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书店进书会有选择性,不可能样样都有,实体经营必然会考虑销路和库存成本。严肃文学即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人性的认知,希望通过文学来启示人类,改变人类命运,其思想影响深远,令读者读后涤荡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大众更喜欢娱乐性强的作品,以从中获取短暂的愉悦。而严肃文学和纯文学作品往往灌输了很多的思想内涵,其娱乐性往往也很弱 ,这导致此类作品只能成为小部分人群的精神食粮。再者,这是个向钱看的时代,为了追求更多的效益,文艺作品会更迎合大众口味,因此严肃文学和纯文学作品变得不受大众欢迎。

为什么现在的严肃文学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我感觉现在严肃文学确实没有多大的一个市场,因为我们现在压力太大了,我们需要一些幽默感,让我们的生活有更多的幽默啊,这样的话我觉得沟通交流起来才不会有那么大的这个压力才不会显得太过于严肃啊

为什么去新华书店买书什么都没有?

自从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出现之后,网络文学也就兴起了。人们可以在手机上找到各类的名著,相对而言,书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其次,由于生活、工作各方面的压力,人们根本就没时间静下心来去看那么大的一本书。所以现在的人都喜欢“碎片化”的知识。平时比较有时间看书的应该就是学生了,但是现在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也不小,所以书籍也就相对看得少了,所以导致书店的书籍一直在减少。其实我读书的时候非常喜欢看书的,所以每到一个地方第一个找的就是书店。但是现在到的一些书店都是以买文具和教辅资料居多的,卖书的基本上都很少。所以我觉得挺沮丧的。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有哪些,为何严肃文学地位更高?

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区别

当下在现有的流行文学理论书籍中根据文学的多层结构将文学形态分为三种分别是:严肃文学,通俗文学和纯文字。

先说一下在目前学术定义中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的定义:严肃文学是指在现实层面起了突出作用,理性成为主导价值,其本质是现实性;而通俗文学是指原型层面突出,感性价值主导。这两种文学算是对立文学,严肃文学通过其强烈的思想性以展示对人深切的现实关怀,而通俗文学其本身特点在于感性化和通俗大众化,在生活中最常见的题材便是暴力和性爱,通俗文学带来的消遣娱乐作用是最强烈的。

在文学领域中,按文学形态的划分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仅仅是文学形态上的不同,本身并未优劣强弱之分,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媒介的相互交叉,文学逐渐走向商业化,而书籍也不可避免的市场化和娱乐化的发展,通俗文学因其自身的特点不带有更多的文学性,与生活的相融性更多,而被更多的受众所喜爱和接受,但在古典学者看来,通俗文学已经被商业气息所浸染,本是阳春的两种文学,因为通俗文学的社会商业气息更为浓重而被古典学者不齿,因此专注推崇严肃文学。

但通俗文学的大众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在当下物质生活富足的情况,人们更追求精神价值层面的满足,而由于通俗文学的特点其最容易被人接受,再加上商业化气息的渲染有的通俗文学作品负面内容过多,导致通俗文学的评价过低,玷污了通俗文学原本的风貌,但真正的通俗文学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

文学作品的意义不在于比较而在于意识通过作品展示,已达到交流的效果,好的文学没有优劣。

大曝光时代,纯文学也没有出头之日。

怎么说呢?大致分为两点吧。

第一点就是感受到了资本和现实压缩了创作者的空间。

如果关注书籍方面出版就会发现,纯文学小说出版的数量实在是少得可怜。这几年大多都是出的通俗类题材(因为可以影视改编),是宁可做工具书,社科书,也不做文学书。即便做了,要么就是引进国外,看起来高高在上“洋气”的;要么就是当今的一些“文学老人”的折腾新作。还围绕着这些”洋气”和“老人”,合理的把文学奖项给他们颁了。并没有贬低国外文学和国内出名作家的意思,我是说迅速发展推陈出新的时代怎么就在纯文学这方面停滞不前了?

很保守,这是我对出版方的第一个印象,毕竟保守能够稳定,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我的第二个印象就是他们也已经察觉到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在积极寻找新人,可又与此同时设置条条框框——将文学分为什么虚构文学,非虚构文学和报告、对话类的一些纪实文学。其实,最主要目标就是非虚构文学,目的也当然看重所谓的IP和影视改编权,直白一点就是钱。这不禁让我想到网络文学,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看书的读者还得分男女,书分成所谓的男频女频,确定性别之后还可以继续细分,魔幻。但又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做的很好,细分以后真可以直接锁定到需求,从而积累越来越多人气。估计现在搞纯文学的也馋了,也想尝尝这个甜头,可又放不下身段,搞出这么一套文学分法。

大体局势出来后,创作者就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什么了。按照要求作文的肯定是有的,可,这样的文不纯了,自然也称不上是纯文学。不按要求的呢?就更难了,你不符合他的要求,他也不会和你合作。这就是有天赋的新人得不到出头的原因,而且,我相信有天赋的人肯定是有自己的坚持的,他绝不会迎合市场。以我为例吧,我自认为有点才气,写作也些年份了,可我一直都是闭门造车的状态,自己写自己的。我写作速度是很快,因为我是喜欢一鼓作气,开头了就必须写完为止。之前一直写的是纯文学的长篇小说,写完第四本长篇小说后我才突然意识到,我要怎么出版这个问题,而且,对于这个问题我没有解决办法。

我这才知道短篇小说的投稿投中几率和获得曝光的几率要大一些,在写长篇之余,我基本上是两天一篇短篇小说,然后投给一些有名气期刊。整个短篇从故事层面来说,冲突,内容,呼应,深度,我觉得最起码都可以算得上是及格线以上的水平,我反复修改。我看过很多文章都不如我写的,也被发表出来了。而且我投稿都很谨慎,找的是那种官方网站上面的地址,投稿过去。等待回信是一个难熬的过程,一般上面都会标注着在什么期限内回复,如果没有回复的话,就自行处理。结果投的稿件全是这种没有回应,我每一篇都保证着水准,可是没有一个投稿中的。也许及格线以上,达不到他们的使用标准,我也许要写及格线以下的东西,也许这样能发表出来,很多也许。

我曾一度怀疑我是否真的有这方面的天赋,唯一让我感到庆幸的事,今天我把稿件投过去,第二天收稿方就给我回信了。这让我惊喜万分,虽然回复的是退稿信,但是我也非常高兴,人生中第一份真正的退稿信,我觉得他们真的看我的稿件,虽然他们不用,可我还愿意为他们写。可能他们也没有认真看,随便找个理由拒绝我罢了,但这时候我才想到,之前那些没有回应的,他们或许是连看都没有看。

我才知道,原来是孵化纯文学的平台太少太小了,纯文学的期刊杂志是有的,还有坚持纯文学的。可在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一篇文章的审稿时间动则一个月,多则几个月。不能一稿多投,其实我是能理解的,可几个月等来的却是没有回音,多少有点失落。长篇小说更不用说,审稿时间更长,出版方又谨慎,出版的书号又紧张,又处于无法盈利的状态,无名无姓的人出版自己的作品真是难于登天。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的出版社会选择一遍又一遍的出公版书,通俗书,工具书,社科书等等,就是不愿冒险。

而坚持自己的创作者们就等于失去了资本的陪玩,被遗弃了。

现在出版又出版的,传播又传播的,那些封面装裱精美的,可能这些东西和它本身的价值是不对等的。卖的也只是装裱而已,或者品牌而已,书籍就是商品,说不好听点就是伪装成巧克力的,哎,垃圾罢了。尽管是这样,这些东西还满足了当代人的需求,不停地给把人当傻子喂就真的有人群不停地接收。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自然而然认为文学就只有这个高度,后来的人以史为鉴,只会越来越差。而原先的垃圾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成了新的高度,魔幻。

第二点就是我很早就怀疑当代文学了,因为当代文学没有了文学批评。

其实,我不知道当代文学究竟是个什么标准,可我知道文学从来就没有标准。所谓的标准,其实,也就那样。文学就现在而言,早已就不是文学了,其实这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人学。这个人出名,就是文学,不出名的人永远都不会是文学。这个人年纪大去世了,就是文学,活在世界上的没停止呼吸的永远不是文学。全都是关系学,文学的诞生需要机会,可机会并不是平等的,总有人情世故,有关系者的优先,其他的无关系者,就等于说是没机会。当代的文学批评要么捧上天,要么贬入地,而且这两种都是和商业挂钩,不会说真话。好的地方没有表扬,坏的地方没有批评。要么就是忌于名气捧臭脚,要么就是觊觎资本肆意夸贬,要么就是基于真实改编博同情,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这就目前纯文学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看书的读者,甚至有时候说出一点点的毛病还被认为是过度表现自己独特,刷一些存在感,博取眼球。好像对一点点的轻微质疑都有巨大的不适应似的,当然了,什么书都不乏喜爱者,每个人看待作品的角度是不同的,对于作品的要求是不同的,希望在书籍里得到的也是不同的。我的意思是当代文学是符合当代人需求的,这点毋庸置疑,当代人需求的不全是娱乐和新闻,人们对于文学的渴望是与生自来的,他们有些自己的评判标准。完全可以放心,不要限制读者对于文学的判断,我觉得很多出版社其实不太能承受读者对自家出版作品的差评。

还是文学评论家太少了,几乎是没有的,我记得早期的文学界都不乏批评之声。批评和责备这要分清楚,批评是合理公正的,好的赞扬,不行的批评。可能真是由于资本的压力,没了敢创新的新人和有力的作品,所谓的作品研讨会讨论会就成了王婆卖瓜的自夸或他吹现场,文学评论家寒心了,纯文学作品就越来越少了。

要说的基本就这么多了,我的确是对现在主流的叙事有所怀疑。

首先,纯文学肯定是要虚构,还得大胆的虚构,如果你写作连虚构都不虚构还停留在非虚构写自己写他人的层面,那又有什么意思呢?谁都有真实的故事,谁都有自己的讲述方法,我觉得这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远远不够。我认为现在的文学平台完全可以放开一点,这世界需要的深刻一点都不会少于需要的娱乐,完全不用担心没有读者。好的纯文学流传至今,是没有人看吗?怕的只是不想承担失去资本的风险罢了。

其次呢,我希望创作者们不要灰心,看我,写作多年一无所获,可我也不着急。我一边修修改改,一边又写新作品,马上等我第六本长篇小说写完,我在写作道路上还是一无所获。没关系啊,我早就有心理准备了,我相信我们写作者,说实话是想出版的,可确实又不是只是为了出版,写作让我们在心灵上有归属感,觉得像是为了这个而生。坚持自己的创作,坚持自己的创新,真的,我觉得我每写完一本小说,不管长篇也好短篇也好,就像是完成了一次自我蜕变,我很自豪的。

最后,纯文学肯定且自然是没法出头的,现在靠着仅有的几个“门面”还能苦苦支撑,如果没有改变的话,这样下去过不几年,纯文学,就没了。

不是死了啊,纯文学永远不死,至少我死之前我都不会认为它死了,我是说,纯文学在多数人生活里消失了而已,会回来的,它又没死,有一天会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