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我们感受到的苦并不是药物有效成分本身的苦,而是药品填充剂的苦。每一颗药片真正的有效成分是很少的,填充剂的分量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这些药品填充剂存在的意义在于保护药品的有效成分不受潮、不变质,少数填充剂是用来改善药品的味道,觉得药苦用和药顺来吃就好了。

为什么大多数药是苦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健康的身体,可是生点小病吃点要再正常不过了。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许多药物,尤其是有不少中药都很苦。这是为什么呢?甜的不是更有味一点,更加受欢迎一点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解答一下疑惑吧。

中药主要取材于动植物,里面含有多种化学物质。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大多数中药药材中都含有一类叫生物碱的化学物质。生物碱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它们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元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多数生物碱都具有苦味,少数呈辛辣味或其他味道。由于一服中药往往由很多种药材组成,只要其中有一种药材含有生物碱,熬出的药汁就是苦的。

提到苦,大家自然都会想到以苦闻名的黄连,而黄连苦的根源就是它所具有的生物碱—黄连素生物碱。其实,在中草药中最苦的并非黄连,而是一种叫苦参的植物,因为在苦参的根和花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成分。

但是,中药也并不都是苦的,例如甘草。甘草中含有一种叫甘草酸的成分,它的.甜度为蔗糖的80~300倍。

西药和中药不一样,一般西药中的有效成分比较确定。如果其中的有效成分中包含的化学物质味苦,这种药就是苦的,甚至比中药更苦。为了改善口味,制药时往往会使用胶囊或糖衣等遮药物,将苦味掩盖起来,便于吞服。

现在,中药的生产已部分采用西药的生产方式,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制成片剂、水剂,也加上糖衣、胶囊,或加入甘草等,尽可能将苦口良药变为爽口良药。

药片为什么都是苦的?

药是苦的一方面是外包装糖衣去掉后药品填充剂是苦的,为什么不是甜的、香的呢,这是为了保证药品性质稳定,不易受热膨胀、受潮、开裂等,也防止被虫子吃掉,故采用一些味道不好的材料;另一方面,药品中的有效成分多为植物碱,植物碱味道就是苦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药已经实现用味道改善后的材料做填充剂,比如儿童用药很多就是甜的,当然如果孩子还不肯吃可以用和药顺来喂。

药为什么一般都是苦的?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药为什么一般都是苦的:

就中药来说,因为其所含药用成分为:酮,甙,酸,碱,酚之类的有效成分,这些物质的口感是苦或涩的。

而植物的果实因为含有果糖,所以才甜。植物的根茎叶,不含或极少有糖的成分。

苦涉及到了人们的主观感知,科学也许很难给出终极答案。如果从进化论的角度讲,可以这样解释:最早生物体都不能辨别苦味,在基因变异的过程中,有一个生物体变异出了能够识别苦味的器官,结果当它们都遇到毒物的时候,只有这个生物体没有吃毒物,生命存留了下来,它就把识别苦味的器官遗传给了它的后代。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的?

在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叫“良药苦口利于病”,有很多药物,特别是中药多数都是比较苦的,难道说只有苦的药才能治病吗?究竟为什么有很多的药都是苦的呢?我们一起来来了解下吧。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的

所谓苦,是人类脑子里的反应。很多药物都含有生物碱,而生物碱本身带有苦涩味。药物作用在你舌头上,那些味觉感受器把信号传给脑子,你就感到了苦。

而我们每个人舌头上约有1万个味蕾,按不同感觉功能分布在舌头的不同部位:几乎所有的都能感觉到咸,然后舌尖味蕾感受甜味,舌侧味蕾感受酸味,舌后端味蕾感受苦味,可见,这苦味是后味,是我们最后入口的味道。所以,往往甜味消散最快,而苦味在唇舌尖回味最久。

虽然说很多的中药都是苦的,但是对于疾病的治疗还是有比较好的效果的。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在很多的西药的外表都是有一层甜甜的“外衣”包裹着的,这对于怕苦的人来说是一大福音。

而且还有专门针对孩子生产的甜甜的药,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防止孩子因为苦而不乐意吃药,这些甜的药物孩子可以当糖一样吃。还有一些口服液之类的药物大部分也都是甜的,给人们吃药减轻了痛苦。

总之,虽然苦的药物比较多,但是还是有一些甜的药物存在的。不管是苦的还是甜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起到治病的作用,因此建议大家在生病的时候不要因为药苦就不吃了,这对身体的康复是不好的,不过还是希望大家都有一个好的身体,就不用吃苦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