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会颁布了关于新国旗的法令美国革命开始后,1776年1月1日在查理斯敦的普罗斯佩克特丘陵,升起了第一面非正式的国旗,称为大陆彩色旗。

2、1818年又接纳了5个州后,其中25个版本只改变星星的数目、不屈不挠和正义。把那种图型称为贝齐罗斯旗。

3、在华盛顿将军的命令下升起的。这面旗帜上有13道横条的第一个版本,制作了第一面星条旗并使用了圆形图型是缺乏事实根据的,即自由之子。

4、1934年旗子上各种颜色的色调也都标准化,白色表示纯洁和清白,红色代表坚强和勇猛,蓝

美国国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从1776年开始拥有自己国家的国旗一直到1960年,在这将近二百年的时间里,国旗的图案更改多达二十余次.

美国的国旗为什么要如此频繁的变动呢?这种变动遵循着什么规则呢?

因为美国的国旗与他的国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旗上的每一个星都代表着一个州,而美国的领土在不断扩大,州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中.所以,美国的国旗也得适应这种变化,每增加一个州,国旗的星就要增加一个.

美国国旗发展史

1775年,北美大西洋沿岸13个英国殖民地的人民发动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人民发表“独立宣言”,宣布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77年6月14日,正式确定美国国旗的形式为:旗底为红白相间的13道条纹,左上角镶一蓝色长方形,上面缀着13颗白色五角星,条纹和白星都代表当时争取独立的13个殖民地。从19世纪初开始,随着领土的不断扩张,美国国旗上的星条随之增加。1803年美国趁英法争夺海上霸权和法国侵略军在海地惨败之机,用1500万美元购买了法国的殖民地路易斯安那(当时的法国殖民地,远远大于现在美国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州,相当于今天美国领土面积的四分之一)。第二次独立战争(1812—1814)结束后,美国转向西部拓展,侵占印第安人的大片土地。到1817年密西西比州加入联邦时,美国国旗上的红白条纹已增加到20道,星星达20颗。1818年4月4日,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国旗上的条纹固定为13道,代表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殖民地,白星随州的数目的增加而增加。1818年,美国向英国购买了位于今北达科他州的一部分土地。1819年又做成了一笔“枪口下的买卖”:从西班牙手中得到早已被美国占领的佛罗里达。1836年它先策动原属墨西哥的得克萨斯省独立,成立共和国,随后于1845年吞并得克萨斯成为美国的第28州。1846—1848年的侵墨战争,又迫使墨西哥“出售”其领土的一半,包括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犹他州、科罗拉多州和新墨西哥州的一部分。19世纪中叶,美国侵略扩张的矛头从美洲大陆指向海外。1867年,美国用720万美元从沙皇俄国购买了远离美国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1898年又吞并了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长期作为美国的属地,到1959年才升格为州,加入联邦,于是又有两颗白星缀列在美国国旗上。随着国旗上白星的增加,领土面积已从独立时的330万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936万多平方公里。

星星数变化:13-33-48-50

美国国旗的发展历程

1777年6月14日由大陆议会正式批准的第一面正式国旗是星条旗。旗杆一侧上方蓝色的矩形里有13颗星,但星星的排列方式却是不确定的,已知有若干种图型。国旗的设计者霍普金森(Francis Hopkinson)议员可能想把这些星星安排成一个圆形,象徵(用国旗法的字眼来说)“一个新的星座”。如今普遍把那种图型称为“贝齐·罗斯旗”(Betsy Ross flag),不过罗斯的后人们宣称,说她制作了第一面星条旗并使用了圆形图型是缺乏事实根据的。普遍采用的星星排列是4-5-4或3-2-3-2-3,但也存在其他变化样式。新的星条旗组成了1777年9月11日在布兰迪万河战役(Battle of the Brandywine)中携带的军用彩色旗的一部分,或许这是它第一次用于这种用途。

历史上美国国旗的变化?(带图片的)

美国国旗为长方形,长宽之比为19:10,为星条旗(the Star-Spangled Banner),旗面左上角为蓝色星区,区内的星数于有关部门规定,美国的州数就是国旗上的星数。星区以外是13道红白相间的条纹,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据华盛顿说:红色条纹象征英国,白色条纹象征脱离它而获得自由。更普遍的说法认为,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象征纯洁和清白,蓝色则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