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活力单位算出来是负值原因:酶反应没有发生,或者变化很小,再加上仪器测量时的误差,会使数据为负值。

酶活力单位,用来表示酶活力大小的单位,通常用酶量来表示。1961年国际酶学会议规定: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度,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微摩尔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为什么我在做蛋白酶活力测定的时候总是测出负数

一、 在本实验中的对照组是为了证明在酸性条件下,胰蛋白酶无法催化酪蛋白水解;空白对照是要排除蒸馏水能与Folin试剂产生蓝色这种可能的存在.

二、 稀释的酶溶液不能长期使用.因为酶的活性并不能长期保持,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酶活性丧失而引起较大实验误差,甚至无法完成实验.

三、

 胰蛋白酶一定要刚提取的新鲜酶;

 要在酶的最适温度40℃下反应;

 要在酶的最适PH为7.5调节下反应;

 催化反应的时间控制精确;

 向1号试管加入三氯醋酸时要快;

 加入各种药品的量要精确,特别是酶;

SOD酶活性测出来是负值???

我也做过SOD,曾发过相关文章,也碰到过这种情况,但出现频率不高,原因很多,比如:空白对照的问题,分光光度计检测误差数值漂移(感觉国产低端机较容易出现这类状况)等问题都会出现负值。

ps.理论上不应该会出现负值

酶活力单位计算公式

酶活力单位计算公式:1Kat=6×10的7次方IU,1IU=约16.67nKat。1个酶活力单位是指在特定条件(25℃,其它为最适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微摩尔的有关基团的酶量。

酶的比活力(specificactivity):是指每毫克质量的蛋白质中所含的某种酶的催化活力。是用来度量酶纯度的指标。是生产和酶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基本数据。酶的转化数(Kcat):在单位时间内每一活性中心或每分子酶所能转换的底物分子数。生产中并不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