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行业的商业化程度,较之日本而言简直小巫见大巫,国内除了《喜洋洋》《秦时明月》等等老品牌的商业化程度基本能够和日本动画产业的商业化相比,其他的都不行,日本的动画商业化已经基本到了竭尽所能发挥该动画所有价值的程度了,中国动画的制作进度和日本不能相提并论,日本整个动漫行业的发展已经达到基本完整,一部动画从企划之初到面世,其实就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更别说在播放的同时还有很多力量在不断协助,他们画师资源充足,声优资源充足,而且基本上分工十分明确。

为什么日本可以做出很多响彻世界的动漫,而中国却连一部都做不出来?

1,文化差异。中国文化更保守,更固步自封,缺乏想象力和独创性。
2,功利心。近些年中国已经有很多优秀的动漫了,应该看到进步和欢欣。可是多数漫画创作者的初衷仍然是为了市场,一味迎合市场首先考虑卖相是否好,失去了静心创作的动力,在浮躁心态下要么模仿,要么没有值得推敲的故事。
3,政策原因。虽然文化主管部门是鼓励自由创作,可是政治方面的原因限制了许多自由,这也是我们没有出来类似《死亡笔记》《孔雀王》那样作品的理由。这个不用多说。
以上只是主要原因,此外还由这三点衍生出许多其他的也是这三点互相作用产生的,例如政治正确限制创作自由,如果不能迎合市场,漫画家难以生存,也会限制这个自由,他们也很难。
但总得来说是在进步,例如《大护法》《悟空传》《不良人》……所以不可以说中国没好动漫。这个进步需要时间。多给这个行业的人些鼓励吧。

十年内中国动漫能否再出神作?

观念不改变,动漫的土壤就无法肥沃。到现在不说我们的父母,就连我们宿舍里总共6个人,4个人瞧不起动漫,都觉得动漫是幼稚的,悲哀,中国动漫难扬不就是被这样的思维逼死了吗?于是我们的动漫都是幼稚居多,于是我们的动漫要靠家长陪儿童看才能撑下去,想没爹没娘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如此,我们拿什么说动漫产业?动漫企业能存活下来就不错了,国家对动漫扶持,制作一分钟就补贴多少钱,结果呢?加速粗制滥造!现在真正能称得上是国民动漫的也就《秦》了,月饼的年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大人。十年内再出神作?有点儿难,不过玄机如果在秦时明月后在制作一个修真类的动漫,精雕细琢,再次掀起一股中国古文化旋风也未可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十年后,中国喜欢动漫的人会越来越多,虽不至于像日本那样,但支撑一个国家动漫产业持续发展已经足够了。

为什么中国始终制作不出像日本那种类型高水准的动画?

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说下日本动漫的产业,现在的日本动漫产业(就是ACG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产业链,漫画 动画 轻小说 游戏 周边这些都在这个产业链中一环套着一环,非常完善和成熟,而且日本动画在技术上也是非常高超的,动画每个动作上的衔接都较为自然,而且日本制度上也较为宽松,就连日在校园那样的动画(特指结尾剖腹杀婴)也可以出现,这在中国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动画没有产业链,也挣不了多少钱。没有钱,就没有办法吸引商家更多的投资,就没办法做的精致。(这里只是说动画TV版的)加之政府(说白了就是文化总局)对动画产业的严格“监管”下,凡是有恋爱情结的一律禁播,凡是有打斗场面的一律和谐,使得漫画人更加没有激情去制作动画,总之中国动画希望不大,但是其实中国有很多好看的漫画,强烈推荐姚非拉的80℃还有夏达的子不语,不要这两部动画化,动画化的只会让你失望。

中国有那么多好题材,为什么拍不出像《龙珠》一样享誉世界的动画片?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话,有很多种说法,首先中国确实在动漫上面不具备优势,这个优势是什么呢,是我们没有很长的动漫历史发展,而日本的动漫可以说是享誉世界,只能说重视程度不一样,要说中国的强项,清宫剧和古装剧难道不好嘛,中国有很多电视剧在国外都播放比较好。那为什么动漫不行呢。

我觉得是这样,可能我们从小潜意识里面就认为看漫画书不好,有一部分是社会引导因素,所以我们国家很少有不错的漫画创作,相反我们重视历史,而很多历史剧,四大名著《西游记》我们从小看到大,你说它不好吗,甚至很多国家都比不上我们的拍摄,归根到底是没有这个意识,所以电视上放的也是类似于《喜洋洋与灰太狼》、《虹猫蓝兔》等。可以看吗?当然可以看,只不过是给小朋友看的

而日本的动漫,你会发现经典的太多太多了,除了《龙珠》《蜡笔小新》还有宫崎骏的动漫,我之前把宫崎骏系列的动漫全都给看了,本来本人非常排斥动漫,认为是给小孩子看的,后来看了之后就会发现,日本的动漫,无论是在立意、还是动画制作或者是画面布局等,都给人享受,随便截图就是一副屏保,而且看完之后很引人深思。那么我们国家的动漫表达什么呢。当然国漫不是比不上,而是在成长。

拿前段时间的《哪吒》,以及《白蛇传说》,还有《秦时明月》,个人觉得我们的动漫在进步,最起码在意识上有了提升,不说立意,先是在动画设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不管题材如何,中国的确在进步,相信未来也会不断发展,可能距离日本动漫有一段距离,但是我们可以等。

为什么中国没有再出现《宝莲灯》这种级别的动画制作?

设计者在人物造型设定方面延续了日式风格。这并不是错误,错在设计方面没有突破。即便是日式动漫艺术风格,人物造型也需要有个性。而《宝莲灯》恰忽视了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物造型的个性化。木偶片《西岳奇童》的艺术特点就是人物造型在兼具艺术美感同时强调了个性化,并且艺术风格独特,与日式或美式风格截然不同。同时《宝莲灯》的场景设定也偏于粗糙,在同类影片当中(比如《千与千寻的神隐》)显出劣势。在这种比较下,《宝莲灯》并无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