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不是商品,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一个用来衡量物品价值的通用物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既有使用价值也有价值。从经济学角度讲,商品不能转换为货币。但是如果换个角度讲,人们在进行贸易时不用任何货币,例如用羊换大米,那么商品本身就充当了货币作用,商品也就在交换过程中转换为了货币。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的过程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的过程称为商品的惊险跳跃。在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过程中,商品生产者只有顺利实现商品到货币的跳跃,把商品换成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货币,商品生产者才能生存下去。即通过商品交换,使用价值才能转化为价值,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为什么商品到货币的转换是惊险的一跃

货币商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独占一般等价物地位,或者说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通常是指贵金属黄金、白银,特别是黄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如果掉下去,那么摔碎的不仅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

经济生活中商品能够成功的出售,如果成功出售了,商品生产者才可以继续生产。否则商品生产者的生产将难以为继,这就意味着生产者面临停产倒闭的风险,所以如果不能实现惊人的一跃,摔坏的将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生产者。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2-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价值转化为货币的条件

价值转化为货币的条件是商品交换。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市场上的商品交换,将价值转化为货币形式。因为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个别的、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发展到货币的价值形式。

货币的具体产生: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最初过着纯粹的自然经济生活,没有商品,没有交换,随着生产力的提高,逐渐产生了社会分工,既出现了剩余的物产,也产生了物产的需求,于是就有了交换。

最开始是偶然的物物交换,互通有无,然后是经常的物物交换,有较为固定的时间和场所,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交换的物品也越来越丰富,交换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导致开始寻找特定的商品,成为可以固定变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媒介物,这些商品就是最初的自然物货币或者商品货币。但它们只能算是货币的萌芽。

在距今70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约相当于传说中的神农、炎黄帝,中国就有了经常的物物交换,也开始出现最早的自然物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