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健为原中国男篮前锋,效力过北京奥神男篮队,曾在美国征战过,后来参加菲律宾联赛,荣获年度最佳外籍球员,因为是职业球员出身,所以对技战术的解说更加深入,同样对于比赛细节情况,他的解说更加入木三分,不过个人色彩过重,其解说善于分析利弊,观点犀利透彻,一针见血的解说深受球迷的喜爱,被称中国版的大嘴巴克利。
如何看待马健(前CBA篮球运动员)关于解说员应该是专业球员的说法?
这是个好问题!说3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第1点:篮球比赛配解说员的目的是什么?是怕观众看不懂篮球吗?显然不是。否则现场观众怎么办?毕竟现场可是没有解说员的。我的看法是,配解说员主要是怕电视观众走神、或者跑掉,毕竟一场比赛要打1个半小时以上。其实没有人能坚持看这么长时间不走神,看电影都不一定能保持呢!所以,解说员的主要任务是吸引观众!因此,解说的趣味性就很重要,至于专业不专业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样大家就理解了为什么体育解说员都比较咋呼!格外有激情,不激情观众留不住啊!
第2点:中国职业体育还处在一个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正在逐步向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基本都会邀请专业解说嘉宾作为解说的补充,还会邀请漂亮女孩子加入进来!元素就丰富了。有专业的元素,也有娱乐的元素,其实都很好。所以说,篮球解说员不一定要职业运动员出身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解员。在NBA乃至CBA,非职业运动员出身的优秀电视解说员多如牛毛。
第3点:马健的解说还是蛮有特点的,也算是自成一派。那么,各派解说之间彼此看不上眼的情况也就太稀松平常了,这其实不算什么。需要注意的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出身的解说员有比较专业的优势,但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如果专业球员出身的解说员缺乏理论知识,学识肤浅的话,讲解起来不会打动观众。
其实主持人本质和我们这些体育爱好者球评人一样,底色仍然是球迷。杨毅、刘建宏和白岩松们,甚至于嘉也是这么回事,但老一辈的张路、徐阳,徐济成们,由于是运动员出身,也不容易情绪化,这就是央视在主持人被诟病后,大量请运动员来点评的原因。
1995年马健曾试训NBA快船队,巅峰时期什么水平?
最近,马健晒出了自己当年试训快船队的视频,虽然不是那么清楚,但他的速度和爆发力,能够感受到他当年打球的水平。现在马健是著名的篮球解说员,他的故事很丰富,下面我们就聊一聊马健。
很多球迷不清楚马健的年龄,他是1969年出生的,今年已经51岁了。1989年,马健就是中国男篮的主力前锋了,1992年还代表中国男篮参加了巴塞罗那奥运会,当时的马健还只有23岁。为了提高自己,马健开始追寻NCAA的梦想,为此付出的代价是被篮协永久取消其代表国家队参赛资格。
在NCAA,马健加入了犹他大学,身处异国他乡,语言不通,还被歧视,谈到当年美国的生活,马健眼睛湿润。93-94赛季,作为首位参加NCAA联赛的中国球员,马健迅速成为犹他大学主力,在平均21.8分钟的出场时间内,可以得到8.2分3.7个篮板。在犹他大学三年,马健不仅提高了球技,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为日后成为解说员打好了基础),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NBA球星、教练。
1995年夏天,马健从犹他大学毕业后,快船队邀请他试训,参加了NBA夏季联赛,最终还是没有获得一份合同。在NBA落选后,马健是有家不能回因为已经被篮协除名了,他不得不去菲律宾联赛打球,帮助所在球队拿到冠军,并当选为年度最佳外籍球员。
马健一心想为祖国效力,1996年申请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那个时候正是马健的巅峰时期,但被篮协拒绝了,篮协给出的理由是,国家队不是你想来就能来的。此后,马健再也不想去国家队了。甚至可以说,马健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怀才不遇、悲情的球员,不仅被国家队除名,还与奥神俱乐部有矛盾。总之,马健也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马健不顾各种阻挠,吃尽了苦头,就是为了能够在NCAA打球。作为赴美打球第一人,马健也为其他球员开辟了道路,后来夏超、尚平、季祥、张兆旭,以及现在的张镇麟、王泉泽等一批年轻球员,都去了NCAA追求梦想;也为王治郅、姚明、巴特尔进军NBA起了开路先锋的角色。
如今,马健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解说员,曾经也多次在公开场合谈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的篮球生涯充满遗憾与不甘。
同为篮球知名评论员,为何马健能精准预判,而杨毅总被打脸呢?
这个问题的描述不算客观。谈预判或者预测,没有哪一名评论员能准确预测。就杨毅和马健两名评论员来说,各有千秋。
首先,马健是篮球运动员出身。就评论员和球员这两个身份来说,马健是出色的运动员,评论员方面的成就还谈不上著名。就篮球评论的风格来说,马健的特长是专业解读,也就是对场上形势的一种球员体会!这是其他解说员不具备的。整体上看,目前无论是电视台还是网络平台,在解说员的搭配上一般都是专业主持人加专业运动员的搭配了。可以称为是一种彼此互补的关系吧。
但篮球解说的任务其实并不是给球迷进行专业解读,更重要的任务其实是“提神”,让球迷尽量在接近2个小时的时间里,最大可能的留在电视屏幕前!因此,球评有时候热闹派、激情派、美女派都比专业派要有效果。这里要说的是,其实很多球迷可能也听不太懂太多的专业技战术,同时技战术的讲解也比较耗费时间,在电视解说的过程中,时间上也不是特别允许。一般来说,都是看到那儿,就得说到那儿了。也不能摁下暂停键,先解释一下打了什么战术,战术怎么打的呀。
其次,杨毅作为媒体领域的球评,他的特点是感性,外加口才好!他可以算是中国篮球评论界比较资深的评论员了。应该说他的评论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但马健还谈不上形成了自己的解说风格。
最后要说的是,人被看多了,也就看烦了。杨毅显然已经被球迷看“烦”了,马健呢算是评论界网红,还在新鲜期呢。
总体上看,中国篮球评论员还是比较紧缺的,鼓励更多的评论员涌现,这是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