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神经细胞类比为像素过于遥远而意义不大,基本的数据是一只眼睛有一亿两千万视杆细胞,六百多万视椎细胞。前者感受光线强弱为主,后者感受颜色为主。---看到了题主的更新,这样的话仍然数据不合,我们一般说100万像素,都是指50万绿色,25万蓝色,25万红色感光元件。而神经节显然是综合各种颜色的,节细胞将多个视锥和视杆细胞的信息统一起来,然后统一发送给大脑,以减少神经的数量,也方便大脑处理至于说不能类比为像素。

人眼相当于多少万像素的相机?

如果把人的眼睛比作一部相机的话,那它有可能是性能最为强劲的一部。近日网上出现一篇文章则给出了更为具体的说法: 如果硬性比较,人眼大约等效于一台50毫米焦距,光圈F4-F32可变,400万像素——是的,只有400万像素,感光度ISO50-ISO6400,快门1/24的不停连续拍摄的相机。

镜头约等于3片3组,全部由非球面镜组成,光圈(瞳孔)小于F32时,一般是某种化学药品中毒,大于F2.8时~~~那是死人。对焦速度极高,在0.5秒内就能完成从最远到最近的切换,永不跑焦。 非近视的情况下,景深极大。 影像处理器大约相当于4块Digital 3,并行工作,而后台的模糊识别处理器,则无法用地球上的计算机来衡量。 色彩不好说,一般是认为在32位和48位之间。

但若细看文章,就会发现其中一些十分有趣且蹊跷的地方。例如在上面引用文字的前一段,就写着“保守估计眼睛的水平可视角度是120度,垂直可视角度是60度,换算下来等于5.76亿像素的图像数据”;而在文章结尾,则写着“即使仅以120度计算,像素就可达到5亿7600万像素”。  那么,人眼的像素数到底是400万,还是5.76亿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文章的数据来源做一番考证。

经过简单的网络搜索发现,原来引文的数据来源共有3处:  引文前3段最早发表在2007年3月21日的《信息时报》上,新浪科技曾有过转载。其中给出的数据是5.76亿,依据在原文有说明。2007年3月21日《信息时报》相关报道  本文引用段落,则来自一个个人博客(来源)。原作者给出400万像素的理由是:“人眼大约拥有500万个是神经细胞,其中大约有100万是无法识别色彩的神经细胞,所以人眼的成像能力大约相当于400万像素”。看到这里,其实真相已经明了。因为在《信息时报》的报道中开篇已经说明:“可以把人的眼睛想像成等同于500万像素。但是,在眼睛里面还有一亿个棒状细胞……在你眼睛所示画面的锐利程度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引用段落之后至结尾的文字,则摘自百度百科的“人眼”词条。不难发现其内容与《信息时报》的报道是一致的,或者说是同一个理论的2种说法。而这个理论其实是德国人Konig在1897年在《Die Abhangigkeit der Sehscharfe von der Beleuchtungsintensitat》一书中提出的。  至此已经了然,也许是引文作者在“做”文章时的疏忽,总之人眼像素相当于400万的结论恐怕不够准确。人眼其实是一台像素高达5.76亿的“超级相机”。

常说像素,谁能给解释一下,人眼是多少像素

人眼视网膜平均有500万个锥细胞。因为锥细胞负责色彩感应,或许可以说人眼的平均解析度已经达到500万像素水平。

不过还有100万个杆细胞负责光强度感应,它决定了你所看到图像的清晰度。眼睛是不可低估的,毕竟它不是一台静止的相机。

你的两只眼睛连续扫视一周时,在你的大脑已经合成好大范围的场景(而非全景图像)。当光线好的时候,你能分辨两根0.01度视角(0.6弧度)的细线。

如此一来,可以估算人眼的“像素”单元是0.3弧度。保守估算你的视野在水平方向为120度,垂直方向为60度的话,那么你视野的解析度为576万“像素”。

奇怪的是,经常有这种情况发生:从相同距离观看时,大多数人不能区分

300dpi

150dpi

的6×4寸

的相片。

因此,即使人眼和大脑联合可以处理大量数据,但是从静态图像来说,150dpi

的输出解析度是足够让人们普遍接受的图像质量。

但是,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锥细胞和杆细胞。所以在光线比较暗时,女性能看到的缤纷景象在男性看起来也许是一片漆黑。

常说像素谁能给解释1下人眼是多少像素

人眼视网膜平均有500万个锥细胞。由于锥细胞负责色采感应,也许可以说人眼的平均解析度已到达500万像素水平。

不过还有100万个杆细胞负责光强度感应,它决定了你所看到图象的清晰度。眼睛是不可低估的,毕竟它不是1台静止的相机。

你的两只眼睛连续扫视1周时,在你的大脑已合成好大范围的场景(而非全景图象)。当光线好的时候,你能分辨两根0.01度视角(0.6弧度)的细线。

如此1来,可以估算人眼的“像素”单元是0.3弧度。守旧估算你的视野在水平方向为120度,垂直方向为60度的话,那末你视野的解析度为576万“像素”。

奇怪的是,常常有这类情况产生:从相同距离观看时,大多数人不能辨别

300dpi

150dpi

的6×4寸

的相片。

因此,即便人眼和大脑联合可以处理大量数据,但是从静态图象来讲,150dpi

的输出解析度是足够让人们普遍接受的图象质量。

但是,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锥细胞和杆细胞。所以在光线比较暗时,女性能看到的缤纷景象在男性看起来或许是1片黝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