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做表里如一的人,不要盲目地去追捧、崇拜一些事物,喜欢一样东西,不能只看它表面的现象,而要深入了解它内在的本质。用很生动的比喻,讽刺了叶公式名不副实的人。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叶公好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叶公好龙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故事:

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叶公好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惧怕、反感。

扩展资料

实际上,叶公好龙这个典故不过是孔子门生凭空杜撰的一个段子,到了西汉年间,大儒刘向将这个段子收入他主编的《新序》一书中,从此叶公好龙的故事不胫而走。

历史上,真实的叶公确有其人,本是楚国王室贵族,其曾祖父是那位问鼎中原的霸主楚庄王。叶公乃沈尹氏,名诸梁,字子高。约生于公元前528年,死于公元前470年,跟孔子是同一个时期的人。

叶公不但不是一个胆小鬼,而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他治理封地叶邑近五十年之久,兴水利,劝农桑。

率民众修筑的东、西二陂,可灌溉农田数十万亩,这项水利工程比都江堰早200多年,比郑国渠早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当地百姓世代感念其恩泽。

孔子曾听闻叶公的善政,特意前来拜访与其交流治国方针策略。两人还讨论了伦理道德的标准问题,对于亲人犯罪,孔子主张“为亲者隐”,叶公主张应“大义灭亲”。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叶公论政”。由于叶公的政治主张与孔子大相径庭,由此很不招孔子门人待见,杜撰了“叶公好龙”的段子来抹黑叶公。

公元前479年,楚国都城发生叛乱,整个楚国处于飘摇动乱之中,叶公闻讯后,不顾年事已高,出兵平乱,迎惠王复位,稳定了国家大局。

叶公因有功官至令尹、司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他不恋高位,执政一年后,就让贤于比他年轻的公孙宁、公孙宽。自己回到了封地安享晚年,真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古语云:云山苍苍,江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此语放在叶公身上,也是很恰如其分的!

叶公好龙的寓意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叶公好龙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为人处事要诚实、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不要盲目的去追捧、崇拜一些事物,喜欢一样东西,不能只看它表面的现象,而要深入了解它内在的本质。

叶公好龙的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叶公的人,他总是对别人说自己非常喜欢龙,龙那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工匠们就帮他在大门上,柱子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住的就像龙宫一样,就连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要下去看一看他,于是真龙从天上降下来,来到了叶公的家里,当叶公看见真龙的时候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就逃走了,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叶公好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叶公好龙》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要做表里如一的人,不要盲目地去追捧、崇拜一些事物,喜欢一样东西,不能只看它表面的现象,而要深入了解它内在的本质。

《叶公好龙》故事内容:叶公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分,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的东西而不是龙。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同时也讽刺了名不副实、表里不一的人。

成语释义

叶公好龙 [ yè gōng hào lóng ]

释义:比喻表面上爱好或拥护,实际上害怕或反对。

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示例:他表示愿意帮助别人,但当有人向他求援时,却避退三舍,这与叶公好龙毫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