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光度是衡量底片对于光的灵敏程度,由敏感度测量学及测量数个数值来决定,最近已经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化。对于较不敏感的底片需要曝光更长的时间以达到跟较敏感底片相同的成像,因此通常被称为慢速底片。高度敏感的底片因而称为快速底片。无论是数位或是底片摄影,为了减少曝光时间相对使用较高敏感度通常会导致影像质量降低。

提供高感光度时自然需要提供相应的增益幅度在输出影像信号前都必须做相应的信号放大,因为CCD的输出电平较低,尤其当环境光线黯淡时,为了使影像发生量变,放大器就按相应的ISO数值加大增益幅度。 

快门速度,感光度,光圈,焦距,白平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相互影响?

快门速度越慢,进光亮越多,画面越亮,感光度越高,进光亮越多,白平衡影像画面的颜色。

简单地说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成像平面的距离,和前几者没有关系,焦距影响成像的景深,在相机和被摄物体距离一定的情况下,焦距越长,主体在画面中真有的比例就越大,景深越浅(通俗的说就是背景越模糊)

关于聚焦,快门和光圈:

焦距——透镜中心到其焦点的距离。焦距的单位通常用mm(毫米)来表示,一个镜头的焦距一般都标在镜头的前面,如f=50mm(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镜头”),28-70mm(我们最常用的镜头)、70-210mm(长焦镜头)等。

光圈——用于控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

快门——用于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一般可分为帘幕式快门和镜间叶片式快门以及钢片快门三种。其中帘幕式快门又可分为纵走式帘幕快门、横走式帘幕快门。钢片快门可以达到更高的速度(目前最高快门速度可达1/12000秒以上)。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高速度一般不超过1/500秒,但镜间叶片式快门的最大优点是拍摄时

快门速度为什么快了相机拍出来的照片很暗呢?

因为快门速度的的数值越大,速度就越快。进入相机里的光线越少,曝光量就越少,照片也就越暗。

快门速度越高,运动中的被摄体越清晰;快门速度越低,运动中的被摄体越模糊。快门速度代表相机曝光的时间,一般用时间来表示。如1秒、1/30秒、5秒等。快门速度越慢,曝光的时间越长,进入镜头的光线就越多。

快门速度主要用来控制被摄体运动的轨迹。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夜晚高速的车流。当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时,照片中定格的是一辆辆高速行驶中的汽车,而使用慢速快门拍摄时,记录在照片上的则是由车灯照亮的行车轨迹。

扩展资料:

照片亮度与感光度、快门时间、光圈大小有关。

1、调节感光度,感光度对摄影的影响表两方面。其一是速度,更高的感光度能获得更快的快门速度,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其二是画质,越低的感光度带来更细腻的成像质量,而高感光度的画质则是噪点比较大。一般来说感光度维持在800以下,比较合适。

2、调节快门时间,快门速度单位是“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 1/2 1/4 1/8 1/15 1/30 1/60 1/125 1/250 1/500 1/1000 1/2000等。快门时间越长进光量越多,但是时间过长,抖动会使照片模糊。

3、调节光圈大小,F后面的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比较亮,焦平面越窄,主体背景虚化越大;F后面的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比较暗,焦平面越宽,主体前后越清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快门速度

感光度与快门速度的关系?

曝光量的是决定相片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它有快门速度和光圈,ISO(感光度)共同决定

对于电子测光,此模式下曝光量是受机身控制的,机子会自动衡量以上3个因素来决定采取多大的ISO,快门和光圈。定量分析来讲,快门速度越快,进光量越小,光圈值(f)越大,进光量越小,f值每增大一倍,进光量减少一半,f/1.2就是f/2.4的两倍光量,ISO越大,感光度越高。

如果你设置了半手动模式,那么你调节以上的某个参数,机子会用其他的参数来相对调节,达到可以接受的曝光量。如,要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那么必须要用快速快门,比如1/1000秒,那么机子自然会减小光圈,增大ISO,来满足拍摄条件。其他的条件以此类推

如果是全手动模式,那么曝光量就不受机子控制,而是完全有以上的3个因素决定,具体设置多少参数,就要根据经验和想要达到的照片效果了。这是一般玩单反的人必修课。

照片正常曝光下,光圈,快门速度,感光指数相互关系

光圈快门。这两者决定量 感光指数是指传感器的灵敏度

当曝光量确定后。光圈增大一级(光圈数值小光圈大),快门就需要加快一级(一倍) 。相反快门减一级。光圈就必光圈就需要缩小一级。

感光度增大一级(一倍),就需要减小光圈一级或加快快门一级。

实用中,一般是固定感光指数,而依据需要调节光圈与快门。只有在弱光下为保证安全快门或需要高速快门时,而光圈无法调节或是因景深需要,才调节感光度。

光圈、快门速度与感光度之间的关系详解

快门速度通常简称为快门,是指相机快门从开启到关闭的时间,通过快门来控制CCD的感光时间。快门速度通常用分数形式来表示,习惯上呈倍数关系,按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的序列排列。比如 1/100表示快门开启到关闭是0.01秒, 1/10是0.1秒。(1/2是0.5秒; 1/4是0.25秒;1/8是0.125秒;1/15是0.066秒; 1/30是0.033秒; 1/60是0.016秒; 1/125是0.008秒; 1/250是0.004秒; 1/500 是0.002秒;1/1000是0.001秒).快门速度每提高一倍(比如,快门速度从1/2秒变换到1/4秒),镜头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因为快门速度提高后缩短了感光材料的感光时间,所以为了保证感光材料能正常受光,光圈的通光量就要相应加大,才能保证拍摄到清晰的照片。

光圈是用来控制光线透过镜头进入机身感光面光量的装置。惯用的光圈F值按顺序排列有1.4、2.0、2.8、4.0、5.6、8.0、11等。大体上是按2的平方根成倍增加的。F2.8、F8、F16等等这些数值是光圈系数,是镜头焦距除以光圈孔径得到的数字,是指相对光圈,并非光圈的物理孔径,与光圈的物理孔径及镜头到CCD的距离有关。光圈系数越小,孔径越大,表明光圈越大,能透过的光越多;反之光圈系数越大,孔径越小,表明光圈越小,能透过的光越少。光圈数值每增加一档,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效果是一样的,通光量也会减少一半。利用光圈可以来控制景深的长短,在相同的参数下,大光圈景深浅,小光圈景深长。在需要虚化背景的时候一般用大光圈,相反,如果想要得到更大的景深,就用尽量小的光圈。

感光度(ISO),是相机感光部件CCD对光的敏感程度。数值越大,感光部件越敏感。ISO感光度通常也用倍数来表示,有100、200、400、800。一般低感光度可以很好的控制噪点,得到较好的画质,高感光度,相机的快门速度会较快,拍摄起来较容易,但燥点也较多,画质相对差些。感光度对曝光量影响比较大,低感光度需要大些的曝光量,高感光则需要小些的曝光量。如果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

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即快门速度提高一倍,镜头的通光量就会减少一半;光圈每增加一档,和快门速度提高一倍时一样,通光量也会减少一半;ISO感光度增加一倍,通光量即使减半也能够用同样曝光量曝光。曝光不足时可以通过设置更大的光圈、更慢的快门速度、更高的感光值或者使用闪光灯来调整。避免曝光过度,则可以通过设置更小的光圈、更快的快门速度、更低的感光值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