可以在悬挂于影院空中的行人道自由行走。

而展馆外形像一艘高悬空中的月亮巨船,船底和甲板种满了沙特常见植物枣椰树,展馆的墙上和地上还将以水幕形式展示中文和阿拉伯文的文字书法。

日本 看荣念曾表演

日本馆造型有如卧着的“蚕宝宝”,头上的三只“角”是用来散热及收集雨水,而紫色的“皮肤”采用透光、可循环再用的夹层薄膜“ETFE”制成。

日本馆长江原规由表示,日本馆内展出的一个会拉小提琴的机器人将奏出中国名曲《茉莉花》,还会上演一出音乐剧,讲述中日合作保护朱鹮的主题;音乐剧由生于上海的香港剧作家荣念曾与日本的佐藤信共同执导。

澳洲 树熊无处不在

澳洲馆内处处有幽默心思:肥嘟嘟的树熊公仔无处不在,和袋鼠等共同为澳洲馆“代言”,澳洲馆并以泥公仔形式塑出澳洲历史和物产,从土著聚居、白人殖民,至2000年举行的悉尼奥运等。

剧场也会播放一段动画,在三幅环形移动的巨幕中,剧场中央的雕塑会升降变幻,剧情讲述一个毛利族男孩、一个白人男孩和一个亚裔女孩共同玩耍,以及他们愿望中的城市。

西班牙 闯奔牛节现场

西班牙馆的“大藤篮”外形是其亮点之一。展馆外墙由藤条装饰,呈现波浪起伏的流线型。8524块手工编织的藤板因在水中泡煮的时间不同而颜色不一,并会略带抽象地拼砌出“日”、“月”、“友”等汉字。

西班牙馆以“我们世代相传的城市”为主题,挥舞着红布的人群会把参观者带入奔牛节的现场。但最令人期待的应该是:每日两场佛明戈舞蹈表演及可容纳300人的西班牙餐厅。

德国 声控金属巨球

德国馆最大的亮点是在展厅顶端悬挂的巨大金属感应球。这个直径3米、重达1.5吨的金属球,装有约40万根发光二极管,还可通过声控装置对呼喊声做出反应,金属球会移向呼声大更整齐的那边,球面的图案色彩会更缤纷璀璨。

在离开主题展馆时,隧道末端还会出现一个湛蓝色的海底世界,一幅憧憬未来的画卷——灿烂阳光下的汉堡海港,与现代建筑群一同呈现眼前。

丹麦 探望小美人鱼

作为童话王国,丹麦馆以“幸福生活,童话乐园”为主题,向外界展现丹麦人的日常生活,以及丹麦与中国如何透过合作改善城市生活。

游客除了可以一试当地的运来的单车、一尝地道的丹麦鸡汤等传统美食外,不能不看的是专程从哥本哈根运来的“小美人鱼”。这个来自安徒生童话的“美人鱼”铜像,今次更是首度走出国门,放置于上海世博园丹麦国家馆的水池中央。

英国 朝拜“种子圣殿”

像蒲公英的英国馆是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公园,“种子圣殿”外部有6万多条向各个方伸展的触须,白天会像光纤那样为内部传导光线,提供内部照明;夜间,内置光源可照亮整个建筑。

在展区内,“光雨”会散落在参观者身上,而数万颗由中英植物研究所合作的种子将呈现在参观者面前。参观者最后在一个足球场,可看到独特方式呈现的莎士比亚剧目演出,并和足球员比试一番。

美国 观看4D影片

美国馆内的占地6000平方米的展馆以“拥抱挑战”为主题。

展馆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展现美国是个具有异域文化和地理奇观的地方;第二部分是一个可容纳500人的空间,看到不同美国人以普通话向参观者问好的片段;在第三部分,游客可看到一个小女孩如何将废弃空地变成繁茂花园,现场有四维(4D)效果,让观众置身其中。最后则是展示美国人如何令小区可持续发展。

世博中国馆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是什么意思?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的意思是世博中国馆采用了数字科技加上动画制作,再结合声光电技术融合创作而成,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专利认证。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展区采用仿宋建筑风格,整个展棚长89米,宽20米,高9米,展览总面积约2000平米。整个展区分为序厅、主厅两部分。

动态版《清明上河图》运用计算机科技与尖端投影技术,将张择端那幅原本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的画作,放大了30倍,用12台高清投影机投射在长128米、高6.5米的曲线形屏幕上。

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全长128米、高7米,使用了数十台世界级工程电影投影仪及专业幕布。整个画面以4分钟为一周期,分白天、黑夜两种展示模式。2010年,该展览曾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

扩展资料:

清明上河图的画轴大致分成左、右两部分,右边主要描述乡间的从容步调,主要是一些农人、牧羊者、养猪的人等;从一条乡间小径逐渐拓宽、并连接到市镇中的马路。画面左端则是描绘城市生活,出现有许多的经济活动,因为城中的民生所需、奇珍百物,都全靠汴河供应。画中随处可见穿梭的船舶,搬运货物的苦力,显示汴河交通很繁忙。

在画面左端进入城门后,各式各样的商业活动包含卖酒的、谷物市场、二手商品店、厨具店、弓箭店、灯笼店、乐器行、金饰行、布庄、画廊、药店、餐厅等应有尽有。在虹桥上,小贩更是琳琅满目。

画面中的虹桥,是整幅画轴的焦点。画家在桥面上描绘出非常热闹的人群。一艘船用有点怪的角度要从桥下穿越,由于桅杆不够低,有点威胁到桥身的安全。桥上的人和河边的人正在卖力地朝向船上的人呼喊、并以手势表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揭秘世博:解析清明上河图能“动”的秘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明上河图 (动态版)

上海世博会中国可以展出哪些科技成果

中国馆的外观、色彩、负重、灯光、投影都是中国尖端科技成果的具体表现。 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  通过几个风格迥异的展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的一部影片,讲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自强不息的城市化经验、中国人的建设热情和对于未来的期望。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被艺术地再现于展厅中,传达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工人们巧夺天工地用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了动画版的《清明上河图》面对 “国宝级”文物的再创作展现,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如造纸、印刷术等和城市生活发展相关的元素也都将创意地展现在人们的寻寻觅觅中。 第二展区:展开“寻觅之旅”  采用轨道游览车,以古今对话的方式让参观者在最短的时间内领略中国城市营建规划的智慧,完成一次充中国国家馆内部效果图满动感、惊喜和发现的参观体验。

结束了49米上层的参观,观众将来到41米的中层,经历动感体验。中层面积3500平方米,被誉为是充满惊喜的“智慧之旅”。 梦幻的轨道车,是中层的主打项目。姚开阳表示,这就好比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游玩项目,给人以童话般的意境。但中国国家馆的这段“骑乘”还能让人领略半抽象、诗意化的参观效果。 “骑乘”是一种参观者的特定方式,运用了动态的“流处理”,设计在展馆的41米中层,既是一种惊喜,也是一种参观节奏上的调节,让游客在三个层面的参观过程中有起有伏。木结构建筑、拱桥、庭院、园林、斗拱、砖瓦等成为沿途观赏的亮点。

第三展区:聚集“低碳行动”  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33米的下层展厅“绽放的城市”,面积约为3400平方米,被赋予了“未来畅想”的功能。

该层的环境设计颇有讲究,以白色为基调的展厅被打造成流线型,配以光影的勾勒,风格简洁、舒展又不失高雅。

如果说,前两层是回顾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那么这一层,则是对未来20年发展的展望。在这里,观众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参与到有趣的互动项目中,一起畅想未来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