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汕头原是海边的一个渔村,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为厦岭至。

2、嘉靖九年,现在的外马路老妈宫一带至崎碌已形成沙脊,万历三年,沙脊积聚成片,称作沙汕坪。

3、清康熙五十六年,在现在的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

4、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至嘉庆四年因商船停泊越来越多,称作沙汕头港。

5、开埠前已建立了漳潮会馆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具备商埠雏型。汕头开埠后鸦片和外国商品源源输入,而大批猪仔被源源输送到

汕头的发展史

汕头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部,濒临南海,地处韩江、榕江、练江出海口,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之称,是全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和南方重要港口城市。

全市总面积2064平方公里,总人口495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43平方公里,人口137万人。

现辖金平、龙湖、澄海、濠江、潮阳、潮南6个区和南澳县。

汕头自然条件优越。

位于北回归线与南海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1.3°C,日照时间2000—3000小时,降雨量1672.25mm,湿度82%,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区域之一。

全市海岸线289公里,天然良港众多。

汕头不仅是粤东的中心城市,也是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处于“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也是长三角、珠三角和海峡西岸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点,拥有亚太地缘门户的独特区位优势。

汕头港临近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距香港、台湾高雄均不足200海里。

汕头是著名的侨乡,与海外交往密切。

目前在海外的乡亲有335万人,遍布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200多万人。

与海外交往的独特人缘、地缘、亲缘优势,使汕头在对外开放方面具有特殊的优越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981年,汕头设立经济特区,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汕头对外商贸历史悠久,经济外向度高。

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有“百载商埠”之称,商贸历来比较发达,曾出现“商贾云集,楼船万国”的繁荣景象。

1921年,汕头设市建制。

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吞吐量曾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

潮商目前已成为一支具有世界性的商业群落,经济实力雄厚,影响力巨大。

汕头人多地少,文化传统独特。

汕头是全国人口最稠密、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地区之一。

以精耕细作闻名,有“种田如绣花”之喻。

潮汕地区历来人文荟萃,崇文重教,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潮汕话、潮剧、潮乐、潮菜和工夫茶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别具一格。

以潮汕历史文化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潮学”研究广泛深入开展,影响深远。

改革开放以来,汕头市充分发挥特区和侨乡优势,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社会文明程度日益增强。

先后进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行列。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40.92亿元,增长11.6%;工业总产值1469.9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4.93亿元,增长18.6%。

城市名英文:Shantou, 曾称 Swatow.日文 :スワトウ

语言:潮州话(或称潮汕话) 英语称:Teochew, Teochiu, Tiuchiu, Tiochiu or Diojiu

【地理位置】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 三角洲南端,东北接潮州市饶平县,北邻潮州市潮安县,西邻揭阳 普宁市,西南接揭阳市惠来县,东南濒临南海。

全境位于东经116°14′至 117°19′,北纬23°02′至23°38′之间,市区距香港187海里,距台湾 高雄180海里。

历来是粤东、赣南、闽西南一带的重要 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之要冲,岭东之门户”的美称。

【区域规划】

2003年汕头市行政区划

金平区

(辖17街道)

人口:737658人 面积:108.71平方公里

街道名称:石炮台、金砂、金厦、东方、大华、同益、光华、东墩、广厦、海安、新福、乌桥、歧山、永详、鮀莲、鮀江、月浦街道办事处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160居委会

龙湖区

(辖5街道2镇)

人口:337406人 面积:103.58平方公里

街道名称:金霞、珠池、新津、鸥汀、龙祥街道办事处和外砂、新溪镇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32村委会、75居委会

澄海区

(辖3街道8镇)

人口:706239人 面积:345.23平方公里

街道名称:凤翔、广益、澄华街道办事处和上华、隆都、莲下、莲上、溪南、东里、盐鸿、莲华镇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137村委会、43居委会

濠江区

(辖7街道)

人口:271986人 面积:134.88平方公里

街道名称:达濠、马滘、礐石、广澳、滨海、三河、玉新街道办事处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60居委会

潮阳区

(辖4街道9镇)

人口:1536282人 面积:667.60平方公里

街道名称:文光、棉北、城南、金浦街道办事处和海门、河溪、和平、西胪、关埠、谷饶、贵屿、铜盂、金灶镇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202村委会、93居委会

潮南区

(辖1街道10镇)

人口:1184029人 面积:596.42平方公里

街道名称:峡山街道办事处、井都、成田、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陇田镇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179村委会、65居委会

南澳县

(辖3镇)

人口:72752人 面积:108.00平方公里

街道名称:后宅、深澳、云澳镇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41村委会、5居委会

全市合计

人口:4846352人 面积:2064.4平方公里,辖6区1县,32镇37街道 辖村委会和居委会数量:辖591村委会、501居委会

【人口】

汕头市现辖金平、龙湖、濠江、澄海、潮阳、潮南六个区和南澳县。

全市总面积 206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87.5万人。

其中市区面积1956平方公里,人口480.27万人。

汕头经济特区为什么发展比不起其他几个特区?难道曾今有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我要详细的}

汕头经济特区发展落后的原因是

1、自然环境的限制:汕头位于广东省东南部莲花山脉以南的潮汕平原之上,背靠大山,面临南海,使得汕头成为了“国角省尾”,不仅缺乏经济腹地,更因交通不便,提高了汕头和广大内陆地区交流联系的成本,难以与其他地区进行产业分工与合作,发挥聚集效应。

2、潮汕文化的特殊性:潮汕地区特色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文化。在相对封闭的潮汕地区,使得潮汕地区形成了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文化习俗,再加上语言、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使得潮汕地区不可避免的形成了较为封闭和排外的意识,导致汕头在外来人才吸引力上相对乏力。

3、社会信用的缺失:受制于有限的土地资源,潮汕人有着经商的传统 ,更以其勤奋、刻苦、坚韧不拔的性格,造就了诸如李嘉诚、刘銮雄等潮汕人的商业传奇。

扩展资料:

由于经济特区工作指导思想上出现偏差,管理不够规范,再加上部分人为了获取财富而不择手段,以至于逃税骗税,逃汇骗汇,走私私贩,制假贩假,逃避债务,坑蒙拐骗,六合彩赌博等等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违法行为屡屡发生。在随后的经济审查中,接受审查的1142家汕头企业,有827家是皮包公司,虚开增值税金额高达32亿,涉嫌骗税42亿,涉税犯罪团伙150多个,由此引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一起骗税案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汕头经济特区

汕头最有名的历史伟人是?求大神帮助

潮州前、后八贤和前、后七贤,是潮汕人喜闻乐道的人物和史事,很多爱好方史的潮人都想知道这一史事的具体人物是谁和出自哪一朝代?可是由于原始资料的稀少和难找,故而知道得周祥和准确的人并不很多,甚至有胡编乱凑的事例。为正本原和让潮汕人都能熟知这一极想了解的史事之来龙去脉,特将这一史实的具体名贤和其定名之起因及朝代背景纵述于下。 潮汕地区昔时行政域名称潮州府,明末清初,潮州府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程乡(今梅州)、惠来、大埔、平远、澄海、普宁、镇平(今蕉岭)等11县。幅员辽阔,人文鼎盛。自唐宋以来,文化朝逐昌明,贤才代益增多。到了明代,从科举入仕晋升的贤士最盛。特别是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戊辰科,全潮同榜登第的进士竟达八人之多,号称潮州“戊辰八贤”。这是潮州府在科举史上前无先例、后无再者的盛事,为彰扬潮州这一科甲之辉煌历史,诸贤遂于潮州府城大街建起一座雕琢精致的石刻“盛世元凯坊”,俗称“八贤亭”,镌刻八贤之姓名碑记以传万世。(惜该亭已毁!) 此八贤是: 辜朝荐———揭阳人,(《潮州府志·人物传》虽记其乡籍为海阳,但因当年入于揭阳学籍应考登第,故《选举表》列其为揭阳人。)官户部给事中,累官太常少卿: 郭之奇———揭阳人,官庶吉士,福建提学,累官礼部尚书; 黄奇遇———揭阳人,官翰林编修,累官礼、兵二部尚书; 宋兆———揭阳人,官仁和县令; 李士淳———程乡人,官曲沃翼城县令,考选翰林院编修,累官吏部侍郎; 梁应龙———饶平人,官福建参议;杨任斯———饶平人,官沁水县令; 陈所献———普宁人,官保定府推官。 此外,另有一位也于崇祯元年戊辰科登第,后落籍于普宁的进士林铭球,因其原籍是福建漳浦,登第后方入籍于普宁,故没有算其为潮州戊辰九贤,“八贤亭”也没有被改称为“九贤亭”。由此,可见古人在定贤名上,是有严格的准则和着重事实之本原的。 然而,这虽说是潮州府首例和仅有的一次八贤同榜登第,但偌大一个州府和有着文化昌明及“海滨邹鲁”之誉的儒林名境,当然不能也不可把此八贤数为最先、最前或惟一。本来在明代本朝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甲辰科就已有七贤同榜登第之盛事,并且也已于府城东门内建有“七俊坊”(俗称“七贤亭”)在先,但七与八相差一人不对称,不能称之为“前七贤与后八贤”,而且年代相距太近,不显潮州文化昌明久远和名贤之古贵。由是,爱重乡声的文林贤士们遂追溯至唐代韩愈治潮时开办府学,聘请本地乡贤赵德担任教授算起,将赵德数为最先,再从宋代罗列出五位由进士出身,为官清廉有政绩或有美誉的贤士和二位有贤声,一不恋仕途而弃官,一不念官荫而把承袭父职的美事让与其庶兄的两隐逸贤士凑成八位,称之为前八贤。 此前八贤是: 赵德———海阳人,(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戊午科进士,授推官; 许申———潮阳人,(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6年)庚戌科,初举贤良方正,应诏正奏进士第一,官工部郎中,江南东路转运使,刑部郎中; 林巽———海阳人,(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丁卯正奏第二甲,对策忤权贵,不录。后股匦书论事,仁宗异之,授徐州仪曹。弃仕不就,南归读易,著有《易范》; 卢侗———海阳人,(宋)仁宗皇 五年(公元1053年)癸已特奏进士,官太子中舍; 刘允———海阳人,(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丁丑正奏第三甲进士,历官梅州权管化州; 张夔———饶平人,(宋)徽宗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戊戌正奏第四甲进士,官廉州判官,新州知府; 王大宝———海阳人,(南宋)高宗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戊甲正奏第一甲第二名,官礼部尚书; 吴复古———揭阳人,[生前为海阳人,过世后,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拆海阳之永宁、延德、崇义3乡13都复置揭阳县,吴之出生地蓬州属揭阳,故清版府、县志均载其为揭阳人],隐逸贤士,(宋)神宗熙宁间(公元1068-1077年)弃家筑远游庵于潮阳麻田山。 此八贤从唐朝代宗大历十三年(778年)登第的赵德至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登第的王大宝,其跨度为唐、宋两朝中间还夹了后五代:梁、唐、晋、汉、周,首尾相距7个朝代达350多年。这可以想象到,当年贤士之稀贵,可谓是“凤毛麟角”。而后八贤则是同科名登金榜的八位贤才,这更可说明潮州全境文化进展之速和名贤增长之快。 再论潮州前、后八贤之变更为前、后七贤,是因潮州所属的程乡县于清雍正十年(公元1173年)改隶嘉应州(今梅州市)统辖,由是,潮州后八贤中之李士淳随之也便除开而只算成七贤。斯时的潮州府也只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宁、丰顺等9县。后八贤既然转变成七贤,前八贤也便相应除开首名前贤唐朝之赵德,而只算宋代的七位名贤,理由是:唐至宋相隔的朝代过多和年度太长。 由此看来,前、后八贤和前、后七贤之定名始因皆由明代崇祯元年(1628年)戊辰科同榜登第的八贤而起,并非由前及后而是由后定前。 此中,又谓潮州历史上惟一的文状元林大钦,是明朝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壬辰科殿试钦点,且介于前、后八贤和前、后七贤之中间,是潮州文化和贤士能够登峰造极的体现,是地方文林贤才的荣光,故称之为前、后八贤和前、后七贤之中介尖子。 再又有一说,谓后八贤既除开李士淳而成后七贤,在其前头之明代本朝的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甲辰科,潮州府同榜登第的七位贤士: 林光祖———揭阳人,官广西副使;章熙———揭阳人,官广西令事; 黄国卿———揭阳人,官福建按察使; 郭维藩———揭阳人,官临安府知府; 陈昌言———揭阳人,官福州同知,通志作主事; 苏志仁———海阳人,官吏部主事,升广西令事; 成子学———海阳人,官御史苑马寺卿。 此七贤在明崇祯戊辰科后七贤之前,又在宋代前七贤之后,也就称之为潮州中间七贤;或与戊辰科七贤别称为:明代潮州甲辰、戊辰前、后七贤。而且,又因这明代甲辰、戊辰前、后是经过朝廷殿试钦定的两科贤士,更为符合科第法定,不须经过地方文林权威人士之评议,也不能任意除开哪一人。 另又在这科明代前七贤中,也与后七贤同样有四位贤士是揭阳人,这正好和揭阳“戊辰四俊”相对应,随之也就称之为:明代揭阳甲辰、戊辰前、后四俊。这就更加显示出潮州府以及揭阳县文化之昌盛,人才之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