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辛亥革命是人民获得了一些自由和民主的权利,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一些解放,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国内纷纷成立了很多实业集团,使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了。

4、辛亥革命虽然成功的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却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可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失败了。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以简单的来解释,就是把中国社会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范畴之内。

一个建立在几乎停滞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的社会体制,一个已经明显在体制碰撞中完全落于下风,马上就要被摧毁的体制,没有任何改良的意义,这个意义不在于民族文化、不在于道义、不在于爱国,而简单的可以归结于效率。

传统社会体制已经无论与统治、管理效率,人民生活水平增加的效率,文化产出效率,还是最根本的生产效率,都必然是最差的选择,而却依靠强大的传统体制和对大数量小农的“效率绑架”而维持,没有一个完全的冲击与改变,把中国社会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内,那亡国灭种指日可待,这在历史上又不是没有先例。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和孙中山先生当然有不足和消极的一面,比如革命不彻底,以至于现在中国还无法完全拜托传统社会中的“集权体制”和“效率绑架”的影响。

扩展资料:

辛亥革命过程: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

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参考资料:辛亥革命-百度百科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有哪些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政府,人民获得了自由平等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得到了传播,思想上得到了解放。

辛亥革命的简要介绍

在1911年10月10日的夜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熊秉坤打响了第一枪,武昌起义正式爆发。在起义军的反复进攻下,武昌被占领。在10月11日的黎明时分,起义军商讨建立湖北军政府,并推举黎元洪做都督。在武昌起义的第四天后,清政府任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镇压武昌起义。

在11月8日,徐绍桢在南京城外的秣陵关宣布起义。22日,孙中山发电发示只要袁世凯赞同清帝退位,他便让位给袁世凯。袁世凯知道后,立马开始“逼宫”。在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任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在1912年2月2日,皇帝退位,后袁世凯上台。

辛亥革命的性质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是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没有反帝国主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