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劳动法》第48条的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关于最低工资的含义,根据《劳动法条文说明》第48条的规定,《劳动法》第48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津贴、补贴,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排除在;

2.最低工资就是由政府设立的工人最低薪金的金额,如果穷富悬殊,基层巿民的收入往往不能足以糊口,这正是不少社会人士提出成立最低工资制度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成立最低工资标准,便可以确保有工作的人士,可以赚取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薪金;

3.制定数据的时候,会考虑到城市居民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薪酬调查数据等几个方面,而一般测算的方法有两种,分别是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根据不同的测算公式,综合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怎么计算

法律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最低工资标准的计算如下:一般是采用每月最低工资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用工的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职余轮工人。一般情况下,最低工资是不包括工人的加班费、特殊工作条件下的津贴和法定福利的。最低工资每一到三年就会调整一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四十九条 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竖数信)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毕余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最低工资标准,是按什么规定的,怎么与工作时间对应?

最低工资标准是按《劳动法》规定的,各地具体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一般采取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与工作时间对应。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

第一条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五条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批准后7日内在当地政府公报上和至少一种全地区性报纸上发布。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发布后10日内将最低工资标准报劳动保障部。

扩展资料:

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用方法

1、比重法即根据城镇居民家计调查资料,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统计出贫困户的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2、恩格尔系数法即根据国家营养学会提供的年度标准食物谱及标准食物摄取量,结合标准食物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得出最低生活费用标准,再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再加上一个调整数。

以上方法计算出月最低工资标准后,再考虑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就业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进行必要的修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最低工资规定》

最低工资标准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最低工资标准 是指以单位劳动时间表示的 最低工资 数额。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五个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 赡养 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2)社会平均 工资 水平; (3)劳动生产率; (4)就业状况;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按这五个因素计算的最低工资,应高于当地的社会救济金和 失业保险金 标准,低于平均工资。 《 最低工资规定 》 第六条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 社会保险 费和 住房公积金 、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确定和调整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应在颁布的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单位应缴纳的基本 养老保险 费和基本 医疗保险 费因素,同时还应适当考虑非全日制劳动者在工作稳定性、劳动条件和劳动强度、福利等方面与全日制就业人员之间的差异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程序

1、最低工资标准在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研究确定。

2、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政府统计部门提供的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职工平均工资、劳动生产率、城镇就业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高于当地的社会救济金和失(待)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平均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