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谷老人是指黄庭坚,出生于公元104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2、黄庭坚是北宋知名诗人,乃江西诗派祖师,书法亦能树格,于公元1067年中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和黔州安置等。

3、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有《山谷词》。

黄庭坚是哪个朝代的

黄庭坚是北宋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

黄庭坚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自成一家,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与苏轼齐名,时称“苏黄”。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进士及第,历任叶县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泰和县知县、德平镇监、秘书省校书郎、《神宗实录》编修官、集贤校理、国史局编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别驾、宣议郎监鄂州、奉议郎兼宁国军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员外郎、太平州知州等职。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南楼,享年61岁。而后,宋高宗追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1265年,宋度宗追赠黄庭坚谥号:文节。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宗师、孝廉楷模垂范千古。

黄庭坚才三十九岁为什么就称山谷老人

年轻的时候是叫山谷道人,晚年是山谷老人。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洪州分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是北宋诗人与书法家。

苏门四学士分别是谁

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

他们都是苏轼的得意门生,非常受苏轼的赞赏,而且将他们四位并称的还是苏轼本人,在苏轼的推誉下,他们四位很快的名满天下。不过要注意的是,他们只是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并不属于同一个流派。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自号山谷老人,江西修水人。黄庭坚是两宋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的总盟主。南宋方回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祖指杜甫,宗则是指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可见其影响。就作诗而言,黄庭坚在南宋的影响甚至盖过了苏轼。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又有人称其淮海居士。在后人看来,秦观与黄庭坚相反,他最富盛名的是词。作为晏几道似的的“古之伤心人”,其词中到处充满揪心的愁恨。

晁补之(1054~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来自大名鼎鼎的山东巨野晁氏家族。有宋一代,晁氏文士辈出,群星灿烂,光进士就有三十余人,之字辈的有晁补之、晁冲之、晁说之、晁用之等。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耒“少年读诗书,意与屈贾争。口谈霸王略,锐气虹霓横”(《秋怀十首》之一)。《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苏门四学士各自的成就

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书法也是独树一格。在文学界也非常的有成就,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等。

秦观的诗词感人至深,情感细腻,主要作品有《淮海集》、《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沁园春》、《淮海居士长短句》等,另外在书法上也比较有成就。

晁补之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他的作品风格主要是散文语言凝练流畅,和柳宗元的风格相似,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和苏轼的风格有点像,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影响力也不错。

张耒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诗余》等,他的诗平易舒坦,但常失之粗疏草率,而他的词语言上比较婉约,和秦观相似,不过流传的很少,在北宋中晚期文坛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