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135亿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 但由于项目分散于全国各地 , 并且要在未来几年逐步实施 , 项目的全面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 , 所以暂时对康美的盈利能力不构成重大影响 。 同时 , 如果长期跟踪康美发展的投资者 , 也都会知道这些项目并非今天才开始布局 , 而是早就已经在逐步推进中,例如智慧药房已经在广州 、 深圳 、 北京 、 成都 、 昆明和普宁等地投入运营 , 上海 、 重庆 、 贵阳 、 定西 、 通辽 、 梅河口 、 厦门等地的智慧药房也筹划多时 , 15个城市中央药房的雏形早已搭建。从康美药业多个战略合作协议的推进进度看 , 大多数都落后于预期 , 主要原因就在于康美要做到这些项目 , 进度不仅取决于康美自身的执行力 , 而更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政府和医院的配合程度 ,虽然已经和当地政府甚至具体的医院签订了协议 , 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有程度不同的阻力 , 也将面临同行的更多竞争 , 这不是康美自身所能控制 , 同时 , 康美也很有可能在项目落地过程中对具体的执行模式进行修正 , 所以 , 康美公告的项目预期进度和收益水平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与其说是具体的项目投资公告 , 不如说是对康美药业未来发展模式和资金需求的一种说明 。总的来说 , 康美今天的投资公告 , 数字之大让人震撼 , 但就企业发展来说却是顺理成章 , 势之必然 。 

最新机构对康美药业股票评论如何

康美药业在成功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的基础上,率先成为国内中医药产业第一家把互联网布局全产业链,以中药饮片生产为核心,全面打造“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的“互联网+”中医药全产业链大型上市企业,构建依靠网络医院平台网络医院、智慧药房、智慧养老、健康智库、健康管理、第三方支付和健康保险等组成的互联网大健康平台,并立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卫计委批准的全国首家中药信息化医疗服务平台试点单位和全国首家网络医疗单位,推动多项国家和地方政府批准的试点工程的迅速落地,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都为医疗改革和医药事业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和积极贡献,前不久康美药业获得福布斯亚太最佳上市公司50强、2014年度中国医药上市公司二十强第一名、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等多项荣誉。在荣誉加身的同时,康美药业也以稳健持续增长的业绩回报了投资者。

康美药业3年造假案将产生哪些示范效应?

康美药业3年造假案将产生以下示范效应:

第一,可以空前提升广大投资者的安全感,提振投资信心。

第二,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真正让上市公司胸怀对投资者的感恩之心、胸怀对法律的信仰之心、胸怀对风险的敬畏之心。

第三,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生态环境。

扩展资料

康美公告预亏再增100亿:

就在被提起特别代表人诉讼之际,4月16日,康美药业发布业绩预告更正公告。与上次公告相比,业绩预亏再增百亿。当晚,上交所对康美药业发出问询函,督促公司审慎核实预亏金额。

4月16日,康美药业发布业绩预告更正公告,更正后预计2020年度亏损244.8亿元至299.2亿元。今年1月末,康美药业曾预计公司2020年度亏损148.5亿—178.2亿。

上交所发出问询函表示,康美药业相关预亏金额巨大,与更正前预亏金额差异巨大,公司还存在大额到期债务未清偿,涉及重大诉讼等风险事项。康美药业应当充分披露当前经营实际情况及存在的诸多风险因素,明确投资者预期,做好2020年年报披露、退市风险提示和后续安排。

参考资料来源:法制视界-康美药业3年造假约300亿 我国首单证券纠纷特别代表人诉讼正式启动

康美药业重整是利好吗

好,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为“康美药业”(上交所:600518)。1997年,由民营企业家马兴田先生创立,公司位于广东省普宁市,当时是“广东康美药业有限公司”。2000年,开始进行股份化改组。是集药品、中药饮片、中药材和医疗器械等供销一体化的大型医药民营企业之一。公司已通过股权分置改革。

拓展资料

1、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518)是中国饮片行业生产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企业。主要产品有康美利乐包、康美诺莎、康美罗新平、康美培宁等。2008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净利润同比快速增长172%,每股盈利0.08元。产业融合蓝图初具规模。2007年是公司战略布局之年。公司坚持以中药饮片产业化为核心,逐步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建立中药材物流港口和药材加工基地,控制上游中药材资源,向全国迈出一步。建设普宁市康美中医院,打通下游产业链。公司拟在中药材上下游渗透“中药材-中药材-医院”产业链,产业链整合模式已初步形成,为加强和拓展中药材领域奠定了基础。

2、加工饮片的领先生产能力遥遥领先,品种多、规模大的优势将为中药材饮片产业的升级提供最大的机遇。2008年,SFDA将强制实施中药饮片行业GMP认证管理,高达70%的失败率将推动市场份额集中在龙头企业。公司是国内首批生产能力最大的中药材龙头,整合后一期、二期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0吨。预计公司2008年和2009年年产能分别达到6700吨和1万吨,分别增长60%和49%,毛利润分别增长9800万元和1.4亿元。

3、商业领域涉及四类产品的管理和终端网络的分配。旗下拥有康美(成都)制药有限公司、康美(北京)制药有限公司、康美(吉安新开合)制药有限公司等全资子公司,在广州、北京、上海、深圳设有二级分支机构,在全国20多个省市设有办事处。在华北、华东、华南、西南、东北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康美药业秉承“用爱感动世界,用心管理健康”的理念,建立了专业的营销团队,长期为广大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2001年,康美药业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2年,康美注册商标成为广东省著名商标。

深度复盘: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始末(一)

2019年4月30日, 康美药业发布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 从而揭开了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 的面纱。其实,早在2018年12月28日,康美药业就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此,康美药业的这份公告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根据这份公告,康美药业披露了经过自查之后2017年年报存在如下会计差错:

(1)由于公司采购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公司应收账款少计641,073,222.34元;存货少计19,546,349,940.99元;在建工程少计631,600,108.35元;由于公司核算账户资金时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4,309,821.45元。

(2)公司在确认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时存在错误,造成公司营业收入多计8,898,352,337.51元;营业成本多计7,662,129,445.53元;公司在核算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存在错误,造成公司销售费用少计497,164,407.18元;财务费用少计228,239,962.83元。

(3)由于公司采购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公司合并现金流量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多计10,299,860,158.51元;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少计137,667,804.27元;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多计7,301,340,657.76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少计3,821,995,147.82元;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项目少计352,392,491.73元;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多计360,457,000.00元。

从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来看,货币资金多计299亿元, 增幅高达71% 。但是,通过其他科目的少计,尤其存货少计195亿元,最终总资产仅多计了34亿元,增幅仅为5%。

从对利润表的影响来看,营业收入多计89亿元, 增幅高达51% ;同时多计了77亿元营业成本, 增幅为71% ;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的变动对主营业务利润的影响为多计12亿元。同时,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少计了7亿元。总体上,会计处理使得营业利润总共多计了19亿元, 增幅高达68% ;净利润总共多计了20亿元, 增幅高达95% 。

从对现金流量表的影响来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多计了103亿元, 增幅为56%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多计了73亿元;这两项轧差30亿元。同时,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少计了38亿元。总体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多计了66亿元,调整前该科目为净流入18亿元,调整后变成净流出48亿元。

从上述影响来看,康美药业财务造假主要目标是 增加净利润、美化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 。

深陷「巨额财物造假」风波中的康美药业

如何回复监管?

普通投资者如何分析出现造假的财务报表,

提前规避风险 ?

敬请关注 【财务造假】 系列之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始末!

更精彩的深度分析「敬请期待」欢迎关注

康美药业:重整后价值值多少?

重整前49.7亿股,2021年3季报总资产315亿、总负债429亿、所有者权益-114亿。每股净资产-2.3元。2021年12月14日重整停牌前股价4.58元,市值228亿;2月最低价1.66元,市值83亿。

重整后总股本增加到138.6亿股,经评估的总资产225亿、重整注入5亿,共230亿。申报债权57854家共497亿,经确认(或初步确认)债务共1395家共338亿(其中42亿担保债权以4亿担保财产清偿其余38亿转为普通债权),另有24.6亿赔偿债权,共计363亿。

按照重整计划,50万以下小额债权全部现金清偿,此项可能需要支付现金7亿(1395家每家50万);50万以上普通债权100元清偿现金7.29元,此项需要支付现金约25.7亿(363亿减担保4亿减小额7亿共352亿);成立信托计划剥离18.2亿用于偿债。以上总共约50亿可能要在现有230亿总资产中支付。其余债务全部债转股,已确认的债务清零(另有2.5亿破产费用)。由此重整后的净资产约180亿,每股净资产约1.3元。

重整后不同类股东的成本:

债转股股本36.3亿股,转股价10元/股(100元债权获得现金及信托份额共11.71元、股票8.829股),债务利息计算到2021年5月底。如果股价超过4.5元,本息受偿率将超过50%。

原大股东及关联人19.5亿股,基本被质押,如果其债权人申请,有可能随时被拍卖。

重整前大股东以外股本30.2亿股,获得转增股份11.3亿股。重整计划有一个规则,这11.3亿股,将向在重整计划生效后的执行过程中,以选定的股权登记日收盘后公司登记在册的前五十名股东之外的全体股东(不包括原实际控制人)进行分配。意味着原大股东外持股较多的股东(如几个信托计划,前10大股东中有约8亿股)不能获得转增,有资格获得转增的中小股东能获得的转增更多。(如果实际是20亿股本获得转增11.3亿股,他们的成本从停牌前的4.58元降低到2.93元,正好是12月27日在2.72到2.98的区间打开跌停板成交4.36亿股12亿元)。

广药牵头的重整方获得41.5亿股,对价65亿,成本1.57元/股。

重整后现有业务的盈利增长潜力:

重整前2021年半年报营业收入20.7亿(3个季度30.9亿、2020年全年54亿)、营业成本16.9亿(3个季度25亿、2020年全年52亿)、亏损9.3亿(3个季度10.3亿、2020年全年277亿)。

对比2021年半年报,重整后可以减少的成本:5个月财务费用8.8亿,全年约21亿;半年报折旧2.3亿,全年4.6亿,重组后争取减少2亿。此2项争取减少20-23亿。

重整后全年营业收入争取从40亿增加到60-80亿,毛利率从2021年3个季度的19%提高到25%,毛利争取达到15-20亿。3个季度销售费用3.4亿、管理费用5.5亿、税金0.5亿、研发费用0.1亿,合计9.5亿;重整后全年争取控制在12亿。同时考虑财务费用为0、折旧再少提2亿, 重整后可能的净利润为5-10亿。如果毛利率提高到30%,净利润最多可以到8-14亿。 (半年报及3季报均有投资收益1.8亿,为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此为一次性收益)。 以30倍市盈率计算,市值150-420亿。

更大的业绩增长还要靠后续的整合和新的增长点。

按照最新发布的年度业绩预告,对比三季报: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7到18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及新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后净利润为0到-28亿。

三季报总资产315亿,计提减值48亿,有效资产应该是267亿,比评估的225亿多。

净资产75.7亿到 113.6亿,实现相关重整收益净额175亿,应该是还有部分没有债转股。