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公,属于爵衔。汉献帝刘协禅位给曹丕后,曹丕封刘协为山阳公,死后葬于禅陵。山阳,指山的南边。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衡阳、江阴、华阴、汉阳、洛阳都符合这一原则。因为中国位于北半球,以我们的视点来观察太阳会是从东方升起经由南方最后落到西方。山的南面是向阳坡,山的北面是背光坡,南面的日照一定较北面充足,所以山南谓阳、山北谓阴;水的部分由于中国地形是西北高然后向东南渐低,河流在流动时会倾向于往东南方向流动,南岸较容易受到河水的侵蚀,形成南湿北乾的情形,故称水北为阳、水南为阴。

山阳公是什么职位?

山阳公官不是官职,而是爵位。

官职和爵位两者属于不同概念,不能一概而论:爵位享受待遇利益,但没有行政治理权;而官职拥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品级地位。

220年10月,汉武帝刘勰将王位让给了魏文帝曹丕。废位后,住在山阳,人称“山阳公”,成为山阳第一任公。

刘勰死后葬于禅陵,其子刘康继位为山阳二公。刘晋死后,其子刘晋成为山阳第三公。刘瑾死后,刘秋成为山阳四公。

注意事项:

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逝,其子曹丕继位。同年10月,在曹丕的指示下,朝臣们劝说汉献帝将尧、舜的故事献给魏王。他被迫建了三次供冥想的祭坛。

曹丕被封为刘协帝,为卓陆城(今河南西吴县五里元乡李谷村)的都城山阳的公爵。他的地位在诸侯之上。并命令他于当日出发,前往冯山阳国(其疆域包括今天的河南焦作市区和西、北的西吴县)。

刘勰觉得退位天下不凉,完全抛弃了皇上的荣誉,心甘情愿地与百姓一同伤悲,共耕菜园子,成为一名称职的“郎中”,深受百姓爱戴。

刘勰退位14年后的3月,即清龙二年(234),因病去世,享年54岁。8月,刘勰按汉礼葬在禅陵。孝顺皇帝的谥号。

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公”是什么意思?

刘禅废帝后被封“安乐公”,刘协废帝后被封“山阳公”,这个“公”是一个爵位,而且属于高爵位。周朝开始形成了诸侯分封制,天子称王,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天子称皇帝,诸侯大臣的爵位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等。刘邦的白马之誓后,能获得王爵的人只能是皇室子弟,人臣能达到的最高爵位就是公爵了。

汉献帝刘协的皇帝之位禅位给曹丕后,魏国成为正统皇朝,由于刘协姓刘而不姓曹,因此给他的爵位只能是公爵而不是王爵。蜀汉后主刘禅投降魏国后,同样因为他姓刘不姓曹,因此给他的爵位只能是公爵而不是王爵。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投降晋国后,司马家给他赐爵为侯爵,号归命侯,这个侯爵比公爵低一级。孙皓之所以只能得一个侯爵,除了他不是司马皇族外,还在于东吴是最后一个被消灭的割据政权,以前魏国给东吴的爵位也是侯爵。

王、公、侯、伯、子、男六等爵位一直贯穿整个封建社会,直到民国建立后才废除这一制度。比较特殊的是北宋一朝,除了赵氏皇族子弟可以封王外,柴氏皇族子弟也可以封王。皇族之外的人臣通常生前不能被封王,但是死后可以追封为王。南宋明将岳飞身前的爵位是武昌郡开国公,死后被追封为鄂王;明初名将沐英身前为西平侯,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清朝康熙时代,三藩的爵位比较特殊,都是王爵,比如吴三桂就是平西王。韦小宝最后获得的爵位是鹿鼎公,曾国藩的爵位是毅勇侯。

现在的行政级别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古代的公级爵位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正职,能获得公级爵位十分不容易。比如民间名气极大的刘伯温,他的爵位是诚意伯,离公爵还差两级呢!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丞相,他的爵位是武乡侯,离公爵还差一级。

三国山阳公是什么职位

这是曹丕给汉献帝封的号吧!古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之上是王,然后是皇帝。也就是说这个公比王地位要低。曹操死前的最高封号是魏王。虽然曹丕只给汉献帝封了公,但是汉献帝有封地,并且是寿终正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