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它的主要活动发生在距今11000万年到3000万年前,明清时期也曾有过小规模的喷发。 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长白山火山目前尚无喷发的征兆。火山按活动情况可以分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活火山是指现在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喷发的火山,意大利的埃特纳火山、印度尼西亚的默拉皮火山都是活火山。死火山是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在人类历史时期从来没有活动过的火山。实际上火山的死”是相对的,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地下岩浆的反复流动,死火山也可能再次爆发,变成活火山。休眠火山是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

长白山天池是死火山吗

长白山天池不是死火山。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于1597年、1668年和1702年喷发过。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环形火山口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长白山天池是松花江的正源。

长白山形成于1200万年前地质造山运动,经过多次喷发而拓成了巨型的伞面体,当火山休眠时涌泉溢出,形成十余平方千米的浩瀚水面。天池海拔2189.1米,略呈椭圆型,南北长4.4千米,东西宽3.37千米。集水面积21.4㎞²,水面面积9.82㎞²,水面周长13.1千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

扩展资料:

天池水文特征

天池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37公里,水面面积9.82㎞²,水边周长13.1公里,最大水深373米,平均水深204米,汇水面积21.4㎞²,蓄水量20.4亿立方米,湖水矿化度246.52毫克/升,水面海拔高程2189米。

多年水温为0.7~11℃,多年平均气温-7.3℃,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450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332.6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1809.1毫米,历年最小降水量881.8毫米,是辽东地区气温最低,并且水面蒸发量最小,降水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天池的年最低水位一般出现在4、5月份,5月以后天池的来水量大于下泄量,水位开始上升,到8、9月份出现年最高水位。9月下旬以后,主要靠前一段蓄积的水量出流,水位陆续下降,直到翌年5月又开始回升。

水位变幅约在2米左右。天池的封冻日期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解冻日期在翌年6月中旬,有七八个月的封冻期。雪深0.86~1.04米,冰厚0.93~1.28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什么时候能再次喷发?

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雄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白头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动。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

一般来说,只有活火山才会发生喷发。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当然可称为活火山。而那些休眠的火山,即使是活的但不是现在就要喷发,而在将来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也可称为活火山。那些其最后一次喷发距今已很久远,并被证明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喷发的火山,称为熄灭的火山或死火山。

根据哪些准则来判断一座火山的“死”或“活”,迄今并没有一种严格而科学的标准。经验上或传统上将有过历史喷发或有历史喷发记载的火山称为活火山,但这样的火山在全球有534座。但是历史或历史记录对每个国家和地区可以是很不相同的,有的只有三、四百年,有的则可达三、四千年或更长。在那些渺无人烟的偏远地区,即使是发生在近代的活火山喷发,也可能不为人所知或没有任何历史记录。例如我国靖宇以西40km的金龙顶子火山,在距今约1600年前曾发生过一次爆炸式喷发,但迄今未发现有历史记载。显然,基于历史或历史记录的活火山的定义是很不完全和不符合实际的。于是一些火山学家根据对大量活火山喷发间隔期和熄灭的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时间的统计,提出一个有一定时间条件限制的、改进的活火山的定义,即那些在过去10000年、5000年或2000年来有过一次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究竟是采用10000年、5000年或2000年,将允许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一改进的活火山定义,仍然允许有例外情况,并且要求对一个具体的活火山进行评价时,能够提供该火山地下是否存在活动的岩浆房系统的证据。

但是火山的“死”或“活”仍然是相对的。有一些在10000年甚至更长时期以来没有发生过喷发的“死”火山,也可能由于深部构造或岩浆活动而导致重新复活而喷发。例如我国五大连池火山群中,大部分火山是在100000年前喷发的,但是其中的老黑山火山和火烧山火山却是在公元1719-1721年喷发形成的。

于是,在火山下面,是否存在活动的岩浆系统,就成为判断一座火山“死”或“活”的关键,怎样才能知道火山下面存在活动的岩浆系统呢?一般可根据以下现象作出初步判断:

(1)在活火山区存在水热活动或喷气现象;

(2)以火山为中心的小范围内,微震活动明显高于其外围地区;

(3)火山区出现某些可观测到的地表形变。上述现象都是由于火山下面岩浆系统具体活动情况,则必须在该火山区布设长期地震-地形变观测台网,以及其他多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探测。这是当该火山已被确认为危险的火山之后应当进行的基本监测和探测研究。

根据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关于活火山的一般概念:那就是正在喷发的或历史时期及近10000年来有过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当火山下面存在活动的岩浆系统或岩浆房时,这个火山被认为具有喷发危险性,应置于现代的火山监测系统之中。

代表有:

活:西西里岛的埃特纳,那不勒斯的维苏威,夏威夷的基拉维厄,厄瓜多尔的桑盖。

死: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西大同的许多小火山锥。

休:屹立在本州中南部的富士山(Fujisan)

长白山是活火山吗?

长白山是活火山。

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天池。

活火山: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那些休眠火山,即使是活的但不是就要喷发,而在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也可称为活火山。那些其最后一次喷发距今已很久远,并被证明在可预见的不会发生喷发的火山,称为熄灭的火山或死火山。

扩展资料

长白山脉地以平等山脉与宽广山间盆、谷地相间分布为特征:北部长白山脉延续部分的完达山、老爷岭和张广才岭间有牡丹江平原;吉林哈达岭和龙岗山脉间有辉发河宽谷;吉林哈达岭和大黑山间有饮马河和伊通河河谷平原;

长白山主脉的龙岗山脉和老岭间有浑江谷地等等。其中长白山延续部分的著名盆地有吉林、敦化、延吉、和龙、蛟河、珲春、桦甸等。同时熔岩高原广阔,分布在抚松到密山一线东南,熔岩台地受切割形成方山与孤丘等熔岩地貌。在熔岩高原上分布有火山锥体及火口湖、堰塞湖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活火山

长白山的资料,谢谢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区、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而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长白山是中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长白山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简介

长白山(Changbai mountain),亦作白头山(Beakdu Mountain),是满族的圣山,中华十大名山,位于今日中国吉林省和朝鲜两江道三池渊郡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 山名源起 “长白山”之名源自满语“Goromin Sanggiyan Alin”意译,“白头山”之名也源自女真人——据朝鲜《李朝肃宗实录》载:“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 。今中国将“白头山”惯指其主峰,而韩、朝将“白头山”指代为整个长白山脉。

广义区域

广义的长白山是指长白山脉,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东部山地的总称。北起三江平原南侧,南延至辽东半岛与千山相接,包括完达山、老爷岭、张广才岭、吉林哈达岭等平行的断块山地山地海拔多在800~1,500米,以中段长白山最高,向南、北逐渐降低。

狭义区域

狭义的长白山指吉林省东部与朝鲜交界的山地,为东北山地最高部分。最高峰为朝鲜境内将军峰,2750米。中国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由粗面岩组成,夏季白岩裸露,冬季白雪皑皑,终年常白,系多次火山喷发而成。为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发源地。森林茂密,500~1,200米之间以红松、鱼鳞松、沙松、鹅耳枥、枫等为主;1,200~1,800米以云杉、冷杉林为主;1,800米以上有岳桦矮林,是中国重要林区。林间有梅花鹿、貂、东北虎等珍贵动物,以及人参等药材。人参、貂皮、鹿茸为东北“三宝”,长期享誉中外。196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面积21.5万公顷。

地理信息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 东经127°40'~128°16',北纬41°35'~42°25'之间的地带。是中、朝两国界山。是图们江、鸭绿江、松花江的三江发源地,闻名中外的美景,一望无际的林海,以及栖息其间的珍禽异兽,使它于1980年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 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历史上有过数次喷发。因此形成的独特的地貌景观神奇秀丽、巍峨壮观、原始自然,风光无限!未来者无不向往,已来者无不留连。1983年夏,邓小平同志登上长白山极顶,题写"长白山"、"天池"横幅,并发出赞叹:"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总面积8000余平方公里。北起吉林省安图县的松江镇,西始于抚松县松江河旅游开发区,东止于和龙县境内的南岗岭,南部一直伸到盖马高原。

编辑本段火山

形成历史

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最初,这里 长白山

被海水淹没。到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雨水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玄武岩浆从上地幔出发,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隙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地质学上称为裂隙式火山喷发)。携有强大冲击力的岩浆,将原来的岩石及岩浆中先期凝固的岩块及火山灰、水蒸气等喷向空中,然后在重力和风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围或一侧,堆积成各种火山地貌。由于玄武岩浆粘度较小,在地表的流动速度较快,流淌的距离较远,所以形成了广阔的玄武岩台地。长白山区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岗山脉,长虹岭及影壁山等长白山主峰的基底均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在距今约60万年至1500万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期间,长白山区又经历了一个地壳活动的时期,地质上称为白头山期。这个时期发生了4次火山爆发,爆发方式以中心式为特点,地下岩浆沿着深断裂的交汇处形成 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构成了火山锥体地貌景观。

喷发历史

第一次火山喷发形成的距今60万年左右的喷出物构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底板;第二次火山喷发在距今40-30万年左右,此次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岩层分布面积广 ,厚度大;第三次火山 喷发在距今20-10万年左右,最后完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第四次喷发大约在距今8万年左右,以小规模火山活动为主,熔岩流覆盖在火山锥体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长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以上4次火山活动中,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同时,在主火山口周围,还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在距今11000-15000年(第四纪全新世期间),火山再次复活,喷出了大量的 长白山

灰白-淡黄色浮岩,局部厚度达60米。这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使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状火山口。当火山喷发强度及熔岩温度逐渐降低时,熔浆在火山通道内逐渐冷凝并堵塞火山通道。在火山作用停止后,火山口内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断补给,逐渐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火山口湖的周围,群峰屹立,其中超过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高度均在2300米以上。山顶部几乎全由距今12000年前后喷发的火山灰和淡黄色浮岩所组成。山峰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如莲花、似竹笋,十分壮观,与天池碧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当长白山主体形成后,该区进入了火山爆发的间歇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但是,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亿年,长白山区的地壳演化也进行了约32亿年),长白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长白山火山爆发的历史就更加短暂了,但至今还没有死去,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 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四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又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长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炭呼之,...过此拾有数块,燃之以烤鹿脯,与寻常木炭无异。但以两丈深之土崖,能产木炭,大者拱把(两手合围-作者注),小者一握。”经地质工作者考证,这些木炭是由于这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熔浆将树木烘烤、燃烧炭化的结果。 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 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 长白山目前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

编辑本段历史

《山海经》记载长白山不咸山。《后汉书·东夷列传》载“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徙居勾丽,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貊悉属乐浪。”单单大岭即长白山。这里的“单单”二字,与满语中的珊延相近。珊延,即白色的意思;珊延大岭,即白色的大山。 《魏书?勿吉传》载“勿吉国南有徒太山……有虎豹熊狼不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污,行径山者,皆以物盛去”;《北史·列传·勿吉》篇中又有记载与此相似。这是满族先世把长白山披上神秘面纱进行崇拜的最早文字记录。这段话里是讲,靺鞨国南境有座大山,指的就是长白山。在南北朝的其他书籍里(例如《魏书》《齐书》等),也常有“纵太山”、“纵白山”之称出现。后来,又可在《唐书·东夷列传》看到有关的记载:“靺鞨居肃慎地,栗末部最南抵太白山,亦曰徙太山,与高丽接。”可见,当时对长白山的称呼极不统一,有的叫纵太山,有的叫徙太山、纵白山、太皇山不等。 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早期疆域大部分在长白山地区,其“旧国”即今吉林敦化。满族说部《红罗女》流传千载,是渤海文化遗存,傅英仁传讲本中称长白山“座落在渤海国中部,她是一座圣山。在太白顶上,有一位出世真人,是满族崇拜的祖先神——白山圣母”。 契丹族和女真定鼎中原,建立起辽和金王朝后,对于东北的第一座高山,出现了统一的称呼——长白山。《契丹国志》中记载曰:“长白山在冷山东南千余里……禽兽皆白。”后来在《金史.本纪三十五》中记载曰:“女真地有长白山。” 女真承靺鞨建立金朝,把长白山视为发祥地,对其祭祀以求保佑国运昌隆,帝祚永延,尊其为“东岳长白山”。金世宗完颜雍于大定十二年(1172)册封长白山为兴国灵应王,命翰林院修撰党怀英修撰《封长白山为灵应王册文》:“自两仪剖析,山岳神秀各钟于其分野。国将兴者,天实作之。对越神休,必以祀事。故肇基王迹,有若歧阳,望秩山川,于稽虞典。厥惟长白,载我金德,仰止其高,实惟我旧邦之镇……列圣蕃衍炽昌,迄于太祖,神武征应,无敌于天下,爰作神主” ,概述金兴以来迄于阿骨打之武功,认定长白山为“兴王之地”,“礼合尊崇,议封爵,建庙宇”。文中把长白山称之为神山秀岳,用“载我金德”“仰止其高”等最高的赞语来形容它,可见对这座塞外名山的崇仰恭敬。因此皇帝又于大定十五年(1175)在长白山北建立灵应王神庙,命大臣持节备礼并带着这份《册文》前去祭奠。 金章宗明昌四年(1193)又封长白山为“开天弘圣帝” 。山神由王及帝,成为诸岳中最高品秩,自此每岁降香,命有司春秋二仲择日致祭,并有祭文。 1999年8月19日,一块女真文字碑出土于长白山天池北钓鳌台上,距天池约40米。这块古碑初步认定是金代祭长白山神所刻记的,文字为女真文字“长白山神”。2008年5月在长白山西坡发现的“大荒顶子”祭坛遗址,经有关专家考证,为女真及其先人望祭长白山的萨满祭祀遗址。 元明之际,女真各部卫所林立不相统属,对长白山的国家奉祀中止,然而女真人仍保持了长白山崇拜,朝鲜《新增东国舆地胜览》编成于1530年,其中记女真人对长白山“奉之为神山”。 清代,满洲人对长白山的崇仰更是登封造极,并进一步把族源与长白山联系。崇德元年(1636)修纂的《太祖武皇帝实录》最早记载了“长白山之东北布库哩山下”佛库伦吞神鸟所遗朱果而生布库里雍顺的神话,以此向人们昭示皇权天授的神圣性。而且树立柳条边将长白山区立为皇家圣地加以封禁地,除皇家外严禁任何人进山伐木、狩猎或采参,以免惊动神灵损坏龙脉。 康熙十六年(1677),大臣觉罗武默讷等奉命拜谒长白山,逆松花江而上溯源满洲故地三音讷殷(满语“sain neyen”音译,即今日吉林省抚松县境内漫江,为松花江上源,为明末建州女真长白山三部之讷殷部),艰险登临天池,回京奏请封长白山之神获准。翌年康熙帝“诏封长白山神,秩祀五岳”,后又撰文称“泰山之龙,发脉长白”,把长白山的地位推向新的高度,长白山崇拜的表现形式随满洲民族一起跃升历史舞台中央,进入中国历代皇帝的封禅礼制序列并居首位。康熙二十二年(1682),清圣祖东巡吉林,率太子、诸王和群臣“诣松花江岸,东南向,望秩长白山,行三跪九叩头礼,以系祖宗龙兴之地” 。 清代的几位有作为的皇帝康熙、乾隆、嘉庆都亲自来东北祭礼其祖先的发祥地——长白山。清代康熙皇帝“敕封长白山之神礼典如五岳”,“应高于五岳,与五岳同祭”,于公元1682年东巡到吉林松花江畔遥拜长白山。雍正十一年(1733),遵旨在吉林市西南温德亨山(小白山)建望祭殿,殿内神案立满汉双文“长白山之神”位,山麓建祭器楼,山下建鹿囿以供牺牲,朔望由吉林将军、副都统轮流拈香致祭。乾隆十九年(1754)清高宗亲临小白山,在望祭殿中祭祀长白山,并下令封禁长白山,保护发祥之圣山。 嗣后诸帝未到吉林,但也由吉林将军代为“岁时致祭,崇报特隆”。乾隆皇帝年东巡到吉林小白山,他们虽然没有登到长白山天池之畔,瞻仰其祖先的诞生之地,但有的已经到了周边地区(吉林市的大、小船厂、开原县的威山堡等地)。而且,还写了大量的咏赞和祭告长白山的诗文。康熙有《望祀长白山》的诗和《祭千长白文》(两篇),乾隆有《祭告长白山文》五篇,嘉庆有《长白山告祭祝文》二篇,写得都是有声有色,叹为观止的。 康熙的《祭告长白山文》说:“惟神杰峙东,维协扶景运。疏江汇海,荐瑞凝祥。著灵异于万年,溥蕃滋于庶类”。“朕惟国家受命凝庥,则山川百神罔不协瑞。矧溯兴亡之迹,推翊运之祥,尢宜肇与明,诞加显号。盖自天作高山,形于歌颂,其来旧矣。惟神秀结东陲,泽均厚载,浚发三江之脉,广延千里之区,极敷云泄雨之奇,宏济物利民之用,神山异迹莫有与京。”乾隆所写的祭告文章:“奥我清初,肇长白山。扶虞所锤,不显不灵。周八十里,潭曰闼门。鸭绿、混同、爱滹三水出焉。帝用女天妹,朱电磁波是吞。爰生圣子,帝用锡以姓曰觉罗,而徽其称曰爱新。是翦是除,匪安匪康,乃有叶赫、辉发、界藩……” 直到清末,安图县刘建封还向朝廷上折奏请曰:“长白山为我朝发祥之地,天生圣人,削平区域于万斯年”,因此他建议上山重修神庙,以供俸长白山之神。经朝迁批准,这位知县组织人马四次登山察视,并摄下长白山名胜之地的照片40余张,归后编成《长白山灵迹全影》影集呈奏于朝廷。 如今的长白山已经成了旅游休闲的胜地,各地游客云集于此、流连忘返。

编辑本段胜景

长白山是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并与五岳齐名、名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2007年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风景区,因其主峰白云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走进长白山,就是走进雄浑和博大——雄姿跃出海面2691米。以长白山天池为代表,集瀑布、温泉、峡谷、地下森林、火山熔岩林、高山大花园、地下河、原始森林、云雾、冰雪等旅游景观为一体,构成了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大自然赋予了它无比丰富独特的资源,使之成为集生态游、风光游、边境游、民俗游四位一体的旅游胜地。长白山 风景照(20张) 著名的长白山天池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的顶部,是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荣获海拔最高的火山湖基尼斯世界之最。天池四周奇峰林立,池水碧绿清澈,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的三江之源。从天池倾泻而下的长白飞瀑,是世界落差最大的火山湖瀑布,它轰鸣如雷,水花四溅,雾气遮天。位于冠冕峰南的锦江瀑布,两次跌落汇成巨流,直泻谷底,惊心动魄,与天池瀑布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蔚为壮观。生动地再现了“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的神奇境界,游者身临其境,会产生细雨飘洒、凉透心田的惬意感受。鸭绿江大峡谷和长白山大峡谷集奇峰、怪石、幽谷、秀水、古树、珍草为一体,沟壑险峻狭长,溪水淙淙清幽。其博大雄浑的风格和洪荒原始的意境,深深地震撼了旅游者的心魄。

长白山天池

天池

长白山天池,是松花、图们、鸭绿三江之源,是中朝两国的界湖。它像一块瑰丽的碧玉镶嵌在雄伟壮丽的长白山群峰之中。 据说,天池原是太白金星的一面宝镜。西王母娘娘有两个花容月貌的女儿,谁也难辨姐妹俩究竟谁更美丽。在一次蟠桃盛会上,太白金星掏出宝镜说,只要用它一照,就能看到谁更美。小女儿先接过镜子一照,便羞涩地递给了姐姐。姐姐对着镜子左顾右盼,越看越觉得自己漂亮。这时,宝镜说话了:“我看,还是妹妹更漂亮。”姐姐一气之下,当即将宝镜抛下瑶池,落到人间变成了天池……。还有一个传说,说长白山有一个喷火吐烟的火魔,使全山草木枯焦,整日烈焰蔽日,百姓苦不堪言。有个名叫杜鹃花的姑娘,为了降服作孽多端的火魔,怀抱冰块钻入其肚,用以熄灭熊熊大火,火灭后山顶变成了湖泊。 天池略呈椭圆形,形如莲叶初露水面。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天池在长白山巅的中心点,群峰环抱,离地高约20余里,故名为天池。”天池实际湖面高度为2194米,是我国最高的火口湖,不愧“天池”之称。天池的湖水面积为9.8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204米,最深处达373米,是我国最深的湖泊。 长白山天池由于高度较高,气候多变,风狂、雨暴、雪多是它的特点。它有长达10个月的冬季,湖水冻结的时间达6个月之久。当风力达5级时,池中浪高可达1米以上。如同任性的少女发怒,平静的湖面霎时狂风呼啸,砂石飞腾,甚至暴雨倾盆,冰雪骤落。绰约多姿的奇峰危崖统统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这雾霭风雨,瞬息万变,虚无缥缈的白山风云,既绘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绝妙美景,又为长白山天池增添了无限的神秘感,它塑造了长白山天池的独特个性。 虽然气候寒冷,但生长在有限范围内的茵茵芳草和鲜花以蓬勃的生命力使天池跃然生辉。雍容华贵的长白杜鹃,第一个把春天带到皑皑白雪上,它们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苔原扎根,铺翠叠锦。婀娜多姿的高山罂粟,花朵洁白,它与杜鹃一起被誉为长白山两大圣花。胜似红衣仙女的高山百合、叶茎由地下蜷曲向上的稀有的倒根草、宛如金色耳环的高山菊、小巧玲珑的长白龙胆和遍布各个角落的高山桧,还有第四纪冰川时期由北极推移过来的长白越桔、松毛翠等,匍伏着矮小身躯,以坚毅而顽强的生命力,共同编织着锦绣的天池风光。 长白山像一条玉龙,横亘在中国的东北边疆,它以美丽富饶、景色壮观闻名中外。长白山主峰附近的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湖,湖内最深处达373米,平均水深204米。天池本来就以澄澈的湖水、沸腾的温泉和轰鸣的瀑布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但自1962年8月有人用望远镜发现天池水面有两水怪互相追逐游动以来,它的名声就更大了。 1976年8月的一个中午,在长白山高耸入云的天文峰下碧蓝幽深的天池边,一群中国北京来的旅游者席地而坐,正在野餐。突然,一个姑娘发出一声尖厉的惊叫:“你们看,水怪!……”众人都惊愕地回头看,只见一头毛色黝黑、状若棕熊般的狰狞水怪,正伏卧在天池边的一块嶙峋怪石后,双眼灼灼地向近在咫尺的人群窥探,它听见惊叫,惊骇地霍然蹿起,扑通一声,跳入水中。平静无波的天池内顿时 漾起一条人字形波纹,而水怪转瞬间就无影无踪了。 这就是许久以来一直被人传说的天池水怪,它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突兀地从水中跳到岸边来了!众多目击者都异口同声地肯定了这一事实。

长白十六峰

长白山

[1]白云峰:是长白山的主峰,耸立于天池西侧,海拔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又叫“层岩”。 天文峰:俗名鹰嘴峰,位天池北偏东。因1958年于峰顶东侧建有长白山天池气象站,故改称天文峰。天文峰高出水面476米,海拔2670米,是长白山东侧最高峰,长白山的第三高峰。 玉柱峰:在天池以西,东北距白云峰一公里,又名青石峰,此峰海拔2664米,山峰高耸,像一根擎天的玉柱,顶天立地,可谓白云峰之辅弼。 梯云峰 :长白山西南侧有座海拔2543米的山峰,岩石裸露,开状如梯。此峰北距玉柱峰1.5公里,由天池边至此峰顶400米,峰顶流淌出梯子河瀑布。山头终年云雾缭绕,即使是晴天也看不清峰顶的轮廓。传说此峰直通天宫,是天庭和人间相连的天梯,因此叫梯云峰。 冠冕峰:冠冕峰又名玉雪峰。海拔2525.8米,从天池至峰顶370.8米,位于天池正南与天豁峰、天池瀑布相望。冠冕峰背天池一侧主要为白色的浮石。远眺之四季皆白,雪石难辩;向天池一侧,有很多终年不化的积雪。复至夏令,山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雪光皑皑,下有蔚蓝色的天池衬托,别具风趣。 鹿鸣峰:鹿鸣峰,又叫芝盘峰,在天池西北方,海拔2603米。峰顶有一草甸子,圆形如盘,每天严冬的季节,其它各峰已是积雪覆盖,唯有此峰还露在白雪之外。 华盖峰 :华盖峰又名黄岩峰。海拔2640米,从天池至峰顶446米,南连紫霞峰,距天文峰东南350米。峰顶由黄色浮石组成,状如帝王车辇之华盖而得名,亦称黄岩峰。 龙门峰 :龙门峰为长白十六峰之一,海拔2595米,在乘槎河两岸,与天豁峰相对,因形状如门,如名龙门。所传,大禹治水曾到过这里,旁边有蝌蚪形柱,名为神碑。 卧虎峰 :卧虎峰,海拔266米,从天池至峰顶411米。位于天池偏西。南临冠冕峰,北侧水平相距梯云峰1925米。为中朝两国界峰。 天豁峰:天豁峰,海拔2620米。在二道白河东岸,与龙门峰对峙。因“ 长白山日出

峰起双尖,中辟一线,有豁然开朗,令人不可思议之趣”,故名天豁峰,天豁峰一线缝隙,相传为大禹治水所劈。峰石多赤色,看去如二龙盘踞。天豁峰下有两燕观天、驼峰石、黑熊朝天等湖畔景观。游人可从补天石经牛郎渡,越闼门沿八卦庙旧址北侧的倒石堆,方可登临峰顶。站在峰顶,举目远眺,群峰倒映,轻波浩渺。 紫霞峰 :紫霞峰,海拔2618米。位于天池东侧,西北与华盖峰相对;南隔鸡冠峰与孤隼峰相望。紫霞峰由紫色沙石堆积,远观之烟云缭绕,宛若西天落霞,紫气生辉,古香古色,因而得名。 锦屏峰 :锦屏峰,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锦屏峰在芝盘、观日峰中间,其东起龙门,西经观日、芝盘,南至白云峰之大马蹄形内壁(俗称大簸箕)之正中。峰顶南北各起一峰,五色的翡翠石装点峰巅;峰前峰后立陡悬崖,宛如锦秀屏风一般,故而得名。 铁壁峰 :铁壁峰,海拔2560米。位于天池中心北侧。东与天文峰相连;西隔织女峰与天豁峰相望。铁壁峰怪石嶙峋,石色亦黑,关若铁壁,故名。沿铁壁峰西侧攀援而上。可俯瞰天池胜景。为从北坡登山观天池的第二最佳揽胜处。 观日峰 :观日峰,海拔2670米。位于天池东南。西连孤隼峰,东靠白头峰。三奇峰峰顶有洞直通天池;峰下有很多五色石,鲜妍光润,令人爱不释手。游人多以拾此石而自豪。置于案,颇具异趣。 孤隼峰 :孤隼峰,海拔2611米。位于天池东南之紫霞、三奇峰之间。 织女峰 :织女峰,海拔2558米,东隔铁壁峰。

长白瀑布

瀑布

到过长白山的人,都为那宏伟壮观、奔腾不息的长白瀑布所迷恋!那银流似从天而降,落地如雷声贯耳。长白瀑布位于天池北侧,乘槎河尽头。乘槎河流到1250米后,飞流直泻,便形成高达68米的长白瀑布。因系长白山名胜佳景,故名长白瀑布。 由于山大坡陡,水势湍急,一眼望去,象一架斜立的天梯。瀑布口有一巨石名曰“牛郎渡”,将瀑布分为两股。两条玉龙似的水柱勇猛的扑向突起的石滩,冲向深深的谷地,溅起几丈高的飞浪,犹如天女散花,水气弥漫如雾,仿佛“银河落下千堆雪,瀑布飞流万缕烟”。它纬地经天,云翻雨倾,几十里外可闻咆哮声,势如万马奔腾,景象十分壮观。游人经过这里,无不驻足仰望,感慨万千。瀑布状如白练,从天而降,雷霆万钧,如玉龙扑向谷底,其景象蔚为壮观。急流跌水,千百年之后,瀑布下形成深约20米的水潭。潭水流出,汇为二道白河。

长白山大峡谷

长白山大峡谷

长白山大峡谷是火山爆发时期形成的地裂带,是锦江的上源,峡谷大约有60公里长,最宽的地方有300多米,而最窄的地方只有几米,垂直深度约有150米左右。峡谷两岸生长着茂密的大森林,树木笔直粗壮,由于谷上低温潮湿,使得这老林子里挂满了苍老的白丝,苔藓、蘑菇,静悄悄的铺展着色彩。这是一条极为壮观的大峡谷,由于其地貌形成主要是嶂谷和隘谷,所以峡谷两侧,特别是底河两岸的谷坡就显得异常陡峭。加之多年的寒冻风化,峡谷中的冰缘岩柱已在岁月的风雨剥蚀中,形成了多姿多彩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那些溶岩林的造型,真可谓千姿百态,让人耳目一新。有形同月亮的。有状如金鸡的,有酷似骆驼的,有宛若观世音的,有姑娘依恋着情人的,有母亲怀抱着爱子的等等。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在长白山的深处,竟然会有这样一个自然杰作的艺术展览。面对这成群成组错落有致的奇特石林群雕,人们不能不展开自己无限的联想,于是对这些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山峰岩石,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命名,如:五指峰、女娲峰、长城峰、城堡峰、骆驼双峰、双熊登山、双象吸水等等,还有观音遥拜图、象豹嬉戏图、百兽聚会图、仙人相约图等等。这些都是人们面对目不暇接的自然景观产生的丰富联想,也是人们从内心深处发出的由衷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