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是现代的、被简化了的中国语言,主要用来交流,所以建立普通话体系的时候丢失了一些艺术化的东西,比如拟声词。普通话是官方的,标准的,有现代气息的,太过于具体、生动的拟声词不符合普通话这种正式、严肃的气质。普通话是中华不同民族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为什么汉语里有“咣”“叮”“哐”等拟声词,却没有“duang”?

汉语里有“咣”“叮”“哐”等拟声词,是因为汉语音节中有guang、ding、kuang的音节。

汉语中没有duang这个拟声词的汉字,是因为汉语普通话中没有duang这个音节。

拟声词,是摹仿事物或动作声音的词。也称为“摹声词”、“状声词”。将这些拟声词收录到普通话词汇中的前提,是必须有现成的普通话音节。

如何看待拟声词是对语言符号系统任意性的挑战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并非是本质的,必然的,而是由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一种意义为什么要用这个声音形式,而不用那种声音形式,这中间没有什么道理可言,完全是偶然的、任意的.语言符号和客观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语言符号的形式对于语言符号的意义而言,完全是任意的,人为规定的,没有逻辑联系,不可论证,语言符号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这种任意性联系,其根源就在于语言是社会性的,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现象,由一定的社会决定的.如果我们把这个特点与第一章语言的社会功能结合起来认识,理解或许会更深刻一些.

表现:

第一,音义的结合是任意性的,即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内容,什么样的意义内容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现是任意的.世界上之所以有多达5500种语言,就是因为人类创造语言时在选择语音形式表达意义内容方面的不一致,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由于语言具有社会属性,不是自然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完全是偶然的,不可解释的.

当然,说语言的音义结合具有任意性是就语言的主要方面说的,语言中有少部分词语的音义联系是可以解释的,不具有任意性,比如布谷鸟,汉语叫做“布谷”,英语是cuckoo,法语是coucou,匈牙利语是kakuk,古希腊语是kokkuk,这里关于布谷鸟的语音形式,五种语言都十分相似,是根据自然界的布谷鸟鸣叫的声音仿拟的结果,这些词的音义结合就具有一种可以解释的逻辑联系.章太炎在《国故论衡·言语缘起》一文中说,汉语的汉语的马、牛、鹊、雀、雁、鹅、鸠等,都是模拟自然事物的声音构成的.不过,这种模拟词语的存在并不能说明语言的音义联系不具有任意性特点,因为纵观人类的语言,一方面,这种性质的模拟词语只占语言词汇系统中很少一部分,不具有系统性,客观世界中有声音可以模拟的事物毕竟是少数,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声音的事物,人类记录这些现象时,其词语并不都采用模拟的方式,有些语言采用模拟方式,有些语言不采用模拟方式.例如“猫”,汉语念mao,与猫的叫声很接近,是模拟性的,但英语是cat,法语是chat,德语是kater,俄语是KOT,没有采用模拟方式记录.

第二,不同语言有不同的音义联系,如:人、刀、树、水、路、妻子、太阳、月亮……,汉语的语音形式和英语的语音形式不相同.像上面那些词语,汉语的读音是ren、dao、shu、shui、lu、qizi、taiyang、yueliang,英语的读音是person、knife、tree、water、road、wife、sun、moon.(为便于查看,这里没有使用国际音标符号表示读音)

第三,不同语言音义联系不对等,同样的语音形式,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而同样的意义,在不同的语言中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如long,汉语表示“龙”等意义,英语表示“长”;又如英语uncle,等于汉语的叔、伯、舅、姨父、姑父,aunt等于婶婶、舅妈、姑姑、姨妈.

第四,同一语言的音义关系也有任意性,如汉语有众多的方言,同样的事物在各个方言也有不同的读音.汉语有七大方言,各个方言区根据语音特点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次方言区.不同方言区之间,语言的音义联系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同一语言中不同方言的语音差别,也说明了音义联系是具有任意性的,不然,就不会存在什么方言差别了.

语言符号的强制性是指符号的音义关系一经社会约定而进入交际之后,每个人都得接受,绝不能随意更改.

表现:整理词语,推广普通话,制定有关法规等.

怎样提高普通话?

如果你想提高你的普通话水平,你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多听普通话:多接触普通话的听力材料,如电视、电台、电影等,可以帮助你熟悉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和发音。

多读普通话:多阅读普通话的文章和书籍,可以帮助你熟悉普通话的语法和词汇。

多说普通话:多使用普通话交流,如与朋友聊天、参加普通话俱乐部等,可以帮助你练习发音和表达能力。

参加普通话培训班:可以找一些专业的普通话培训机构或老师,通过课堂学习和练习来提高你的普通话水平。

练习口语表达:多练习口语表达,如讲故事、讲笑话、唱歌等,可以帮助你提高普通话的流利度和自信心。

父母与宝宝沟通的过程中,什么时候用规范化语言?

父母在与宝宝沟通的过程当中,其实会有跟着宝宝发展阶段的变化,而逐渐使用更加规范化的语言,这样才能够让孩子融入社会生活,那么父母在跟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到底什么时候该用规范化的语言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使用规范化语言的频率提升。

有的时候家长在跟幼儿进行交流沟通的过程当中,害怕孩子听不懂自己所说的话,所以说大多数家长在跟幼儿进行沟通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些叠词,比如说吃饭饭或者是用一些拟声词来代替一些规范化的语言,但是这个时候虽然说孩子能听懂,但是我们会发现对于孩子以后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很有用。所以说在孩子听懂一些语言之后,就需要及时纠正,让孩子使用更加规范化的语言。

2.在一些重要的时候。

在一些重要的时刻或者是场合,需要让孩子使用一些比较规范化的语言,因为在以后孩子进入到学校生活当中,必须使用一些规范化的语言,而且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培养孩子使用规范化语言的能力,因为孩子最擅长的就是模仿大人的一些动作或者是语言,家长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比较规范化的语言,在使用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慢自己的语速,来让孩子更好的去模仿,不要用过多的叠词来让孩子更加体会到规范化语言的信息学习。

家长运用规范化语言与幼儿进行交流的过程是存在一定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在孩子对一些事物有比较明显的辨别能力的时候,就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纠正,让孩子使用更加规范化的语言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更加恰当,更加得体。

普通话中的轻声有哪些作用

普通话中的轻声,主要有区别意义和词性的作用。另外,有些词或词组(短语)要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1、读轻声后,词性发生变化。有的名词变成了动词,例如:活动huódòng是名词,读作轻声huódong后变成了动词。有的动词变为名词。例如:花费huāfèi是动词,读作轻声huāfei后变成了名词。

2、读轻声后,词义发生变化

。孙子读作sūnzǐ 时是专用名词,例如《孙子兵法

》。孙子读作轻声sūnzi时,是一般名词。例如:他的孙子3岁了。

3、区别词和词组

的作用。变读轻声可以改变语素的组合性质,当后面一个语素轻读时,词素中间不能有停顿,这时它是一个词,当后一个语素不能轻读时,中间可略有停顿,这时它往往是一个词组。例如:

东西dōngxī是一个词组,意思是东和西。东西读作轻声dōngxi时是名词,例如“买东西”。

4、区别结构

的作用。例如:想起来(qǐ)——“想”与“起来”构成动宾关系

,而想起来(qi)——“想”与“起来”构成动补关系

以上是普通话中轻声的主要作用。由此可见,轻声词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有着重要意义,不能将轻声词与非轻声词随意混淆,以免闹出笑话。

普通话中的轻声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