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名人:

杜牧,长安韦曲人,诗坛成就,与李贺合称小李杜,一首“春风十里扬州路”令人倾倒;于佑任,三原人,中国现代民主的开创者之一,国民党大佬级人物,其书坛成就在现代中国也算得上大腕;杨虎城,长期掩盖在张学良名头阴影下的震惊中外改变中国现代史进程“西安事变”的策划者、参与者之一的西北军陕西籍军阀;路遥,陕北人,一部《平凡的世界》成就其当代中国文坛的伟大成就;贾平凹,商洛人,在当代文坛的成就和地位无需赘言,尤其是学会炒作和做作以后,虽创作水平不断下降,但能经常造成一定的声势,取得个人精神文明和物

陕西有哪些名人

1.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抵抗曹操,曾一度对曹操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但被曹操用离间计击败退走,而后聚拢部队再次攻取陇上诸郡,失败后依附汉中张鲁。

2.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崇祯二年(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

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清军。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3.杜牧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4.鱼玄机

鱼玄机,女,晚唐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唐懿宗年号,860—874)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鱼玄机生平不见正史。尽管鱼玄机名传千古,但因其非官宦显要,正史官文终不能留下片纸只字,其生平传记资料散见于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另外《太平广记》、《南部新书》、《直斋书录解题》和《全唐诗》等书中还存留有相关的断章短句。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志对鱼玄机之记载资料均甚少,故于其之研究多在其诗。其作品有《鱼玄机集》一卷,诗作现存有五十首之多,《全唐诗》有收录。

5.张献忠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定边县人,明末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张献忠多有奇闻异事流传,如入川屠蜀、江中沉宝、掩旗息鼓等。对此史学界也一直存在争议。

过去封建统治阶级把张献忠诬蔑为“杀人狂”、“杀人魔王”等等,流毒既广且深,特别在四川留下的恶劣影响更不容忽视。至今大多数人都程度不同地受到过所谓“八大王剿四川”的传说影响。

2015年年底,相关机构专家对江口沉银遗址出水文物进行了鉴定,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基本确认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为历史记载的张献忠沉银中心区域之一。最为珍贵的是发现了张献忠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张献忠

百度百科-鱼玄机

百度百科-杜牧

百度百科-李自成

百度百科-马超

陕西名人有哪些?

1、马融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马融学识渊博,尤长于古文经学。他综合各家学说,遍注群经,使古文经学开始达到成熟的境地,预示着汉代经学发展将步入新的时期。

2、张献忠

张献忠(1606年9月18日-1647年1月2日),字秉忠,号敬轩,外号黄虎,陕西延安府庆阳卫定边县(今陕西定边县)人。明朝末年农民军领袖,与李自成齐名,大西政权的建立者。

崇祯年间,组织农民军起义,克凤阳、焚皇陵、破开县、陷襄阳,胜战连连。崇祯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称大西王。带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于成都,年号大顺。

3、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秦国白氏,名起,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后位列武庙十哲。

4、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

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

顺治二年(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另有一说李自成死亡地点为湖北咸宁市通山县九宫山。

5、阎立本

阎立本(601年—673年),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唐朝时期宰相、画家,隋朝殿内少监阎毗之子。

阎立本擅长工艺,富于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兄长阎立德擅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阎毗、阎立德、阎立本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陕西有哪些历史名人?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璀璨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就诞生于陕西。而到了近代,陕西更诞生了无数历史名人,仅仅传奇的黄埔军校一期生,就有高达41人是陕西籍,陕西籍的将领,成为了国民党军中黄埔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埔军校

杜聿明

杜聿明应该是国民党军队中最具知名度的陕西籍将领了。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的杜聿明,在二十岁的时候,受到革命影响,和堂兄、同乡关麟征等11人一起,从陕西出发,取道北平、天津,到达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也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杜聿明

作为根红苗正的“天子门生”,虽然阴差阳错,杜聿明并未参加北伐战争,但杜聿明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晋升却并不慢,1933年时,杜聿明已经作为担任师长,并率部参加了热河抗战。

蒋介石和杜聿明

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桂南会战等战役。并在桂南会战中,率第五军作为主力,取得了昆仑关大捷。1942年,杜聿明率中国远征军进去缅甸作战。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先胜后败,尤其在率军撤退之时,杜聿明听从了蒋介石并不合理的命令,导致远征军在野人山损失极为惨重。

昆仑关大捷

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成为国民党方面唯一一个在三大战役中,独当一面指挥两个战役的国民党将领。虽然杜聿明指挥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均以国民党失败而告终,但在侧面也体现了杜聿明在国民党内的地位。

最终在淮海战役中,担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1981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

淮海战役被俘的杜聿明

胡琏

在国民党军队中,出身黄埔军校,又均取得不俗成就的,有两个姓胡的人,分别为“西北王”胡宗南和“金门王”胡琏。胡琏是黄埔四期生,而胡宗南则为大名鼎鼎的黄埔一期生。

胡琏

在大陆期间,胡宗南的地位是远远高于胡琏的。但是,在国民党军队中却流传着“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的说法,从中也可以看出胡琏的军事才华和军中的认可。

胡琏

1949年10月,国民党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面对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往往一溃千里。然而就是在这种局面之下,在10月24号的金门战役中,解放军在进攻大金门的登岛作战中,却遭受了极为罕见的失败,登岛部队三个多团近万人大部牺牲,一部被俘。

胡琏

而率领国民党军队取得金门战役胜利的,就是号称“金门王”的胡琏。虽然金门战役并不是一场关键战役,解放军的损失远远称不上伤筋动骨,但是,能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取得战斗胜利,本身也是胡琏军事才华的证明。

胡琏

胡琏,1907年生于陕西华州赤水镇,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胡琏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军阀混战、中原大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最终被晋升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担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等职。1977年病逝于台湾,享年70岁。

陕西历史名人有哪些?

陕西作为中华民族和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璀璨的历史和悠久的文化,炎黄子孙的始祖炎帝和黄帝,就诞生于陕西。而到了近代,陕西更诞生了无数历史名人,仅仅传奇的黄埔军校一期生,就有高达41人是陕西籍,陕西籍的将领,成为了国民党军中黄埔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埔军校

杜聿明

杜聿明应该是国民党军队中最具知名度的陕西籍将领了。1904年生于陕西米脂的杜聿明,在二十岁的时候,受到革命影响,和堂兄、同乡关麟征等11人一起,从陕西出发,取道北平、天津,到达广州,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也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一生。

杜聿明

作为根红苗正的“天子门生”,虽然阴差阳错,杜聿明并未参加北伐战争,但杜聿明在国民党军队中的晋升却并不慢,1933年时,杜聿明已经作为担任师长,并率部参加了热河抗战。

蒋介石和杜聿明

全面抗战爆发后,杜聿明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桂南会战等战役。并在桂南会战中,率第五军作为主力,取得了昆仑关大捷。1942年,杜聿明率中国远征军进去缅甸作战。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先胜后败,尤其在率军撤退之时,杜聿明听从了蒋介石并不合理的命令,导致远征军在野人山损失极为惨重。

昆仑关大捷

解放战争期间,杜聿明成为国民党方面唯一一个在三大战役中,独当一面指挥两个战役的国民党将领。虽然杜聿明指挥的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均以国民党失败而告终,但在侧面也体现了杜聿明在国民党内的地位。

最终在淮海战役中,担任国民党徐州“剿总”副司令的杜聿明被解放军俘虏,1959年杜聿明被特赦,1981年在北京病逝,终年77岁。

淮海战役被俘的杜聿明

胡琏

在国民党军队中,出身黄埔军校,又均取得不俗成就的,有两个姓胡的人,分别为“西北王”胡宗南和“金门王”胡琏。胡琏是黄埔四期生,而胡宗南则为大名鼎鼎的黄埔一期生。

胡琏

在大陆期间,胡宗南的地位是远远高于胡琏的。但是,在国民党军队中却流传着“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的说法,从中也可以看出胡琏的军事才华和军中的认可。

胡琏

1949年10月,国民党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面对解放军,国民党军队往往一溃千里。然而就是在这种局面之下,在10月24号的金门战役中,解放军在进攻大金门的登岛作战中,却遭受了极为罕见的失败,登岛部队三个多团近万人大部牺牲,一部被俘。

胡琏

而率领国民党军队取得金门战役胜利的,就是号称“金门王”的胡琏。虽然金门战役并不是一场关键战役,解放军的损失远远称不上伤筋动骨,但是,能在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之际取得战斗胜利,本身也是胡琏军事才华的证明。

胡琏

胡琏,1907年生于陕西华州赤水镇,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胡琏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军阀混战、中原大战、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最终被晋升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曾担任国民党陆军副总司令等职。1977年病逝于台湾,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