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抓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应立足实际,使规划具有可操作的指导性。在项目建设中,要严格按规划实施。 二、抓示范带头。“共建生态家园、打造美丽乡村”行动,设立污水治理试点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先行先试,在试点中总结经验,为全面推开做好准备。 三、抓环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是“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重点村推广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农村垃圾整治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共建生态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抓工程质量。“共建生态家园”要覆盖全县所有行

美丽乡村规划的核心是什么?

NO 1 发展理念

中国很多乡村发展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们不具备人才、资金、组织模式等良好的发展因子,很多乡村缺乏与现代城市的信息与文化交流,发展理念传统、保守、缺乏创新。

NO 2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产业缺乏延伸、融合,应该重视循环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模式,生产力有待提高。乡村规模大小不一,布局过度分散,村容村貌差,人畜混居,厨卫条件亟待改善,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服务能力不足。

NO 3 乡村建设

乡村规模大小不一,布局过度分散,村容村貌差,人畜混居,厨卫条件亟待改善,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及服务能力不足。

NO 4 村民收入

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偏少,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种养殖等第一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闲时间的村民或无所事事或进程务工,为农村和城市带来一定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NO 5 社会事业

由于乡村自然村屯一般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加上计划生育政策与城市化进程,空心村情况普遍,很多自然村屯缺乏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就医、求学通常距离较远。存在一定的看病难、求学难等情况。

NO 6 人才

由于农村就业机会少,发展空间局限,很多人才选择了发展前景好的大城市,导致农村人才外流,人才匮乏。

NO 7 技术

农村缺乏资本、缺少人才,自然也缺乏新技术的引入与创新。这已成为农村发展滞后的一个主要因素。

NO 8 资金支持

并非所有乡村都有良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产业等优势,所以对资本吸引能力不足,再加之自身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因此资本匮乏,需要更多资本支持。

NO 9 管理机制

乡村发展一般处于长期稳定状态,因此管理机制缺乏创新。

NO 10 空心村现象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加之城镇化进程及进程务工等原因,农村青、壮年及儿童大量减少,空心村显现普遍。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有哪些?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是统筹城乡,村镇、村庄发展,以产业为支撑,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村庄生态环境品质,构建产村一体的综合性规划。在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的案例中明确把现代农业产业作为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统筹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立足区域发展、城乡统筹的视角,统筹产业、村庄、生态、文化、景观等多要素,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应用新发展路径,落实供给侧改革,引领消费新需求,探索示范带发展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示范引领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在技术层面:要分析区域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基础,结合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统筹区域发展,确定乡村规划总体定位,发展重点,提出建设性规划内容,确定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明确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路径,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充分挖掘地域风貌,构建村镇产业支撑体系。总之,在保护生态环境,文化传承,挖掘村庄特色,统筹村庄居民点与农业发展布局,合理选择重点发展项目,打造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休闲、旅游为主线,以大地景观格局的生态环境为脉络的总体发展格局。

"美丽乡村"怎么建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点主要有下列六点:

第一是深层次发掘资源优势,在规划中突显综合资源特色,推行乡村旅游的错位发展和组团化竞争,推出一大批精品山村旅游点,构建乡村旅游群落,依托于独特的生态农业资源,建成主题风格式旅游区。

第二是以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完善村庄合理布局规划。结合行政村调整,确立县域内中心村和一般村的数量、功能与定位,优化和科学安排县域城镇发展、村庄分布、产业平台、基础设施、农田保护等空间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中心村、一般村、特色村相结合的“重点突显、梯次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相互衔接”的村庄合理布局规划体系。 

第三是以分类推进为原则,修编村庄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要在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全面惠及与突出重点”、“均等化与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功能布局与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对治理建设的内容、项目和人口容量上进行区别对待,在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置上进行区别对待,因村制宜地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深化、细化、具体化。

第四是以衔接配套为要求,修编完善其他有关规划。一定依照衔接配套的要求,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农村社会发展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规划等,努力实现各种规划的无缝对接,保证村庄布局规划与整治建设规划可以落地、可实施。

第五是推动一系列无污染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森林食品和农村食品的生产和认证。增强农产品原产地保护,培育并打响绿色品牌。做好农业的深化和外化文章,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注重“示范区”建设与发展特色农业、庭院经济、农家乐旅游、农村文化产业和家庭物业经济紧密结合,形成特色村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农民增收和生活水平提高。

第六是通过农村新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社会保障的无缝化整合,实现城乡社区便民服务的一体化、农村社保体系高覆盖,为农民提供稳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

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要点是什么?如何打造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顾名思义是要有良好的生态、宜居的生活和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按照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中的描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布局合理、功能配套,乡村景观设计科学,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河塘沟渠得到综合治理,生产生活实现分区,主要道路硬化,人畜饮水设施完善、安全达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完善,处理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理念的简单复制,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和谐发展的思路中,“美丽乡村”包含的是对整个“三农”发展新起点、新高度、新平台的新期待,即以多功能产业为支撑的农村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依托的农村重新凝聚起新时代农民守护宜居乡村生活的愿望,以以耕读文化传家的农村实现文明的更新,融入现代化的进程。一个承载城市人亿万“乡愁”的现实家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农村让城市更向往。

美丽乡村创建应该符合产业发展的规律。

生态是美丽乡村的气质,以环境改善为契机,农村生活将更宜居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