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冒顿是匈奴第一代单于头曼的长子,长大后被立为匈奴太子,成为匈奴单于的继承人。但因头曼单于偏宠后娶的阏氏,爱屋及乌,渐有废冒顿而另立阏氏之子之意,于是便派冒顿到月氏当人质。冒顿刚到月氏,头曼马上攻击月氏,加深了父子之间的矛盾。

后冒顿发明了一种响箭,这是一种射出去之后会发出鸣响的特殊的箭,名为“鸣镝”。冒顿训练其收下,他的“鸣镝”射向哪里,其手下就要向那个目标射击。训练有素后,冒顿跟随父亲头曼单于去打猎,用“鸣镝”射击头曼单于的头,

冒顿单于鸣镝弑父是怎么回事?鸣镝弑父的事件结果

冒顿单于鸣镝弑父是怎么回事?鸣镝弑父的事件结果

冒顿是匈奴族首领头曼单于的长子。匈奴是一个游牧民族,展转迁徙于今贝加尔湖以南,阴山以北的广大地区,相传是夏后氏的后裔,在商、周时期被称为俨犹、山戎等等到战国时代势力壮大,开始威胁中原诸国战国末年和秦朝时期,头曼单于在位,势力已达现在的河套地区,并不断有南侵之势,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将河套夺回,筑万里长城以御之。

冒顿是头曼单于的长子,但并不得宠爱。头曼真正喜欢的是新娶的阔氏(单于之妻的专称)所生的少子。但冒顿已长大成人,且勇武超群,极有才干,公开地立少子为继承人会引起内乱,头曼遂以和好月氏(国名,今甘肃北部地区后西迁)为名,派冒顿到月氏为人质,而后猛攻月氏,想用借刀杀人的方法,让月氏除去冒顿。冒顿看出其父的意图,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盗得一匹好马,驰返匈奴。头曼欣赏冒顿的勇敢,命他为将,率兵万人。

冒顿严格训练士卒,要士卒绝对服从自己,准备除去头曼和其他政敌。他制造一种响箭叫做鸣摘,命令士兵,鸣摘射向哪里,士卒必须射向哪里,违者立斩不赦。在打猎时,有的士卒只顾自己追逐野兽,忘记了随鸣摘而射的禁令,结果几十个人被杀。后来,冒顿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把鸣摘射向自己最喜欢的一匹宝马,有几个部下以为冒顿射错了,没有放箭,结果掉了脑袋。

冒顿对大家说,鸣摘射错了是我的事情,你不随鸣摘而射,就是你的过错,就要问斩。过了几天,冒顿带领亲兵几十人巡视营帐,见他爱妾在帐外嬉戏,居然把鸣摘射向了爱妾,大部分士卒听到鸣摘声音,不加分辨,举手就射。有几个人看到鸣摘射的是冒顿的爱妾,一惊之下,忘记了放箭,等明白过来时,脑袋已掉到了地上。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冒顿鸣摘所指,士卒必射无疑。一次,冒顿用鸣摘射头曼单于的坐骑,士卒毫不犹豫,把这匹马射死了。冒顿知道士卒可用,开始实施弑父计划。

不久,头曼单于出猎,冒顿也率众跟随。当行猎到 *** 时,冒顿将鸣摘射向头曼, () 士卒闻声而动,矢如飞蝗,头曼当场被射死。冒顿的后母及少弟等人,当然也是血洒黄沙。

儿子杀死老子,哥哥杀死弟弟,在当时的匈奴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百姓也不以为意,谁力量大谁就做王。冒顿杀死头曼之后,就做了单于。这时,匈奴东边的东胡人听说冒顿新立,欺冒顿年少,有意挑衅。派使者说:“听说头曼单于有一匹千里马,我们想得到它。”牧民最爱马,没有马就寸步难行,东胡点名要千里马,群臣都不愿意。

冒顿说:“既然两国为邻,何必为一西马伤了邻居的和气?”就把这匹干里马赠给了东胡。东胡以为冒顿胆怯,又派使者来说:“单于阔氏都很漂亮,我们国王很想有一位阔氏为妻。”冒顿征求群臣意见,群臣异口同声地反对说:“东胡实在狂妄无礼,竟提出这样荒唐的要求,应发兵进攻。”冒顿笑了笑说:“两国之间,干嘛要为一个正妹而大动干戈,给他就是了。”就把自己最宠爱的阔氏送给了东胡。

东胡王得寸进尺,以为冒顿真的害怕了,想向西扩张领俗。当时匈奴和东胡之间有千余里地区无人居住,这是两国共有的公共地带,东 *** 使者对冒顿说:“匈奴和东胡之间有一块空地,匈奴人口有限,用不着这块地方,我们人多地少,想请匈奴把这块地让给我们。”冒顿征求群臣意见,有的认为:“那是一块废地,没有什么用处,东胡要就给它吧。”

来揭秘吧据悉当时冒顿勃然大怒,说:“俗地是国家的根本,怎能拿来送人!”把那些同意东胡要求的人全部推出帐外斩了,然后命令全族男女,凡是能弯弓射箭者,一律上马去进攻东胡,犹豫拖延者处死。东胡认为匈奴软弱可欺,根本没想到匈奴会主动进攻,没作任何准备,被冒顿打得一败徐地,东胡王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作了冒顿的刀下鬼。冒顿尽收东胡俗地和人民。

吞并东胡之后,冒顿又马不停蹄西攻月氏,以泄当年为质于月氏之愤,把月氏赶到了大西北,随后又兼并了楼兰、白羊诸部族,统一了蒙古高原又挥师南下,越过阴山,趁中原战乱之机,重新占领了河南地(河套地区)。

冒顿统一蒙古高原各个游牧民族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相应的统治制度,最高首领称单于,本族人称为“撑犁孤涂单于”,撑犁意思是天,孤徐意思是子,单于则是广大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像天那样广大(仅仅小于天)。下依次设左右贤王,左右谷最,左右大将,等等。

全国分为三部分,单于住在单于庭(今外蒙乌兰巴托),统治中部,东部由左贤王统治,西部由右贤王统治。一般由太子任左贤王。单于就是透过左右贤王统治这一辽阔地域的,有控弦之士三十万,虎视中原,成为汉朝北方的强邻。

“冒顿单于鸣镝弑父”是怎么回事?

也就是其训练手下,只要他的鸣镝(也就是响箭)射向那里,他手下也要向那个目标设计,据说开始是射向他最喜欢的战马,然后是射向他最宠爱的妻子,所有犹豫没有射箭的人都被杀死。

实际上是类似训练狗的条件反射。

最后只要他的响箭射向那里,他的手下就会条件反射的把箭射向那里。

最后当其父亲和他一起打猎的时候,他就向其父亲射出响箭。后果自然就是他父亲变成刺猬了。

匈奴冒顿为啥要杀了自己的父亲?

冒顿原本是太子,但是他的父亲最终却选了另一位嫡子成为继承人。父亲的变卦让冒顿火冒三丈,更过分的是,他的父亲先是把冒顿从去月氏做质子,但在那之后他就立即派兵袭击月氏,完全不顾儿子的死活。月氏本来不想杀冒顿,但是看到连冒顿的父亲都愿意放弃自己的儿子,月氏也没有顾忌,于是准备杀 死冒顿。

幸亏冒顿提前得到风声,历尽千辛万苦逃了出来。此时的父亲看到冒顿回来,认为冒顿还挺有实力,对冒顿刮目相看,于是打算继续让冒顿当太子。不过对于冒顿来说,一切都太晚了,他此刻心中只有复仇,他想从抛弃他的父亲那里收回属于他的东西,一个巨大的阴谋在冒顿的心中展开,他在等待机会。

最后,他对准了他的父亲,士兵们也毫不犹豫的将箭射了过去。结果,可以想象,冒顿取代了他的父亲,成为草原上的新霸主。正是因为他的心狠残酷,才能在后来掀起无数腥风血雨。

冒顿和曼单于之间有什么恩怨,才导致冒顿会“鸣镝弑父”?

头曼,是战国末期第一个奴隶制匈奴族国的国王,称号单于。

冒顿(音:末读)是头曼单于的大儿子,已经被立为太子。

可好景不长,头曼的爱妾为他生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小儿子。

小儿子一天天长大,爱妾整天在头曼枕头边吹风,说冒顿的坏话,其目的不言自明。头曼动摇了,决定“废长立幼”。为了让小儿子成为继承者,他把太子冒顿送到邻国月氏(音:肉之)做人质。

头曼刚把儿子送到月氏,就故意向月氏发动进攻,逼着对方“撕票”。

生死关头,冒顿盗窃了一匹骏马逃出月氏,躲过了追杀。

这一天,单于的大帐内,爱妾杏目含春,软语娇声,心情大好,正一杯接一杯地向头曼敬酒。因为按照常规,月氏很快就能传来冒顿被杀的消息,她年幼的儿子将成为唯一的单于继承人。

可不知何时,冒顿像一头嗜血的狼一样,瞪着一双血红的眼睛出现在帐里。

头曼和爱妾惊得目瞪口呆。

接下来,头曼会继续想办法杀掉大儿子吗?

按说,他应该杀掉大儿子,因为自己进攻月氏的意图,大儿子肯定已经知道了,也肯定对自己恨之入骨了,凭着自己对大儿子的了解,大儿子迟早会报复的,甚至会杀了自己。

但他又实在不想这样做,因为从儿子逃脱月氏追杀这件事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影子,看到了这个儿子身上所展现出来的血性和智慧,正是一个单于继承人最重要的品质。

因此,他开始欣赏这个大儿子,并给了他一万骑兵。

“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班固《汉书》

父亲这一明显带有补偿性质的做法,冒顿会领情吗?事实证明,他不会,他如果原谅了父亲。就说明父亲对他看走眼了。

冒顿发明了一种骨剑,上面有孔,发射时能发出刺耳的声响。他把这种用于发号施令的响箭命名为鸣镝。

他命令部下:“鸣镝射什么,你们就射什么,不服从命令的立刻处死!”

他首先射向鸟兽,有的部下没有迅速跟着射击,被他无情地斩首。

随后他射向自己的宝驹,草原人对马的喜爱人人皆知,又有人因没有及时射击被他斩首。

第三次他将响箭射向他的女人——太子妃,还是有人犹豫不决,这些不敢跟射的部下也被处死。

最后他在打猎的时候,故意用鸣镝射父亲的坐骑,部属们无一违抗命令,头曼单于的坐骑顷刻就被射得如同刺猬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